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电池immd OR 类增程式 的是不是国产厂商过渡到纯电车最好的方案?

Acordia-avatar

Acordia

2021-01-06T12:31:32+00:00

我懂得不多,只是把这段时间看到的一些浅显的观点理念整理了一下,欢迎指出错误,但是也希望不要重复一些老旧的观念,比如“增程是脱裤子放屁”、“插混两套系统,两边缺点全占”、“全都是过渡,要么油车要么电车”

一些错误的观点和误区我大概率在内容中解释了,希望能看完

即低速串联,发电机给电到电动机而电池削峰填谷,至于高速有的有直驱如immd、比亚迪dmi(比亚迪大概率是类immd而不是丰田ths),有的没有直驱如日产e-power、理想one;

按照那个啥规划,2035年一半节油车一半新能源车,可见混动(包含插混和增程)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作为“过渡”,而且35年之后电车还会不会继续扩大占比还未知,之前肯定是先普及到好普及的地方,后续的普及,如人烟稀少or高寒地区的成本和阻力肯定是很高的;

那么此时此刻的发展思路,要承上启下,要随着充电设施跟技术的完善一步步转换的同时,尽快地取代燃油车:

如果没有充电条件,就买小电池无法外置充电的immd、日产e-power、小电池比亚迪dmi这种混动节油车;

如果有充电条件但是不能买纯电,比如单位可以充电or只有一辆车,那就买相应的插混车,到时候还会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推出中等电池跟大电池(比如理想one的200km有人都不够,而有人当油车又不需要这么大的);

如果现在没有充电条件但是可预见的几年后有,也可以买插混(甚至比亚迪dmi这种,小电池是给大电池留了空间的,到时候直接换大电池),这种大电池插混也是混动车,开起来的体验跟小电池immd无差,只是重了一些,不像欧洲的那种p2插混,不充电开是很难开的

随着时间推移,电车使用环境越来越好,但是一些情况还是需要能油开救急, 比如东北or大西北人烟稀少地区,又比如节假日的高速, 那么厂商可以推出纯电平台的同时兼容增程式(如岚图);

之前说的immd这几类,都是基于油车的平台和理念开发的,但跟其他混动形式比应该是离纯电更接近的or油占比最低的,比如最大程度简化了变速箱,比如不需要开发行星齿轮组,需要提高的技术一是高效率发动机,一是三电(串联增程如果要动力强劲,对电机电池的要求比其他混动形式应该是更高的,因为发动机只有高速挡没法提供全速域的加速动力),这两个技术都可以迁移到兼容增程的纯电平台去;

尤其是针对我们国家,国产车本来变速箱技术就落后,行星齿轮也是丰田专利把守,走immd类这条路是更优解。从现实来看,理想one作为初创公司,垃圾三缸+2.3吨车重,都能把平顺性跟油耗做到过得去,说明这个路线门槛低且效果也不错,那么让其他国产大厂去做应该会做得更好,如长城跟奇瑞已经有插混即将发布or测试了;至于吉利跟荣威研究的插混,跟这个差得有点远,有懂哥能说说为什么这样选择技术路线吗

另一方面,如果发动机只需要高效工况发电的话,比全速域发动机更好提高热效率,同时还能有更灵活的形式,比如转子发动机,水平活塞发动机([url]https://weibo.com/2689037485/JnBcNaojl?from=page_1005052689037485_profile&wvr=6&mod=weibotime&type=comment)[/url],热效率、体积、成本都会跳脱出当前全速域发动机的限制;


国产大厂技术雄厚,可以先在充电技术不完善的这几年,推出基于油车平台理念的节能混动车,同时随着技术发展,逐渐过渡到纯电+兼容增程;
新势力目前能推出纯电车,但是电车的市场还是受限,但是兼容增程的纯电平台随着技术的发展,门槛也会降低(远比造油车低),到时候就无须争论是买电车还是油车了;

从市场角度,有相当一部分人其实用油的需求并不高,比如一年几次的高速或者旅游,亦或者是心理作用比如万一我突然要去很远地方办事但是没电,所以就算增程器油耗偏高,对他们的实际影响有限,远不如燃油车不同油耗带来的影响,增程器只需要有,而未必需要多好,从这个角度也降低了新势力的门槛,他们可以从其他角度提升产品力,丰富了整车市场;

最后想强调,请不要纠结于定义(我自己的理解可能也不是符合比较严格的定义),而要着眼于 用户的使用场景、技术门槛、技术强弱领域,比如理想one严格意义上不是插混,但是使用场景跟插混几乎一样,城区用电长途用油,所以他是不是插混并不重要;亦或者是很多人很喜欢把immd跟理想one的技术对立起来,然而在我眼中虽然前者技术肯定更强大,但是就混动路线而言理想one只不过是immd的一个子集,他能做好的只有即低速串联,做不好or不想做高速直连,但是结果来看只是高速油耗偏高而已,二者还是有很多共性的,我更倾向于把one当成一个有限的immd而不是把他们对立起来
Vuldro-avatar

Vuldro

我只知道增程式北京是F,然后限行,谁知道以后全国其它城市会不会普及呢
Tree-avatar

Tree

[quote][pid=483448969,25012424,1]Reply[/pid] Post by [uid=697274]yangyige2008[/uid] (2021-01-07 20:58):

我只知道增程式北京是F,然后限行,谁知道以后全国其它城市会不会普及呢[/quote]北京是为了保护没有混动技术的本土企业(是谁大家心里都知道),天津是学北京。除了这俩城市以外限制插混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呢,无利不起早。
Acordia-avatar

Acordia

Reply to [pid=483448969,25012424,1]Reply[/pid] Post by [uid=697274]yangyige2008[/uid] (2021-01-07 20:58)那个啥计划里有个表述是 "插混(含增程)” 或者说 加一个直驱哪怕实际很垃圾 就算插混了

北京太苛刻了 无参考价值 还是说希望把 没桩买电车寒风中在共桩排队 也普及下
Acordia-avatar

Acordia

Reply to [pid=483449901,25012424,1]Reply[/pid] Post by [uid=34684217]treefern[/uid] (2021-01-07 21:02)要我说 北汽兼容一个增程器很难吗 就算油耗高续航差 反正北汽已经够烂的了

还是说一纸政令 有恃无恐 一点进步的动力都无了?
Tree-avatar

Tree

[quote][pid=483452030,25012424,1]Reply[/pid] Post by [uid=60114100]jkwtbmyz[/uid] (2021-01-07 21:13):

要我说 北汽兼容一个增程器很难吗 就算油耗高续航差 反正北汽已经够烂的了

还是说一纸政令 有恃无恐 一点进步的动力都无了?[/quote]你自己已经说出答案了啊,何况增加涉猎要增加产线和研发团队,这些都是成本。何况混动这块的专利基本上被各家分割布局了,绕过专利也没那么简单。
tcbp-avatar

tcbp

增程式要满足
1大电池 满足起码100以上的实际续航为基础

2增程器启动能直冲车轮电机而不用强制过一道电池蓄能再放电

这两点是基础,做好这两点,就是目前国内5年内都不会过时的优秀过渡方案。

另外理想北京是蓝牌,一样卖的很多。
tina4shortt-avatar

tina4shortt

[quote][pid=483448969,25012424,1]Reply[/pid] Post by [uid=697274]yangyige2008[/uid] (2021-01-07 20:58):

我只知道增程式北京是F,然后限行,谁知道以后全国其它城市会不会普及呢[/quote]北京连京AD都要排几年,也没见别处担心推广的
Acordia-avatar

Acordia

Reply to [pid=483453246,25012424,1]Reply[/pid] Post by [uid=41418557]sorrow4a[/uid] (2021-01-07 21:20)1 日产小电池不是就当他混动车开吗 比亚迪dmi也有50km的

2 日产最初应该就是经电池的 他们的原理图就是这么画的 现在肯定是更高级了 不过这应该没有想象中那么垃圾吧 但是门槛肯定是更低 反正新势力重点不在此 能油开就行了
that what I said-avatar

that what I said

增程式目前来看,最大的麻烦还是2套系统,成本压不下来
相应的维护与保障也麻烦

随着300-400公里电动车的逐渐铺开
人们对于电动车续航的看法也慢慢成熟
电动车最大的软肋续航焦虑也在逐渐减弱

城市用电动车和长续航电动车逐渐分开了
增程式电动车在城市用电动车面前劣势明显
增程式电动车增加的成本替换成长续航电池更符合车厂换代需求
Vico-avatar

Vico

我觉得增程挺好的,符合全国范围内,充电桩建设需要至少五年以上的现实情况。说是过渡技术的,自动驾驶还分L0到L5呢,大部分车厂现在都在L2阶段,也没看到有哪家车厂跳出来说L5之前都是过渡技术,所以L2也不搞了,坐等成熟的L5出来才上。敢这么做的车厂,估计L3阶段已经被淘汰出局了。

至于增程路线最近热门的的理想one,主要是用的发动机太拉跨,要是能拿一台国产中上流的发动机,大家就会直呼真香了。
[TGP]OGnasferatu-avatar

[TGP]OGnasferatu

[s:a2:不明觉厉]反正我第一台车是蛮想上类增程的
所以最近在关注DMI
tina4shortt-avatar

tina4shortt

理想就是发动机差了点,随便弄个正常点的四缸机,都不需要加马力,家用层面也可以说很全面了。

一定要说的话,可以额外出一个小电池无快充的节油版和一个更大电池的纯电版同时卖,技术上讲几乎没啥难度。
YeastyBoy3000-avatar

YeastyBoy3000

没细看,看你说了半天怎么还只是理想。
比亚迪dmi两个版本,120公里的就可以类比理想增程式,50公里的可以类比两田油混。
我没有充电桩,肯定考虑50公里的。
Acordia-avatar

Acordia

Reply to [pid=483472312,25012424,1]Reply[/pid] Post by [uid=9488481]不鸣雁[/uid] (2021-01-07 22:58)那你仔细看或者只看一半就会看到你说的内容
Quietiz-avatar

Quietiz

[quote][pid=483463716,25012424,1]Reply[/pid] Post by [uid=1014259]月光舞步[/uid] (2021-01-07 22:13):
增程式目前来看,最大的麻烦还是2套系统,成本压不下来
相应的维护与保障也麻烦
随着300-400公里电动车的逐渐铺开
人们对于电动车续航的看法也慢慢成熟
电......[/quote]国家可没你这么乐观
新能源车战略要注重的是覆盖率,也就是15万以内售价的一家人用的一台车,那只买个短续航的市内通行电车是不行的,这个价位你能买个啥样的长续航车?
而且充电桩的基建也没那么快,还要伴随着电网的改造,所以15年内混动取代纯油是个很实际的过渡方案
Jack/Liverpool21-avatar

Jack/Liverpool21

增程器启动不经过电池直接给电机供电这很难吗?现在的手机、笔记本电脑都是插上电源,电源直接给主板供电,多余的才冲进电池啊
RedCremeSoda-avatar

RedCremeSoda

[quote][pid=483499235,25012424,1]Reply[/pid] Post by [uid=60762044]白色尖塔[/uid] (2021-01-08 01:22):

增程器启动不经过电池直接给电机供电这很难吗?现在的手机、笔记本电脑都是插上电源,电源直接给主板供电,多余的才冲进电池啊[/quote]其实不是没有(杰拉德福特号航空母舰就是这种增程方式 而且它的增程器关不了[s:ac:哭笑] ,被日本人闷死在珍珠港的亚利桑那号战列舰也是这种增程混动)
Jovici.MP3-avatar

Jovici.MP3

国家是考虑石油安全。才全力发展电动的。
现在睾丸捏在美国人手机,截断你的石油海路,我们就懵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