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awhatshifty
2020-05-04T07:51:27+00:00
自我介绍:85年的,老家内陆十八线小县城。出生是在乡镇,父母一辈成为国企职工搬到了县城,九十年代国企经营不善破产成为下岗职工自谋生路。父母由于出身、经历等因素,从小对我灌输“穷人家的孩子要自立,家里这条件给不了你任何帮助,你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思想。可以看出家里无法提供任何帮助,且母亲常年患病,此为背景。
我04年考到上海读大学,也曾沉迷游戏,成绩很差。08年堪堪毕业了,同学们找的工作有6千的,有5千的,有4千的,有3千的,当然更多是继续深造。而我找的工作,工资是两千。说实话当时HR给我报这个数的时候,我也是努力装得面无表情的。即使加上年终奖和饭补宿补等一起算上也就三千多,然而,这是我忙活了很久拿到的第一个offer,当时被毕设、就医和迫在眉睫的毕业忙得焦头烂额,也就从了。本着毕竟专业对口,后续全靠自己努力的想法,到上海很乡下的地方当起了硅农。入职第一个月不足一满月,第一次发薪只有1千多,当时个税起征点是2千,连交税都没资格,心情五味杂陈。给爸爸打电话,给家里寄了一千块,告诉他以后不用给我汇钱了,虽然目前没法按月给家里寄钱,但有要用钱的地方要跟我说。
在那以后,因为我看到这份工作有很多让我学的,所以就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干活学习,进步算是快的吧。我顶头上司很满意我,他当时也无人可用,有意识的安排我学这个学那个,这样他揽活我干活,渐渐在公司里有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也并不是当奋斗逼,只零星有适当加班,正常双休,而且底线是绝不熬通宵。对比其他住在公司宿舍,天天九点十点才离开的同事,我很多时候都是踩点下班。反正领导比较通达,只要事情做完做好,不拦着。回家唯一的娱乐就是CCQ,花销只有点卡钱,游戏里消费或者5173是万万不敢的。我是临毕业找到工作以后才开始CCQ的,这么十几年了从未间断,但也没玩出什么出息来,只有在战场里瞎jb杀的几十万人头算是唯一的记录了。我当时还上学校bbs,看那上面求职和已工作的校友们交流。应该说敢在bbs上发声的都是拿得出手的,我也时不时看着那些高来高去的薪水眼馋。我对于自己收入低这事还是很耿耿于怀的,也没心思找对象,买房更是不敢想。要知道全国的房价就是08年开始飞升的,而飞升前的上海房价对我这种内陆小镇青年就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更遑论后来一年一个价。当时在公司附近租房住,一开始合租,500一间。吃饭吃单位食堂的便宜餐,回到家就自己煮面。到09年初,我工作半年合计攒了5000块。和我那些读研的同学们说起来,他们甚至有点羡慕我,现在回想起来都算个屁。合租屁事多,过了一年搬出来单住,房租从900几年间逐渐1100-1200-1500这样涨着。工资也涨,额度能跑赢房租,但幅度不能,所以租房占比开销会每年越来越大,能存下的钱也每年能多一点点。乡下还算能住的宽敞些,我搬过两次家,偏好租一室一厅。我其实不会客,客厅都是空着的,但还是找一室一厅,不喜欢一开门就被陌生人看到卧室,而且有个门进进出出的可以稍微有一点点家的感觉。工作第三年,我没有找下家也没有做二手准备就向公司提了涨薪,唯一的底气就是之前做出的一些成果,最终也是部分如愿了。在同学们的范围里,我依然是收入靠后的那几个。期间我还给自己买了一个相机,那时手机拍照还没大泛滥,人们出门旅游还是相信专门的DC。我买的富士S100,三千多四千,属于那种“有一个大炮筒”的相机里最便宜最业余的,纯粹外形唬人。但是说到旅游,我从不旅游,除非是公司组织,一是宅二没钱不敢浪,相机都是骑车去乡下四处转转瞎拍。我就这么谨小慎微的省着每一分钱用,到第四年的时候,我存了大概8w左右。我也不知道这点钱能干些啥,反正存着呗,万一哪天需要用呢。
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我也渐渐老油条了,此时开始追求职业上能更进一步。但是要从基层打手升到小干部何其不容易,title上不去,那就希望待遇能上去吧,可涨幅也不如新人那几年了。感觉到了瓶颈的我开始谋划跳槽,一番折腾跳到了现在的单位,薪水又上升了一些,但也从乡下搬到了市区,租房成本也上升了,2500一个1室1厅老公房,还是在公司附近,这个时候是13年。新公司的很多东西和之前做的不一样,又有了很多要学的,而且周围的同事也都很厉害,所以我又开始埋头学习做事,保持低调。回到家吃过饭就一直CCQ到12点睡觉。话说我平时也点一些地沟油外卖,周末经常自己做饭,一般是周五了馋了想吃些啥了就网上搜菜谱,周六买洗切做一大盆有肉有菜的男子汉黑暗料理,吃一整天过瘾。这段时间因为搬进了市区,生活方便了,人也懈怠了。可以说,除了白天上班晚上打游戏,我别的事都没做。没有额外学习,没有试过副业。想追妹子,追不上,继续佛系。体重也这期间不可逆的上来了。
刚跳槽时恰逢老爹打来电话,让给家里汇钱,给转了10w,加上之前给家里转过的前后2w5,这么些年合计就给过家里这么些钱。后来我明确给老爹说,我要自己存一笔钱,准备成家用,就再也没有给过家里钱了,有点小不孝。公司有一点好就是公积金交得多,应该是按12%交的。毕竟小公司,要福利好一点才能留住人。上海市公积金中心每月发一条短信告诉我公积金账户入账多少,累计多少。然而,当时的我因为根本不敢去考虑上海买房的问题,所以公积金的问题也一窍不通,这些钱完全不知道有什么用处。我偶尔会看着自己的存款,看着它慢慢从10w到15w到20w到25w,在这样反复的“怎么还只这么点呀”—>“快到发薪日了又能多点了”—>“哎呀上个月取了变少了”的心理纠结中过去了四年吧。终于有一天,我偶然了解到了我租的这套房子的价格——200w,一室一厅老公房。而此时,我的存款是35w,我的心里冒出了一个盘算,如果我之前给家里的钱还在自己手里的话,那不就摸到三成首付的边边了吗?那是我心里第一次产生了想买个房子的念头。我有一次过年时和父母说了我的这个计划,才得知老爹是把我给家里的钱交给他老同学放水去了……我气得差点哭出来,反复让他赶紧抽身,我爹却总说没问题让我放心,老同学,不可能坑他的。
然而,说归说,外地人要在上海买房必须已婚,可我跟谁结婚去呢?结婚看起来可能比买房还要遥远得多了。到了16年,公司调我去深圳,我在上海的13年硬盘生活结束了。公司在深圳的办公地点在科技园,我依然是图方便,在公司附近的大冲新城花园租房,不便宜,一个小单间,非常逼仄,完全没有以前一个人住那种舒心的感觉,没法把这儿当家。当时大冲的单间分3档,空房3000,带三大件的3300,带6大件的3600,我就租3600的,只一年就涨到了4200。后面好像楼下商业开张了以后继续飞升,但那都是我搬走以后的事了。深圳的同事得知我的存款后惊讶我为什么不买房,我才猛然发现我在深圳买房是没有别的限制的,只要户口过来就可以了。当时是17年,深圳房市刚刚经历了15年的一波翻倍暴涨我还是耳闻过的,所以觉得钱不够,但同事帮我分析以我的能力可以负担的地段档次等,我才第一次真的考虑起买房的技术细节来。当时我工作10年,存款有55w,我又去查了公积金账户有小20万,我一个表哥知道我家的情况,他给我出主意,让我以要买房的名义去找我爸把那12w“借”来,趁机以这个理由从放贷里抽身。这样,毛估估我我最后能凑到87w首付或者更多一点,可以负担一个二百八九十万的房子。我的目标是买一个小三室的,这个房子买来就是成家用的,可以夫妻、崽、老人各一间,大约七八十平的二手房,新房是万万不敢想的。这种房子主要在宝安西乡一片,修建时期集中在90-93年之间,单价4w以下,罗湖也有一些而且可能学校好一点,但我工作在科技园,还是西乡稍微近一点,而且学校好的必然面积小,我目前的条件没有能力去追求学区,只能分清主次,先保证居住条件。
于是,我的买房工作正式开始。去把户口转到了深圳,也把上海的公积金转到了深圳,而且幸好老爸放贷的钱也安全抽身了,期间时间过去了几个月,更多的攒了点,这样钱就算到位了。与此同时就开始了看房征程,此时是17年中。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07/-7Q5-1d5mZfT1kSgp-bg.jpg[/img]
这是我当时看过的一部分房子,我全都仔细标记了各种看后结论。可以看到我一开始就是冲着西乡一片的二手房去的,无他,性价比高。二手房周边一般生活设施和交通都已经比较齐备成熟,省去买车的支出,而且如果可能的话就捡上家现成的装修,省时省力省钱。而且看得主要都是楼梯房,很少看电梯的,也是为了少吃些公摊多赚点实得。总之看房的过程比较考验耐心和定力,中介也千人千面,我把我的情况条件如实讲给中介,希望他们帮我介绍合适的。有人就老是带我去看些三百多甚至四百万必须强上的,或者两室的不宜居的,或者总价达标但面积小单价高不划算的,还不断忽悠我买了买了不买没了。还见过同一个门店一个中介带我看了几套,过几天同店面另一个中介偷偷摸摸给我打电话带看的(应该就是同事间抢客人吧),当然也有靠谱的,介绍的房源都是符合我的能力范围,只是我自己挑这挑那没看上,后来有内部笋盘也抢先告诉我消息。总之到了17年底,终于签约了一套。
说说确定买这套的考虑,当然是有优点有缺点。缺点1、紧邻城中村,没有花园,环境脏乱。但是也要看到好的一面,深圳的城中村其实有两种主要人群,一种是农民工,主要干服务业,这些人聚居的地方安全倒也不会有问题,主要是卫生素质差一些。另一种是刚毕业来打拼的大学生,收入不谈,至少素质普遍高一档。后者主要就集中在白石洲和西乡。应该说宝安区以新安六路为界可以显著的划分为两个区,以内属于宝中-前海片区,现在是宇宙中心,以外则是城中村聚集的广大城乡结合部。深圳地铁一号线过了新安六路的连续三站:坪洲、西乡、固戍,天天早上排巨长无比的队伍,都是去科技园上班的年轻人,在深大和高新园两站就下得精光。所以这套房子虽然紧邻农民房,但至少周边居民的素质还算可以。缺点2、没有好学校。这个我想得很清楚,如果要追求学区的话那就是个无底洞,我现在没有本钱去追逐这个,我甚至连以后补习班军备竞赛都玩不起。以后孩子的教育,我只能靠自己多费心,自己多教,就像我小时候我妈妈亲力亲为带我发蒙一样。至于孩子上菜小接触到的小孩,就真的无能为力了,只能家长绷紧神经,把控好孩子的德育,不要染上恶习吧。
这套房子也有能吸引我的优点,第一个就是楼层低,对于今后婴儿车或者老人都是非常利好。第二位置朝向比较优秀,不直晒,长年凉风直灌,居住体验不错。第三是交通方便,上班直达。第四是上家一对中年老夫妻住得很爱惜,装潢虽然充满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审美但没有年久失修,可以直接住进去。所以,虽然它的单价不是最低的,面积不是最宽敞的,但在保证了底线要求后,在我更看重的那些点上,它是吸引力最大的。
然后贷款也是一关。当时深圳市被15年的暴涨惊醒,政策快速收紧,各行的利息折扣都在从下浮快速向上浮转变。我如果再早点定还可以有九折,小行甚至八五折。但最后只拿到了基准利率,只好自我安慰好歹不是上浮。贷款190万30年,有50w转成公积金贷,最终要还360万,每月还1w。刚好是我收入的一半,所以最后流水也没有作假就办下来了。每月个人+单位的公积金有6k多一点,我自己再负担不到4k,每月收入七扣八扣到手后能剩大约一万三四,只要不过奢侈生活,可以支撑我下一步成家了。
18年初走完了贷款流程,交了房,住进去了。买了房以后,我自我感觉整个人的心态都不一样了。以前过租房生活,各种家电家用都不敢买好的,心里永远想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得不扔了或者搬着麻烦,买那么好不值得。现在我可以买质优价好的了,以前不是负担不起,只是我知道现在它肯定可以陪我十几年,十几年的舒心足以把性价比赚回来了。当然,我也不是立刻就变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人。我至今仍然耿耿于怀当初如果利息不是标准而是九五折,那每月可以少还200块,每月可以多吃一顿烧烤!想想就泪不争气的留下来(并没有)。之后,我就慢慢的精挑细选往空荡荡的家里买家具家电,布置起自己的家。这个时候,我已经33岁了,距离踏上社会工作过去了11年。
成家的课题紧跟着就摆在了眼前。之前倒也有不少人给我介绍姑娘,我都不置可否没有然后。受家庭影响,我对婚姻的责任看得非常重,之前知道自己没能力给对方好生活,所以就不耽误人家姑娘。知道自己高攀不上的,就不去整那些花花肠子。后来收入上来了些,日子有展望了,如果有愿意和我一起奋斗把生活过好的当然很好,但对我爱理不理的,或者接触过发现三观合不来的,就断掉不纠结。说起来找对象这事嘛,梦还是要有的,当然是希望另一半条件越佳越好:人品性格厨艺贤惠外貌智商收入学历工作身材(分先后),每一样都可以更好些再好些,没有上限,无非就是好到一定程度的反过来会不会看上你。我对自己的对象的要求就是人品第一,心术不正的一票否决,并且要做饭好吃,其他都可以综合考虑,不要每一项都设一个条件,可以这个好些那个差些。而且,我心里还一直有一个很深刻的期望,想娶处女。当然这也不是非要不可,碰上非常好的姑娘,也可以接受。只是之前甚至自知没有本钱提这样的条件,现在可以摆出来了而已。所幸,家里介绍了一个姑娘,对我不冷落。了解下来性格和三观都很合得来,会做饭,外貌还行,学历收入身材就很一般,是处女。这样的条件对我来说已经完全够了甚至感觉是自己捡到宝了,所以发展得飞快,在一起后家务主动做哪些,差使我做哪些安排的妥妥当当,不乱花钱,衣服穿旧了都舍不得买(和我一样),给父母孝敬却不抠,我很心甘情愿的当起了傻乐呵的妻管严。我们领证之后,媳妇说有了孩子之后很长时间都不能出去旅游了,想怀孕前玩一次。我提议去大溪地,被否了说太贵了,最后定了个新马泰蜜月游。这是我第一次出国旅游,确实好玩好看(废话,纯花钱当然好玩了),回想起自己前面十多年过的抠抠索索的日子,真的感慨,应该算是苦尽甘来吧。还是如前所述的,心态不一样了。
我回忆了一下工作这么多年来的大致收入增长情况
回头看看一路走来,工作11年有余(现在不止了),自己做到了收入稳定上涨,不被裁不降薪,但其实大部分是靠年资,小部分是靠成绩,以熬和混居多,奋斗的少。而且毕竟不是金融白骨精或互联网弄潮儿,硅农行业的行情就已经这样了。所以最后堪堪凑齐首付,时间也蹉跎了很多。现在我头上已经有丝许白发,变成了油腻中年。当年那些同学们,不管最初找的工作是3千还是6千还是深造后大展宏图,到今天几乎都发展得很好。我在这个年龄段,最终也仍只是跨过了及格线。另一方面,不说吃了多少苦,但至少床不好睡、家里进老鼠、被房东驱赶等糟心事也都经历过了。而且没有享受过什么,一直以来都深居简出,不交际不小资。在上海,戏剧画展音乐会也还是会去参加的,但什么大师杯、沉浸戏剧这种足以晒的我都不会参与;热门电影不看,漫威DC至今分不清楚,魔兽首映倒是赶场了;网红店不吃,点外卖要左算右算心疼半天;旅游于我是陌生事物,漫展cosplay早已尘封,游戏主机没有买过,手机是一个千元机彻底不能用了换新一代千元级。不是负担不起,真的就是屌丝心态,心疼钱。
我买房这首付90w,没有依赖过度的奋斗,没有一般人遥不可及的高薪职位,没有什么都市网文里出现的奇遇或者强大外力,没有炒股投资等运气成分。这一点上,我倒真的可以说,我是完完全全靠自己的工资在深圳买上了房子。
我这么多年和房东、中介打交道,自我感觉我是很老实正直的一个人。当年乡下的房东觉得我不错,要给我介绍姑娘,被我谢绝了。城里的房东说我比她之前租过的人干净持家太多了,给我涨租很慢很优待(也要给我介绍姑娘)。买房的中介看出我是踏实靠自己,支持我,帮我截留内部好房源。总的来说也算是与人正常和善相处,不靠卖人情,不靠赔笑脸换来了他人的善意。
再说说房价。我17年底18年初上车以后,深圳的房价就开始横盘,在±5%幅度内做俯卧撑。当时有人说我是高位接盘,我的内心是接就接,这是自己要住的,我的钱撑的不是房价是我的家。我一直都只把房子当作家庭的载体,是用来住的,可能这就是我一直发不了财的屌丝心态吧。我甚至设想,如果政府出台一种“房屋过渡集中持有税”,规定每个家庭第一套房免征,第二套象征性的征一点点(这样可以保证市场上有房屋可以出租,也方便普通家庭换房过渡等操作),而从第三套开始就急剧的提高房屋征税,使得全国几乎没有家庭能负担得起屯第三套房,这样一来释放出大量被集中的房源,年轻人们应该可以喘一口气,不用被房子压得这么畸形。然后就是到了疫情期间,深圳带头把放给实体经济的资金拿去炒房,按理说我这小破房子也升值了些,但我还是气的咬牙切齿,这帮混蛋和蛀虫祖上十八辈都日翻了一遍。对我来说,我的房子是靠我的工资支撑的,小企业都死绝了我拿什么来供?如果一切调控手段最后都归于炒房,我们这种虽然有个房但靠正常上班生活的人最终也只会被地主们碾过而已。
这几天,因为一个视频,年轻人买不起房的怨气又被激发出来。我也不好说什么,毕竟如果我说:“年轻人要忍耐,要像我一样等到三十三四岁再买个小破房”,那大家肯定是不乐意的。很多人不像我,没有交际是活不下去的,而且爱情来得早,姑娘等不起。这都是人生百态,不能一概而论。至于其他手游抽卡,国外旅游等,其实像我一样压抑自己的消费和欲望反而苛刻了些,属于异类。而且如我这样背了一辈子的贷,真的值得吗?我自己是愿意的,那是因为家庭在我心中分量重。但很多人也确实是不认同的,这都是个人选择。我写的这个经历,只是告诉大家,现在互联网上的“年轻人不靠六个钱包,不干金融互联网,永远不可能靠自己在深圳买房”的言论事有例外,也给其他出身类似、收入类似、梦想类似的人看一看,这条路还是能走通的。我想我自己以后如果有儿子了,我也没能力给他准备房子,就一句话:自己挣去,你老子我当年就是这么过来的。
现在每天早上去挤地铁,起一大早太阳已经很晒了还排老长的队,还没进站就已经晒得满身湿透。但是我可以承受,这是我在下定决心买房成家的那一刻就已经知道会承受的后果,当时我深思熟虑后决定要去承受,那么现在我就一定要承受下来。也慢慢可以把买车提上议事日程了,并且心里小小的计划着,大概到孩子八九岁的时候吧,能换一套大点的改善住房。我和媳妇都是理性讨论这些问题,憧憬好生活,但不祈祷天上掉馅饼,一切全靠自己双手。
--------
以上就是我,一个内陆十八线小镇青年,没有六个钱包纯靠自己在深圳买了房子的经历。怕被认出来,匿了
我04年考到上海读大学,也曾沉迷游戏,成绩很差。08年堪堪毕业了,同学们找的工作有6千的,有5千的,有4千的,有3千的,当然更多是继续深造。而我找的工作,工资是两千。说实话当时HR给我报这个数的时候,我也是努力装得面无表情的。即使加上年终奖和饭补宿补等一起算上也就三千多,然而,这是我忙活了很久拿到的第一个offer,当时被毕设、就医和迫在眉睫的毕业忙得焦头烂额,也就从了。本着毕竟专业对口,后续全靠自己努力的想法,到上海很乡下的地方当起了硅农。入职第一个月不足一满月,第一次发薪只有1千多,当时个税起征点是2千,连交税都没资格,心情五味杂陈。给爸爸打电话,给家里寄了一千块,告诉他以后不用给我汇钱了,虽然目前没法按月给家里寄钱,但有要用钱的地方要跟我说。
在那以后,因为我看到这份工作有很多让我学的,所以就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干活学习,进步算是快的吧。我顶头上司很满意我,他当时也无人可用,有意识的安排我学这个学那个,这样他揽活我干活,渐渐在公司里有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也并不是当奋斗逼,只零星有适当加班,正常双休,而且底线是绝不熬通宵。对比其他住在公司宿舍,天天九点十点才离开的同事,我很多时候都是踩点下班。反正领导比较通达,只要事情做完做好,不拦着。回家唯一的娱乐就是CCQ,花销只有点卡钱,游戏里消费或者5173是万万不敢的。我是临毕业找到工作以后才开始CCQ的,这么十几年了从未间断,但也没玩出什么出息来,只有在战场里瞎jb杀的几十万人头算是唯一的记录了。我当时还上学校bbs,看那上面求职和已工作的校友们交流。应该说敢在bbs上发声的都是拿得出手的,我也时不时看着那些高来高去的薪水眼馋。我对于自己收入低这事还是很耿耿于怀的,也没心思找对象,买房更是不敢想。要知道全国的房价就是08年开始飞升的,而飞升前的上海房价对我这种内陆小镇青年就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更遑论后来一年一个价。当时在公司附近租房住,一开始合租,500一间。吃饭吃单位食堂的便宜餐,回到家就自己煮面。到09年初,我工作半年合计攒了5000块。和我那些读研的同学们说起来,他们甚至有点羡慕我,现在回想起来都算个屁。合租屁事多,过了一年搬出来单住,房租从900几年间逐渐1100-1200-1500这样涨着。工资也涨,额度能跑赢房租,但幅度不能,所以租房占比开销会每年越来越大,能存下的钱也每年能多一点点。乡下还算能住的宽敞些,我搬过两次家,偏好租一室一厅。我其实不会客,客厅都是空着的,但还是找一室一厅,不喜欢一开门就被陌生人看到卧室,而且有个门进进出出的可以稍微有一点点家的感觉。工作第三年,我没有找下家也没有做二手准备就向公司提了涨薪,唯一的底气就是之前做出的一些成果,最终也是部分如愿了。在同学们的范围里,我依然是收入靠后的那几个。期间我还给自己买了一个相机,那时手机拍照还没大泛滥,人们出门旅游还是相信专门的DC。我买的富士S100,三千多四千,属于那种“有一个大炮筒”的相机里最便宜最业余的,纯粹外形唬人。但是说到旅游,我从不旅游,除非是公司组织,一是宅二没钱不敢浪,相机都是骑车去乡下四处转转瞎拍。我就这么谨小慎微的省着每一分钱用,到第四年的时候,我存了大概8w左右。我也不知道这点钱能干些啥,反正存着呗,万一哪天需要用呢。
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我也渐渐老油条了,此时开始追求职业上能更进一步。但是要从基层打手升到小干部何其不容易,title上不去,那就希望待遇能上去吧,可涨幅也不如新人那几年了。感觉到了瓶颈的我开始谋划跳槽,一番折腾跳到了现在的单位,薪水又上升了一些,但也从乡下搬到了市区,租房成本也上升了,2500一个1室1厅老公房,还是在公司附近,这个时候是13年。新公司的很多东西和之前做的不一样,又有了很多要学的,而且周围的同事也都很厉害,所以我又开始埋头学习做事,保持低调。回到家吃过饭就一直CCQ到12点睡觉。话说我平时也点一些地沟油外卖,周末经常自己做饭,一般是周五了馋了想吃些啥了就网上搜菜谱,周六买洗切做一大盆有肉有菜的男子汉黑暗料理,吃一整天过瘾。这段时间因为搬进了市区,生活方便了,人也懈怠了。可以说,除了白天上班晚上打游戏,我别的事都没做。没有额外学习,没有试过副业。想追妹子,追不上,继续佛系。体重也这期间不可逆的上来了。
刚跳槽时恰逢老爹打来电话,让给家里汇钱,给转了10w,加上之前给家里转过的前后2w5,这么些年合计就给过家里这么些钱。后来我明确给老爹说,我要自己存一笔钱,准备成家用,就再也没有给过家里钱了,有点小不孝。公司有一点好就是公积金交得多,应该是按12%交的。毕竟小公司,要福利好一点才能留住人。上海市公积金中心每月发一条短信告诉我公积金账户入账多少,累计多少。然而,当时的我因为根本不敢去考虑上海买房的问题,所以公积金的问题也一窍不通,这些钱完全不知道有什么用处。我偶尔会看着自己的存款,看着它慢慢从10w到15w到20w到25w,在这样反复的“怎么还只这么点呀”—>“快到发薪日了又能多点了”—>“哎呀上个月取了变少了”的心理纠结中过去了四年吧。终于有一天,我偶然了解到了我租的这套房子的价格——200w,一室一厅老公房。而此时,我的存款是35w,我的心里冒出了一个盘算,如果我之前给家里的钱还在自己手里的话,那不就摸到三成首付的边边了吗?那是我心里第一次产生了想买个房子的念头。我有一次过年时和父母说了我的这个计划,才得知老爹是把我给家里的钱交给他老同学放水去了……我气得差点哭出来,反复让他赶紧抽身,我爹却总说没问题让我放心,老同学,不可能坑他的。
然而,说归说,外地人要在上海买房必须已婚,可我跟谁结婚去呢?结婚看起来可能比买房还要遥远得多了。到了16年,公司调我去深圳,我在上海的13年硬盘生活结束了。公司在深圳的办公地点在科技园,我依然是图方便,在公司附近的大冲新城花园租房,不便宜,一个小单间,非常逼仄,完全没有以前一个人住那种舒心的感觉,没法把这儿当家。当时大冲的单间分3档,空房3000,带三大件的3300,带6大件的3600,我就租3600的,只一年就涨到了4200。后面好像楼下商业开张了以后继续飞升,但那都是我搬走以后的事了。深圳的同事得知我的存款后惊讶我为什么不买房,我才猛然发现我在深圳买房是没有别的限制的,只要户口过来就可以了。当时是17年,深圳房市刚刚经历了15年的一波翻倍暴涨我还是耳闻过的,所以觉得钱不够,但同事帮我分析以我的能力可以负担的地段档次等,我才第一次真的考虑起买房的技术细节来。当时我工作10年,存款有55w,我又去查了公积金账户有小20万,我一个表哥知道我家的情况,他给我出主意,让我以要买房的名义去找我爸把那12w“借”来,趁机以这个理由从放贷里抽身。这样,毛估估我我最后能凑到87w首付或者更多一点,可以负担一个二百八九十万的房子。我的目标是买一个小三室的,这个房子买来就是成家用的,可以夫妻、崽、老人各一间,大约七八十平的二手房,新房是万万不敢想的。这种房子主要在宝安西乡一片,修建时期集中在90-93年之间,单价4w以下,罗湖也有一些而且可能学校好一点,但我工作在科技园,还是西乡稍微近一点,而且学校好的必然面积小,我目前的条件没有能力去追求学区,只能分清主次,先保证居住条件。
于是,我的买房工作正式开始。去把户口转到了深圳,也把上海的公积金转到了深圳,而且幸好老爸放贷的钱也安全抽身了,期间时间过去了几个月,更多的攒了点,这样钱就算到位了。与此同时就开始了看房征程,此时是17年中。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07/-7Q5-1d5mZfT1kSgp-bg.jpg[/img]
这是我当时看过的一部分房子,我全都仔细标记了各种看后结论。可以看到我一开始就是冲着西乡一片的二手房去的,无他,性价比高。二手房周边一般生活设施和交通都已经比较齐备成熟,省去买车的支出,而且如果可能的话就捡上家现成的装修,省时省力省钱。而且看得主要都是楼梯房,很少看电梯的,也是为了少吃些公摊多赚点实得。总之看房的过程比较考验耐心和定力,中介也千人千面,我把我的情况条件如实讲给中介,希望他们帮我介绍合适的。有人就老是带我去看些三百多甚至四百万必须强上的,或者两室的不宜居的,或者总价达标但面积小单价高不划算的,还不断忽悠我买了买了不买没了。还见过同一个门店一个中介带我看了几套,过几天同店面另一个中介偷偷摸摸给我打电话带看的(应该就是同事间抢客人吧),当然也有靠谱的,介绍的房源都是符合我的能力范围,只是我自己挑这挑那没看上,后来有内部笋盘也抢先告诉我消息。总之到了17年底,终于签约了一套。
说说确定买这套的考虑,当然是有优点有缺点。缺点1、紧邻城中村,没有花园,环境脏乱。但是也要看到好的一面,深圳的城中村其实有两种主要人群,一种是农民工,主要干服务业,这些人聚居的地方安全倒也不会有问题,主要是卫生素质差一些。另一种是刚毕业来打拼的大学生,收入不谈,至少素质普遍高一档。后者主要就集中在白石洲和西乡。应该说宝安区以新安六路为界可以显著的划分为两个区,以内属于宝中-前海片区,现在是宇宙中心,以外则是城中村聚集的广大城乡结合部。深圳地铁一号线过了新安六路的连续三站:坪洲、西乡、固戍,天天早上排巨长无比的队伍,都是去科技园上班的年轻人,在深大和高新园两站就下得精光。所以这套房子虽然紧邻农民房,但至少周边居民的素质还算可以。缺点2、没有好学校。这个我想得很清楚,如果要追求学区的话那就是个无底洞,我现在没有本钱去追逐这个,我甚至连以后补习班军备竞赛都玩不起。以后孩子的教育,我只能靠自己多费心,自己多教,就像我小时候我妈妈亲力亲为带我发蒙一样。至于孩子上菜小接触到的小孩,就真的无能为力了,只能家长绷紧神经,把控好孩子的德育,不要染上恶习吧。
这套房子也有能吸引我的优点,第一个就是楼层低,对于今后婴儿车或者老人都是非常利好。第二位置朝向比较优秀,不直晒,长年凉风直灌,居住体验不错。第三是交通方便,上班直达。第四是上家一对中年老夫妻住得很爱惜,装潢虽然充满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审美但没有年久失修,可以直接住进去。所以,虽然它的单价不是最低的,面积不是最宽敞的,但在保证了底线要求后,在我更看重的那些点上,它是吸引力最大的。
然后贷款也是一关。当时深圳市被15年的暴涨惊醒,政策快速收紧,各行的利息折扣都在从下浮快速向上浮转变。我如果再早点定还可以有九折,小行甚至八五折。但最后只拿到了基准利率,只好自我安慰好歹不是上浮。贷款190万30年,有50w转成公积金贷,最终要还360万,每月还1w。刚好是我收入的一半,所以最后流水也没有作假就办下来了。每月个人+单位的公积金有6k多一点,我自己再负担不到4k,每月收入七扣八扣到手后能剩大约一万三四,只要不过奢侈生活,可以支撑我下一步成家了。
18年初走完了贷款流程,交了房,住进去了。买了房以后,我自我感觉整个人的心态都不一样了。以前过租房生活,各种家电家用都不敢买好的,心里永远想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得不扔了或者搬着麻烦,买那么好不值得。现在我可以买质优价好的了,以前不是负担不起,只是我知道现在它肯定可以陪我十几年,十几年的舒心足以把性价比赚回来了。当然,我也不是立刻就变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人。我至今仍然耿耿于怀当初如果利息不是标准而是九五折,那每月可以少还200块,每月可以多吃一顿烧烤!想想就泪不争气的留下来(并没有)。之后,我就慢慢的精挑细选往空荡荡的家里买家具家电,布置起自己的家。这个时候,我已经33岁了,距离踏上社会工作过去了11年。
成家的课题紧跟着就摆在了眼前。之前倒也有不少人给我介绍姑娘,我都不置可否没有然后。受家庭影响,我对婚姻的责任看得非常重,之前知道自己没能力给对方好生活,所以就不耽误人家姑娘。知道自己高攀不上的,就不去整那些花花肠子。后来收入上来了些,日子有展望了,如果有愿意和我一起奋斗把生活过好的当然很好,但对我爱理不理的,或者接触过发现三观合不来的,就断掉不纠结。说起来找对象这事嘛,梦还是要有的,当然是希望另一半条件越佳越好:人品性格厨艺贤惠外貌智商收入学历工作身材(分先后),每一样都可以更好些再好些,没有上限,无非就是好到一定程度的反过来会不会看上你。我对自己的对象的要求就是人品第一,心术不正的一票否决,并且要做饭好吃,其他都可以综合考虑,不要每一项都设一个条件,可以这个好些那个差些。而且,我心里还一直有一个很深刻的期望,想娶处女。当然这也不是非要不可,碰上非常好的姑娘,也可以接受。只是之前甚至自知没有本钱提这样的条件,现在可以摆出来了而已。所幸,家里介绍了一个姑娘,对我不冷落。了解下来性格和三观都很合得来,会做饭,外貌还行,学历收入身材就很一般,是处女。这样的条件对我来说已经完全够了甚至感觉是自己捡到宝了,所以发展得飞快,在一起后家务主动做哪些,差使我做哪些安排的妥妥当当,不乱花钱,衣服穿旧了都舍不得买(和我一样),给父母孝敬却不抠,我很心甘情愿的当起了傻乐呵的妻管严。我们领证之后,媳妇说有了孩子之后很长时间都不能出去旅游了,想怀孕前玩一次。我提议去大溪地,被否了说太贵了,最后定了个新马泰蜜月游。这是我第一次出国旅游,确实好玩好看(废话,纯花钱当然好玩了),回想起自己前面十多年过的抠抠索索的日子,真的感慨,应该算是苦尽甘来吧。还是如前所述的,心态不一样了。
我回忆了一下工作这么多年来的大致收入增长情况
年份 | 月薪 | 年份 | 月薪 |
2008 | 2000 | 2015 | 14700 |
2009 | 2600 | 2016 | 16000 |
2010 | 2900 | 2017 | 18000 |
2011 | (提涨薪)5000 | 2018 | 19800 |
2012 | 6300 | 2019 | 21500 |
2013 | 8200 | 2020 | 23300 |
2014 | (跳槽)14000 |
我买房这首付90w,没有依赖过度的奋斗,没有一般人遥不可及的高薪职位,没有什么都市网文里出现的奇遇或者强大外力,没有炒股投资等运气成分。这一点上,我倒真的可以说,我是完完全全靠自己的工资在深圳买上了房子。
我这么多年和房东、中介打交道,自我感觉我是很老实正直的一个人。当年乡下的房东觉得我不错,要给我介绍姑娘,被我谢绝了。城里的房东说我比她之前租过的人干净持家太多了,给我涨租很慢很优待(也要给我介绍姑娘)。买房的中介看出我是踏实靠自己,支持我,帮我截留内部好房源。总的来说也算是与人正常和善相处,不靠卖人情,不靠赔笑脸换来了他人的善意。
再说说房价。我17年底18年初上车以后,深圳的房价就开始横盘,在±5%幅度内做俯卧撑。当时有人说我是高位接盘,我的内心是接就接,这是自己要住的,我的钱撑的不是房价是我的家。我一直都只把房子当作家庭的载体,是用来住的,可能这就是我一直发不了财的屌丝心态吧。我甚至设想,如果政府出台一种“房屋过渡集中持有税”,规定每个家庭第一套房免征,第二套象征性的征一点点(这样可以保证市场上有房屋可以出租,也方便普通家庭换房过渡等操作),而从第三套开始就急剧的提高房屋征税,使得全国几乎没有家庭能负担得起屯第三套房,这样一来释放出大量被集中的房源,年轻人们应该可以喘一口气,不用被房子压得这么畸形。然后就是到了疫情期间,深圳带头把放给实体经济的资金拿去炒房,按理说我这小破房子也升值了些,但我还是气的咬牙切齿,这帮混蛋和蛀虫祖上十八辈都日翻了一遍。对我来说,我的房子是靠我的工资支撑的,小企业都死绝了我拿什么来供?如果一切调控手段最后都归于炒房,我们这种虽然有个房但靠正常上班生活的人最终也只会被地主们碾过而已。
这几天,因为一个视频,年轻人买不起房的怨气又被激发出来。我也不好说什么,毕竟如果我说:“年轻人要忍耐,要像我一样等到三十三四岁再买个小破房”,那大家肯定是不乐意的。很多人不像我,没有交际是活不下去的,而且爱情来得早,姑娘等不起。这都是人生百态,不能一概而论。至于其他手游抽卡,国外旅游等,其实像我一样压抑自己的消费和欲望反而苛刻了些,属于异类。而且如我这样背了一辈子的贷,真的值得吗?我自己是愿意的,那是因为家庭在我心中分量重。但很多人也确实是不认同的,这都是个人选择。我写的这个经历,只是告诉大家,现在互联网上的“年轻人不靠六个钱包,不干金融互联网,永远不可能靠自己在深圳买房”的言论事有例外,也给其他出身类似、收入类似、梦想类似的人看一看,这条路还是能走通的。我想我自己以后如果有儿子了,我也没能力给他准备房子,就一句话:自己挣去,你老子我当年就是这么过来的。
现在每天早上去挤地铁,起一大早太阳已经很晒了还排老长的队,还没进站就已经晒得满身湿透。但是我可以承受,这是我在下定决心买房成家的那一刻就已经知道会承受的后果,当时我深思熟虑后决定要去承受,那么现在我就一定要承受下来。也慢慢可以把买车提上议事日程了,并且心里小小的计划着,大概到孩子八九岁的时候吧,能换一套大点的改善住房。我和媳妇都是理性讨论这些问题,憧憬好生活,但不祈祷天上掉馅饼,一切全靠自己双手。
--------
以上就是我,一个内陆十八线小镇青年,没有六个钱包纯靠自己在深圳买了房子的经历。怕被认出来,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