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kactusriz
2020-06-03T02:43:09+00:00
保证你拥有随时能够跳出体制内的能力——卷首语
前两天看了豆瓣一篇帖子,一个税务的公务员自称要给大家一点体制内的正能量,于是洋洋洒洒写了一些个人经历。
下面围观群众纷纷称赞:青年才俊啊!我看了看内容,发现这位小朋友写的内容非常虚,经历能力看似花团锦簇,实则没啥东西。
这时心里突然蹦出来个念头:在体制内什么能力算是青年才俊?
想了一想,我觉得大概就是:不论你是否要跳出体制内,如果拥有随时能够跳出体制内的能力,那么就可以称之为青年才俊了。这也就是开头那句话的由来。
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经历吧,楼主2012年毕业于某垃圾三本学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去了一家普通小公司工作,2013年考上了中部某省某系统公务员,2014年被借调到省厅工作,2015年被借调到部委工作至今。3月被国内某互联网行业知名公司挖走,给了北京45w或老家30w的待遇,最后选择了老家30w。目前在办离职手续。对于一个三本学历、垃圾专业的基层公务员来说,跳槽后在平均月工资三四千的三线城市能拿到30w的待遇,自己算是比较满意了。
以下就几个方面给予体制内的同事或计划考公的同学一点心得和建议吧。
一、薪资待遇
楼主这几年下来,认识了全国各地1500+以上公务员,基本涵盖了各个省级行政区。所以对公务员薪资这一方面,应该算是了解的比较全面。
(一)公务员工资大多集中在3000-5000元档次。 就我身边这上千个公务员同事的统计学来说,70%以上地区的科员工资集中在3000-5000元这个水平(不含公积金),个别地区能够达到8000-10000元。见过最低的工资是东部沿海某县区,月到手2200。公积金方面执行12%的标准,科员一般约1000-1500元。极少数地区有补充公积金,例如天津部分公务员月公积金能达到6000+。
提醒考公的同学,即使同一系统同一地区的不同单位之间,工资水平差异非常大,报考之前最好能打听到所报考单位的实际工资。我刚入职时候月工资2300元,隔壁区的同事8000+,相距几十公里的同一系统,薪资差距如此巨大。对于有条件的同学,建议报考江苏、天津、宁波、浙北、成都、珠三角等地的公务员,同时最好是自贸区、高新区、开发区等区级单位,工资非常高。
不过NGA上的公务员动辄月入一狗,这种我是没见过的。
(二)福利待遇标准严格化。就福利待遇而言,在八项规定执行以后,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基本被砍的差不多了。一般单位的福利仅剩:食堂、请假不扣工资(部分地区会扣)、单位组织的一些学习机会、工会过节礼等。企业里有的如话费补贴、打车报销、团建经费等,公务员基本没有。考公的同学可以不要臆想上岸后的各种福利了。
二、新进公务员易犯的几个误区
首先纠正一下很多人对于公务员级别的印象。一般对于基层县(区)来说,处级干部基本就可以在当地呼风唤雨了,副科级干部往往都能在当地拥有巨大的人脉资源。即使在部委,处级干部也是中层支柱,有个词叫做“处长政治”,很多政府的大动作,往往只是一个处长的主意想法而已。不要被NGA上处级不如狗的舆论给骗了。
(一)很多新进公务员最容易触犯的误区,是一心想去业务科室
但是当前形势下,业务科室往往最忙最累,同时也最不容易得到提拔。多干多错、少干少错并不是一句玩笑话,同时业务科室往往意味着最容易出篓子,你见过犯玩忽职守罪的有行政科室的人吗?其次是业务能力强的人,一般领导会给你个中层副职的职位当甜头,为的就是让你死心塌地干活。但是晋升没你的份,你晋升了谁来干活呢?而且遇到调动、遴选的机会,单位领导为了让你继续给他干活,说不定还会给你下绊子。
什么样的科室晋升最快?和领导接触最频繁的地方。
(二)上级借调也是新进公务员容易触犯的误区
借调是什么意思呢?通俗一点来说,就是你去其他单位(一般是上级单位)当临时工,你的编制、关系、工资等都还是隶属于原单位。
借调好不好,主要是要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借调时间长短:建议3个月以上的借调一般不要去,会严重耽误你在原单位的晋升。借调时间一长,单位就会把你边缘化,福利晋升基本就没有你的机会了。时间长了结束借调回原单位,往往会被冷嘲热讽。
2.能否留在借调单位:一般来说留在借调单位的几率很小,留下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遴选,遴选往往对于本部门借调人员有优待。二是有机会直接调入,这种情况也并不少见。但无论哪一种,都需要大量人脉资源和财力资源的投入,如果你情况普通,那就不要痴心妄想了。
3.是否愿意留在原单位:对于很多异地公务员来说,借调是脱离原单位的一种方式,例如我在部委借调5年,主要就是由于铁了心不想回原单位了。如果你真的铁心不回原单位,那么借调也不失是一种选择。更高的平台还能带来更多的机遇。
总体来说,不建议公务员同事从事借调工作。如果你单身、在原单位没什么前途、想趁机跳槽或留在借调单位,可以尝试一下借调,或不定会有一片新天地呢。
(三)有能力、多做事就能提拔,也是一个常见误区
对于考公的同学和新进公务员,首先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你是不是本地人、在单位属地有没有关系、人际交流能力是否强、家中财力资本怎么样。如果都不怎么样,那么这辈子基本就是单位中层(如科长、股长等)到头了。很多公务员三四十岁才想明白这个问题,往往为时已晚、错失良机。所以在入职时,最好就想清楚这些问题。
举个例子,我原单位有个大哥,入职9年才提副股长,他的人际能力较强,业务水平在省厅部门是留名的。但是因为他是外省人,家庭条件又比较差,所以即使在单位属于业务能手,但提拔速度非常慢。同样另一个同事,他爹是本市某局一把手,转正就提副股了,而且是活少钱多的部门。
我在原单位的时候,以干活拼命著称,以至于我被借调要走时,单位找了5个人来交接我一个人的工作。但是朋友们,努力干活而不会拒绝,这是一个错误。平时干活加班加点并不能引起领导的注意,但是工作越多,失误的几率就会越大。只要工作失误给领导带来一点麻烦,你平日里的苦劳就全部作废了。我的能力在部委里也是被处长们交口称赞的,转行跳出去也能拿到高薪。但是在原单位,估计也会像那位大哥一样N年得不到提拔。
(四)学习、考试、荣誉大多是假大虚空
体制内年轻人往往在这方面跳入坑里,被原单位给的一些荣誉迷了眼睛。豆瓣那位贴子楼主,非常自豪的列举自己几年获得的荣誉,如单位十佳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才俊、三等功等,但实际上这些荣誉,只有三等功是实打实的,其他都是虚的、没用的。这种空虚无用的荣誉,实质上就是单位给你打的一针鸡血而已。
单位组织的学习、考试等,最好不要浪费精力在上面。有那个精力,不如自己去报名考个研、考个证。原理也是一样,考研考证带给你的是实际的获得,单位组织的学习、考试,例如什么岗位比武之类的,带给你的都是虚假的荣誉。很多人会说:你说错了,考出好成绩给领导给单位增光,很多人就是会考试而被提拔了。这时我要纠正一下,是因为他要被提拔了,考试荣誉才成为他提拔的理由,而不是因为他考试获得了荣誉才得到提拔,不要搞反了因果关系。
而且一旦你考出一次好成绩,单位就会源源不断强制让你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浪费时间浪费精力。
三、关于保持自身能力以及跳出体制内
又回到了卷首语,体制内什么叫做能够保持自身能力?文笔好、业务强、人际交流能力强、会考试等等,都可以算作能力。
但是我有一点独特看法,那就是如果你有随时可以跳出体制内的能力,就说明你的能力在单位里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了。
原因可以解释一下。首先思考一个问题,在服务大厅,你熟悉业务办理系统,操作的又熟练又快速,来办事的人都对你交口称赞,你算是有能力吗?
否,你和流水线工人没有任何区别。这个问题可以套用在体制内很多科室上。往往很多人就在这种工作上渐渐迷失了自我,以为这是能力。
你方案写的好,可以跳出来做策划;你法律法规、业务知识掌握的好,可以出来做事务所;你人际关系特别强,出来那就更是广阔空间;甚至你陪领导喝酒能力强,到社会上都有大量用武之地。但是你熟悉你单位内流程、业务系统操作熟练,请问你跳出去能干点什么?往往大部分公务员以为自己所具有的“能力”,实际上在外面一文不值。而且很多人沉溺于自己单位那点小圈子,固步自封。
所以我说,有随时可以跳出体制内的能力,就说明你的能力在单位里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了。
楼主2013年考公上岸,2014年因为省厅有个信息化项目抽调人员被单位推荐去借调。并不是因为楼主能力过硬,而是因为这种项目费时费力加班加点还没有任何好处,单位里没人愿意去,所以我一外地人被踢过去做苦力。但由于楼主文笔尚可,又锻炼出一点Excel操作能力,就被省厅处长抓去狠用,被他误解是信息化人才(实际只是工商管理专业,对程序、代码、数据库等一窍不通)。2015年被处长推荐去了部委。5年时间从参与项目,到同时主管N个全国规模的大型项目,管理几十乃至几百人的团队,对于互联网、信息化行业越来越熟悉,项目的管理管控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还上过焦点访谈 。最终疫情期间被体制外的公司挖走了。
之前合作过的一位外部委同样经历的同事,普通学历、普通科员,也是因为项目经验,被国内top3的互联网公司挖去,带股权年薪百万。比起这位,我的能力算差的远了,这种才是体制内真正的青年才俊。
所以奉劝体制内的青年,不要被单位虚假的那套能力标准所迷惑,思考一下自己能不能随时跳出体制内,有没有跳出去的能力。这才是实际实质的东西。如果你拥有这样的能力,那么自信一点,你的能力水平已经超越了90%以上的同级别人员了。
楼主今天闲来无事,也不知道帖子多久会冲水,各位水友有疑问的话,可以在线解答一下。
编辑一下:
有人说你一个部委的谈什么基层公务员?其实我就是一个借调过去当临时工的,本质上还是基层。如果谈部委的经验吧,一方面对于大部分基层公务员没用,第二方面作为临时工讲这方面经验并不妥当,三就是有吹牛逼的嫌疑引起反感。所以在文中尽量少提部委的内容,文章内容基本都是面向基层的。
走到这一步跳槽出去,其实也有一份无可奈何存在。原因就是我文中所说的长期借调的弊端,回也回不去,进也进不来,最后有机会跳槽已经算是个好结局。再拖几年下去,可能就人老珠黄了。我真的见过借调十几年最后灰溜溜的回原单位的人,可惨了。 小朋友们在这点上不要轻易学我
前两天看了豆瓣一篇帖子,一个税务的公务员自称要给大家一点体制内的正能量,于是洋洋洒洒写了一些个人经历。
下面围观群众纷纷称赞:青年才俊啊!我看了看内容,发现这位小朋友写的内容非常虚,经历能力看似花团锦簇,实则没啥东西。
这时心里突然蹦出来个念头:在体制内什么能力算是青年才俊?
想了一想,我觉得大概就是:不论你是否要跳出体制内,如果拥有随时能够跳出体制内的能力,那么就可以称之为青年才俊了。这也就是开头那句话的由来。
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经历吧,楼主2012年毕业于某垃圾三本学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去了一家普通小公司工作,2013年考上了中部某省某系统公务员,2014年被借调到省厅工作,2015年被借调到部委工作至今。3月被国内某互联网行业知名公司挖走,给了北京45w或老家30w的待遇,最后选择了老家30w。目前在办离职手续。对于一个三本学历、垃圾专业的基层公务员来说,跳槽后在平均月工资三四千的三线城市能拿到30w的待遇,自己算是比较满意了。
以下就几个方面给予体制内的同事或计划考公的同学一点心得和建议吧。
一、薪资待遇
楼主这几年下来,认识了全国各地1500+以上公务员,基本涵盖了各个省级行政区。所以对公务员薪资这一方面,应该算是了解的比较全面。
(一)公务员工资大多集中在3000-5000元档次。 就我身边这上千个公务员同事的统计学来说,70%以上地区的科员工资集中在3000-5000元这个水平(不含公积金),个别地区能够达到8000-10000元。见过最低的工资是东部沿海某县区,月到手2200。公积金方面执行12%的标准,科员一般约1000-1500元。极少数地区有补充公积金,例如天津部分公务员月公积金能达到6000+。
提醒考公的同学,即使同一系统同一地区的不同单位之间,工资水平差异非常大,报考之前最好能打听到所报考单位的实际工资。我刚入职时候月工资2300元,隔壁区的同事8000+,相距几十公里的同一系统,薪资差距如此巨大。对于有条件的同学,建议报考江苏、天津、宁波、浙北、成都、珠三角等地的公务员,同时最好是自贸区、高新区、开发区等区级单位,工资非常高。
不过NGA上的公务员动辄月入一狗,这种我是没见过的。
(二)福利待遇标准严格化。就福利待遇而言,在八项规定执行以后,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基本被砍的差不多了。一般单位的福利仅剩:食堂、请假不扣工资(部分地区会扣)、单位组织的一些学习机会、工会过节礼等。企业里有的如话费补贴、打车报销、团建经费等,公务员基本没有。考公的同学可以不要臆想上岸后的各种福利了。
二、新进公务员易犯的几个误区
首先纠正一下很多人对于公务员级别的印象。一般对于基层县(区)来说,处级干部基本就可以在当地呼风唤雨了,副科级干部往往都能在当地拥有巨大的人脉资源。即使在部委,处级干部也是中层支柱,有个词叫做“处长政治”,很多政府的大动作,往往只是一个处长的主意想法而已。不要被NGA上处级不如狗的舆论给骗了。
(一)很多新进公务员最容易触犯的误区,是一心想去业务科室
但是当前形势下,业务科室往往最忙最累,同时也最不容易得到提拔。多干多错、少干少错并不是一句玩笑话,同时业务科室往往意味着最容易出篓子,你见过犯玩忽职守罪的有行政科室的人吗?其次是业务能力强的人,一般领导会给你个中层副职的职位当甜头,为的就是让你死心塌地干活。但是晋升没你的份,你晋升了谁来干活呢?而且遇到调动、遴选的机会,单位领导为了让你继续给他干活,说不定还会给你下绊子。
什么样的科室晋升最快?和领导接触最频繁的地方。
(二)上级借调也是新进公务员容易触犯的误区
借调是什么意思呢?通俗一点来说,就是你去其他单位(一般是上级单位)当临时工,你的编制、关系、工资等都还是隶属于原单位。
借调好不好,主要是要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借调时间长短:建议3个月以上的借调一般不要去,会严重耽误你在原单位的晋升。借调时间一长,单位就会把你边缘化,福利晋升基本就没有你的机会了。时间长了结束借调回原单位,往往会被冷嘲热讽。
2.能否留在借调单位:一般来说留在借调单位的几率很小,留下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遴选,遴选往往对于本部门借调人员有优待。二是有机会直接调入,这种情况也并不少见。但无论哪一种,都需要大量人脉资源和财力资源的投入,如果你情况普通,那就不要痴心妄想了。
3.是否愿意留在原单位:对于很多异地公务员来说,借调是脱离原单位的一种方式,例如我在部委借调5年,主要就是由于铁了心不想回原单位了。如果你真的铁心不回原单位,那么借调也不失是一种选择。更高的平台还能带来更多的机遇。
总体来说,不建议公务员同事从事借调工作。如果你单身、在原单位没什么前途、想趁机跳槽或留在借调单位,可以尝试一下借调,或不定会有一片新天地呢。
(三)有能力、多做事就能提拔,也是一个常见误区
对于考公的同学和新进公务员,首先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你是不是本地人、在单位属地有没有关系、人际交流能力是否强、家中财力资本怎么样。如果都不怎么样,那么这辈子基本就是单位中层(如科长、股长等)到头了。很多公务员三四十岁才想明白这个问题,往往为时已晚、错失良机。所以在入职时,最好就想清楚这些问题。
举个例子,我原单位有个大哥,入职9年才提副股长,他的人际能力较强,业务水平在省厅部门是留名的。但是因为他是外省人,家庭条件又比较差,所以即使在单位属于业务能手,但提拔速度非常慢。同样另一个同事,他爹是本市某局一把手,转正就提副股了,而且是活少钱多的部门。
我在原单位的时候,以干活拼命著称,以至于我被借调要走时,单位找了5个人来交接我一个人的工作。但是朋友们,努力干活而不会拒绝,这是一个错误。平时干活加班加点并不能引起领导的注意,但是工作越多,失误的几率就会越大。只要工作失误给领导带来一点麻烦,你平日里的苦劳就全部作废了。我的能力在部委里也是被处长们交口称赞的,转行跳出去也能拿到高薪。但是在原单位,估计也会像那位大哥一样N年得不到提拔。
(四)学习、考试、荣誉大多是假大虚空
体制内年轻人往往在这方面跳入坑里,被原单位给的一些荣誉迷了眼睛。豆瓣那位贴子楼主,非常自豪的列举自己几年获得的荣誉,如单位十佳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才俊、三等功等,但实际上这些荣誉,只有三等功是实打实的,其他都是虚的、没用的。这种空虚无用的荣誉,实质上就是单位给你打的一针鸡血而已。
单位组织的学习、考试等,最好不要浪费精力在上面。有那个精力,不如自己去报名考个研、考个证。原理也是一样,考研考证带给你的是实际的获得,单位组织的学习、考试,例如什么岗位比武之类的,带给你的都是虚假的荣誉。很多人会说:你说错了,考出好成绩给领导给单位增光,很多人就是会考试而被提拔了。这时我要纠正一下,是因为他要被提拔了,考试荣誉才成为他提拔的理由,而不是因为他考试获得了荣誉才得到提拔,不要搞反了因果关系。
而且一旦你考出一次好成绩,单位就会源源不断强制让你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浪费时间浪费精力。
三、关于保持自身能力以及跳出体制内
又回到了卷首语,体制内什么叫做能够保持自身能力?文笔好、业务强、人际交流能力强、会考试等等,都可以算作能力。
但是我有一点独特看法,那就是如果你有随时可以跳出体制内的能力,就说明你的能力在单位里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了。
原因可以解释一下。首先思考一个问题,在服务大厅,你熟悉业务办理系统,操作的又熟练又快速,来办事的人都对你交口称赞,你算是有能力吗?
否,你和流水线工人没有任何区别。这个问题可以套用在体制内很多科室上。往往很多人就在这种工作上渐渐迷失了自我,以为这是能力。
你方案写的好,可以跳出来做策划;你法律法规、业务知识掌握的好,可以出来做事务所;你人际关系特别强,出来那就更是广阔空间;甚至你陪领导喝酒能力强,到社会上都有大量用武之地。但是你熟悉你单位内流程、业务系统操作熟练,请问你跳出去能干点什么?往往大部分公务员以为自己所具有的“能力”,实际上在外面一文不值。而且很多人沉溺于自己单位那点小圈子,固步自封。
所以我说,有随时可以跳出体制内的能力,就说明你的能力在单位里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了。
楼主2013年考公上岸,2014年因为省厅有个信息化项目抽调人员被单位推荐去借调。并不是因为楼主能力过硬,而是因为这种项目费时费力加班加点还没有任何好处,单位里没人愿意去,所以我一外地人被踢过去做苦力。但由于楼主文笔尚可,又锻炼出一点Excel操作能力,就被省厅处长抓去狠用,被他误解是信息化人才(实际只是工商管理专业,对程序、代码、数据库等一窍不通)。2015年被处长推荐去了部委。5年时间从参与项目,到同时主管N个全国规模的大型项目,管理几十乃至几百人的团队,对于互联网、信息化行业越来越熟悉,项目的管理管控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之前合作过的一位外部委同样经历的同事,普通学历、普通科员,也是因为项目经验,被国内top3的互联网公司挖去,带股权年薪百万。比起这位,我的能力算差的远了,这种才是体制内真正的青年才俊。
所以奉劝体制内的青年,不要被单位虚假的那套能力标准所迷惑,思考一下自己能不能随时跳出体制内,有没有跳出去的能力。这才是实际实质的东西。如果你拥有这样的能力,那么自信一点,你的能力水平已经超越了90%以上的同级别人员了。
楼主今天闲来无事,也不知道帖子多久会冲水,各位水友有疑问的话,可以在线解答一下。
编辑一下:
有人说你一个部委的谈什么基层公务员?其实我就是一个借调过去当临时工的,本质上还是基层。如果谈部委的经验吧,一方面对于大部分基层公务员没用,第二方面作为临时工讲这方面经验并不妥当,三就是有吹牛逼的嫌疑引起反感。所以在文中尽量少提部委的内容,文章内容基本都是面向基层的。
走到这一步跳槽出去,其实也有一份无可奈何存在。原因就是我文中所说的长期借调的弊端,回也回不去,进也进不来,最后有机会跳槽已经算是个好结局。再拖几年下去,可能就人老珠黄了。我真的见过借调十几年最后灰溜溜的回原单位的人,可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