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c:哭笑]大公司和大公司之间的区别比人和狗之间的区别还大
保修的兜底是有的,
但是后续OTA之类的,那就难说了。
参考:上汽飞凡
看企业是不是独立法人,如果法人是同一个,那么必须兜底。
是独立法人的话,就看良心了。
不知道,这些牌子名字太多都不知道后面是谁。用原牌和创始人自己下场的是不是就小米一个?
个人觉得还是看销量买
就算品牌不会倒,车子卖不出去最终也是会停产的
停产后万一出个事故修车等配件得等好久
子公司的意义不就在于好切割,降低风险吗。。。。如果打算兜底何必要成立新公司
嫡系子品牌产品,不会公开倒闭,一旦车辆销售不好,就慢慢雪藏,对外宣传一切售后服务都有保障,然而后续升级服务基本等于没有了,一旦车辆真的出了问题,不说没有维修,但真的是各种慢节奏,就是一个拖,让你各种等,慢慢消磨客户的耐心,最后客户受不了止损割肉换车,我家买过首批荣威750,就是这个结局,22万的的车最后2.5万卖掉,如果当时买雅阁二手能卖11万以上
别说子品牌了 id这销量我都怕他扑街 已经完全没有继续卖的意思
感觉就是脱八年电池质保到期就都给老子死
电车,除了自己主品牌,无论卖的好坏,只要还要脸,都要做个七七八八,但是分出去的品牌,或者和别人合作的品牌,出问题一般不会兜底,最多协助维修就不错了。
某品牌,背后汽车大佬是大股东,然而倒了就倒了,你买的时候宣传谁是大股东,给你的是心理暗示,而非承诺,你要分清楚。
非凡变荣威,智己不知道以后变成啥。 极氪合并领克,反正都还死不了,无非是投入的精力,后续的 ota,二手的保值率都崩了而已。
车都能开,又不是给你远程断网。
你想的是大品牌的子公司有兜底
大品牌想的是我成立子公司就是为了切割[s:ac:哭笑]
前年我有一家客户,下游是X汽控股+某省gzw合资的子公司,搞卡车的,而且名字都带着X汽,还不是说雷就雷,付我客户2千万的商票到期不兑付,X汽没有兜底,到现在还在打官司扯皮 当时我行还给这家子公司批了两个亿的授信,我领导还喷我说这家你不是认识么怎么让别的支行挖走了,现在么,我只能说祝那位管户经理清收顺利
当然这是卡车业务,基本就是to B的,to C可能为了影响面适当出来兜一下
至于X汽到底是哪个汽,我只能用搏击俱乐部的台词来回答你,a major one[s:ac:喘]
我说过很多次,偏偏有人不愿意相信。看一下手机圈就知道了,我国主流手机品牌活下来几个?其他都会消亡,最多赖活着死慢点。华为(包含荣耀)、小米、vivo、OPPO?总共只有四个。苹果是美国品牌,传音主销海外。真我、一加之类的都属于子品牌,魅族、天语之流江湖查无此人。
我认为国产新能源车企能长期生产运营的谈得上活下来,只有五六个(子品牌不单独计算),这个数字也是足够健康的。23年初至27年中旬这波缩圈能活下来的应该有十到十二个,之后在国家政策和资本导向的作用下,能在2027接下来的二十年活下来的就是五六个品牌,再以后判断不了,或许其他动力形式成熟了。
其实现在就可以开始排位占坑了,能活下来的比亚迪算一个,吉利一只脚迈进来了,国企央企靠政策,其他车企因为因素太多,都不够明朗。
[s:ac:茶]
如果按上面说的,子品牌不那买,那就只能迪子,零蔚小理m了,
飞凡车主现身说法,定位就是地主家的傻儿子。修车保养没问题,配件可能会多等几天。F7甚至要出2025款。。。OTA估计没了。手机app啥的肯定是没问题的。
这个牌子如果不是上汽旗下都死了几百次了
[quote][pid=828366689,44411342,1]Reply[/pid] Post by [uid=14671297]my_Scott[/uid] (2025-06-19 14:11):
子公司的意义不就在于好切割,降低风险吗。。。。如果打算兜底何必要成立新公司[/quote]你这纯是个人想法强往上面套
出子品牌原因很多 你说这个也算一个吧
第一 很多品牌原有产品线已经较为成熟 电车插进来生产也好销售也好 策略、管理完全不一样 可以说非常独立
因此成立专门子公司进行管理
第二 品牌认可度问题 也就是和你说的这个差不多 原本品牌认可度高 生产电车 褒姒影响原有品牌
原有品牌认可度不高 或者定位偏低 想做高价位市场或者拜托原有品牌刻板印象
第三 合资 多品牌合作
大公司子品牌 影响最大就是OTA 。保养维修 还是会兜底的。
现在就不知道供应商是华为的话,他们是否会管理OTA的事情。 深蓝那边打电话告诉我,一些问题需要华为那边协调后续才可以OTA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