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akarion
2022-04-17T01:54:01+00:00
大家好,我是水区非专业公考申论讲师毒蛇KISS。
受疫情影响,很多省份的联考延期,这无疑是救了很多拖延症患者 也包括我 。
既然考试延期了,那就继续学习申论吧。
本期带来的是申论大作文讲解。
因为大作文需要讲解的内容较多、篇幅较大,加上服了气的审核机制, 以及水攻略篇数混徽章 所以这个话题会分期更新。
---------------分割线-------------------
这一期,主要讲大作文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破题。
大作文,可以看作是申论基础知识的集大成者。它和小题目不一样,这个同学们也都知道。到底是哪不一样呢?同学们不见得能明白的说出来。
其实,在我看来,大作文和前面的小题目,是一样的。
同学们记住一句话,记住了,你们就不会怕写大作文了。
大作文,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小题目的回放。
小题目是什么模式?给你一份材料,让你阅读,抓重点词、整合材料、摆布顺序、总结中心思想。
大作文,其实就是拿几个关键词扩写成中心思想。这些中心思想,就是你大作文里的分论点。根据这些分论点,推导出你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再把中心思想还原成一篇文章。
就相当于给了你小题目答案,让你写一份阅读材料出来。你搞清楚了这个关系,大作文在你眼里就毫无神秘可言。
你们平时看的各种申论阅读材料,从本质上说就是大作文,只不过有的逻辑顺序故意排的很乱。你们有没有想过,从文章里提取出来的关键词,再把它还原回去,就还是一篇文章?
在这里,我教给同学们一种比较独特的思考方法——“扩写法”。
这里先拓展一下。
答申论的小题目,低端的写法,是缩写法,也就是抄一遍材料,然后往下删字。先把有用的材料总结一大堆,然后再删删减减,得到所谓的精炼答案。
高端的写法是什么?是扩写法。就是用关键词搭骨架,然后往上面添肉。
为什么说扩写法是高端的写法呢?因为它更适合发挥文笔。
缩写,有很大的局限性。你总是逃不开阅读材料的圈子。也就是说,你怎么写,都像是在抄材料。
扩写法就不一样了。只要关键词在,回答就不会跑偏。在关键词的基础上扩写,限制就小了很多。比如加上几个成语、搞个小排比句之类的,可以充分的发挥文笔。
同学应该看过我之前在NGA发的作业实操。当时有很多人评论说写的很秀,学不来;也有很多机构从业者说不踩点拿不到高分。
同学们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力。
首先,我的答案,条条踩点。我在关键词上展开写,写多大、写多深,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只要关键词在,绝对不会跑题。别人的写法,从一大堆阅读材料里缩写出关键词,一个走神,说不定就把关键词缩没了,保不齐就跑题了。
再说写法。我有文笔,为什么不展示出来呢?缩写材料说到底不就是拿人家的东西删删改改吗?能体现出你多大的本事来啊?有本事自己写啊。很多机构教你抄原文,是坑你们。你觉得点都踩到了,为什么分得不高啊?因为你写的和别人写的东西一模一样,你的分凭什么比别人高?
所以,你们就别再用低端的方法了。
扩写法确实比缩写法高端。而且,它其实是为写好大作文在做铺垫。
大作文就是用扩写法,来还原小题目答题的过程。
你们就要形成一个思维。看到一道大作文的题目,里面肯定有一个或者几个关键词,你们就得想,什么样的文章,精炼到最后,会剩下这几个关键词?想明白这个,你的文章基本就不会跑题了。
反过来说,题目给出的阅读材料,就是对你的大作文的一种演绎。你的大作文要是写得和阅读材料差不多了,跑题是不会跑题,但是分数肯定不会高。
你论述的选题和阅读材料差不多;每个分论点的角度和阅读材料差不多;甚至连例子都是抄阅读材料里的,更别说有的同学为了凑字数,直接抄原文的,可能得高分吗?
所以你的文章,必须要和阅读材料不一样。你得比阅读材料高——站位高、眼光高——你才能脱颖而出。
你们得先对阅读材料进行评估,看看阅读材料的定位是什么。
绝大多数的阅读材料,都是小话题,就是要么讨论的是特别小的地方、要么就是讨论特别小的事。像前面我以前讲过的题目,大学生“小吴”的故事,那么点儿的小地方,那么小的事情。
要么,就是讨论特别具体、特别专业的话题,比如以前实操过的题目“F市限水活动”这种。
为什么?为了给你们留下足够的以小见大,拔高的空间。
这种阅读材料都是很良心的。你从这一个小地方,一件小事,写出了胸怀天下的气势,就成功了;你从一个专业的领域,总结出普世道理,也成功了。
当然了,也会有那种“很大”的阅读材料,国际视野拉满,世界格局怎么样,我国应该怎么样。像这种的材料,很少,但不是没有。
这种怎么写?换一个角度,找一个具体的点,深挖下去。
总之就是千万不要被阅读材料给束缚住。
这个先不细讲,咱们先把道理讲明白。怎么写,这种细枝末节的技巧问题,留到以后水文章篇数用。
我们还是发扬优秀的传统,直接搞干货。
---------------分割线-------------------
先看题目。
2021年河南公务员考试真题。
问题四
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7”中划线句子“是故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的理解,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字数1000-1200字。
这道题很简单。
“生于虑”,“ 成于务”,“ 失于傲”,三个关键词是并列关系,逻辑顺序也很顺。
先生、后成、别失,等于三个分论点已经给你们了,可以直接扩写。
然后根据你的分论点,总结出一个靠谱的主题。
比如说吧,材料里提到了中国梦,提到了实业理念、科技创新,那么完全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
题目取个“实干托起中国梦”。
然后是破题。
破题就是你对题目的理解。给你们一句话也好、一小段材料也好,你是怎么理解,进而写出这篇文章的,你的破题里必须能清楚的看出来。破题承接标题,解释你对题目要求的理解,引出你要写的内容也就是立论。
写申论大作文是有不同流派的,我的这个流派,讲究的是开门见山。我不敢说我的流派写出来的文章最漂亮,我敢保证我的流派是最适合申论实战的。
为什么?
申论实战里,没有太多的篇幅给你的文章预热。一是文章篇幅有限,二是阅卷老师精力有限。你如果不能在文章开头,甚至标题就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他可能就没时间、没兴趣去挖掘你的文章内涵。
所以,我的流派就是标题、破题、立论直入主题,观点明明白白,有语录金句放在前面。
我就说一句很到位的话。你对方针政策理解的再深刻,能有制定它的人深刻吗?你的文章,只不过是以学生的层次来解读方针政策。那么,能用制定者的原文原句,你为什么不用呢?那比你们的解读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所以我说,实战中,破题能用名言金句尽量用,含金量比你们自己临时琢磨出来的话要高得多。
你们要背名言金句,还得动脑子想一想,这一句适用于什么场合?哪些话题可以用上这一句?你想明白了,就等于有了自己的套路,自己的模板。
最近带学生的时候,总有同学问我有没有大作文模板。
我有啊。小题目没有什么答题模板,但大作文是有模板的。我的一个万用模板,可以应对70%的申论大作文题目。可以说,不论你出什么题目,用我的模板换换词就能套上。举一反三也好,触类旁通也罢,打造自己的模板,确实是学习申论大作文的一种捷径。
学习大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有这个意识。一边学,一边构建你自己的模板。
我的文章开头该怎么写?有哪些名言金句适用于开头?这些名言金句能应对哪些话题。我的分论点结构应该是怎么样?哪些名言金句适合当分论点提纲?甚至,我有一套成熟的分论点论述,该怎么把题目里的内容编进去?
你们真的指望考场上那一个多小时,你能新发明一套完美的套路?一个多小时,凭空写出一篇完美的文章?你要是有那本事,怎么不去滕王阁上写一篇?
明确的说,申论考高分的同学,绝大多数的功夫都在考试那两个半小时之外了。胜负,在进考场的那一刻已经分出来了。人家打磨了半年的模板,凭什么输给你一个半小时的临场发挥?是不是这个道理。
言归正传。
破题,我强烈建议你们用金句。
这道题的破题怎么写?
....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
你的标题“实干托起中国梦”,用....的金句,六十几个字就说得明明白白。你们觉得还需要再多说什么吗?不需要了。你们不可能总结的,比....的金句更加贴切。
所以,多解释一句,就是把立论的高度拉低一分;多加一条例子,就是把立论的凝练度冲淡一分。你们所有的修饰,都是往二锅头里兑水的行为。
还有的同学爱干一样事儿——不论什么话题,上来先扯一通有的没的。
当今世界,恰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所以要不断地努力,以一个个个体的成功,促成中华民族的崛起。
一顿大道理扯完了,一看题目:“美好生活从垃圾分类开始”。
毫不贴题啊。
一大堆废话、套话,后面跟一句破题,你觉得效果会怎么样?你不能让阅卷老师,自己从你的一堆废话里去找。找什么?找你的破题点。阅卷老师凭什么帮你挖掘主题?是你求人家,对不对?你求人家办事,说话还拐弯抹角的。,人家就当听不懂呗。
我,秦始皇,打钱,多么简洁明了。
好的破题就是这样,跟你的标题一脉相承,用很小的篇幅,说明了你对题目是怎么理解的,然后引出来你要论述什么内容。至于具体论述的角度,那是你的立论该解决的事。
站位要高、语言要简洁,别说多余的话,最好是一个多余的字也不要有。什么九头身、巴掌脸,人们现在的审美就是这样。头要小,还要漂亮。头大的那是脑积水,文章头大的是作者脑子进水。
你们现在可以研究怎么打造破题模板了。
咱们举个小例子,就是我写的“治慧”里的破题,你们能套上多少个话题?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是说。
你们看。
扶贫可以用吧?青山绿水可以用吧?弘扬民族文化可以用吧?政务改革可以用吧?抗疫可以用吧?
甚至,“生于虑”,“ 成于务”,“ 失于傲”,这道题可以用吧?
想要美好生活,首先要思考人民需要什么——“生于虑”。
然后要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 成于务”。
最后要时刻反思是否背离为民初心——“ 失于傲”。
这不就是“实干托起中国梦”吗。
所以,好好打磨你的模板吧,打磨好了,你就等于开卷考试。
---------------分割线-------------------
未完待续……
受疫情影响,很多省份的联考延期,这无疑是救了很多拖延症患者
既然考试延期了,那就继续学习申论吧。
本期带来的是申论大作文讲解。
因为大作文需要讲解的内容较多、篇幅较大,加上服了气的审核机制,
---------------分割线-------------------
这一期,主要讲大作文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破题。
大作文,可以看作是申论基础知识的集大成者。它和小题目不一样,这个同学们也都知道。到底是哪不一样呢?同学们不见得能明白的说出来。
其实,在我看来,大作文和前面的小题目,是一样的。
同学们记住一句话,记住了,你们就不会怕写大作文了。
大作文,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小题目的回放。
小题目是什么模式?给你一份材料,让你阅读,抓重点词、整合材料、摆布顺序、总结中心思想。
大作文,其实就是拿几个关键词扩写成中心思想。这些中心思想,就是你大作文里的分论点。根据这些分论点,推导出你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再把中心思想还原成一篇文章。
就相当于给了你小题目答案,让你写一份阅读材料出来。你搞清楚了这个关系,大作文在你眼里就毫无神秘可言。
你们平时看的各种申论阅读材料,从本质上说就是大作文,只不过有的逻辑顺序故意排的很乱。你们有没有想过,从文章里提取出来的关键词,再把它还原回去,就还是一篇文章?
在这里,我教给同学们一种比较独特的思考方法——“扩写法”。
这里先拓展一下。
答申论的小题目,低端的写法,是缩写法,也就是抄一遍材料,然后往下删字。先把有用的材料总结一大堆,然后再删删减减,得到所谓的精炼答案。
高端的写法是什么?是扩写法。就是用关键词搭骨架,然后往上面添肉。
为什么说扩写法是高端的写法呢?因为它更适合发挥文笔。
缩写,有很大的局限性。你总是逃不开阅读材料的圈子。也就是说,你怎么写,都像是在抄材料。
扩写法就不一样了。只要关键词在,回答就不会跑偏。在关键词的基础上扩写,限制就小了很多。比如加上几个成语、搞个小排比句之类的,可以充分的发挥文笔。
同学应该看过我之前在NGA发的作业实操。当时有很多人评论说写的很秀,学不来;也有很多机构从业者说不踩点拿不到高分。
同学们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力。
首先,我的答案,条条踩点。我在关键词上展开写,写多大、写多深,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只要关键词在,绝对不会跑题。别人的写法,从一大堆阅读材料里缩写出关键词,一个走神,说不定就把关键词缩没了,保不齐就跑题了。
再说写法。我有文笔,为什么不展示出来呢?缩写材料说到底不就是拿人家的东西删删改改吗?能体现出你多大的本事来啊?有本事自己写啊。很多机构教你抄原文,是坑你们。你觉得点都踩到了,为什么分得不高啊?因为你写的和别人写的东西一模一样,你的分凭什么比别人高?
所以,你们就别再用低端的方法了。
扩写法确实比缩写法高端。而且,它其实是为写好大作文在做铺垫。
大作文就是用扩写法,来还原小题目答题的过程。
你们就要形成一个思维。看到一道大作文的题目,里面肯定有一个或者几个关键词,你们就得想,什么样的文章,精炼到最后,会剩下这几个关键词?想明白这个,你的文章基本就不会跑题了。
反过来说,题目给出的阅读材料,就是对你的大作文的一种演绎。你的大作文要是写得和阅读材料差不多了,跑题是不会跑题,但是分数肯定不会高。
你论述的选题和阅读材料差不多;每个分论点的角度和阅读材料差不多;甚至连例子都是抄阅读材料里的,更别说有的同学为了凑字数,直接抄原文的,可能得高分吗?
所以你的文章,必须要和阅读材料不一样。你得比阅读材料高——站位高、眼光高——你才能脱颖而出。
你们得先对阅读材料进行评估,看看阅读材料的定位是什么。
绝大多数的阅读材料,都是小话题,就是要么讨论的是特别小的地方、要么就是讨论特别小的事。像前面我以前讲过的题目,大学生“小吴”的故事,那么点儿的小地方,那么小的事情。
要么,就是讨论特别具体、特别专业的话题,比如以前实操过的题目“F市限水活动”这种。
为什么?为了给你们留下足够的以小见大,拔高的空间。
这种阅读材料都是很良心的。你从这一个小地方,一件小事,写出了胸怀天下的气势,就成功了;你从一个专业的领域,总结出普世道理,也成功了。
当然了,也会有那种“很大”的阅读材料,国际视野拉满,世界格局怎么样,我国应该怎么样。像这种的材料,很少,但不是没有。
这种怎么写?换一个角度,找一个具体的点,深挖下去。
总之就是千万不要被阅读材料给束缚住。
这个先不细讲,咱们先把道理讲明白。怎么写,这种细枝末节的技巧问题,留到以后水文章篇数用。
我们还是发扬优秀的传统,直接搞干货。
---------------分割线-------------------
先看题目。
2021年河南公务员考试真题。
问题四
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7”中划线句子“是故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的理解,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字数1000-1200字。
这道题很简单。
“生于虑”,“ 成于务”,“ 失于傲”,三个关键词是并列关系,逻辑顺序也很顺。
先生、后成、别失,等于三个分论点已经给你们了,可以直接扩写。
然后根据你的分论点,总结出一个靠谱的主题。
比如说吧,材料里提到了中国梦,提到了实业理念、科技创新,那么完全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
题目取个“实干托起中国梦”。
然后是破题。
破题就是你对题目的理解。给你们一句话也好、一小段材料也好,你是怎么理解,进而写出这篇文章的,你的破题里必须能清楚的看出来。破题承接标题,解释你对题目要求的理解,引出你要写的内容也就是立论。
写申论大作文是有不同流派的,我的这个流派,讲究的是开门见山。我不敢说我的流派写出来的文章最漂亮,我敢保证我的流派是最适合申论实战的。
为什么?
申论实战里,没有太多的篇幅给你的文章预热。一是文章篇幅有限,二是阅卷老师精力有限。你如果不能在文章开头,甚至标题就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他可能就没时间、没兴趣去挖掘你的文章内涵。
所以,我的流派就是标题、破题、立论直入主题,观点明明白白,有语录金句放在前面。
我就说一句很到位的话。你对方针政策理解的再深刻,能有制定它的人深刻吗?你的文章,只不过是以学生的层次来解读方针政策。那么,能用制定者的原文原句,你为什么不用呢?那比你们的解读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所以我说,实战中,破题能用名言金句尽量用,含金量比你们自己临时琢磨出来的话要高得多。
你们要背名言金句,还得动脑子想一想,这一句适用于什么场合?哪些话题可以用上这一句?你想明白了,就等于有了自己的套路,自己的模板。
最近带学生的时候,总有同学问我有没有大作文模板。
我有啊。小题目没有什么答题模板,但大作文是有模板的。我的一个万用模板,可以应对70%的申论大作文题目。可以说,不论你出什么题目,用我的模板换换词就能套上。举一反三也好,触类旁通也罢,打造自己的模板,确实是学习申论大作文的一种捷径。
学习大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有这个意识。一边学,一边构建你自己的模板。
我的文章开头该怎么写?有哪些名言金句适用于开头?这些名言金句能应对哪些话题。我的分论点结构应该是怎么样?哪些名言金句适合当分论点提纲?甚至,我有一套成熟的分论点论述,该怎么把题目里的内容编进去?
你们真的指望考场上那一个多小时,你能新发明一套完美的套路?一个多小时,凭空写出一篇完美的文章?你要是有那本事,怎么不去滕王阁上写一篇?
明确的说,申论考高分的同学,绝大多数的功夫都在考试那两个半小时之外了。胜负,在进考场的那一刻已经分出来了。人家打磨了半年的模板,凭什么输给你一个半小时的临场发挥?是不是这个道理。
言归正传。
破题,我强烈建议你们用金句。
这道题的破题怎么写?
....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
你的标题“实干托起中国梦”,用....的金句,六十几个字就说得明明白白。你们觉得还需要再多说什么吗?不需要了。你们不可能总结的,比....的金句更加贴切。
所以,多解释一句,就是把立论的高度拉低一分;多加一条例子,就是把立论的凝练度冲淡一分。你们所有的修饰,都是往二锅头里兑水的行为。
还有的同学爱干一样事儿——不论什么话题,上来先扯一通有的没的。
当今世界,恰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所以要不断地努力,以一个个个体的成功,促成中华民族的崛起。
一顿大道理扯完了,一看题目:“美好生活从垃圾分类开始”。
毫不贴题啊。
一大堆废话、套话,后面跟一句破题,你觉得效果会怎么样?你不能让阅卷老师,自己从你的一堆废话里去找。找什么?找你的破题点。阅卷老师凭什么帮你挖掘主题?是你求人家,对不对?你求人家办事,说话还拐弯抹角的。,人家就当听不懂呗。
我,秦始皇,打钱,多么简洁明了。
好的破题就是这样,跟你的标题一脉相承,用很小的篇幅,说明了你对题目是怎么理解的,然后引出来你要论述什么内容。至于具体论述的角度,那是你的立论该解决的事。
站位要高、语言要简洁,别说多余的话,最好是一个多余的字也不要有。什么九头身、巴掌脸,人们现在的审美就是这样。头要小,还要漂亮。头大的那是脑积水,文章头大的是作者脑子进水。
你们现在可以研究怎么打造破题模板了。
咱们举个小例子,就是我写的“治慧”里的破题,你们能套上多少个话题?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是说。
你们看。
扶贫可以用吧?青山绿水可以用吧?弘扬民族文化可以用吧?政务改革可以用吧?抗疫可以用吧?
甚至,“生于虑”,“ 成于务”,“ 失于傲”,这道题可以用吧?
想要美好生活,首先要思考人民需要什么——“生于虑”。
然后要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 成于务”。
最后要时刻反思是否背离为民初心——“ 失于傲”。
这不就是“实干托起中国梦”吗。
所以,好好打磨你的模板吧,打磨好了,你就等于开卷考试。
---------------分割线-------------------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