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
2020-03-26T19:15:29+00:00
财新传媒成立于2009年12月,胡舒立是财经出来的,来源来自于和讯网2009年10月14日凌晨2:11的《第一财经日报》的一篇报道《财经杂志胡舒立采编团队或步经营团队后尘集体辞职》,已经于14日上午消失于各大网站,仅仅在百度的快照里还能看到内容。至于为什么一个辞职的消息能搞那么神秘,我个人觉得很大原因在于胡和当时的主编是以闹翻的形式出走的。
这个报道还透露:为胡舒立建立财新提供资金支持的主要是方风雷旗下的厚朴基金、浙报业集团。另据《新闻晨报》透露,联想控股旗下的弘毅投资也参与了投资。相关报道指出,浙报业集团提供的更多是刊号等体制资源,而厚朴基金则提供主要资金。
至于什么是厚朴基金:
厚朴基金是由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的中国合伙人方风雷于2008年创立的一家私募股权公司,管理着25亿美元的资产,其中淡马锡投资8亿美元、高盛投资3亿美元[2]。2009年,厚朴基金任命小布什政府的驻华大使雷德(Clark T. Randt, Jr.)为特别顾问[3]。
方风雷,一直被舆论认为是高盛进入中国的首席代理人。他在2004年使用极其高明的策略帮助高盛曲线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使高盛不仅取得了一家中国投行的管理和财务控制权,享受“超国民待遇”,而且一举奠定了高盛在中国境内大型投行项目的主导地位。
2004年12月,中国证监会批准由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设立中外合资券商——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方风雷出任董事长,注册资本8亿元人民币,高盛持股33%,高华持股67%。
高华名义上为100%的中资券商,实际上其公司注册资本金完全来自高盛的商业贷款。2004年9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方风雷等6人,向高盛借用国际商业贷款9775万美元,贷款用于设立高华证券公司的股权投资。高华注册资本10.7亿元,高盛的商业贷款足以支持方风雷等6人团队取得对该公司的绝对控股地位。
高盛高华和高华公司背后的实际控制人均为高盛,如此一来,高盛不仅规避了中外合资券商外资持股比例的上限限制比例,而且在中国境内既可以开展A股经纪业务,又可以拓展所谓的外资股的经纪业务, 名义上中外合资券商高盛高华的获准设立,让高盛在中国境内获得了其它国际投行、国内券商无法无法企及的超国民待遇。
事实证明,高盛曲线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策略非常高明,不仅取得了一家中国投行的管理和财务控制权,而且一举奠定了高盛在中国境内大型投行项目的主导地位,创立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平安保险、中兴通讯、交通银行、中国石油(后续股票发售)、中国银行、中海油海外上市等具有全球影响的皇冠级IPO融资项目被悉数收入高盛囊中。
这个报道还透露:为胡舒立建立财新提供资金支持的主要是方风雷旗下的厚朴基金、浙报业集团。另据《新闻晨报》透露,联想控股旗下的弘毅投资也参与了投资。相关报道指出,浙报业集团提供的更多是刊号等体制资源,而厚朴基金则提供主要资金。
至于什么是厚朴基金:
厚朴基金是由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的中国合伙人方风雷于2008年创立的一家私募股权公司,管理着25亿美元的资产,其中淡马锡投资8亿美元、高盛投资3亿美元[2]。2009年,厚朴基金任命小布什政府的驻华大使雷德(Clark T. Randt, Jr.)为特别顾问[3]。
方风雷,一直被舆论认为是高盛进入中国的首席代理人。他在2004年使用极其高明的策略帮助高盛曲线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使高盛不仅取得了一家中国投行的管理和财务控制权,享受“超国民待遇”,而且一举奠定了高盛在中国境内大型投行项目的主导地位。
2004年12月,中国证监会批准由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设立中外合资券商——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方风雷出任董事长,注册资本8亿元人民币,高盛持股33%,高华持股67%。
高华名义上为100%的中资券商,实际上其公司注册资本金完全来自高盛的商业贷款。2004年9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方风雷等6人,向高盛借用国际商业贷款9775万美元,贷款用于设立高华证券公司的股权投资。高华注册资本10.7亿元,高盛的商业贷款足以支持方风雷等6人团队取得对该公司的绝对控股地位。
高盛高华和高华公司背后的实际控制人均为高盛,如此一来,高盛不仅规避了中外合资券商外资持股比例的上限限制比例,而且在中国境内既可以开展A股经纪业务,又可以拓展所谓的外资股的经纪业务, 名义上中外合资券商高盛高华的获准设立,让高盛在中国境内获得了其它国际投行、国内券商无法无法企及的超国民待遇。
事实证明,高盛曲线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策略非常高明,不仅取得了一家中国投行的管理和财务控制权,而且一举奠定了高盛在中国境内大型投行项目的主导地位,创立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平安保险、中兴通讯、交通银行、中国石油(后续股票发售)、中国银行、中海油海外上市等具有全球影响的皇冠级IPO融资项目被悉数收入高盛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