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万字讨论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 ——城寨消失(终版)

αlfα-avatar

αlfα

2021-03-01T14:40:28+00:00

大家好我是锁码,是本片文章的作者。这篇文章的初版最早发布在b站专栏、小黑盒和机核专栏,获得了不错的反响,但是我对文章还是不够满意,所以从17500字增添了一些新内容到20000多字。
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推荐可以去听以下的单曲或专辑,这些是为我们的视频版剪辑我精心挑选的。

名字——歌手——专辑
赛博朋克风格:
赛博朋克酒保行动 VA-11 HALL-A(游戏):
Safe Haven——Garoad——VA-11 HALL-A - Complete Sound Collection
Hopes And Dreams——Garoad——VA-11 HALL-A - Complete Sound Collection
A Neon Glow Lights The Way——Garoad——VA-11 HALL-A - Complete Sound Collection
Every Day Is Night——Garoad——VA-11 HALL-A - Complete Sound Collection
Drive Me Wild——Garoad——VA-11 HALL-A - Complete Sound Collection

MEGALO BOX(动画):
The Slum City——COMA-CHI——メガロボクス 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The last night(游戏):
Acid Rain——Lorn——The Maze To Nowhere / Part 2

咒术回战(动画):
LOST IN PARADISE——ALI——LOST IN PARADISE (日本部分)

宗教部分:
攻壳机动队(动画):
M01 謡I-Making of Cyborg——川井憲次——GHOST IN THE SHELL/攻殻機動隊 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我们的视频将会在我们的账号:托比昂首挺胸 上发布,届时欢迎泥潭里的朋友们前去观看。

正文:
九龙城寨作为赛博朋克视觉作品中十分重要的城市建筑参考来源,从它在现实生活中消失的那一天开始就牵动着无数艺术家们的心。城寨的异形结构之美、市井之间流传的诡异传说、无法无天的犯罪者天堂、繁华市区与脏乱城寨所表现出的阶级对比、反乌托邦的思想等等。。。这些都是令艺术家们着迷的因素,但其实这些也只是一个片面的印象,城寨可能在外人的传说之中是魔窟一样的存在,但对城寨居民来说它只是一个拥挤、脏乱但是温暖的家。

九龙城寨被视为罪恶之城虽然并不是没有依据的,但是这种印象却反映了大多数人对城寨的认识过于片面。其实大多数香港人都未曾踏入进九龙城寨之中,从小到大就被周围灌输着关于城寨的传说,这样就更巩固了人们对城寨的刻板印象,无论关于城寨所发生的事情是真是假,他们大都信以为真。

为何传说与现实之间会差别如此之大,人们却依旧会选择相信那夸张的传说呢?

这也许根源就是它的“三不管”标签,三不管即港英殖民政府、中国政府、英国政府都不会高调介入和管理城寨,城寨外的居民因此会十分刻板的认为城寨就是一个无法无天、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的黑暗地带。简单来说就是当时的现实的社会情况,给民众带来无限想象的可能。但这终究只是刻板印象,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从来都没有踏足过城寨,所以传闻和现实对他们来说根本无从对照,更没人会有兴趣去特意了解真相。

实际上的城寨内的确会有人进行不法活动,但城寨还是有警察来巡逻和管理。所谓的“三不管”也并不是外人理解的那样,城寨终究还是要受香港政府和法律所管制的。而且从历史档案、以及对当地居民、警察、邮差、街坊福利会副会长、机电工程师等采访来看都可以证明香港政府绝对没有放任九龙城寨不管,警察们会定期的巡逻,部分的单位会合法供应水电,邮差有时也会穿梭于这座迷宫内。城寨内的犯罪者也不会去干扰居民们的正常生活,没人抢劫收保护费。这里也许是法律的光照射不到的地带,但城寨居民之间的血脉、诚信和道义成为了守护城寨的根基。(血脉:城寨大多数居民是潮州人)
但是如果只是这么干说,肯定还是有很多人不相信,我认为要彻底了解一个事物或职业都需要先去了解它的历史,只有历史才会展现一条较为完整、相对客观、逻辑通顺的时间线,这有助于大家去更加方便和多角度的去了解一个事物。所以接下来我将按照以下的顺序来为大家讲述九龙城寨的前世与今生。
一.九龙城寨的发展历史时间线
(1)城寨的建立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2)抗日战争时期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4)内战时期
(5)建国后
(6)第二发展阶段(包含黄金时期)
(7)历次清拆
二.艺术作品中的九龙城寨
(1)香港与当时日本的相似性(建筑、生活方式、经济腾飞、文化传播、宗教、人口密度等)
(2)影视动画游戏中的九龙城寨之影。
三.总结
四.文献参考

最早的起源以及混乱的发展
城寨的建立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ftolK22T3cSsg-dx.jpg[/img]

宋朝时期,当时政府在尖沙咀与茶果岭之间一带设立名叫官富场的盐场,其旁设“官富寨”,并派遣盐官管理及驻军保护。公元十一世纪,朝廷就在附近派驻军队,军队驻扎在距离海较短的地方以来对抗海盗与入侵者。顺治十八年至康熙三年(1661-1664),九龙村村民就被逼迁移,村子就此成为无人村,但因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清廷还是在那布置了守兵73人,并将其设置为墪台(烽火台)。设置九龙墪台之后,因其起到了瞭望四周的作用,所以九龙便成为了这一区域的总称。1810年清朝为了防范西方列强和海盗(主要为张保仔)的侵犯与威胁便在九龙搭建了炮台。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5g3jZeT3cSty-nl.jpg[/img]
(《广东图说》13卷《新安县图》)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kdhZcT3cSsg-ix.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g3x6K2hT3cSsg-ic.jpg[/img]

香港岛自1842年成为英国殖民地后,清朝政府于1847年扩建九龙城寨。清政府在1846年-1847年期间加筑了石墙、六座瞭望台和四座城门,形成了一个建筑群,这里也就自然而然的变成了清朝军官的办公之地,名为衙门(该衙门的原型在二战后我们熟知的九龙城寨形成后依旧存在于城寨内)。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euyjZdT3cSsg-it.jpg[/img]

1898年据《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九龙以北的新界成为英国向中国租借的殖民地,但在清朝外交官员据理力争下,九龙城寨仍归清廷管辖,由广州府新安县大鹏协左营驻防,成为位处英国殖民地的清朝外飞地。城寨是清朝官员办公的地方,地位约等于现代的领事馆。在二十世纪30年代初以前,因为清朝灭亡以及其他一些历史原因城寨一直处于一个自生自灭、放任不管的状态。而且九龙城寨的地理位置远离香港岛和九龙半岛的市中心,所以政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眼不见为净,并没打算去管理它。由于政府疏于管理和过问,因此部分寮屋居民就开始选择进入城寨居住,有的开始占有原有的建筑物,有的开始自行搭建简陋的房屋,也有当地的农民开始利用这个地方开始圈养禽畜。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9wcrZhT3cSsg-in.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83ziZgT3cSsg-hy.jpg[/img]

九龙城寨这个地区迎来第一个重大变化是因为九龙湾的大规模填海工程(这块填海造地工程就是启德机场1925年1月24日——1998年7月6日),这令港英政府越来越重视这个地区。港英政府想谋求这块地区的发展,所以想把城寨内的居民全部赶走,将城寨据为己有。虽然这个举动遭到了民国政府的强烈反对,但是在1935年港英政府还是将城寨居民全部赶了出去,并计划将旧城寨改为“供人吊古寻幽的旅游胜地”。但是计划还未实施,二战的战火就已经烧到了香港,几年后香港就被日军所侵占,所以计划自然就被搁置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jhk5ZdT3cSsg-f2.jpg[/img]
(此图是1980年代的新填海工程的俯视图,1935年的过于久远找不到图片)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6bn7K12T1kSb4-7z.jpg[/img]
(启德机场-1945年)

抗日战争时期:
香港的发展停滞,大量的人口为躲避战乱离港。由于九龙城邻近与启德机场,在战争中也难免遭受到波及和蹂躏,蹂躏是指日军扩建机场(拆掉城寨外围加筑的石墙),波及是指战争后期日军机场遭到盟军轰炸。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ke34ZhT3cSt6-jg.jpg[/img]
(香港日占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香港的处境与以前变化很大,日本侵占时期动摇了港英政府的自信心,这令香港陷入十分恶劣的境况。此时中国的局势也因为内战的开打每天都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英国的势力与实力也因为二战的原因开始大幅度缩水,在东南亚地区这个状况尤为明显。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dst4ZaT3cSu0-gd.jpg[/img]

内战时期:
在这些新的形势下,香港的首要目标就是恢复元气,但这同时也面临着十分巨大的挑战。香港的房屋在战争时期大量减少,但战时被迫逃离香港的居民也陆续返回,这就成为了港英政府最头疼的难题之一。香港人1945年的人口对比1939年160万人口减少至50万,其中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时人口大减。但是1946年年底,香港人口就已经回升到了100万人。大量人口的陆续返回,这造成了香港房屋短缺的情形,再加上逃避内战的难民如潮一般涌入香港,寮屋区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人口继续倍增,在40年代末就已经接近200万人,进入50年代之后则又有一百多万人纷纷进港。

建国后:
九龙城寨受新涌入香港的人们欢迎其实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虽然它因为自身原因和战争原因变得十分破旧,但是现成的房屋还是能供应一些的。而且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城寨邻近九龙城区的华人社区的同时又挨着启德机场,这使得它的位置在生活方面相对来说比较便利。但是这点供应是远远没法满足涌入香港的居民的需求,所以当时在这附近任何能够盖屋盖楼的空地在横向和纵向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野蛮生长和拔地而起。这些迅速出现的“寮屋区”在港英政府的眼中其实是违法的,但由于港英政府面临的大量人口涌入这种大难题,港英政府如果去清拆这些寮屋区情况只会让现状变得更加糟糕。所以在这段时期港英政府决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心里计划着让它们来缓解人口涌入带来的居住难题,打算过几年后等情况稳定下来再制定严格的规定来管理。然而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70年代,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这些寮屋区有的变成了楼房,像狗皮膏药一样紧紧的扎根在了九龙城寨,难以清除,所以之后的多次想要清拆九龙城寨都受到了居民们的激烈的阻挠。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hu7gZfT3cSsg-h3.jpg[/img]
(九龙城寨开始建立高楼初期)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ehaoZpT3cSsg-k3.jpg[/img]
(已经成型了的九龙城寨,与上图对比)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8aoiK2sT3cSsg-ip.jpg[/img]
(由于九龙城寨与启德机场距离十分接近,所以这样的场景是真是存在的)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6ikoK2sT3cSkg-vg.jpg[/img]
(启德机场的飞机将将擦着附近楼顶飞过)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dwp3KyT3cSsg-cx.jpg[/img]
(飞机与城寨的距离)

黑暗的渗透:
50年代开始,中英两国政府对九龙城寨的管辖权产生争议,英国政府冠冕堂皇的自说自话让中方十分反感,双方开始处处针锋相对。当时的警察虽然经常在城寨附近巡逻,但是由于当时中英双方的关系以至于当时针对被逮捕的犯罪者的处理方式十分“混乱”。根据警察的报告说“我们现在的做法是,虽然会巡逻这片区域,并会逮捕在那里犯罪的人,但是我们不会交送给法庭来审理,而是以充公毒品等行政方式来进行处置,并在适当的时候将犯罪者驱逐出境”。但是,事实上大多的被捕者在警局的牢房里关押一两晚后就会被释放,只有犯下重大罪行的人才会被驱逐出境。但是当时中英的关系十分的尴尬,中国政府并不会对被香港驱逐出境的重犯采取什么行动,以至于很多的重犯又悄悄的潜回香港。警察的报告还同时记载“若发生如谋杀案等严重刑事案件,则需要按照案件情况以及当时环境加以审视”。
结果这种奇葩的规定很快被泄露了出去,导致各种非法的勾当于1950年初开始渗透城寨。前文也提到了“如果发生严重的刑事案件得需要按照案件的情况以及当时的环境加以审视”这个规定,因此对犯罪者来说,九龙城寨复杂的环境简直是罪犯的天堂,所以黑色产业活动的数据开始激增。一份报告显示,截至到1954年11月,城寨内有154间烟窟(吸食毒品鸦片的场所),20间妓院还有5家赌馆,还有16家名可以包纳约300人的戏院,每天会上演两次脱衣舞表演。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8n4bKtT1kSgo-8r.jpg[/img]
(烟窟)

奇怪的是,这样势力的涌入却在九龙城寨形成了一个很怪的状态,城寨内的不法之徒从来都不与城寨内的普通住民以及合法团体产生冲突,井水不犯河水。有人采访过在1950年代还是孩童的居民,在他们的记忆中城寨是一个安全的地方,甚至都不会觉得三合会成员会对他们有威胁,这种奇怪的状态一直持续存在着。据城寨药材店老板陈沛然采访所说:“虽然很多人犯罪了躲在城寨里,但是他们并不会伤害城寨内的居民。举个例子,相信没有人会给五岁的小孩子拿着500块去街边卖餸(肉、菜)吧?但是这种情况在城寨内就会出现,街坊邻里都互相认识,关系都十分不错,所以会共同监督维护城寨内的治安。如果真有发生这种情况,那么这个贼就休想逃出城寨,城寨的居民会齐心协力捉捕他”。在60年代左右,城寨居民自发组成了义工队,轮流巡逻街巷,但是其主要目的是防火灾,但是城寨内发生案件,义工队也会起到一定的警察作用。

但是总是会有意外发生,1958年2月27日在九龙城寨内发生了一起凶杀案,港英政府因此旧账重提,将1955年发生的两起关于三合会的命案拿出来说事。由此契机香港警察也加大了对九龙城寨的警力与巡查力度,并开始加大力度来打击城寨内的一些黑色产业。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1fi9ZdT3cSj0-sg.jpg[/img]
(三合会香堂)

发展的第二阶段:

九龙城寨受香港整体发生的变化影响,在60年代初期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大陆的难民不断越界涌入香港,香港人口短时间内增加了三倍有余,面对这样的现象港英政府也面临着财政方面的巨大压力。由于财政困难难以应付开支,政府薪资远远落后于通胀率,所以公务员和警察不得不去找兼职来维持生计。社会上从事其他职业的人过的都越来越好,更讽刺的是他们的死对头黑色产业以及犯罪团伙更是越来越富裕,这让从事公务员和警察职业的心里落差越来越大,以至于警队和公务员之后的贪污风气十分严重。虽然仍有人依旧兢兢业业的完成工作,但是借用当时一位高级警官的话来说“贪污就像无时无刻不在高速行驶的巴士,你可以在旁边跟它一起跑,也可以跳上大巴让它载你一程,但是你如果尝试在它前面逼停它,这是万万不可的”。从这位警官的言语中能看出来,当时的贪腐风气已经达到了一个无法无天的状态,结合香港的历史以及一些以当年为题材的港片可以看得出,不少正义的警员和官员都被贪腐利益集团所害。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ekm0ZfT3cSjx-sg.jpg[/img]
(电影:金钱帝国 王晶 2009)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hrrkZbT3cSsg-c7.jpg[/img]
(电影:反贪风暴 林德禄 2014)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c7wqZrT3cSle-u0.jpg[/img]
(电影:廉政风云 麦兆辉 2017)

在这种局面下(警察、公务员贪污腐败,其他产业赚钱不少),香港的黑产不良分子就把目标定在了香港市区内富裕的地区。为了隐去自己的踪迹,这些不良分子会买通腐败警察令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不那么过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从腐败公务员那里买到某种牌照来隐瞒身份与踪迹。虽然因为局势的变化,犯罪分子正在慢慢的改变,但是九龙城寨与其他寮屋区仍是他们的天堂。因为九龙城寨的建筑结构错综复杂,走廊通道如同迷宫一般,这对罪犯的抓捕十分的困难。如果要封锁城寨的所有出口得需要出动40多名警察来进行管控。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警察内此时早已有内鬼,警察一来搜查的时候,大多时候犯罪团伙早已人去楼空。久而久之,双方达成一定默契,但如果警方低调处理或悄悄放过一些违法行为,这样的话拘捕的数字就会大幅度下降引起别人的注意。所以罪犯会特意遗留几件物品让警察去充公,或留下几个瘾君子和妓女,让警察的拘捕指标数据能够保持一定的平衡。当然这些被逮捕的人通常也就关押几天就被放出来了。

到了70年代初,港英政府的贪污程度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到了1974年,政府宣布成立廉政公署,负责肃清香港社会十分严重的贪污腐败风气。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1cauZeT3cSlc-sg.jpg[/img]
(廉政公署大楼)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2ciwK16T1kSdw-ij.jpg[/img]
(廉政公署ICAC)

1974年建立廉政公署后,就代表着香港进入了十分严肃的查处违法组织团体,整治严打贪污公务员、警察的时期。这也同时代表着被政府打击的贪污警察他们会收敛很多,无法为罪犯提供保护网,因此九龙城寨对罪犯来说也不再是天堂。后来城寨内的犯罪率还低于香港的平均犯罪率。

环境:
当你站在九龙城寨数十个通往幽暗城寨内部的巷道口的时候,巷道深处的幽暗似乎形成了无数双手在牵拽引诱着你走向正等待吞噬下一个人的城寨。九龙城寨的巷道由于常年受不到阳光的照射,再加上城寨的大量贫民的涌入,导致九龙城寨的巷道卫生环境十分恶劣。阴暗潮湿,头顶上还有无数的管道还都在渗着水,这样的景象会给人们带来一种城寨被生物化了的感觉,城寨内的巷道就如同食道或血管一样,遍布城寨。巷道内经常有污水堆积,夏天必定臭气熏天,而且巷道还混杂着许多其他的味道,比如说有潮湿的味道、熏香味、烧炭味、食物腐败味、烧菜味、鱼腥味、塑料燃烧味、发霉味等等。。。由于城寨的复杂地形和黑产聚集等原因(前文提过),大量的瘾君子聚集在城寨内,他们这些人的聚集只会让环境更加糟糕,你甚至还能看见瘾君子死在巷子里。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9omcZcT3cSmv-sg.jpg[/img]
(九龙城寨内的巷道)

在成型了的“黑暗之城”里,几乎所有楼房都紧紧的贴在一起,大家也许以为越往城寨内部走,这种环境情况会越明显,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城寨的内部核心区域是老人中心和青年中心那块区域就与周围耸立的高楼完全不同,这里的地面反而能接受的到阳光的沐浴。阳光虽然无法触及九龙城寨幽暗的巷子,但是与此相反的是城寨天台上顶着明媚的阳光玩耍的孩子们,这种剧烈的反差带来的震撼得亲眼看见才能体会得到。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exw7Z15T3cSx5-j8.jpg[/img]
(邮差们摸索出来的送信路线图)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daftZqT3cSsg-ju.jpg[/img]
(自制的简要九龙城寨立体图)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dir0K2lT3cSsg-ie.jpg[/img]
(窗明几净的老人中心)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951cZkT3cSuf-k8.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cqt0ZiT3cSu1-jl.jpg[/img]
(天台上玩耍的孩子们)

前文提到了九龙城寨内居民众多,楼与楼之间十分拥挤。有多拥挤呢?根据统计数据来看,九龙城寨内的居民约为35000多人(最高时期可能达到50000人),人均可支配的空间只有30平方英尺(约2.7平方米),这也是为什么城寨的楼房会一直向上疯狂地“生长”。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3zaxZiT3cSl8-sg.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bevdZiT3cSoa-sg.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jh1tZgT3cSzk-m8.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2b61ZaT3cSsg-fz.jpg[/img]
(巷道)

黄金时期:
前文也提到,九龙城寨的发展与香港的经济文化腾飞是息息相关的,香港当时的文化影响力通过歌曲、影视作品等不断向全世界传播。
讲个题外话,现在网络上很多人的年龄都比较小,以b站的用户为例,很多人都不知道那个年代的香港对内地的影响是有多么大。80年代到90年代末,大陆很多文化与生活习惯都受到香港的影响,不是b站很多人纳闷为什么东北人就算说不好粤语还喜欢哼唱粤语歌吗?当年的东北可是中国重工业发展的中心,是共和国的长子,比起别的不少地方生活都要富裕(以钢厂职工为典型)。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98ulK1bT1kSdw-a6.jpg[/img]
(东三省重工业基地)

当时大陆又受香港音乐、电影文化影响很大,大家可以去问问自己的父母,在他们年轻的时候肯定有喜欢的香港明星或比较喜欢的港片作品,那个时代出名的演员和歌手不少到现在还依旧有名,哪怕有些人已经离开了我们。受文娱作品影响大,自然也就向往着港片港剧里面的穿着、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比较富裕的地区会开始进行比较表面的模仿,像一些酒吧夜总会、家庭的装修风格(90年代)、穿衣风格(那个年代很多人酷爱戴墨镜),当然还少不了影响不少年轻人的《古惑仔》。

东三省因为当时较为富裕,所以模仿的风气也越浓厚。结合上面的解释,大家也许也就能理解到老舅的《野狼disco》想表达什么样的内容吧?比如disco在80年代,自张国荣的一曲《monica》风靡香港,迪斯科舞曲开始在中国流行。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4klKtT1kSb4-ay.jpg[/img]
(收录《monica》的《Leslie》专辑封面)
这就是为什么他的这首歌里要掺杂着粤语、英语和东北话,歌词里会提到大背头、BB机、舞厅中闪烁着的老版灯球这些充满历史感的东西。很多人听着这首歌好像是多么的欢快,但其实真正经历过和了解那段东北衰落史的人却听到的是止不住的落寞,歌词里一个人看似在舞池里欢快的跳着舞唱着歌,但是满满的自嘲和辛酸却扑面而来。听一首歌得结合其创作者和创作背景来看,在我看来《野狼disco》就是另一种音乐表达版的《杀死那个石家庄人》,我就是石家庄人,更凑巧的是我都能体会到这两首歌内想要表达的情感。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4if6K1vT3cSu0-l3.jpg[/img]
(万能青年旅店-《杀死那个石家庄人》)

回到正题一下,香港文化的蓬勃发展不说远的,就说与它是姐妹关系的广东地区,广东地区的朋友仔细回忆回忆小时候是不是有受到香港影响最强烈?喜欢特摄和亚文化的朋友一定不陌生,为什么广东地区是全国特摄粉丝最多的省?为什么众多亚文化例如滑板、街舞等最先在广东地区生根发芽?这背后的历史我也就不细说了,想要了解的请自行去了解历史。
说了国内的,那么咱们再来聊聊海外的,近到韩国日本,远到美国欧洲,港片当时是名扬海外的,李小龙、成龙、周星驰等就是证明港片风靡世界的最好例子,无数的后来的作品都在品鉴、模仿、致敬当时港片中的优点和文化。
城寨也一样,在80年代它作为文化元素被加入到各种作品之中,例如《省港旗兵》、《城寨出来者》、邵逸夫投资的《银翼杀手》、《阿飞正传》、城寨清拆前最后在城寨内拍摄的成龙主演的《重案组》等,这些作品都或多或少的将城寨的传说还有那份诡异的美感传递到全世界。以至于最后城寨在拆除前,引起全世界各个地区的艺术家们的注意,有的前来绘制城寨图纸,有的前来用照相机来记录城寨,同时也有的艺术家向政府发出了抗议。关于艺术文化方面我们之后接着再讲。

清拆:
清拆其实并不是单指1993年那次最后一期清拆,其实在九龙城寨发展的阶段中其实有好几次要被英政府清拆的风险。英政府想要清拆九龙城寨的年头很早就有苗头了,只不过更多的时候是各种现实问题导致效果不理想或者是直接失败。

第一次驱逐与清拆:
根据《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由1898年7月1日起英国将租借九龙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方及附近逾200个离岛,为期99年。然而港英政府当时需要调查情况,并不急于接管新界,在1899年4月才开始公布接收详情。4月14日,以屏山邓氏为首的新界原居民各大氏族反抗,爆发新界六日战,政府在4月19日才正式接管新界。当新界乡民反英活动没有停止时,英军认为这是要求清军撤出九龙城寨的最佳时机。
战后由于英国政府认为战争是由新安县官员策划,违反《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的“不得与保卫香港之武备有所妨碍”,因此在5月16日派皇家威尔士火枪队和100名炮兵义勇军入侵城寨,将城内官员和官兵全数驱赶。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hk7dK1hT3cSsg-kf.jpg[/img]

第二次清拆:
港英政府在1933年6月10日发出通告,宣布最迟在1934年底强制收回城寨的土地,这个举动宣布开启了第二次清拆的行动。在1933年,九龙城寨已经有了后来脏乱的城寨最初的样子,港英政府第一次决定彻底处理掉这个与寄生在政治上的“肿瘤”。城寨居民虽然有激烈的抗议,但是因为英国提出提供新宅这个条件,令大多数抗议者屈服了。但其实城寨和中国的抗议并未停止,直到1941年日本入侵香港,港英政府的幻想才被暂时搁置。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1fqvK2bT3cSue-nk.jpg[/img]
(对比一下,日占时期日军将城寨城墙拆除拿去建机场)
1947年,为了逃避内战的难民开始涌进香港,大量的难民搬进九龙城寨,港英政府通知他们搬离,但他们并没有理会。于是港英政府再次发出警告,并在别处提供免费的住所,但居民还是没有理睬。1948年1月5日,寮舍被拆除,但搭建寮舍是十分简单方便的,所以被清除的寮屋很快又在同一片土地上重建。7天后,港英政府准备再次清拆寮屋,但遭到了居民们的投石攻击,同一时期中国内地爆发示威,英国驻广州领事馆被纵火焚烧,港英政府随即停止了对城寨的行动。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enmnK1nT3cSsg-kr.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87kxK2jT3cSsg-fz.jpg[/img]
(笔者收藏的1963年1月18日光明日报)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21k6K2jT3cSsg-fz.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jvfiK2sT3cSsg-fz.jpg[/img]
(笔者收藏的1963年1月18日人民日报)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48jgZdT3cSsg-fz.jpg[/img]

第三次清拆:
1962年3月港英政府宣布准备清拆九龙城寨的计划,在此两年前港英政府十分“满意”的处理掉一桩城寨内杀人事件,这让他们越来越大胆,认为可以无视中国政府肆意妄为了。知晓这个计划后的城寨居民立马成立了反清拆委员会,委员会右派和左派成员分别草拟文件发往了台北和北京。居民们虽然没有等来国民党的回应,但是等来了向伦敦提出严重抗议的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当局郑重提出,九龙城寨是中国的领土,管辖权属于中国,历史上一向如此。请英国政府责令港英当局立即撤销拆迁九龙城寨的决定,并停止任何有关拆迁的行动。港英政府怕引起更大的争端最后选择了让步,暂时搁置了清拆计划。

时间到了1975年,港英政府认为九龙城寨内两栋新建立的大厦过高,并且位置距离启德机场的航道很近,为了保证起飞的安全,这些过高的建筑物必须做出让步,来削减一部分高度。港英政府根据《香港机场障碍管制条例》很意外的遏制住了城寨继续向上“生长”。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i00lK1nT3cSsg-k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f4w3K1zT3cSsg-l2.jpg[/img]
(70年代与80年代城寨“生长”对比图)

第四次清拆:
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英国和中国政府皆发现城寨越来越难以忍受,尽管统计的犯罪率有所下降,甚至低于香港的平均水平。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处理香港问题,1987年两国共同决定拆掉城寨,迁徙居民。1987年1月14日,英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达成拆除城寨的协议,并于原址改建公园。而公园亦尽量保留城寨一些原有的建筑物及特色。同日,三百六十名房屋署寮屋管制和清拆组人员,与人数大致相等的警察们集合在一起。警察将83个出入口都被封锁,管制和清拆人员以6人为一小队,每组由一名便衣警察陪同,开始收集城寨内所有居民的资料,合计有33000多人。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inztK21T3cSsg-k3.jpg[/img]

接下来就是进入到制定复杂的赔偿方案以及和城寨居民沟通与对峙的漫长过程当中了。因为城寨内情况复杂,人也十分杂,所以这个赔偿方案制定起来十分的困难,当然围绕着赔偿与清拆问题,城寨的居民与警察对抗的场面时有发生。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cylwZcT3cSsg-hq.jpg[/img]
(1992年,清拆九龙城寨的时候,有老居民不愿离开城寨,故与警察发生对峙)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fulpZcT3cSsg-ie.jpg[/img]
(静坐抗议)
顺带一提,九龙城寨在被清拆之前有许多日本的游客来此地观摩,同时也有很多艺术家与政府交涉,希望他们能够进入城寨来进行一些创作,这个后面再提。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ivguZbT3cSsg-ie.jpg[/img]
(日本游客来九龙城寨进行观摩)

在第一阶段清拆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双方冲突变得更加的激烈,甚至在第一阶段清拆结束后发生了更为激烈的流血袭警冲突,但九龙城寨的结局已定,就算采取任何行动也无济于事了。值得一说的是在最后的清拆中,一位在城寨内住了大半辈子的老婆婆决定和城寨一起消失在这个世间。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4b19ZcT3cSo0-sg.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krhgK2fT3cSsg-io.jpg[/img]
(清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ax41ZeT3cSo1-sj.jpg[/img]
摄影师捕捉到了一个女孩将脸贴在已经被移往城寨外的床垫上的场面,明显能看得出小女孩十分依依不舍。也许她此时已经知道了这座她一出生就生活在这里的城寨即将要迎来的命运,但对她来说,这里并非是什么罪恶之城或犯罪天堂,这里也并不传奇,城寨仅仅是她的小家园而已,清拆的铁锤也许能够用将城寨的楼房变成瓦砾,但是一定不会将小女孩对城寨的回忆摧毁。在我看来九龙城寨即是拔地而起的荆棘城,也是是一座光与暗交织的地带,更是一个糜丧和温暖并存的空间。是,城寨是被清拆了,从现实中彻底的消失了,但九龙城寨真“死了”吗?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h1i5ZhT3cSsg-g0.jpg[/img]
(九龙城寨被清拆后改建的九龙城寨公园)
xlFATElx-avatar

xlFATElx

我想知道怎么才能在盖这么高的情况下地基不塌陷的?
αlfα-avatar

αlfα

九龙城寨的重生:
九龙城寨的确在1994年彻底消失不见了这不假,但是九龙城寨的真的“死”了吗?我并不这样认为,文艺作品可以作为文化的载体为已经消失了的东西重新展现到大家的眼前,使它重获新生。幸运的是,九龙城寨在被清拆的十多年前就已将“根”深深扎入到文化艺术作品之中,经过长时间的传播以及成长,九龙城寨得以在多方面留下了火种。

一个城市得以在文化艺术中留名我们就不得不去提及这座城市的经济、文化和发展,因为这些硬实力才是这座城市的根基。香港在二战结束后接收了大量的大陆难民,使得人口迅速的增长,这其实就已经在为50年度末香港经济由转口贸易向工业化在做铺垫(香港经济第一次转型)。有了工业化做基础,香港在70年代推动经济多元化,香港的金融、房地产、贸易、旅游业发展迅猛。到了80年代内地因素成为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香港的制造业大部分转移到内地,各类服务业得到全面高速发展,实现了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第二次经济转型。这个时期,相信部分人能想到当年一个称呼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和新加坡的名词——“亚洲四小龙”,但是说实话其他两个国家和一个地区和香港比都不是一个量级的。

得到高速发展的香港,文化自然没有落下,香港的流行音乐和电影发展的尤为出色,同时也形成了高强度的“辐射”。香港的流行音乐在80年代达到了全盛时期,那个时候的香港流行音乐说是引领整个华语乐坛一点也不为过,虽然很多地方听不懂粤语,但是乐迷们也都愿意去听,愿意去哼唱,前文东北那部分也写到过这一点。乐坛的兴盛当然少不了优秀的歌手出现,例如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Beyond、李克勤、草蜢、王菲、四大天王等。。。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6na8K14T3cSko-fq.jpg[/img]
(张国荣)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fnybK1dT1kSgk-ep.jpg[/img]
(Beyond)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d5dmKjT1kSgt-8k.jpg[/img]
(四大天王)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aq0KmT1kSdw-a7.jpg[/img]
(王菲)

在二战后,大批内地电影人才及资金南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前身“天一影业”就是在九一八事变后迁入香港发展,香港先后成立多家电影公司,这让粤语片在1950年代异常繁荣,同时也让香港享有“东方好莱坞”之称。香港别出新意的武打片、警匪片、僵尸片和喜剧片让众多导演和演员声名鹊起,例如:周润发、张国荣、李小龙、王家卫、徐克、王晶、成龙、周星驰、张曼玉、李连杰、林正英等等。。。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2nj3K1oT1kShm-e7.jpg[/img]
(李小龙)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10zeK1wT3cStv-nn.jpg[/img]
(成龙)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gu8nKpT1kSds-a9.jpg[/img]
(李连杰)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4e93KoT1kShr-9q.jpg[/img]
(林正英)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cmmpK1iT1kSdw-kf.jpg[/img]
(周星驰)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8mzaKsT1kSdw-a3.jpg[/img]
(周润发)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b2iiKhT1kSdw-co.jpg[/img]
(王祖贤)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k7d7KfT1kSdw-9q.jpg[/img]
(张曼玉)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96ooK11T1kSdh-c5.jpg[/img]
(王晶)
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的聊香港电影呢?一是因为香港电影比起香港流行音乐的辐射范围更广阔。除了大陆,远到欧美,近到日韩,很多后来的作品里都在致敬那个时代香港的电影明星或作品。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bch4KtT1kSdw-a8.jpg[/img]
(鸟山明与成龙合影)
鸟山明不仅将中国元素和武功作为《龙珠》的主基调,后来龟仙人伪装参加天下第一武道大会用的名字也是成龙。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7uzuKhToS4m-cg.jpg[/img]

再例如《火影忍者》中的阿凯的大鼻子设计就应该是来自于成龙,小李还同时致敬了李小龙和袁和平执导、成龙主演的《醉拳》。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aw0nKnT1kSho-8x.jpg[/img]

韩国方面可以参考《请回答1988》这部韩剧所演的那个时间节点中的一个细节描写,成德善的两个闺蜜张美玉和王子贤的外号分别是张曼玉和王祖贤,当时王祖贤也参加过韩国的综艺节目,足以看得出当时香港文化辐射之深、辐射之远。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d5pxKoT3cSkp-au.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e8c9KmT3cSku-aw.jpg[/img]
(《请回答1988》)

二是因为香港电影除了作为新媒体艺术具有的传播功能,更为重要的是给九龙城寨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由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投资的《银翼杀手》则更是使用了这一素材,为赛博朋克的世界构建了最早的视觉元素。顺带一提,认为自己想描述的赛博朋克世界已经被《银翼杀手》通过视觉完美表现出来的赛博朋克奠基人威廉·吉布森(William Ford Gibson),也在九龙城寨清拆初期的1993年春天,香港启德机场转机去新加坡的途中遇见了这座“荆棘城”。他在自己的游记中写道:“城寨就矗立在跑道尽头,等待被清拆...黑黝黝的窗户使它看上去像是一个巨大蜂巢,既是死的,又是活的,那些窟窿仿佛在疯狂地吸收着城市的能量...”。威廉·吉布森最终把城寨写进了自己的旧金山三部曲之中(分别是《Virtual Light》、《Idoru》、《All Tomorrow's Parties》),城寨在那里化身为一个名为“暗城”的无网络管制的黑客、御宅族和极客的天堂。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3x28ZbT3cSsg-fz.jpg[/img]

日本艺术家对于九龙城寨是情有独钟的,同时他们也对赛博朋克的视觉元素的逐渐完善有着极大的贡献。我认为现在的赛博朋克的视觉元素是东方西方文化交融,多种亚文化融合的一种产物,可以理解为拼凑美学,这种美学在赛博朋克世界的服装、文化、建筑等都可以看到。例如《银翼杀手》、《攻壳机动队》、《头号玩家》所对应的城市分别是洛杉矶、东京香港、哥伦布,创作者无一例外都将赛博朋克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全球性的都市。他们是都具有高度发达的并且是种族、文化十分多元特点的世界中心都市。这种东西方文化剧烈碰撞,模糊国家、族群、人种边界的世界性都市是赛博朋克类型作品创作者心目中未来世界的中心。其中东方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和日本,细分来说则是中国香港和日本东京,这两个国家的迅速崛起使得西方创作者开始重新审视与评估这两个国家所在的东亚地区。香港和东京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有着太多的共同的地方,我认为这也是让日本艺术家对此产生共情使其更偏爱九龙城寨的原因之一。

共同点一:上个世纪经济文化的腾飞
香港的经济发展前文有讲,更是提到了“亚洲四小龙”这个称呼,说到亚洲四小龙就不得不提到同样处于东亚,但位面更高的日本。日本在二战后基本各行各业都是处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状态。联合国军以经济民主化和非军事化为目标,重点实施了解散财阀、分散少数企业对经济的控制权和确立劳动权等三项政策。经济环境有所改善之后,美国开始帮助日本重建经济,到了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就已经基本恢复到了战前水平。日本同一时期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国策主张——“设计救国”,这个国策在一个急需恢复经济和工业的国家看来也许是十分难以想象的,但是日本当时的确是做了,将许多的艺术家送到国外学习,这个决定也直接造成后来的日本现代设计的土壤十分肥沃。随着日本和香港的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这使得它们得以在国际舞台上更受到关注的同时,香港与东京的其他共同点也相继出现。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k9ekZhT3cSsg-iz.jpg[/img]
(东京)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iu1lZ1zT3cSp0-hr.jpg[/img]
(新宿歌舞伎町广告牌霓虹灯长明)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f6n6ZbT3cSsg-fx.jpg[/img]
(新宿歌舞伎町一番街笔者亲自拍摄)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jeriK2oT3cSsg-fx.jpg[/img]
(新宿歌舞伎町一番街笔者亲自拍摄)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l9duK1uT1kShs-cd.jpg[/img]
(香港)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lbnxZyT3cSsg-sg.jpg[/img]
(香港夜晚)

20世纪20年代早期,霓虹灯进入美国。受同一时期装饰风艺术(Art Deco)影响,霓虹灯大行其道,迅速在营业场所流行,并且在体积和亮度上均有提升。在1960年代末,约翰逊夫人在美国推行“美化”运动(Beautification Act),限制霓虹灯的无节制使用 ,也造成了在美国的收束。

另一方面,霓虹灯也来到了东方,上海及香港成为霓虹灯招牌大放异彩之地。1949年后,中国大陆风向转变,泛滥的霓虹灯招牌成为资产阶级腐朽意象,如以1964年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为代表,进行隐喻刻画。
如同前文介绍霓虹灯的普及历史中说的一样,一座城市高速发展之后,其娱乐产业也会变得十分繁荣,晚上五颜六色的霓虹灯长明,给人一种迷幻醉生梦死的感觉。霓虹灯本身就属于一种氛围灯,它装点了城市的夜,突显了这座城市夜晚的忙碌和繁荣,但是这些灯红酒绿光彩就如同颜色鲜艳带有剧毒的植物一样勾引着人们使你深陷其中。褪去娱乐放纵的夜生活这些表象视觉元素,他们的背后是什么?是每一座发展起来大都市黑暗中的贫民区,那里是迷醉的灯光照不到的地方。不要认为一座繁荣的大城市内就没有贫民区的存在,香港一样,东京也一样。
同时,在赛博朋克的世界中,霓虹灯的灯光常与夜晚、阴雨的环境一并呈现,环境光采用人造光来进行辅助,所以色彩会呈现整体偏暗的效果。阴雨天气所造成的地面积水还会呈现城市内的霓虹灯光,会使得整体环境变得更为迷幻。这种色彩基调能最大限度的烘托出赛博朋克世界中的压抑、神秘的视觉氛围。

日本的经济腾飞带来的则是欧美国家的“东方恐惧主义”,其实这个词并不是那个时代才出现的,早在19世纪就有一种名为“黄祸论”(Yellow Peril)的极端民族主义出现。这种理论宣扬黄种人对于白人是威胁,白人应当联合起来对付黄种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黄祸论”将矛头指向中国和日本等国。这种恐惧心理也许与历史上欧洲曾经被三个来自东方的民族蹂躏过的原因,三个民族分别为:匈奴、突厥和蒙古。
西方世界的文化建构者似乎总有一种偏执性的认知,认为异域文明都是“边地未开化的野蛮人”是需要被“文明教化”的对象。在一些电影中傲慢的西方电影人十分热衷表现他们对东方的“刻板“的想象。神秘莫测、妖媚性感的东方女人,愚蠢不堪的东方男人等等。。。
他们对东方中国的印象是刻板、猎奇、封闭的九龙城寨。
黄祸论确切体现在九龙城寨上的实际例子就有例如1966年一名城寨的居民声称:“北京方面知道有责任保护我们,他们将照看我们。这里是中国的一部分。城寨绝不会成为香港的一部分。总有一天香港会成为我们中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九龙殖民地中间的一块中国孤地,城寨总会让人想起英国在香港的权力始终是有限的。这样以来,英方和亲英派也把城寨描绘成独立于殖民地以外的一块中国飞地,将它视作与殖民秩序相对立的黑暗面。

1970年代后,日本长期维持巨额贸易出超,而美国却在贸易上长期赤字。1978年日本取代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进入1980年代后,日本的半导体企业到达了最鼎盛的时期,当时硅谷的英特尔、AMD等科技公司在半导体存储领域与日本公司竞争能看出是十分明显的劣势。随着时间的推进,日本迅速的缩小了与美国的技术差距,同时日本政府还推出了贷款和税费优惠等措施,日立、NEC、富士通等企业一时间兵强马壮,弹药充足。同一时期还出现了“东芝事件”和日本文化大流行这种让美国十分头疼的事。日本的在经济、科技和文化上的种种表现都在预示着美国的噩梦来临了,所以美国当时的处境与刀架到脖子上没区别,1985年9月签署的《广场协议》和1986年9月签署的《美日半导体协议》,这些文件的签署把处于巅峰的日本经济直接推向深渊。
现在则是中国的实力大幅度上升,成长为美国无法轻视的对手。因此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东方资本、文化渗透的恐惧和以印度为代表的对神秘禅宗的向往,成为了古典赛博朋克两种最主要的东方意向。但同时,从古至今西方对东方的不客观印象一直都在。

共同点二:人口密度
香港和东京都是小地方,香港的人口暴增前文已经详细的说过,接下来聊一下东京人口增长的原因。迁都东京(日本語:東京遷都)或叫奠都东京(日本語:東京奠都),这是指1869年日本明治天皇和维新政府从京都移驻江户,并将江户改名为东京,自此拉开了东京成为日本城市No.1的序幕。

江户成为东京都后,人口自然的就开始向这种政治文化中心城市聚集,东京的人口增长并不是一帆风顺,在1940年-1945年因为二战的原因发生过人口骤减。二战后日本的复苏带动了东京的人口不断攀升,在1975年左右达到了一个趋于平稳的态势。人口的暴涨也造成了东京土地价格的攀升,公寓楼越建越高,房子与房子之间的距离也变得越来越近,这些场景汇集成一个字,就是“挤”。这也许是大多数人来到东京之后的第一印象,来来往往的车与人,密密麻麻的住宅聚集在一起,挤这个字来形容东京再适合不过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32h7KkT3cSi1-7e.gif[/img]
(东京人口变化图)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3w6pK2hT3cSlc-sg.jpg[/img]
(笔者东京街头随拍)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gepnZbT3cSlc-sg.jpg[/img]
(笔者东京街头随拍)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jbrpZeT3cSlc-sg.jpg[/img]
(笔者东京街头随拍)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c4y6K2rT3cSlc-sg.jpg[/img]
(笔者东京街头随拍)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l5ydZgT3cSsg-lc.jpg[/img]
(右侧密集的一户建)

香港也是一样,地方不大人还非常多,香港的房价常年都是全球第一,这造成人均住宅面积被大大的压缩,高额的房价也使很多年轻人看不到希望和未来,从而变得低欲望,九龙城寨在某一方面很好的体现出了香港普通人们的生活。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9ov0K1oT3cSqm-8j.jpg[/img]
(最左侧是九龙城寨的人口密度)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djiuK1qT3cSrs-kn.jpg[/img]
(香港2020年房价)

共同点三:宗教
日本和香港都有着多元的宗教信仰,在香港和日本能看到各种宗教团体遍地开花(当然这里也包括那些奇奇怪怪的宗教和邪教),现在在赛博朋克的世界中经常要掺杂着一些关于佛教的东西在未来的那个时间点来探讨人与灵魂、外界与内在、钢铁与肉体、过去与未来、现实与虚幻等更深层次的东西,而香港和日本的多元宗教很符合艺术创作者从中汲取需要的元素,虽然有时只是表象。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3sfeZbT3cStr-rp.jpg[/img]
(《攻壳机动队》真人电影版中的佛教元素)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btmjK1gT3cSsg-co.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bhrpK1cT3cSsg-f5.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2ynK19T3cSsg-dj.jpg[/img]
(《赛博朋克2077》中出现的佛教[雕像]以及神道教[鸟居]元素)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4daaKeT3cSlo-gg.jpg[/img]
(火线夜之城中演示前的动画)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6dg3K1eT3cSnd-mv.jpg[/img]
(基督教)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9cpwKjT1kSf4-bm.jpg[/img]
(佛教)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9wtlK14T3cSxc-jg.jpg[/img]
(《赛博朋克2077》中的约书亚支线)

《攻壳机动队》真人电影版就属于很表象的那一类,导演鲁伯特·山德斯毕竟还是西方人,完全不懂东方的哲学思想,导演的思想依然停滞在一神教的创世论当中,无法跳脱出来。
先讲日本,日本主要信奉的宗教是神道教与佛教,同时也有信仰基督教、道教和其他新兴宗教,只不过后者所占比例不大。神道最初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天皇崇拜等为主,属于多神崇拜,他们视自然界中各种动植物为神祇,也赋予各代日本天皇神性。神道教信仰多神,号称拥有八百万神灵,特别崇拜作为太阳神的皇祖神天照大神。日本的佛教传入后,本土神道教就开始逐渐将佛教元素融入其中。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jnmjK2lT3cSu0-gq.jpg[/img]
(新海诚《天气之子》中出现的鸟居就是神道教的标志之一)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eew6ZbT3cSxc-is.jpg[/img]
(新海诚《你的名字》中宫水三叶的巫女身份也是神道教的标志之一)

再来说说香港,世界各大宗教在香港你都能找到,华人则主要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犹太教和天主教等在香港与前者相比之下较少。以九龙城寨为例,城寨内就拥有道教的古庙、基督教圣士提反会与中华传道会的活动场所。
城寨内的天后古庙于1951年重建,其原址在九龙城寨的沙浦村,在日占时期由潮州的信徒们保护住了主坛,后于城寨内重建庙宇。因为庙宇与周遭其他楼房相比低了不少,所以城寨内居民在古庙屋顶的上方设置了一个大铁网,以保护古庙中的天后娘娘不被周围楼房高空扔垃圾砸到。但是屋顶上的铁网一年才有人清理一次,这使得铁网之上成为了密布的垃圾场,铁网下的古庙也长时间接触不到阳光。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1yqsZcT3cSsg-ix.jpg[/img]
(天后古庙的屋顶之上,铁网之下)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kti2ZfT3cSix-sg.jpg[/img]
(铁网之上的垃圾场)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g8xK2qT3cSsg-ds.jpg[/img]
(城寨内的中华传道会)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kgguK1xT3cSmu-es.jpg[/img]
(基督教圣士提反会)

题外话,红圈里的人名叫潘灵卓(Jackie Pullinger),是一名传道士,同时也是圣士提反会的创办人。她在城寨内20多年,成功让不少黑帮人士戒毒成功甚至改邪归正。起初,她与黑帮的关系十分紧张,黑帮也时常骚扰她,后来大家看到她帮黑道中人戒掉毒瘾,黑帮大佬反而鼓励她开展福音戒毒工作。

共同点四:相近的文化
日本与中国的关系也许可以追溯到秦朝,方士徐福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仙山中有神仙居住,于是秦始皇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出海去求仙和寻得长生不老药。主流说法有徐福到了日本再也没回去,也有说徐福死在了海上。《日本国史略》中提到:“孝灵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来。(或云,徐福率童男女三千人,赍三坟五典来聘。福求药不得,遂留而不归。或云,止富士山。或云,熊野山,有徐福祠。)”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3ndwK2hT1kSei-l0.jpg[/img]
(徐福祠地址:山梨県富士吉田市小明見8−3212)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995yZ12T3cSzk-np.jpg[/img]
(徐福公园地址:和歌山县新宫市徐福1丁目4-24)

在《富士文书》中则提到徐福来到日本,协助当地农民耕种,带来一些新的技术、中国古代文化与文明。到达日本后,徐福再没有返回中国,而且没有得到长生不老药,担心秦始皇追杀,要求同行男女各自改姓成为“秦”、“佃”、“福田”、“羽田”、“福台”、“福山”等姓氏。巧合的是,连云港市现有云台山脉,姓氏都与山有奇特渊源。日本和歌山县新宫市还有姓秦的日本人,有些家门口楼上还仍然刻着“秦”字。
许多漫画作品之中也有徐福的出现,例如:《游牧精灵不太会做饭》、《地狱乐》等……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jtiyK1zT1kSga-ef.jpg[/img]
(《游牧精灵不太会做饭》)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9qakK2aT1kScv-kq.jpg[/img]
(《地狱乐》)

到了唐朝的时候,中日的来往则更加频繁,遣唐使从唐朝带回来的许多东西和技术都被日本人视为“国宝”和先进技术,不少在中国看来是过时了的已经失传了的技术,结果一直被日本保持至今。举几个简单例子:
1.日本遣唐使吉备真备参照了汉字的偏旁创造了片假名。
2.遣唐使阿倍仲麻吕(中文名:晁衡)通过好友李白的关系习得了道教的泰山府君祭,他以及他的后人对其进行了一些修改,后变为“阴阳术”。而阿倍仲麻吕的姓氏阿倍氏也在之后的平安時代进行改名,改为安倍氏,大阴阳师安倍晴明则是仲麻吕之孙,同时狐妖玉藻前的传说在平安时代末期传入日本。
3.唐朝雕版年画传入日本后,日本后将其发展为浮世绘。

也许正因为以上的这四大共同点相似点,使得日本艺术家们对九龙城寨十分的迷恋。比如说大友克洋就在其作品《AKIRA》(阿基拉)中加入了大量的现如今我们看来是赛博朋克基本视觉要素的高楼大厦与九龙城寨那样老旧低矮的建筑所对立和汉字霓虹灯等等,他们更多做的是将其与日本本身的文化、社会现象等进行融合之后进行创作。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8x7xZfT3cSlc-sg.jpg[/img]
(此为笔者的《AKIRA ANIMATION ARCHIVES》资料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isazZhT3cSsg-lc.jpg[/img]
(大量使用片假名和汉字霓虹灯广告牌)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dj2cZfT3cSyb-nw.jpg[/img]
(气派的高楼大厦与周遭老旧低矮楼房的对比)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44pkZpT3cSlc-sg.jpg[/img]
(笔者的大友克洋海报作品集《POSTERS -OTOMO KATSUHIRO × GRAPHIC DESIGN》)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i8jpZnT3cSyi-nk.jpg[/img]
(众多中华元素)

《攻壳机动队》漫画的作者士郎正宗十分喜爱成龙以及他的作品,所以我猜测士郎正宗也许通过成龙或是港片或者是例如受到九龙城寨影响的《银翼杀手》和《AKIRA》使他很早就了解过九龙城寨(成龙的《重案组》是城寨清拆前拍摄地在城寨内的最后一部电影)。《攻壳机动队》的导演押井守表示 :“香港成为《攻壳机动队》布景的模板,随着 21 世纪的来临,它会成为世界发展的中心和亚洲城市的样板。我预测亚洲所拥有的所有活力在下个世纪仍将持续。”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l9ggZcT3cSxc-i1.jpg[/img]
(《攻壳机动队》动画)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l0eeZfT3cSsg-g0.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2fsgZcT3cSsg-g0.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1xwmK2nT3cSsg-fe.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kfhkK2gT3cSsg-fe.jpg[/img]
(这个场面像不像前文的启德机场的飞机起飞贴着房顶?)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gebjK2qT3cSsg-fq.jpg[/img]
(2017年的《攻壳机动队》电影当然也大量使用了九龙城寨式的房屋作为创作元素)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eakmK2bT3cSsg-cu.jpg[/img]
(电影中这个场景致敬九龙城寨是最明显的)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kmbeK2nT3cSsg-e4.jpg[/img]
(这里的原型其实是香港的墓地山)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5w5aZmT3cSm8-et.jpe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gl6gK2dT3cSlc-sg.jpg[/img]
(笔者的《香港造城记》)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30s8ZfT3cSsg-l9.jpg[/img]
(《香港造城记》中提及的香港墓地山)


在九龙城寨被彻底清拆前,港英政府曾允许过一批日本艺术家,用一周的时间,绘制出九龙城寨的场景地貌。《大图解九龙城》是由日本建筑师铃木隆行和插画家寺泽一美还有出版商桑原涼一起完成的。当时铃木隆行与他的学生们在1993年2月的时候,在已经废弃的城寨内进行一周的考察研究。寺泽的剖面图其实说不上有多么精确,但是她将九龙城寨中居民的生活刻画的栩栩如生。(该图收录于《大图解九龙城》与两版《City of darkness》)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6otpZhT3cSz6-d3.jpg[/img]
(局部图)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2enpZqT3cSn0-n0.jpg[/img]
(《大图解九龙城》封面)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714dZyT3cSn0-n0.jpg[/img]
(《大图解九龙城》附带的此图)

我并没有去购买这本《大图解九龙城》,因为我已经买到了更稀有的《City of darkness》的2014年再版,这本书自1998年出版之后价格一直水涨船高,初版的高达3000多人民币,而我这本2014年再版的也同样需要2000多人民币还得凭运气购得。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8345ZkT3cSsg-r2.jpg[/img]
(笔者购得的2014版的《City of darkness》)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8dnmK13T3cSsg-6v.jpg[/img]
(全景拍摄的书籍横截面插图内页)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55w9ZgT3cSsg-ix.jpg[/img]
(《蝙蝠侠:侠影之谜》中企鹅人的老巢,2005)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2gjyZeT3cSsg-ii.jpg[/img]
(《功夫》中的猪笼城寨的原型地之一就是九龙城寨,2004)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67soK1sT3cSsg-e4.jpg[/img]
(《环太平洋》中Hannibal Chau藏身的贫民窟,2013)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issqKxT3cSsg-jz.jpg[/img]
(《银魂》动画41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9yuuK10T3cSsg-jg.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igepK1bT3cSsg-l8.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hz23KrT3cSs5-c1.jpg[/img]
(《莎木2》主角到达香港后,2001)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gsdwZcT3cSwe-er.jpg[/img]
(纪录片《天地玄黄》1992)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dkpwK1nT3cSsm-c5.jpg[/img]
(《使命召唤黑色行动》2010)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234zKyT3cSru-c4.jpg[/img]
(《毒·诫》2017)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jmzbK1mT3cSsb-c1.jpg[/img]
(《叶问:终极一战》叶师傅选择去九龙城寨廉价的牙医店看病,2013)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9t8zKiT1kSes-8c.jpg[/img]
(《城寨出来者》1982)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8szkKiT1kShs-a0.jpg[/img]
(王家卫《阿飞正传》1990)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23ozK1hT3cSsh-c5.jpg[/img]
(成龙《重案组》1993)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g0x7K1aT1kSfu-ci.jpg[/img]
(《全面回忆》2012)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2r6yK1kT3cSrp-br.jpg[/img]
(王晶《追龙》2017)
顺带一提电影《追龙》的改编原型书籍《追龙》Chasing the Dragon与前文提到的潘灵卓有所关联。并且城寨内的吸毒人员吸食毒品的两种方法其中之一黑话就叫“追龙”。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bc1jKlT1kSgo-8q.jpg[/img]
(《鬼域》2006)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9236K26T3cSsg-b8.jpg[/img]
(《流浪地球》地下城2019)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i8epK2oT3cSsh-bs.jpg[/img]
(《变形金刚4》2014)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5ayuK1oT3cSw1-d6.jpg[/img]
(《阿丽塔:战斗天使》2019)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fdy3K11T3cSro-a8.jpg[/img]
(《生化危机6》)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i7qsKsT3cSkc-dx.jpg[/img]
(《九龙风水传》1997)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c0suK2iT3cSsg-f5.jpg[/img]
(《九龙风水传VR》2017)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dcsfK1lT3cSsg-gc.jpg[/img]
(特摄电影《牙狼:黄金风暴翔》2015)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5h0tK1lT3cSsg-bp.jpg[/img]
(《云图》2012)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ird0K1iT3cSsg-hh.jpg[/img]
(手冢治虫《大都会》2001)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1ohtK1uT3cSsg-e3.jpg[/img]
(《非枪人生》2019)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8rrdK11T3cSsk-bn.jpg[/img]
(《心理测量者SS2:第一卫士》2019)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z9oK1vT3cSzk-k0.jpg[/img]
(《港诡实录》)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6xmjK1xT3cSz1-e4.jpg[/img]
(《the last night》)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30yeZeT3cSxq-if.jpg[/img]
(HK project)

从上面的九龙城寨式建筑在各种作品中的衍生形象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城寨的建筑外形和环境常用来营造作品中的气氛,城寨内的压抑与迷乱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冲击着观众们的视觉。在阴暗潮湿又神秘的城寨中,神秘的组织或凶恶的黑帮在其中进行着不可言说的犯罪活动,这些都为各种作品提供故事情节和设定。城寨内的建筑商不需要提交施工计划和图纸,大多数的大厦单单只靠草图和工人的经验所建,这样还可以省下一笔雇佣专业人员的费用。施工的大多时候都是只靠目视进行,这种随意的做法反而造成了同一栋楼内不同楼层的楼面面积都差异很大,在城寨的视觉上给人很大的冲击。同时如果九龙城寨没有临近启德机场,从而被要求严格执行的高度限制的话,我想这个由城寨居民注入“活力”的巨大“有机体”建筑将会疯狂的向上生长,这也是让众多建筑师想要亲眼看到一次九龙城寨的原因之一。城寨与香港不同,但是它却又像香港的双胞胎弟弟一样,在城市规划和建筑方面有着几乎相同的基因。还有一点是,城寨的贫民窟与世界上其他贫民窟不同是因为它多数以大楼的形式而存在,大楼们高低不同错综复杂,设计师和艺术家们也将其吸收到了作品里。
上文也提到因为城寨的形态形成是放任、无束缚的,是反规划的,但其完全体还是表现出了现代城市设计中的“垂直城市”、“立体城市”、“集约城市”的一部分特征。
1.垂直城市最通俗的定义就是在同一栋高密度的建筑里建有完备齐全的银行、邮局、餐饮、购物、办公等一般城市生活和工作的功能的城市。而九龙城寨就具备典型的这种垂直分区特征,前面图文提到的下层商铺,中间居住,楼顶乘凉玩耍就是最好的体现,但是这种结果并不是盖房之前规划好的。
2.由于九龙城寨都是高密度的建筑物,这导致城寨内的街道不能适应建筑形态与高密度人流的交通需求。因为不断向上生长的建筑和有些建筑横向扩张让地面空间不断减少,这迫使得九龙城寨的交通空间需转移到更高的高度,并形成三个层次的交通系统,即地面交通系统、中间交通系统和屋顶交通系统。在《九龙城寨的日与夜》一书中,邮差林宝镇的外号就是“天台邮差”,他每天在城寨的工作状态就像成龙在天台跑酷一样“飞来飞去”,这就是利用了屋顶交通系统。

3.集约城市形态九龙城寨不仅是三维运动空间,也是适应性和集约性混合使用极好的例子。空间的功能转换由于九龙城寨人口密度大和空间局促,使其结构中的最小空间不得不经常地转型。一个餐厅或者茶社可能变为妓院或者麻将室,也可以改造成宿舍。一张做面条用的案板可能用来吃饭或做功课,然后转变为一家人的床。在九龙城寨,没有一个屋子只承担一种功能,虽然房子大小不一,但即使最小的屋子,在一天24小时内也会不断变换它们的用途。虽然看起来是城寨为了应对局促空间的一种“不得已”的措施,但却提高了空间利用的效率,与“集约城市”的目标不谋而合。


相信看到这里的各位或许能够认同前文我认为九龙城寨并没有“死”那个观点了吧?艺术作品将这座曾经疯狂生长的荆棘城的美带给不熟悉城寨的我们,也将美好的回忆带给曾经在城寨内生活过的居民们。清拆的铁锤貌似能够击碎一切,但是它却击碎不了人们对城寨的回忆与爱,或许它在现实生活中消失了,但是包容的艺术世界会让它在这个世界中永存。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0/biQj0o-6igfZeT3cSsg-d0.jpg[/img]

参考书籍:

《City Of Darkness Revisited》——Ian Lambot 、 Greg Girard/Watermark/2014-10-1
《大图解九龙城》——寺澤一美/岩波書店/1997-7-10
《九龙城寨的日与夜》——Greg Girard、Ian Lambot/中華書局/2015-8-20
《虚妄与真实》——林保贤
《九龙巡检司的要塞》——茱莉亚·威尔金森
《迷你城市的建筑》——詹姆斯·塞维尔
《九龙城寨——本来面目》——彼得·波帕姆
《传说中的“三不管”地带》——吕大乐
《清拆九龙城寨》——菲奥诺拉·麦克修
《知日35 现代霓虹艺术力》—— 茶乌龙/中信出版社/2016-6
《AKIRA ANIMATION ARCHIVES》——大友克洋/讲谈社/2003
《POSTERS -OTOMO KATSUHIRO × GRAPHIC DESIGN》——大友克洋/ パイ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2013-12-25
《九龙城寨简史》——鲁金/三聯書店/2018-5
《香港造城记-从垂直之城到立体之城》——巴里·谢尔顿/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5-1
《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汤之上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8-1
《日本电子产业兴衰录》——西村吉雄/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6
《香港九龙城寨档案史料选编》——张中华/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
《赛博朋克科幻文化研究》——余泽梅/科学出版社/2020-6
《攻壳机动队》漫画——士郎正宗
1963年1月18日人民日报
1963年1月18日光明日报
《九龍城探訪 魔窟で暮らす人々》—— グレッグ・ジラード 、イアン・ランボット/East Press/2004-02-21
《香港ルーフトップ 消えゆく屋上コミュニティ》——ルフィナ・ウー 、 大山顕 、ステファン・カナム/パルコ/2014-3-29
《九龍城砦》摄影画册——宮本隆司/平凡社/1997-6
《游牧精灵不太会做饭》漫画——大間九郎
《地狱乐》漫画——贺来友治
《龙珠》漫画——鸟山明
《阿伊朵》Idoru——威廉吉布森
《追龙》Chasing the Dragon——潘灵卓
《香港重庆大厦》——麦高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0
《30多年前,日本是如何输掉芯片战争的?》——蒋培宇/公众号:魔铁的世界/2019-05-20

参考视频&影视作品:

《天地玄黄》纪录片——罗恩·弗里克——1992-09-15
《Kowloon:THE Walled City》纪录片——Hugo Portisch——1998
《消失的记忆:香港九龙寨城》纪录片——Diana Jou——2014-04-02
《Hak Nam Henney 》动画
《追龙》电影——王晶——2017-09-30
《阿飞正传》电影——王家卫——1990-12-15
《功夫》电影——周星驰——2004-12-23
《环太平洋》电影——吉尔莫·德尔·托罗——2013-07-31
《攻壳机动队》动画——押井守——1995-11-18
《攻壳机动队》电影——鲁伯特·桑德斯——2017-04-07
《头号玩家》电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2018-03-30
《银翼杀手》电影——雷德利·斯科特——1982-06-25
《银翼杀手2049》电影——丹尼斯·维伦纽瓦——2017-10-27
《心理测量者SS2:第一卫士》动画——盐谷直义——2019-02-15
《重神机潘多拉》动画——河森正治 、佐藤英一——2018-03-28
《非枪人生》动画——伊藤尚往——2019-10-11
《大都会》动画——林太郎、手冢治虫——2001-05-26
《Megalo Box》动画——森山洋、土屋康郎、和田高明、和田卓也、藤本义孝、藤本次朗、古谷田顺久、山内东生雄、泉保良辅——2018-04-05
《云图》电影——汤姆·提克威、拉娜·沃卓斯基、莉莉·沃卓斯基}——2013-01-31
《牙狼:黄金风暴翔》特摄剧场版——雨宮慶太——2015-03-28
《阿丽塔:战斗天使》电影——罗伯特·罗德里格兹——2019-02-22
《变形金刚4》电影——迈克尔·贝——2014-06-27
《流浪地球》电影——郭帆——2019-02-05
《鬼域》电影—— 彭顺、彭发——2006-06-30
《全面回忆》电影——伦·怀斯曼——2012-10-20
《重案组》电影——黄志强——1993-06-24
《城寨出来者》电影——蓝乃才——1982-09-01
《第五元素》电影——吕克·贝松——1997-05-07
《叶问:终极一战》电影——邱礼涛——2013-03-22
《毒·诫》电影——刘国昌——2017-05-12
《银魂》动画——2006-04-04
《蝙蝠侠:侠影之谜》电影——克里斯托弗·诺兰——2005-06-29
《AKIRA》动画电影——大友克洋——1988-07-16
《请回答1988》电视剧——申源浩——2015-11-06
《醉拳》电影——袁和平——1978-10-05
《火影忍者》动画——2002-10-03
Youtube频道News Direct的城寨成长数据
《金钱帝国》电影——王晶——2009-04-30
《反贪风暴》电影——林德禄——2014-08-16
《廉政风云》电影——麦兆辉——2019-02-05
《古惑仔》电影——刘伟强——1996-01-25
《你的名字》动画—— 新海诚——2016-12-02
《天气之子》动画——新海诚——2019-11-01
机核电台节目《朋克易老,霓虹如烟 — 漫谈《赛博朋克2077》剧情体验.上[Gadio Pro]》——西蒙、四十二、ikaired——2020-12-23

参考游戏:

《港诡实录》——Ghostpie Studio——2020-1-6
《莎木2》——SEGA——2001-2-6
《使命召唤黑色行动》——Treyarch——2010-11-9
《九龙风水传》——1997
《九龙风水传VR》——2017-10-26
《赛博朋克2077》——CD Projekt RED——2020-12-10
《HK project》概念图
《The Last Night》宣传视频和开发者采访
《VA-11 HALL-A》——Sukeban Games——2016-06-21

参考论文:
论赛博朋克电影色彩的反乌托邦表达——白馨宇、王小倩——2020——传媒论坛
好莱坞赛博朋克电影研究——郑健东——2020——湖南师范大学
家园的时空想象——九龙城寨的影像空间塑造——郑格——2020——中外文化与文论
一座“反乌托邦”城的历史图像——香港九龙城寨的兴亡与反思——张剑文——2016——建筑的历史语境与绿色未来
九龙城寨影像文化内涵研究——甘波——2020——电影文学
Dark-Chan-avatar

Dark-Chan

不错啊!支持!
αlfα-avatar

αlfα

Reply to [pid=499247436,25857495,1]Reply[/pid] Post by [uid=38567192]ccqcpg[/uid] (2021-03-10 23:02)后面还有一大半
tuyo-avatar

tuyo

从艺术的角度来说,九龙城寨是由贫苦民众创造的艺术瑰宝,赛博朋克的近代版本

但是从国家和民生的角度来看,九龙城寨生活着数万民众,他们难以确定身份,也无从管理,这里面可能滋生的犯罪和危险是无可计量的。拆除九龙城寨并安置里面的居民可以说是中国重新获得对香港掌控的一个里程碑,对里面的居民来说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Heartache_Cake-avatar

Heartache_Cake

不错,顶一下
HK-avatar

HK

第一反应还是港诡实录
大哥的《呐喊》太经典了
TokenTime-avatar

TokenTime

不错的帖子,一直对这个地方有着奇怪的印象。大概是港片看多了的缘故。[s:a2:doge]
Chaos_Empire_-avatar

Chaos_Empire_

希望nga多一点这样的干货满满的帖子!
Lord Heisenberg II-avatar

Lord Heisenberg II

支持,很喜欢这种赛博题材。
howbiswt-avatar

howbiswt

讲得真好啊
αlfα-avatar

αlfα

[quote][pid=499252800,25857495,1]Reply[/pid] Post by [uid=13577675]陆子一[/uid] (2021-03-10 23:31):

不错的帖子,一直对这个地方有着奇怪的印象。大概是港片看多了的缘故。[s:a2:doge][/quote]是什么奇怪的印象?
adrian512-avatar

adrian512

楼主写的很详细很专业,谢谢分享
kyuri-avatar

kyuri

好棒的科普文,谢谢楼主[s:ac:赞同][s:ac:赞同]
zilock-avatar

zilock

收藏,好帖
シル-avatar

シル

有幸在机核看过,虽然不懂,也算拓展知识面了,点赞。
Erisi-avatar

Erisi

干货很多,lz辛苦了
まんすみ-avatar

まんすみ

收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