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nholeCrusader
2020-07-20T09:10:38+00:00
在我刚到欧洲的时候,美欧似乎正处在一个问题很多的年代。2013年,美国司法部对欧洲开始了史上最大的三起制裁案,分别就是法国阿尔斯通行贿案,法国巴黎银行通伊案,德意志银行监管案。当时的手段和今天对付华为如出一辙,对阿尔斯通绑架高管,对巴黎银行使用长臂管辖。法国和欧盟对这些案件全力抵制,法国甚至紧急通过了国家能源安全法,禁止了通用对阿尔斯通的收购。同年奥朗德访华,公开感谢中国对欧盟一体化的支持,然后欧盟的主要政要几乎排着队到中国访问了一遍。
然而几个月后,在2014年二月底,乌克兰发生颜色革命,刺激东乌克兰举行公投,乌克兰内战爆发。开战几个月后,北约支持的乌军队就溃不成军,在兵分三路围攻东乌主要城市的战役中损失了十四个旅,其中包含大量精锐。按照某些网上的消息,这个进攻计划正是来自美国的北约指挥人员制定的。
在乌克兰的重大军事失败之后,14年法国发生了两件大事,6月,政府审核通过了通用对阿尔斯通的收购意向,“认为其未违反国家能源安全法”,甚至在三菱比通用报价高30亿的情况下指名了通用。9月,巴黎银行承认向伊朗提供金融服务,并向美国司法部缴纳了80亿美金的罚款。而德意志银行的抵抗则进行了更长时间,不过在16年,德意志银行也同意向美司法部支付140亿美元。当时全德国的大型企业都从世界各地调用资金,来保证德意志银行不至于触发“银行资产低于储蓄80%”的破产线(当时德意志银行资产只有600亿美金,却被罚款140亿),甚至引起了中国的外汇大幅流出。
14年12月,在法国的两起制裁尘埃落定,法国人乖乖交钱之后,美国国会迅速通过了支持乌克兰的法案,对乌克兰提供3.5亿军事装备支援。普京对此深表失望,然而却在两个月后签署了停战协议。从那时起,乌克兰战争就处于实际停滞状态,虽然乌克兰政府武装从此之后一直在死人,但实际控制线基本没有出现过变化。同时,欧洲各国开始大批量向美国订购军备。光我所在的丹麦就在2014年从美国购买了27架F34战斗机,隔壁的挪威更是一次买了53架。这两国虽然都是F35计划的参与国,但之前准备大规模采购作为主力的其实并不是F35,而是隔壁瑞典的格里芬,因为后者报价仅为F35的40%。这些飞机现在都停在离我家不远的哈泽斯莱坞空军基地,有时空中传来强烈的风啸声,抬头望又什么都看不见,那就是丹麦空军在试飞F35了——这些飞机计划在明年正式配备军队。
这些事情在中国都没有引起多少波澜,更不会有人会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但在欧洲,乌克兰战争背后的原因,尤其是美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一直是时常出现在私下讨论中的话题。尤其是在这次川普反过来指控奥巴马通俄后,这个话题的热度达到顶峰——然而很有趣的是,欧洲媒体对此依然保持沉默。
在我看来,不论美总统通俄门是不是政治闹剧,美国和俄罗斯在某些领域存在一致利益,其实是个不上台面的事实。且看乌克兰事件过后,俄罗斯完成了二战之后罕见的开疆扩土(2019年俄罗斯已经宣布承认东乌克兰护照,并且允许东乌人直接进入俄国了,这两州已经是实质上的俄罗斯领土),美国收获了大量欧盟军备订单,对美俄而言,这是个美妙的双赢局面,输的只有欧盟以及乌克兰。
今天谈起美国与俄罗斯联合的可能性,中国互联网上的态度大多是嗤之以鼻,但我想说的是,如果参考乌克兰战事,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其实是非常微妙的。他们之间并不需要真正意义的联合,而只要在某些事件上存在默契的共识,就能对欧亚大陆局势产生极大影响。我甚至觉得,川普与俄罗斯的关系被称为“通“俄而不是“联”俄,本身就是对这种微妙关系的反应。
在中国被美国视为最重要竞争对手的今天,“通”俄非常符合美国利益。
首先,在这个过程中,明面上美欧 vs 中俄的联盟关系并没有被打破。假如未来某一天,欧盟想和中国达成某些贸易协议,结果乌克兰或者拉脱维亚又出现了颜色革命开始反俄,俄罗斯志愿军再度开始行动,痛揍欧洲军队,同时美国宣布从欧洲继续撤军……这时,美领导人跳出来对欧盟说,你只要签了这个TTTTP协议,我们可以考虑帮你们防御俄罗斯。此时,整个世界局势依然是美欧 vs 中俄,俄罗斯一边开疆,一边把欧洲逼回大洋彼岸,一边还能继续往中国卖石油。中国甚至不能指责什么——毕竟人家实打实的在对抗最大的敌人美国啊。
其次,即使欧洲真的抓住了美俄间猫腻的证据,真的和美国撕破脸,他们最后的抉择很可能依然是被迫忍气吞声,而不是倒向中国。这里面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军事实力与地缘政治问题。欧盟目前完全没有独自抵抗俄罗斯的实力,甚至算上核武都毫无希望。即使在冷战最高峰,英法的核武器也仅仅维持在能彻底毁灭莫斯科的水平,到了英国脱欧的今天,法国的核库存是否能搞定莫斯科都成迷,根本无力维持核威慑。在这个前提下,如果美欧真的矛盾加深,美国退防欧洲,俄罗斯出于各种原因一定会继续扩张。此时欧洲必须寻求防务支持,但这是一种中国没法提供的支持。先不说中国军力和美国的客观差距,不说中国陆海军的发展方向本身就是周边防御,单说你该怎么支援欧洲呢?美国和欧洲之间隔着的是完全处于美军控制下的大西洋。而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又是什么?所以,俄罗斯越是不受控制,欧洲越是只能回到美国的治理体系中去。
除此之外,目前欧洲人对川普通俄的窃窃私语,主要还是源于通俄门,但我对这点其实有更深一层的想法,因为川普曾经做过一件在欧洲并不起眼但在中国颇为知名的事件——试图重建对朝鲜关系。很明显,川普拉拢朝鲜的意义就是搅乱东亚,离间中日韩,他完全没有指望朝鲜公开与中国对抗,甚至都不在乎朝鲜明面上是否有和中国的结盟关系。这种逻辑,完全可以复制到美俄之间,也就是在不打散目前国际关系的前提下,达到美俄私下的默契和利益最大化。在这个图景中,俄罗斯就是个大号朝鲜,专门用于隔断欧亚大陆两端的联通,也就是打乱中国一带一路计划。当然,目前看来中日韩关系并没有被朝鲜影响太多,但主要原因依然是朝鲜体量太小,而且完全处于中国的军力辐射范围。但俄罗斯如果影响中欧关系,中国几乎无法采取任何措施。
事实上,目前中国对俄罗斯就是处于一种没什么办法的状态。虽然俄罗斯在经济上相当依赖中国,但我们并不敢把这一点当作谈判的筹码,因为当前外交的第一优先级就是确保俄罗斯不倒向美国。很多人都认为,美国与俄罗斯的联盟不可能实现。但如果回看五十年前,美国和中国的联盟其实更加不可能,要知道过去一百年间美俄起码没有正式交火,但就在尼克松访华的三十年前,中美之间刚来过一场大的。归根结底,美国是一个灵活到没有什么实际底线的国家,也是一个非常“短视”的国家。当年中美蜜月期,美国直接和台湾宣布断交,同时对中国的军售几乎直接把中国军事科技提胜了一个档次,其中不乏一些在美国也非常先进的技术。也就是说,在打击最大敌人的前提下,美国并不在乎任何传统利益与外交关系,甚至不会在乎是否会为将来的美国培养出一个更强的潜在挑战者。你可以说这种做法野蛮,缺乏理性,但美国就是在这样野蛮的逻辑下一步步成长到了今天。
几天前,蓬佩奥在尼克松纪念馆承认了五十年前对中国的政策错误,之后的记者问答环节,第一个问题就是“联合其他国家反对中国,其中是否包括俄罗斯”,蓬佩奥不假思索地说道“当然包括”。这仿佛是一种对历史轮回的提示,也是对我们外交处境的一次警醒与总结。
因此,这篇文章并不来讨论破局方法的,尤其不是在说中国应该重审和俄罗斯的关系——在这一点上,中国几乎没有任何选择。我只是想说,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可能比官方一直强调的更加凶险,更加难以预测。
然而几个月后,在2014年二月底,乌克兰发生颜色革命,刺激东乌克兰举行公投,乌克兰内战爆发。开战几个月后,北约支持的乌军队就溃不成军,在兵分三路围攻东乌主要城市的战役中损失了十四个旅,其中包含大量精锐。按照某些网上的消息,这个进攻计划正是来自美国的北约指挥人员制定的。
在乌克兰的重大军事失败之后,14年法国发生了两件大事,6月,政府审核通过了通用对阿尔斯通的收购意向,“认为其未违反国家能源安全法”,甚至在三菱比通用报价高30亿的情况下指名了通用。9月,巴黎银行承认向伊朗提供金融服务,并向美国司法部缴纳了80亿美金的罚款。而德意志银行的抵抗则进行了更长时间,不过在16年,德意志银行也同意向美司法部支付140亿美元。当时全德国的大型企业都从世界各地调用资金,来保证德意志银行不至于触发“银行资产低于储蓄80%”的破产线(当时德意志银行资产只有600亿美金,却被罚款140亿),甚至引起了中国的外汇大幅流出。
14年12月,在法国的两起制裁尘埃落定,法国人乖乖交钱之后,美国国会迅速通过了支持乌克兰的法案,对乌克兰提供3.5亿军事装备支援。普京对此深表失望,然而却在两个月后签署了停战协议。从那时起,乌克兰战争就处于实际停滞状态,虽然乌克兰政府武装从此之后一直在死人,但实际控制线基本没有出现过变化。同时,欧洲各国开始大批量向美国订购军备。光我所在的丹麦就在2014年从美国购买了27架F34战斗机,隔壁的挪威更是一次买了53架。这两国虽然都是F35计划的参与国,但之前准备大规模采购作为主力的其实并不是F35,而是隔壁瑞典的格里芬,因为后者报价仅为F35的40%。这些飞机现在都停在离我家不远的哈泽斯莱坞空军基地,有时空中传来强烈的风啸声,抬头望又什么都看不见,那就是丹麦空军在试飞F35了——这些飞机计划在明年正式配备军队。
这些事情在中国都没有引起多少波澜,更不会有人会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但在欧洲,乌克兰战争背后的原因,尤其是美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一直是时常出现在私下讨论中的话题。尤其是在这次川普反过来指控奥巴马通俄后,这个话题的热度达到顶峰——然而很有趣的是,欧洲媒体对此依然保持沉默。
在我看来,不论美总统通俄门是不是政治闹剧,美国和俄罗斯在某些领域存在一致利益,其实是个不上台面的事实。且看乌克兰事件过后,俄罗斯完成了二战之后罕见的开疆扩土(2019年俄罗斯已经宣布承认东乌克兰护照,并且允许东乌人直接进入俄国了,这两州已经是实质上的俄罗斯领土),美国收获了大量欧盟军备订单,对美俄而言,这是个美妙的双赢局面,输的只有欧盟以及乌克兰。
今天谈起美国与俄罗斯联合的可能性,中国互联网上的态度大多是嗤之以鼻,但我想说的是,如果参考乌克兰战事,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其实是非常微妙的。他们之间并不需要真正意义的联合,而只要在某些事件上存在默契的共识,就能对欧亚大陆局势产生极大影响。我甚至觉得,川普与俄罗斯的关系被称为“通“俄而不是“联”俄,本身就是对这种微妙关系的反应。
在中国被美国视为最重要竞争对手的今天,“通”俄非常符合美国利益。
首先,在这个过程中,明面上美欧 vs 中俄的联盟关系并没有被打破。假如未来某一天,欧盟想和中国达成某些贸易协议,结果乌克兰或者拉脱维亚又出现了颜色革命开始反俄,俄罗斯志愿军再度开始行动,痛揍欧洲军队,同时美国宣布从欧洲继续撤军……这时,美领导人跳出来对欧盟说,你只要签了这个TTTTP协议,我们可以考虑帮你们防御俄罗斯。此时,整个世界局势依然是美欧 vs 中俄,俄罗斯一边开疆,一边把欧洲逼回大洋彼岸,一边还能继续往中国卖石油。中国甚至不能指责什么——毕竟人家实打实的在对抗最大的敌人美国啊。
其次,即使欧洲真的抓住了美俄间猫腻的证据,真的和美国撕破脸,他们最后的抉择很可能依然是被迫忍气吞声,而不是倒向中国。这里面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军事实力与地缘政治问题。欧盟目前完全没有独自抵抗俄罗斯的实力,甚至算上核武都毫无希望。即使在冷战最高峰,英法的核武器也仅仅维持在能彻底毁灭莫斯科的水平,到了英国脱欧的今天,法国的核库存是否能搞定莫斯科都成迷,根本无力维持核威慑。在这个前提下,如果美欧真的矛盾加深,美国退防欧洲,俄罗斯出于各种原因一定会继续扩张。此时欧洲必须寻求防务支持,但这是一种中国没法提供的支持。先不说中国军力和美国的客观差距,不说中国陆海军的发展方向本身就是周边防御,单说你该怎么支援欧洲呢?美国和欧洲之间隔着的是完全处于美军控制下的大西洋。而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又是什么?所以,俄罗斯越是不受控制,欧洲越是只能回到美国的治理体系中去。
除此之外,目前欧洲人对川普通俄的窃窃私语,主要还是源于通俄门,但我对这点其实有更深一层的想法,因为川普曾经做过一件在欧洲并不起眼但在中国颇为知名的事件——试图重建对朝鲜关系。很明显,川普拉拢朝鲜的意义就是搅乱东亚,离间中日韩,他完全没有指望朝鲜公开与中国对抗,甚至都不在乎朝鲜明面上是否有和中国的结盟关系。这种逻辑,完全可以复制到美俄之间,也就是在不打散目前国际关系的前提下,达到美俄私下的默契和利益最大化。在这个图景中,俄罗斯就是个大号朝鲜,专门用于隔断欧亚大陆两端的联通,也就是打乱中国一带一路计划。当然,目前看来中日韩关系并没有被朝鲜影响太多,但主要原因依然是朝鲜体量太小,而且完全处于中国的军力辐射范围。但俄罗斯如果影响中欧关系,中国几乎无法采取任何措施。
事实上,目前中国对俄罗斯就是处于一种没什么办法的状态。虽然俄罗斯在经济上相当依赖中国,但我们并不敢把这一点当作谈判的筹码,因为当前外交的第一优先级就是确保俄罗斯不倒向美国。很多人都认为,美国与俄罗斯的联盟不可能实现。但如果回看五十年前,美国和中国的联盟其实更加不可能,要知道过去一百年间美俄起码没有正式交火,但就在尼克松访华的三十年前,中美之间刚来过一场大的。归根结底,美国是一个灵活到没有什么实际底线的国家,也是一个非常“短视”的国家。当年中美蜜月期,美国直接和台湾宣布断交,同时对中国的军售几乎直接把中国军事科技提胜了一个档次,其中不乏一些在美国也非常先进的技术。也就是说,在打击最大敌人的前提下,美国并不在乎任何传统利益与外交关系,甚至不会在乎是否会为将来的美国培养出一个更强的潜在挑战者。你可以说这种做法野蛮,缺乏理性,但美国就是在这样野蛮的逻辑下一步步成长到了今天。
几天前,蓬佩奥在尼克松纪念馆承认了五十年前对中国的政策错误,之后的记者问答环节,第一个问题就是“联合其他国家反对中国,其中是否包括俄罗斯”,蓬佩奥不假思索地说道“当然包括”。这仿佛是一种对历史轮回的提示,也是对我们外交处境的一次警醒与总结。
因此,这篇文章并不来讨论破局方法的,尤其不是在说中国应该重审和俄罗斯的关系——在这一点上,中国几乎没有任何选择。我只是想说,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可能比官方一直强调的更加凶险,更加难以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