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0cyn
2022-06-27T06:48:46+00:00
无论是节食还是运动,无论是药物亦或手术,想要成功减肥,不受苦是不可能的。
毕竟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都是为了应对饥饿,而不是应对肥胖。自然环境的压力让身体尽一切可能高效的利用起每一点宝贵的营养和能量。但凡有一点剩余,那也要好好存储起来以应对随时而来的困境。所以减肥实际上就是在对抗本能。
以目前的科技和医疗水平,药物和手术减肥都有很大的风险和伤害。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尝试。
而运动减肥,说实话其实被没有主流宣传的那么好使。
第一,通过运动消耗的能量其实没有很大。一个成年人慢跑5公里所消耗的能量只不过300-400大卡,约等于3-4个不大的肉包子。对于能吃的人来说3,4个包子还不够塞牙缝的呢。
第二,长时间或者高强度运动对身体有很大的负担,容易引起伤病,尤其对本就肥胖的人来说,更容易受伤。
第三,身体会逐渐适应运动的强度,从而降低同等运动量下消耗的能量。这就要求你进一步提升运动强度,这又容易引起伤病。
第四,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尤其是打工人,真的很难有时间去系统锻炼。不系统不规律的运动,加之不规律的饮食,反而容易引起身体的应激,开始增加能量的贮备,甚至体重不降反升。
那减肥的最终希望还是落在了控制饮食上。常言道,减肥三分靠运动七分靠饮食。但我看来,减肥是一分靠运动九分靠饮食。任何宣称不通过控制饮食就轻松减肥几十斤的方法都是骗人的。这些方法要么暗地里用某些手段控制了饮食,要么副作用巨大,要么干脆就是商家的骗术。所以说,减肥人士都要放弃幻想,专心控制饮食。
想有效地控制饮食,首先不能盲目的,凭感觉的去控制。最好统计下自己平时的饮食情况。每天吃的什么,吃了多少,吃东西的次数和时间,至少连续统计几周的。这样能更好分析自己的饮食问题,更有针对性的制定控制饮食计划。很多人凭感觉凭记忆总觉得自己没吃啥东西,不知道怎么就胖了,其实如果仔细统计一下就会发现日常已经吃的很多了。不信的人可以试试每次吃东西都拍照记录,再找一个不能吃的人对比一下,连续一周就能明显看出进食频率和食量的差别。除了少数特殊身体情况,大多数人都是自己吃胖的。
在掌握自己的日常饮食情况以后,就可以计算自己日常的能量摄入量了。这个食物能量表现在各种减肥APP都有,计算起来还是很方便的。然后再通过app计算一下自己的日常能量消耗。考虑到能量的摄入和消耗计算没法很精确,一般来说摄入能量和消耗能量的差值在-200到200大卡之间,可以认为是平衡状态。如果摄入减消耗超过300大卡,那就是长肉状态。如果消耗超过摄入300大卡,那就是减肥状态。而我们控制饮食的目标就是保持让消耗大于摄入300-500大卡。
之所以保持300-500大卡的差值,是因为如果能量缺口太大,会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简单说就是饿坏了。如果能量缺口太小,那影响减重效果,甚至身体自己通过其他调节手段就把这能量缺口补上了,时间久了体重不降反升了。
至于具体怎么控制,主要还是看你的自控力了。按照app里的能量表和营养表,计算着吃就好。但日常中凡是好吃的东西都是高热量的,稍微放开一点肚子,那就是热量爆炸。所以控制饮食就是和人类几百万年的本能较劲,得再吃一遍老祖宗们吃过的苦才行。
毕竟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都是为了应对饥饿,而不是应对肥胖。自然环境的压力让身体尽一切可能高效的利用起每一点宝贵的营养和能量。但凡有一点剩余,那也要好好存储起来以应对随时而来的困境。所以减肥实际上就是在对抗本能。
以目前的科技和医疗水平,药物和手术减肥都有很大的风险和伤害。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尝试。
而运动减肥,说实话其实被没有主流宣传的那么好使。
第一,通过运动消耗的能量其实没有很大。一个成年人慢跑5公里所消耗的能量只不过300-400大卡,约等于3-4个不大的肉包子。对于能吃的人来说3,4个包子还不够塞牙缝的呢。
第二,长时间或者高强度运动对身体有很大的负担,容易引起伤病,尤其对本就肥胖的人来说,更容易受伤。
第三,身体会逐渐适应运动的强度,从而降低同等运动量下消耗的能量。这就要求你进一步提升运动强度,这又容易引起伤病。
第四,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尤其是打工人,真的很难有时间去系统锻炼。不系统不规律的运动,加之不规律的饮食,反而容易引起身体的应激,开始增加能量的贮备,甚至体重不降反升。
那减肥的最终希望还是落在了控制饮食上。常言道,减肥三分靠运动七分靠饮食。但我看来,减肥是一分靠运动九分靠饮食。任何宣称不通过控制饮食就轻松减肥几十斤的方法都是骗人的。这些方法要么暗地里用某些手段控制了饮食,要么副作用巨大,要么干脆就是商家的骗术。所以说,减肥人士都要放弃幻想,专心控制饮食。
想有效地控制饮食,首先不能盲目的,凭感觉的去控制。最好统计下自己平时的饮食情况。每天吃的什么,吃了多少,吃东西的次数和时间,至少连续统计几周的。这样能更好分析自己的饮食问题,更有针对性的制定控制饮食计划。很多人凭感觉凭记忆总觉得自己没吃啥东西,不知道怎么就胖了,其实如果仔细统计一下就会发现日常已经吃的很多了。不信的人可以试试每次吃东西都拍照记录,再找一个不能吃的人对比一下,连续一周就能明显看出进食频率和食量的差别。除了少数特殊身体情况,大多数人都是自己吃胖的。
在掌握自己的日常饮食情况以后,就可以计算自己日常的能量摄入量了。这个食物能量表现在各种减肥APP都有,计算起来还是很方便的。然后再通过app计算一下自己的日常能量消耗。考虑到能量的摄入和消耗计算没法很精确,一般来说摄入能量和消耗能量的差值在-200到200大卡之间,可以认为是平衡状态。如果摄入减消耗超过300大卡,那就是长肉状态。如果消耗超过摄入300大卡,那就是减肥状态。而我们控制饮食的目标就是保持让消耗大于摄入300-500大卡。
之所以保持300-500大卡的差值,是因为如果能量缺口太大,会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简单说就是饿坏了。如果能量缺口太小,那影响减重效果,甚至身体自己通过其他调节手段就把这能量缺口补上了,时间久了体重不降反升了。
至于具体怎么控制,主要还是看你的自控力了。按照app里的能量表和营养表,计算着吃就好。但日常中凡是好吃的东西都是高热量的,稍微放开一点肚子,那就是热量爆炸。所以控制饮食就是和人类几百万年的本能较劲,得再吃一遍老祖宗们吃过的苦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