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宋朝竟是以兵多而亡

Lunar_Saints-avatar

Lunar_Saints

2021-08-17T10:14:14+00:00

[url]https://www.zhihu.com/zvideo/1411023087798743040[/url] 知乎
[url]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64y1v7nT/[/url] B站

做视频写文只是个人兴趣。。昨天发了一个帖子结果NGA老哥一堆踩。。我也是很囧。。怪我史料准备不足。
今天摸鱼一天,写了点比较正常普通的。
希望大家和谐讨论。。








太祖问迁都之事曰"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而晋王以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在德不在险”,一语封喉,太祖只得在其出去后语左右曰“晋王之言故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说到宋朝有一个段子。

这个段子怎么说的呢,说是宋太祖赵匡胤说要迁都啊,迁都到洛阳啊,长安这块啊。理由是洛阳,长安周边有地形的优势,可以减少护卫京师的部队。周,汉,唐都定都在那边,也是因此啊。

晋王,就是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则回了一句,“在德不在险”。宋太祖于是只好作罢。只是赵光义走后,他自己对左右人嘀咕到,“晋王之言故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这是一个名段子

而宋朝之亡,却恰为这个段子所言中了。

隋朝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到了唐朝成了经济命脉。这个经济命脉经过多次修缮,开拓之后,终于成了沟通南北的一条国家龙脉。

南方成为粮食供应的经济中心,而北方成为军事和政治的中心。

这两个中心通过大运河连接起来。

但是大家要额外注意,大运河在古代的运输是很难的,消耗也是很多的。

我这里推荐大家一本书叫做《唐宋帝国与运河》,这本书被称做千年不刊之书。作者叫做全汉昇,他说自己的灵感来自于陈寅格。

因为运河的末端运送到关中长安的那一段特别艰难,耗费巨大。而关中当年汉高祖因之得天下的良田,因为多年的水利荒废,环境恶化,战争原因再难恢复。

书中特别提到,关中长安粮草供应非常不方便,唐初皇帝就多次前往洛阳就食。一直等到唐玄宗时期,花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终于稍微减少了运输中的损耗。这才长期居住在长安,更用天下汇聚而来的财富对外强行开拓,最终造成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走向衰弱。

而随着唐王朝的衰弱,大运河也越发残破,尤其是到洛阳,到长安的那一段更是如此。

战争对运河的损伤,国力下降对运河的维护减少,兵变占据运河转运中心(汴梁),最终导致唐王朝覆灭。

唐亡之后是历史上昏暗的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之中,大多都选择定都汴梁,理由也很简单,汴梁作为运河转运中心,可以沟连南北。无论是粮食的补给,还是兵队的运输,都是一等方便。

但是汴梁所在,就是当今的开封,四野开阔,无险可守。

这成了一个重大隐患。

因为北方燕云十六州的丢失,宋朝建都汴梁就是现在开封之后,为了防备北方的辽,金。就需要在汴梁驻扎几十万的军队。更需要大量的粮食转运。这其中的虚耗何其之多,一般言之,古代粮食运输,一船粮食的运输路上的消耗要在半船以上。这还是政治清明的时候。

政治昏暗时期,各种贪污索贿,为送到京师的一船粮食,民众的负担更在一倍以上了。

宋太祖或者后人所以有云,“汴梁无险可守,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宋朝的灭亡原因很多。

概括来说,有冗兵的原因,长期以来不断加大的军事费用支出。冗官,历史上对官员最优厚的待遇,科举造成不断增长的官员和官户(官户不纳粮,少纳粮)。皇族,统治阶级的淫奢,政治的败坏,滥发纸币等.

这些都是真实的理由。

但我额外要强调,军费膨胀,兵员数量增多是绝症的所有根源。这些数量巨大的部队,进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退不能保卫家国,实际是宋朝灭亡的根源中的根源。

当代人喜欢称宋为怂。却不知其中关节,多少让人觉得遗憾了。

苏子瞻苏轼对于宋朝的冗兵有一个建议,千古闻名。

“边境已安,而兵不得撤”者,有安之名,而无安之实也。。。。。,以不生不息之财,养 不耕不战之兵,块然如巨人之病腿,非不枵然大矣,而手足不能以自举。欲去是疾也,。。。。。。其便莫如稍徙缘边之民不能战守者于空闲之地,而以其地益募民为屯田。屯田之兵稍益,则向之戍卒,可以稍减,使数岁之后,缘边之民,尽为耕战之夫。然后数出兵以苦之,要以使之厌战而不能支,则折而归吾矣,,,



话语还是很直白的。

我这里稍微翻译一下。

大概意思是天下的粮食生产是有限的,所以叫不生不息之财。国家收了民众的粮食,用在部队上,。但是战争虽然以求和来结束。可是兵队没有裁减,那么就依旧在消耗这笔财富。长此以往恰如一个巨人身上一个不断流血的伤口。

赵翼在《廿二史劄记》中无不叹息的写到“民之生于是时者,不知何以为生也”。这是对宋朝人民生活的一个沉重哭泣。

宋时有云,苏常熟,天下足。苏湖熟,天下足。或者后来有苏浙熟,天下足的说法。

主要是意思就是南方的稻米成熟之后,足够整个天下所用。

但是当时的这个粮食是有上限的,即便是有技术和水利的帮助,也有一定的限度。尤其是运输到北方,即便是走大运河,也有很大的损耗。这个损耗还会随着政治的败坏,成倍增加。

但是兵员数量,却丝毫不见减少。

我们先看宋朝的兵制。

<宋史>里介绍宋朝的兵制,主要分禁军,和厢军。实际上还有民间的义勇组织,称为乡兵。

大家都知道,宋朝实行强干弱枝的手法,来控制兵队。所以禁军强,而厢军弱。所以禁军几乎承担了所有的战争,护卫的功能。

而厢军平素只负责河川啊,工事的修缮。所以厢兵或者所谓州兵,毫无作战能力。

又宋朝采取自由募集士兵的方式,但是兵士的待遇低,晋升少,整个社会重文轻武。那么召集到的士兵本身素质就很差,包括了大量的无能不成材者,失业者,饥民,乞丐,囚徒罪犯。

而其中稍微优秀的,就被选为禁军,差的就送去厢军。训练的时候,厢军中出色的,又晋升禁军。禁军中弱的,则又成为厢军。

这种优先满足禁军的办法,看起来是比较合适的。但是如我们前面所说,整个社会对从军没有兴趣,没有奖励。那么兵源的堕落也就成了一个必然,到宋朝中期就已经禁军,厢军都弱不堪用了,都成了毫无作战力的弱卒。

又宋朝规定士兵的退伍年龄是60岁,当代人60岁尚且不能干重体力活,何况平均寿命不过30-40岁的古代人?

宋朝遇到战事又特别喜欢临时招募毫无斗志的社会渣滓和蠹虫。(姚大中语)

“比岁筹募禁军,多小弱不胜铠甲。”

“豪杰不复在军,而应募者打地皆偷懒不能自振之人而已”——王安石

所谓王安石改革的时候提倡保价费,减少募兵人数,而把经费用在训练民兵身上了。是彻底放弃了整个禁军和厢军。

但是禁军和厢军的数量并没有真的减少,反而继续增加(国家制度多次改变,战争需要禁军)。这对国家财政来说,无疑是巨大负累,最终导致宋朝财政爆炸,继续灭亡。

用天下之粮,而养无用之兵。

宋朝亡国之后,马端临写了一本《文献通考》,这本书写的很细致,大家可以用来查阅资料。书里对宋朝灭亡有一个总结,里面有一段是非常精彩的,“贾似道之于鲁港,以数十万之众,不战自溃,于是卖降效用者,非民也,皆宋之将也。先驱倒戈者,亦非民也,皆宋之兵也,夫兵既不出于民,故兵俞多而国俞危,民未叛而国已叛”

是宋“以兵多而亡”国。

这一点,深值得当代人深思。

只是这也不是马端临个人的看法,我们刚才所说的苏轼。同时的王安石,其实都对宋朝这种冗兵有深刻的警醒。

双方都开出了一定的解药。但是这个解药,为什么不能实行,为什么实行了却依旧不能救下宋呢?

这里有一个死循环。我为大家稍微解释一下。

宋要强干弱枝,所以重文轻武。

民间于是也从文而不从武,不愿意从军

募兵制于是只能募到饥民,混混。

军队没有优质兵源,于是成为弱兵

因为弱兵,所以打不过辽,金

因为打不过辽,金。所以要继续募兵,用数量弥补质量。

因为打不过辽,金。所以要求和,要献币。

募兵越多,献币越多,而民间负担越重,对国家越发没有尊重,更不愿意从军。

民间生活困难,认为责任在于打不过辽,金。所以要求从大臣到民众都要求收复燕云十六州。

但是还是打不过。

进而继续求和献币,继续募兵充数。

民众负担困难,以为罪在求和,以为罪在军队无能。

实际罪在北宋的统治者在一开初就建了一个死局
gaiaheim-avatar

gaiaheim

昨天听金灿荣讲越南,人家历史就是一部反抗北方大国的历史,一直被打。

其中提了一句:除了宋朝时候反打到广西[s:ac:喷]
Krusty Air-avatar

Krusty Air

吃空饷的多吧?初中历史书详细介绍过北宋的军队,我记得最清楚的北宋真有80万禁军。
梦`-avatar

梦`

[quote][pid=542190691,28106193,1]Reply[/pid] Post by [uid=63136091]专打抱怨鬼[/uid] (2021-08-17 18:36):

昨天听金灿荣讲越南,人家历史就是一部反抗北方大国的历史,一直被打。

其中提了一句:除了宋朝时候反打到广西[s:ac:喷][/quote]大怂这个名字不是瞎起的
Curvy-avatar

Curvy

大宋养兵防乱,把不稳定分子都请来当兵了
▓▓▓▓▓-avatar

▓▓▓▓▓

80万禁军教头,如果北宋士兵人人都有林冲一半战斗力,那灭不了
AverycadoToast-avatar

AverycadoToast

不就是战斗力底下吗
Fatez-avatar

Fatez

体格能达标的全部调去中央当禁军了,地方上都是寄吧
N1ght-Mare--avatar

N1ght-Mare-

不如说是吃军饷的人多,反正大怂有钱嘛
Soy un ✈-avatar

Soy un ✈

[quote][pid=542191283,28106193,1]Reply[/pid] Post by [uid=60393033]geng1[/uid] (2021-08-17 18:38):

吃空饷的多吧?初中历史书详细介绍过北宋的军队,我记得最清楚的北宋真有80万禁军。[/quote]好像是出现饥荒以后为了稳定,经常性把流民充入禁军。
PlsNerfMee-avatar

PlsNerfMee

三冗,老问题了。
SG Hercules-avatar

SG Hercules

冗的要真是兵还好,大宋很大程度上冗的是兵额而不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