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e
2021-01-17T08:17:56+00:00
1月1月中午下单,今天交付,应该算提车比较早的一批了。
关于选车思路
我上一辆车是Q3,之前作业也有。但是因为是国五外牌,最近上海牌照政策又收缩,沪牌已经是刚需,所以必须换了。
我自己的需求是动力强劲,空间较大尤其是装载空间,基本在主流品牌中选择。
之前没考虑特斯拉,主要考虑是Q5,X3,A6,考虑到以上任意车型盖中盖也要38万左右落地+9万虎牌,接近50万预算买个8-9秒破百的低功率BBA是正常情况。加上1-2年不稳定的拍牌时间精力,重点开始考虑特斯拉。试驾过2次model 3印象深刻,一脚油门还是非常暴力,简单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也是标配(BBA中配以下我就没见过自适应巡航),但是后排确实很捉急,尤其座椅太低矮,坐起来很憋屈,实际乘坐体验还不如Q3,Q3的后排腿部空间小但是坐姿还是很OK的。
之前先定了3长续航板,准备看看什么时候该款提车,结果1月1日特斯拉直接大招,34万model Y,马上改订单,因为上海2月28日后牌照政策又要调,果断下定。
这个价格什么概念很多人也解释过了,简单来说就是9秒破百的盖中盖Q5L 37万落地,这玩意5秒破百 34万落地配置也还行。北美售价和BBA基本齐平,国内售价比同配置的BBA便宜了10万。没办法,BBA的就是这么吊,X3 25i北美都没这车国内给你40万落地,高攻落地50万,这就是BBA。
我一直的观点是车无完车,只要价格到位就是神车,所以我觉得五菱宏光也好,哈弗H6也好,都是好车。model Y这个价格,确实比预想低,我之前想的是35万以内,结果比我猜的还便宜了1万。
驾驶体验
森兰提车中心人不算很多,服务态度都挺好,效率也很高,临牌大概半个小时就办好了。午餐是简单的外送盒饭,正常上海30-40左右一份的烧鸡饭水平,配个汤。
办完临牌提车,然后工作人员简单介绍功能,讲完就可以开走了。
开了20多公里回家,重点说说驾驶感受。
首先感觉不如3那么灵活,整体给我感觉就是很厚重。
动能回收不能调节确实不习惯,一松油门马上很明显的减速。刹车的问题是前半段行程力度不行,要重踩才能急刹,这个应该主要也是跟动能回收一起匹配。有些人说可以完全单踏板,我还不习惯。尤其是减速停住的时候,难道就让它自己趟过去?
动力比较猛,但是体感没有5.1秒那么快,它的加速主观感受并不如3那么暴力,而是不知不觉就加到很高速度了,这个对舒适性还是有提升的。
操控方面,方向盘太重,我试过标准舒适运动,感觉还是偏重,可能奥迪的车都很轻,感觉差异很大,回家都是高架也没什么过弯之类,转向感觉中规中矩。
总之,总体操控没有3这么惊艳,有一种很厚重的感觉,当然它毕竟尺寸在这里。
NVH之类感觉平平,音响感觉平平,车里味道凑合,内饰之类反正我也不在意。
之后会再开开再来谈谈感受。
总的来说还行吧,毕竟刚需就是动力好,空间大,有沪牌,然后是我认可的几个主流品牌之一(BBA特斯拉),就可以了。
我研究车也有好几年了,对于买车建议其实就是简单几句:全球销量高的车型,选个最符合自己需求的,价格合适就完了。千万别在什么NGA虎扑问,去看看全球销量,在对比下价格,比什么都管用。
关于选车思路
我上一辆车是Q3,之前作业也有。但是因为是国五外牌,最近上海牌照政策又收缩,沪牌已经是刚需,所以必须换了。
我自己的需求是动力强劲,空间较大尤其是装载空间,基本在主流品牌中选择。
之前没考虑特斯拉,主要考虑是Q5,X3,A6,考虑到以上任意车型盖中盖也要38万左右落地+9万虎牌,接近50万预算买个8-9秒破百的低功率BBA是正常情况。加上1-2年不稳定的拍牌时间精力,重点开始考虑特斯拉。试驾过2次model 3印象深刻,一脚油门还是非常暴力,简单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也是标配(BBA中配以下我就没见过自适应巡航),但是后排确实很捉急,尤其座椅太低矮,坐起来很憋屈,实际乘坐体验还不如Q3,Q3的后排腿部空间小但是坐姿还是很OK的。
之前先定了3长续航板,准备看看什么时候该款提车,结果1月1日特斯拉直接大招,34万model Y,马上改订单,因为上海2月28日后牌照政策又要调,果断下定。
这个价格什么概念很多人也解释过了,简单来说就是9秒破百的盖中盖Q5L 37万落地,这玩意5秒破百 34万落地配置也还行。北美售价和BBA基本齐平,国内售价比同配置的BBA便宜了10万。没办法,BBA的就是这么吊,X3 25i北美都没这车国内给你40万落地,高攻落地50万,这就是BBA。
我一直的观点是车无完车,只要价格到位就是神车,所以我觉得五菱宏光也好,哈弗H6也好,都是好车。model Y这个价格,确实比预想低,我之前想的是35万以内,结果比我猜的还便宜了1万。
驾驶体验
森兰提车中心人不算很多,服务态度都挺好,效率也很高,临牌大概半个小时就办好了。午餐是简单的外送盒饭,正常上海30-40左右一份的烧鸡饭水平,配个汤。
办完临牌提车,然后工作人员简单介绍功能,讲完就可以开走了。
开了20多公里回家,重点说说驾驶感受。
首先感觉不如3那么灵活,整体给我感觉就是很厚重。
动能回收不能调节确实不习惯,一松油门马上很明显的减速。刹车的问题是前半段行程力度不行,要重踩才能急刹,这个应该主要也是跟动能回收一起匹配。有些人说可以完全单踏板,我还不习惯。尤其是减速停住的时候,难道就让它自己趟过去?
动力比较猛,但是体感没有5.1秒那么快,它的加速主观感受并不如3那么暴力,而是不知不觉就加到很高速度了,这个对舒适性还是有提升的。
操控方面,方向盘太重,我试过标准舒适运动,感觉还是偏重,可能奥迪的车都很轻,感觉差异很大,回家都是高架也没什么过弯之类,转向感觉中规中矩。
总之,总体操控没有3这么惊艳,有一种很厚重的感觉,当然它毕竟尺寸在这里。
NVH之类感觉平平,音响感觉平平,车里味道凑合,内饰之类反正我也不在意。
之后会再开开再来谈谈感受。
总的来说还行吧,毕竟刚需就是动力好,空间大,有沪牌,然后是我认可的几个主流品牌之一(BBA特斯拉),就可以了。
我研究车也有好几年了,对于买车建议其实就是简单几句:全球销量高的车型,选个最符合自己需求的,价格合适就完了。千万别在什么NGA虎扑问,去看看全球销量,在对比下价格,比什么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