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Panda
2021-02-01T09:26:46+00:00
个人原创杂谈,由此ID享有版权,首发NGA论坛,非允许禁止转载,保留法律手段维护权益。
这个议题是在前两天半夜睡前思考里蹦出来的,本质是瞎想,码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没有任何引战歧视内涵,如有部分论述引起您的不适,那我在这先行道歉。
一、 思考的起始:南水北调与成都吸血四川
1:这个思考的起始来自于论坛里关于南水北调的帖子,南水北调是一个系统性大工程,从长江调水,供给对象主要为豫、冀、京、津四省市,都是北方缺水大省,缺水一事在21世纪初至10年代最为严峻,我当时躺在床上未曾查询详细数据,但记得有一段时间经常能听到新闻里报道河北地下水位降低至多少多少,打了多深的机井不出水之类的报道。
京津两地都是传统缺水城市,关于两地水质差水垢多的记载在近现代文献中随处可见;而当今新增的河北,与近代以来的京津类似,缺水既是人口压力,也是工业生产生活所致。黄河以北的在我而言“狭义”的北方地区,第一第二产业(尤以重工业为主)是地方经济发展收入税收的主要来源,双重压力下,需水量激增,而北方几省无台风少雨季,水资源来源基本是地表水与地下水,于是缺水。
我曾经为了写唐代的武侠小说翻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这样的状况让我想起了曾经唐朝的东西京,从皇帝到百姓从西安前往洛阳“就食”,说白了是吃饭,西安附近的关中平原养不起首都人口基数的需求,所以为了吃饭,去洛阳,靠漕运运来南方的粮食“接济”。
中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人口也是这样已经“超模”了么?
四川省人口8375万人(2019年常住人口),面积486000平方千米。
河北省人口7592万人(2019年常住人口),面积188800平方千米。
面积相差2.5倍,人口相差800万,但是记住,这只是河北省的数据,而河北省,包裹着一个北京+天津。
也许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说四川省的人口基本都在成都平原一带集中,虽然四川省的面积大,但是可利用面积其实远比看到的小。
那么,河北省的人口,都集中在哪儿呢?
1、保定市 1042.53万人
2、石家庄市 1015.12万人
3、邯郸市 949.28万人
4、唐山市 784.36万人
5、沧州市 750.55万人
6、邢台市 731.99万人
这六个地级市加起来,囤积了5000+万的人口基数。而四川的人口分布:
1、 成都市 1604.5万人
2、 绵阳市 483.6万人
我不想往下排了,绵阳的人口,是我在河北那边没列下去的廊坊的水平。
再加上
北京:2153万人、天津:1561万人。
意味着京津冀加起来1.3亿人,靠大概四川省一半不到的面积来养活。
华北平原苦啊,单靠华北平原自己,真的是养不起的。
这其实就是包括南水北调在内许多南北或东西国家级调度工程的原因,南水北调从当年立项开始到现在都不乏反对的声音,指责北京利用行政方便谋利。
谋的不是难道不是华北地区老百姓的利么?
可以问问来自南水北调“受益区”的群众,吃水是不是更容易了,水质是不是变好了;再问问来自南水北调“出水区”的群众,日常生活用水有没有受到影响?
如果第一个问题是YES而第二个问题是NO,那么当初在公开场合(包括网络公共场合)大肆抨击南水北调在内的工程与政府决策,其目的是什么,就很值得思考了。
值得欣慰的是因为群众得到了利益,如今南水北调已经安安静静的融入了人民的生活,在网上不再有那么大的吵嚷与讨论度了。
我这么想着,就想到了另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在本论坛里,对于在几年前所流行的“成都省”、“成都吸血四川”话题,为什么也没有那么多的讨论度和认同了?
我觉得大概是四川人和围观网民都慢慢明白过味儿来了,成都不吸,绵阳也雄不来,德阳南充也起不得,四川不过回到早些年劳务人口输出大省的样子,把人和税收留在本地,至少留在附近,家乡的日子才有些盼头。
那么我把问题再换个主语,虽然这话可能有人不爱听:北京不吸,石家庄支棱得住不?保定立得稳么?
前车之鉴啊。
二、 到底是谁在吸血
吸血是个很难听的词,说的和谐一点就是发展不均衡,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好了,假如北京现在没有了首都属性,没有了吸血能力,只是一个单纯的千万人口大城市,那么现在的北方是什么样子的?
不过是时间倒流回到了民国。
如果假设成立,那么那地儿叫北平,有两三所好大学,没突出工业,没高科技发展,老百姓日常卤煮火烧牛羊下水度日。
有钱有势人都去了天津,那是从清末开始就成为中国北方 “香港”的地方,有港口,有贸易有经济,好吃的好玩的丰富,背靠北方庞大人口基数对接海上,可这“北方香港”的繁华,跟”北平“人没关系,跟河北人没关系,跟整个北方关系都不大,也许“北平“混的好点?那也不过是50-70年代广州与香港的模样:
罗湖内外,两个世界。
吸血的从来不是城市,而是行业,那些被骂作”吸血“的城市,其实就是行业聚合体。上海人鄙视的“白完“,江浙恶毒的“河南人偷井盖”,广府港农色咪咪的“川湘小妹”,都是一地吸另一地的血的曾经发生的甚至正在发生的鲜活的例子。
如果附近有个活人的法儿,谁又愿意背井离乡。
三、 所以需要雄安
不管在心理上愿不愿意接受,自衣冠南渡之后,中国这片土地上,绝大部分时间,南方的经济发展都在北方之上,哪怕是建国后工业化那短暂的北方红利期,但凡需要对外贸易,还是得走香港,过南方。
为什么?海岸线意味着天然的商机,温暖气候意味着富增的人口,有些我的东北同乡叫嚣着给东北个出海口就能发展,发啥?你是打算跟毛子的西伯利亚无人区、阿拉斯加、还是棒子鬼子那两拨目前还是发达国家的人做生意?怕是到时候人家用你这港口往你那倾销还差不多。你说要把东西卖给人口充足地区的人,那人家可都是在低纬度地区生活着啊,宁波上海广州港他不香么?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实际上我现在在北京,买个口罩最北方的制造商只到豫,在如今强调双循环,内循环的大环境下,北方轻工业的不足,距离成为南方发达地区产品倾销地可能不是一步之遥,而是不到半步甚至已经在进行了。(这一段细说其实可以写很多,但是我怕帖子就没了)
天津作为“北方香港”,在共和国定都北京后,基本已经确定了他的现在,其实也是南方香港的未来,北京在剥离出中央政务区之后,继续发展的前景一看政策,二看央企及相关的各项机构的未来走向。
京津冀还能如何做增长点?过去十几年里在我看到的,中央已经进行了两次尝试:
第一次滨海新区,交给天津,搞砸了。
第二次曹妃甸,交给河北,搞砸了。
第三次,雄安,这次中央自己动手了。
这一次不再纠结于做一个“贸易经济”高点,而是规划好搭成一个台子,准备为未来的“新技术新发展新产业”做土壤,难度很高阻力很大,我不知道最后会不会成功,但我总觉得,这是北方几乎最后一次获得新生的机会了。
做不好,未来的黄河以北,就是今天美国的铁锈带了吧,我是这样担心的。
说起来,中国古代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衣冠南渡,其中两次都发生在大约千年前,一次唐末五代十国,一次靖康之难。
听说,雄安号称千年大计?
有点意思。
这个议题是在前两天半夜睡前思考里蹦出来的,本质是瞎想,码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没有任何引战歧视内涵,如有部分论述引起您的不适,那我在这先行道歉。
一、 思考的起始:南水北调与成都吸血四川
1:这个思考的起始来自于论坛里关于南水北调的帖子,南水北调是一个系统性大工程,从长江调水,供给对象主要为豫、冀、京、津四省市,都是北方缺水大省,缺水一事在21世纪初至10年代最为严峻,我当时躺在床上未曾查询详细数据,但记得有一段时间经常能听到新闻里报道河北地下水位降低至多少多少,打了多深的机井不出水之类的报道。
京津两地都是传统缺水城市,关于两地水质差水垢多的记载在近现代文献中随处可见;而当今新增的河北,与近代以来的京津类似,缺水既是人口压力,也是工业生产生活所致。黄河以北的在我而言“狭义”的北方地区,第一第二产业(尤以重工业为主)是地方经济发展收入税收的主要来源,双重压力下,需水量激增,而北方几省无台风少雨季,水资源来源基本是地表水与地下水,于是缺水。
我曾经为了写唐代的武侠小说翻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这样的状况让我想起了曾经唐朝的东西京,从皇帝到百姓从西安前往洛阳“就食”,说白了是吃饭,西安附近的关中平原养不起首都人口基数的需求,所以为了吃饭,去洛阳,靠漕运运来南方的粮食“接济”。
中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人口也是这样已经“超模”了么?
四川省人口8375万人(2019年常住人口),面积486000平方千米。
河北省人口7592万人(2019年常住人口),面积188800平方千米。
面积相差2.5倍,人口相差800万,但是记住,这只是河北省的数据,而河北省,包裹着一个北京+天津。
也许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说四川省的人口基本都在成都平原一带集中,虽然四川省的面积大,但是可利用面积其实远比看到的小。
那么,河北省的人口,都集中在哪儿呢?
1、保定市 1042.53万人
2、石家庄市 1015.12万人
3、邯郸市 949.28万人
4、唐山市 784.36万人
5、沧州市 750.55万人
6、邢台市 731.99万人
这六个地级市加起来,囤积了5000+万的人口基数。而四川的人口分布:
1、 成都市 1604.5万人
2、 绵阳市 483.6万人
我不想往下排了,绵阳的人口,是我在河北那边没列下去的廊坊的水平。
再加上
北京:2153万人、天津:1561万人。
意味着京津冀加起来1.3亿人,靠大概四川省一半不到的面积来养活。
华北平原苦啊,单靠华北平原自己,真的是养不起的。
这其实就是包括南水北调在内许多南北或东西国家级调度工程的原因,南水北调从当年立项开始到现在都不乏反对的声音,指责北京利用行政方便谋利。
谋的不是难道不是华北地区老百姓的利么?
可以问问来自南水北调“受益区”的群众,吃水是不是更容易了,水质是不是变好了;再问问来自南水北调“出水区”的群众,日常生活用水有没有受到影响?
如果第一个问题是YES而第二个问题是NO,那么当初在公开场合(包括网络公共场合)大肆抨击南水北调在内的工程与政府决策,其目的是什么,就很值得思考了。
值得欣慰的是因为群众得到了利益,如今南水北调已经安安静静的融入了人民的生活,在网上不再有那么大的吵嚷与讨论度了。
我这么想着,就想到了另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在本论坛里,对于在几年前所流行的“成都省”、“成都吸血四川”话题,为什么也没有那么多的讨论度和认同了?
我觉得大概是四川人和围观网民都慢慢明白过味儿来了,成都不吸,绵阳也雄不来,德阳南充也起不得,四川不过回到早些年劳务人口输出大省的样子,把人和税收留在本地,至少留在附近,家乡的日子才有些盼头。
那么我把问题再换个主语,虽然这话可能有人不爱听:北京不吸,石家庄支棱得住不?保定立得稳么?
前车之鉴啊。
二、 到底是谁在吸血
吸血是个很难听的词,说的和谐一点就是发展不均衡,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好了,假如北京现在没有了首都属性,没有了吸血能力,只是一个单纯的千万人口大城市,那么现在的北方是什么样子的?
不过是时间倒流回到了民国。
如果假设成立,那么那地儿叫北平,有两三所好大学,没突出工业,没高科技发展,老百姓日常卤煮火烧牛羊下水度日。
有钱有势人都去了天津,那是从清末开始就成为中国北方 “香港”的地方,有港口,有贸易有经济,好吃的好玩的丰富,背靠北方庞大人口基数对接海上,可这“北方香港”的繁华,跟”北平“人没关系,跟河北人没关系,跟整个北方关系都不大,也许“北平“混的好点?那也不过是50-70年代广州与香港的模样:
罗湖内外,两个世界。
吸血的从来不是城市,而是行业,那些被骂作”吸血“的城市,其实就是行业聚合体。上海人鄙视的“白完“,江浙恶毒的“河南人偷井盖”,广府港农色咪咪的“川湘小妹”,都是一地吸另一地的血的曾经发生的甚至正在发生的鲜活的例子。
如果附近有个活人的法儿,谁又愿意背井离乡。
三、 所以需要雄安
不管在心理上愿不愿意接受,自衣冠南渡之后,中国这片土地上,绝大部分时间,南方的经济发展都在北方之上,哪怕是建国后工业化那短暂的北方红利期,但凡需要对外贸易,还是得走香港,过南方。
为什么?海岸线意味着天然的商机,温暖气候意味着富增的人口,有些我的东北同乡叫嚣着给东北个出海口就能发展,发啥?你是打算跟毛子的西伯利亚无人区、阿拉斯加、还是棒子鬼子那两拨目前还是发达国家的人做生意?怕是到时候人家用你这港口往你那倾销还差不多。你说要把东西卖给人口充足地区的人,那人家可都是在低纬度地区生活着啊,宁波上海广州港他不香么?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实际上我现在在北京,买个口罩最北方的制造商只到豫,在如今强调双循环,内循环的大环境下,北方轻工业的不足,距离成为南方发达地区产品倾销地可能不是一步之遥,而是不到半步甚至已经在进行了。(这一段细说其实可以写很多,但是我怕帖子就没了)
天津作为“北方香港”,在共和国定都北京后,基本已经确定了他的现在,其实也是南方香港的未来,北京在剥离出中央政务区之后,继续发展的前景一看政策,二看央企及相关的各项机构的未来走向。
京津冀还能如何做增长点?过去十几年里在我看到的,中央已经进行了两次尝试:
第一次滨海新区,交给天津,搞砸了。
第二次曹妃甸,交给河北,搞砸了。
第三次,雄安,这次中央自己动手了。
这一次不再纠结于做一个“贸易经济”高点,而是规划好搭成一个台子,准备为未来的“新技术新发展新产业”做土壤,难度很高阻力很大,我不知道最后会不会成功,但我总觉得,这是北方几乎最后一次获得新生的机会了。
做不好,未来的黄河以北,就是今天美国的铁锈带了吧,我是这样担心的。
说起来,中国古代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衣冠南渡,其中两次都发生在大约千年前,一次唐末五代十国,一次靖康之难。
听说,雄安号称千年大计?
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