焯水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

jes-avatar

jes

2022-06-04T17:46:59+00:00

囤了4斤牛腩今天一口气全炖了。然后发现西式做法一般是直接煎出焦化,中式起手就是姜葱料酒焯水。觉得焯水出来的第一锅汤蛮浪费的。

不知道西餐厨师是怎么看待焯水这步操作的?

或者在中餐理论中有没有关于焯水的解释?

————————————

我自己的思考是

大部分教程里焯肉都是“冷水下锅,撇去浮末”。

首先浮末肯定就是中餐理论中的“杂质”了,好像大部分人都会说是血沫之类的,是腥味来源。那么水浴加热为什么能相对准确地提取这部份物质呢?抑或是这个过程其实不那么准确,换句话说我们牺牲了一部份风味来去除腥臭味(毕竟焯出来那么大锅肉汤)?

冷水下锅是让肉均匀升温,防止表面蛋白质先变性了会“堵塞”内部“杂质”的渗出。那么这跟西式做法里的焦化处理可以说是两个极端了。所以是西式烹饪里会把我们认为是“杂质”的那部份作为风味物质?还是说对西方人饮食习惯而言这个味道是无所谓去不去除的?
Aisa-avatar

Aisa

西式的牛排有排酸的过程,中餐都是菜市买回来的。 另外,并不一定焯水的汤就要倒掉。农国栋的广式牛腩好像就没焯水,有些up只是要撇去血沫,清汤炖就另煮,重料红烧卤味就无所谓倒不倒。
kRIZZiiiii-avatar

kRIZZiiiii

直接水浴加热去除不了的吧,不知道我试的方法不对还是啥,直接水浴完了就会被一层熟了的血水给包着。不知道他们的水浴前是怎么处理的,我看他们的牛排真就一点血水都没有。
Ryu-avatar

Ryu

我焯水也是看。
你要是新鲜,比如五花肉,我就是直接煸炒,更香。
还有牛肉,比如黑椒牛肉粒,不也是腌完之后过油煸炒。
但有些时候放久了没法子,都是冰箱冻了不知道多久的肉
还有就是,比如做牛肉清汤,那也是要打浮沫的,说到底,料理差别没有那么大
ßig ßøy Casper-avatar

ßig ßøy Casper

西餐也会撇浮沫的吧,焯水主要是干净,能把肉里面的血水都逼出来,这样炖出来的肉是清香的。煎主要是吃那个美拉德反应的香味,但是水开了仍然有浮沫,可以打可以不打,但肉不是那种清香的感觉。
我以前基本都焯水的,现在懒了变成煎出焦褐色直接炖,其实也挺好吃的,但确实不是一种风味。
Insømnia-avatar

Insømnia

当天买的新鲜肉可以不焯,浸泡清洗干净就行;不嫌麻烦的话也可以在捞去浮沫后加入冷水,烧开后继续撇沫直至打捞干净,这样焯水的汤也能用
Frosty-avatar

Frosty

1去腥 2好熟一点
ShhhBeQuiet-avatar

ShhhBeQuiet

不同的肉处理方式其实也不一样,你买五花肉的话其实主要就是把皮烫一下然后刮干净就差不多了,腥味的主要来源。
Slatty-avatar

Slatty

我记得浮沫是血水或者是肌红蛋白,自然是因为加热导致变性了啊,就好比蛋清变蛋白一样
WizardKitten-avatar

WizardKitten

我焯水主要是去掉沫沫,免得汤浑浊了影响感官[s:a2:不明觉厉]像是红烧一类的,我就不焯水了,反正看不出来
Chinese Spy-avatar

Chinese Spy

美拉德反应应该跟血啊杂质无关
它只要是蛋白质就可以
所以你要是说科学的分析的话那玩意并不提供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