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fy ahh
2020-05-09T08:27:16+00:00
我的婚姻观
无论主观是否愿意,无论最终如何选择,婚姻都是当代年轻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谁也跑不了。虽然还没勇气涉足这个领域,但这些年来,目睹了多少分分合合,吃了一个又一个瓜,也算积累了一些材料,形成了一套对婚姻的看法。
一
婚姻,似乎绝大多数人都将之与爱情绑定,认同这么一系列观点:因为爱情而结婚,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爱情消失就该离婚,发生在婚姻外的爱情是错误的等等。
这些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观点很好听,但在我看来是有些可疑的。
有前苏联哲学家写了本很无聊的《情爱论》,认为剥去层层外衣后,爱情的动力和内在本质是男子和女子的性欲,是延续种属的本能。这个解释真是大煞风景,然而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印证了这个观点,爱情不过是人在激素作用下产生的强烈情感。婚姻则是一套要求个体遵循的行为规范,一种延绵了数千年的社会制度。显然,仅凭冲动与情感是不足以支撑起一套行为规范或一种社会制度的。
让我们摘下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眼镜,认真打量真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婚姻:从微观层面看,婚姻的意义在于交换与共享资源,平民男女组成家庭,交换劳动力、身体、土地,经营自己的生活;门阀豪族靠婚姻结成血缘同盟,交换权力、财富,形成新的势力。从宏观层面看,婚姻的意义在于维系社会稳定,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位,在此之上生长出家族乃至国家,通过婚姻,社会牢牢地把个体的人嵌在自己的肌体中,避免了个人游离于社会之外造成的秩序崩解。
这才是作为客观存在物的婚姻的真实模样,更多基于现实考虑,没有给爱情留下太多空间。事实上,和与爱情绑定的婚姻相比,无爱情的婚姻和婚姻外的爱情更多见——东西方贵族的常见做法是因利益需求而结婚,在婚外寻找爱情,这一点不限男女,平民百姓的情况少有记录,但从《十日谈》、《笑林广记》和诸多流传下来的咸湿民谣来看,个个也不是省油的灯,没钱没地位也不耽误寻欢作乐。
当然,我不否认婚姻与爱情有关,但把婚姻和爱情绑定,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唯一理由,婚姻是爱情的唯一实现场所,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也没法解释从古到今的很多现象。我认为,这种将婚姻与爱情绑定的观念,是工业革命后,在财富大量增加、识字率提高、人均闲暇时间变长、信息传播更快更广等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其实是现代化的产物,只有两三百年的历史,只是现代人误把它当成了婚姻的本来面目罢了。
二
弄清了婚姻的真相,就能更好地把握当下离婚率高的本质。
有人说是婚姻制度落后于时代发展,这看似有理,其实不然。现代男女大多秉持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婚姻观,把爱情与婚姻绑定,因爱而婚,无爱则离,可是婚姻本来并不是和爱情相绑定的,是现代人非要缘木求鱼,一厢情愿地向婚姻索要爱情,给婚姻套上了本不应承担的枷锁,这能怪婚姻吗?婚姻是无辜的,问题出在人上。假如现代人不强行把爱情和婚姻绑在一起,像过去那样,接受无爱情的婚姻,到婚姻外寻找爱情,也就没这么多烦恼了。
事实上,这也是很多人的选择,这种事儿属于能做不能讲的,但在一些文艺作品中有所体现,像《二号首长》里电视台主任和妻子,《纸牌屋》里安德伍德夫妇,《人民的名义》里高玉良夫妇和李达康夫妇都是这样,回归婚姻的本来面目,就是资源交换与共享,反而轻松了。
三
有些人一开始怀着美好的憧憬,把婚姻理想化、浪漫化,被现实打脸后又对婚姻产生幻灭感,从美化婚姻的极端走向拒斥婚姻的极端,鼓吹婚姻无用,誓要单身一辈子,这也不对。
诚然,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相比,个人的独立性大大增强,一个人不需要依附于家庭,不需要与另一个人共享资源、共同经营,也能活下去,但也仅仅是活下去而已,并不能活得好。传统社会人的独立性差,但是稳定性强,现代社会人个人获得自由的代价就是要独立承担责任,直面各种风险,脆弱性增强,而婚姻的意义就在于两个人结合成稳固的同盟,共同对抗风险,消解脆弱性,活得更好。
具体而言,现代人通过结婚可以获得的有:
降低生活成本,两个人各有一套房,合起来租一套住一套,多了一份房租收入,同时两人一起生活,东西一次可以多买点,饭一次做两个人的,平摊下来比肚子居住成本要低得多;
提高资产回报率,每个人有50万存款,那么两个人一起就能凑一百万,够到私人银行理财下限,能享受到更高的投资回报,比分开买两个50万的理财划算;
共享社交圈,双方各自的亲戚朋友结婚之后都是对方的人脉资源;
互相提供情绪价值和智力资源,高兴的时候有人分享,失意的时候有人抚慰,有疑惑拿出来共同参详,为对方出谋划策;
以人为镜,完善自我,通过与另一个个体的共同生活,打磨自身个性,成长为更好的人。
这么一算账,婚姻还是很有意义的,当然,前提是成功实现资源交换和共享。
四
婚姻的本质是是两个人结成同盟,交换和共享资源,过去资源指的是土地、牛羊、生育、劳动力,现在则是财产、人脉、情绪、智力,资源的外延有变化,但是交换和共享的实质没有变。
既然是同盟,那么盟友的选择就很关键,一个好的结婚对象要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有资源,身无长物,没财产、没关系、没头脑、不能提供情绪价值,这样的就算了,什么都没有空手套白狼呢?
第二,愿意交换和共享资源,光有资源还不够,还得愿意注入到二人同盟中,一毛不拔,还得薅对方资源,这样的婚不结也罢。
第三,忠诚,不是肉体上忠诚,也不是感情上忠诚,这都不是婚姻真正需要的,强行规定如何如何也不符合人性,而是忠诚于同盟,忠诚于二人共同的事业,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要求比肉体和情感上的忠诚更高。
这就是我的婚姻观,有些刺耳,一点不浪漫,但转念想想,若是有一个人,看到了你狼狈不堪的一面,还愿意与你结成同盟,放心把后背交给你,同时你也放心把后背交给他,两人一同对抗这个注定会毁灭的糟糕世界,手牵手迎接末日的到来。
这是不是另一种浪漫呢?这种没有爱情的婚姻,好像比所谓的爱情更值得向往吧。
无论主观是否愿意,无论最终如何选择,婚姻都是当代年轻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谁也跑不了。虽然还没勇气涉足这个领域,但这些年来,目睹了多少分分合合,吃了一个又一个瓜,也算积累了一些材料,形成了一套对婚姻的看法。
一
婚姻,似乎绝大多数人都将之与爱情绑定,认同这么一系列观点:因为爱情而结婚,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爱情消失就该离婚,发生在婚姻外的爱情是错误的等等。
这些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观点很好听,但在我看来是有些可疑的。
有前苏联哲学家写了本很无聊的《情爱论》,认为剥去层层外衣后,爱情的动力和内在本质是男子和女子的性欲,是延续种属的本能。这个解释真是大煞风景,然而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印证了这个观点,爱情不过是人在激素作用下产生的强烈情感。婚姻则是一套要求个体遵循的行为规范,一种延绵了数千年的社会制度。显然,仅凭冲动与情感是不足以支撑起一套行为规范或一种社会制度的。
让我们摘下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眼镜,认真打量真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婚姻:从微观层面看,婚姻的意义在于交换与共享资源,平民男女组成家庭,交换劳动力、身体、土地,经营自己的生活;门阀豪族靠婚姻结成血缘同盟,交换权力、财富,形成新的势力。从宏观层面看,婚姻的意义在于维系社会稳定,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位,在此之上生长出家族乃至国家,通过婚姻,社会牢牢地把个体的人嵌在自己的肌体中,避免了个人游离于社会之外造成的秩序崩解。
这才是作为客观存在物的婚姻的真实模样,更多基于现实考虑,没有给爱情留下太多空间。事实上,和与爱情绑定的婚姻相比,无爱情的婚姻和婚姻外的爱情更多见——东西方贵族的常见做法是因利益需求而结婚,在婚外寻找爱情,这一点不限男女,平民百姓的情况少有记录,但从《十日谈》、《笑林广记》和诸多流传下来的咸湿民谣来看,个个也不是省油的灯,没钱没地位也不耽误寻欢作乐。
当然,我不否认婚姻与爱情有关,但把婚姻和爱情绑定,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唯一理由,婚姻是爱情的唯一实现场所,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也没法解释从古到今的很多现象。我认为,这种将婚姻与爱情绑定的观念,是工业革命后,在财富大量增加、识字率提高、人均闲暇时间变长、信息传播更快更广等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其实是现代化的产物,只有两三百年的历史,只是现代人误把它当成了婚姻的本来面目罢了。
二
弄清了婚姻的真相,就能更好地把握当下离婚率高的本质。
有人说是婚姻制度落后于时代发展,这看似有理,其实不然。现代男女大多秉持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婚姻观,把爱情与婚姻绑定,因爱而婚,无爱则离,可是婚姻本来并不是和爱情相绑定的,是现代人非要缘木求鱼,一厢情愿地向婚姻索要爱情,给婚姻套上了本不应承担的枷锁,这能怪婚姻吗?婚姻是无辜的,问题出在人上。假如现代人不强行把爱情和婚姻绑在一起,像过去那样,接受无爱情的婚姻,到婚姻外寻找爱情,也就没这么多烦恼了。
事实上,这也是很多人的选择,这种事儿属于能做不能讲的,但在一些文艺作品中有所体现,像《二号首长》里电视台主任和妻子,《纸牌屋》里安德伍德夫妇,《人民的名义》里高玉良夫妇和李达康夫妇都是这样,回归婚姻的本来面目,就是资源交换与共享,反而轻松了。
三
有些人一开始怀着美好的憧憬,把婚姻理想化、浪漫化,被现实打脸后又对婚姻产生幻灭感,从美化婚姻的极端走向拒斥婚姻的极端,鼓吹婚姻无用,誓要单身一辈子,这也不对。
诚然,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相比,个人的独立性大大增强,一个人不需要依附于家庭,不需要与另一个人共享资源、共同经营,也能活下去,但也仅仅是活下去而已,并不能活得好。传统社会人的独立性差,但是稳定性强,现代社会人个人获得自由的代价就是要独立承担责任,直面各种风险,脆弱性增强,而婚姻的意义就在于两个人结合成稳固的同盟,共同对抗风险,消解脆弱性,活得更好。
具体而言,现代人通过结婚可以获得的有:
降低生活成本,两个人各有一套房,合起来租一套住一套,多了一份房租收入,同时两人一起生活,东西一次可以多买点,饭一次做两个人的,平摊下来比肚子居住成本要低得多;
提高资产回报率,每个人有50万存款,那么两个人一起就能凑一百万,够到私人银行理财下限,能享受到更高的投资回报,比分开买两个50万的理财划算;
共享社交圈,双方各自的亲戚朋友结婚之后都是对方的人脉资源;
互相提供情绪价值和智力资源,高兴的时候有人分享,失意的时候有人抚慰,有疑惑拿出来共同参详,为对方出谋划策;
以人为镜,完善自我,通过与另一个个体的共同生活,打磨自身个性,成长为更好的人。
这么一算账,婚姻还是很有意义的,当然,前提是成功实现资源交换和共享。
四
婚姻的本质是是两个人结成同盟,交换和共享资源,过去资源指的是土地、牛羊、生育、劳动力,现在则是财产、人脉、情绪、智力,资源的外延有变化,但是交换和共享的实质没有变。
既然是同盟,那么盟友的选择就很关键,一个好的结婚对象要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有资源,身无长物,没财产、没关系、没头脑、不能提供情绪价值,这样的就算了,什么都没有空手套白狼呢?
第二,愿意交换和共享资源,光有资源还不够,还得愿意注入到二人同盟中,一毛不拔,还得薅对方资源,这样的婚不结也罢。
第三,忠诚,不是肉体上忠诚,也不是感情上忠诚,这都不是婚姻真正需要的,强行规定如何如何也不符合人性,而是忠诚于同盟,忠诚于二人共同的事业,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要求比肉体和情感上的忠诚更高。
这就是我的婚姻观,有些刺耳,一点不浪漫,但转念想想,若是有一个人,看到了你狼狈不堪的一面,还愿意与你结成同盟,放心把后背交给你,同时你也放心把后背交给他,两人一同对抗这个注定会毁灭的糟糕世界,手牵手迎接末日的到来。
这是不是另一种浪漫呢?这种没有爱情的婚姻,好像比所谓的爱情更值得向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