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ckenChism
2022-07-03T06:04:48+00:00
今天在公司OA系统里请假的时候,发现可用的年假天数为10天
楞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今年已经是进入职场的第10年了
大概是十年前的7月2号,我正式到第一个单位报到。之所以说是单位,是因为那的确是一个事业单位,也算是当时同学们比较羡慕的工作机会了,不过没有编制,是合同性质但不犯错误不会辞退的那种,再后来进单位的就是劳务派遣了
那时候真无忧无虑啊,研究所是195x年代建起来的,围绕着研究所和职工住宅楼的院子种了一圈梧桐树和白杨树,在2012年的时候基本上可以做到在小区里只能看到少数的高楼大厦了。每天中午回宿舍午休,晚上5点半下班开始打篮球,打到7点半宿舍玩LOL
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我接触到了知乎。虽然知乎现在很水,但是在2012-2014年的时候,社区答案的含金量还是非常非常高的
我开始恐惧研究所按部就班的生活让我看不清外面的世界,跟不上知乎里那些行业大牛们的视野,开始憧憬高层写字楼办公而不是被院子里的树挡住视野
刚好那段时间,时间非常充裕,我追完了《海贼王》,越发憧憬自由和梦想(其实那时候根本不知道梦想到底是什么,只是心里面多了一股不安分的情愫),能像路飞一样豁出去,多浪漫
于是我就在某个星辰满天的夜里下定了决心离开了事业单位,从没有互联网背景,找3000块钱的实习开始闷头扎进了互联网
那时候多煞笔啊,研究所的时候工资才2000,拿3000实习工资的时候还觉得自己很赚,当时完全想象不到仅仅是过了3年,工资会迈向20000这个大槛。
那是当然的,工资2000的时候,能够到5000的工作就已经在暗喜了,8000想都不敢想,10000完全是在做梦罢了
写下这些的时候,我脑海里几乎又出现了我提着一个行李箱搬进回龙观只有8的杂物间的画面,当时的我竟然满脑子都是兴奋
[s:ac:愁]进入职场9年了,完全没有老哥的感触
这个月第五年了[s:ac:哭笑]也有老哥的感觉最开始算上出差12k的时候想着自己要是真每个月12k了那多爽,结果到了稳定12k的时候又想着每个月20k多爽,人心不足蛇吞象吧也[s:ac:愁]
我正好十一年,但不一样的是,我在初始的单位干满了11年。是一家国有企业,可能专业关系,作为法务见过各种各样离奇的故事,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合作者,尽调过各种各种各样的公司。
国有企业么,相对来说收入比同职位的私企要低很多,5年轻来挖我的私企开价都比我现在工资高,但好处确实还是有的,不少不多的工作,更多的人文关怀(包括但不限于,有事随时请假,领导都会同意,一般情况下不加班,加班的话领导还会打招呼给调休。周末领导打电话,第一句都是,抱歉周末打扰了。),而且随着时间的变长,工作交流的增多,领导对自己也越来越信任,自己和同事之间也更加熟悉,就像一台机器,已经磨合的非常好了,运行起来自然也事半功倍。
回顾这十一年,总体最大的感悟,还是自己有一位好领导,处事公允,体恤下属,会把下属向更上级展示,而且力挺自己人,自己抗责任。前年,自己也做了部门小领导,真心希望我也能成为这样的人,给同事们更大的工作空间,展示平台。希望能够时时自勉
我和我老婆年假时间都已经15天了[s:ac:哭笑]
2012年那个时候北京对毕业生还是很友好的,奥森附近大三居一个月租金也就4000。
华为给本科生6k,研究生8.5k,百度是少有能给应届生10k+的公司 ,在当时也都算高薪了 。ibm、微软慢慢走下神坛。
一年后的应届生,网易游戏开出30万年薪offer、bat批发价都上探到20万年薪,拉开了国产互联网潮流的大幕
来公司8年,刚来6000,现在11000,前年1W3,疫情被削减了绩效,感觉越做越麻木
我也快10年了。
感觉根本不想工作了,最近出了点事,是内心开始厌恶工作了。
在外企明明我的工作已经够轻松了。工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且暂时没有被优化风险。
感觉是本身也有抑郁的情绪。
没对象没婚史。陷入了虚无主义。偶尔幻想我不结婚现在离职,理财不大失败的话我的存款应该够我家里蹲30年不成问题,就算去租房的话也能呆个15年。
我的年假算上去年带过来的还有26天。没什么事想请假的。倒是后悔以前应该请假去挽回那些生命里真正重要的事的时候没多去请点假,用无用功的忙碌去麻痹自己。
接着水。
那个时候觉得互联网真的是太好了,站在2014年那个时间点,什么都很新颖,万众创新,全民互联网+
去中关村大街,3W咖啡/车库咖啡那条街上,有一个创业广场,有很大的屏幕在show最近的创业项目
隔壁楼是携程的,对面就是腾讯的银科大厦,旁边是西少爷的第一家店
当时给我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这都是我在研究所所在的那个城市完全没有办法感受到的事情
走在街上的每个人都很有活力,虽然咖啡厅里很多人装逼着聊多少个亿估值的项目
但是这种充满了希望的感觉太适合当年的我了
实际上直到去北京的第三年,也就是2017年的时候,整个市场都还是非常乐观。钱好拿,项目多,机会多,岗位不饱和,机会遍地都是
站在2022年想想,激情澎湃的市场之下蕴藏着说不清楚的风险,我们像是广场协议签订前的日本人一样,身体里填充着改变世界的雄心,而我在这个时代的浪潮里,非常幸运地坐上了后半段的快车
之所以不说是末班车,是因为互联网在08年左右才开始加速,在12年左右也还只是在IT科技的小圈子里有影响里(而当年占据新闻头版头条的还是新基建下的船舶、建筑、高铁行业)
14年加入互联网的我就这样开始改变自己的人生了
17年的时候也是我唯一一次去北京。
可能真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滤镜吧。
我那时觉得北京灰蒙蒙的,和同学去了一个破网吧,最贵的机器结果每一台都有问题,YY登陆不上各种问题,玩个吃鸡都不太行。在地铁站只觉得又大又空洞。
和前女友去了故宫,那倒是觉得故宫的确华丽,给外国人看的话一定会扬我国威吧。
那次不是出差,算是散心吧,升职又没戏了于是去北京办公了,因为按照公司规定在办公室工作就行。
前女友正好在北京出差想让我去。
我根本就没经过老板同意就自己申请了权限去北京办公了一周多。倒是这个行为让我有点兴奋。
[quote][pid=623378888,32592424,1]Reply[/pid] Post by [uid=43332687]正凍結[/uid] (2022-07-07 14:58):
17年的时候也是我唯一一次去北京。
可能真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滤镜吧。
我那时觉得北京灰蒙蒙的,和同学去了一个破网吧,最贵的机器结果每一台都有问题,YY登陆不上各种问题,玩个吃鸡都不太行。在地铁站只觉得又大又空洞。
和前女友去了故宫,那倒是觉得故宫的确华丽,给外国人看的话一定会扬我国威吧。
那次不是出差,算是散心吧,升职又没戏了于是去北京办公了,因为按照公司规定在办公室工作就行。
前女友正好在北京出差想让我去。
我根本就没经过老板同意就自己申请了权限去北京办公了一周多。倒是这个行为让我有点兴奋[/quote]同,主要还是滤镜,我13年底回国之后找工作,不太顺,当时北京也有雾霾,我姐夫在北京接我,带我去吃东西,我感觉头顶两层楼高的地方就有一层厚厚的云压着我,压力非常大。
觉得自己不属于这偌大一个城市,没有落脚地方。
[s:ac:哭笑]明年我也是上班十年了,刚毕业的时候,总想着干点事业,去工厂里打螺丝,搞加工中心,上夜班,后来做到了车间主任,再后来又跳了两家私企,工资一直没怎么涨,19年末疫情来临的时候想明白了,还是体制内香,花了两年时间在职备考,21年上岸[s:ac:哭笑]
实习完成后,我加入了第一个大厂A。为了保护个人隐私,这里就不交代公司名字了
相较于以前在研究所的时候,大家好歹还明争暗斗求个评职称的机会,当时觉得互联网公司都显得佛系了很多。因为该大厂A当时还没有职级的概念,又或者说当时的互联网公司基本都还没有职级的概念(阿里腾讯除外),CEO - VP - 总经理 - 总监 - 打工仔的扁平化结构让汇报关系变得透明了很多
再加上互联网公司薪资普遍较高,所以每个人负责的工作范畴很确定,所以少了很多同工种的争斗,干好自己一亩三分地儿的工作,争取到较高的年终奖了就好
那时候团队的主管是非常资深的研发大佬,我们每天中午都会知春里的好嫂子或双榆树的某个馆子吃饭
春天的北京那样明媚,虽然知春里的树在春天会飞舞很多棉絮一样的种子,但幸运的是我没有花粉过敏
在长裙和发丝飞舞的时光里,我第一次完成了行外人到行内人的蜕变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由衷地感谢当时的主管,虽然我是产品经理他是研发,但是他还是教了很多产品相关的知识以及和研发沟通的技巧
其实更应该感谢的是我自己。那时候我实在太有生命力了,流窜在望京、西二旗、中关村的各个小圈子聚会里,和其他公司的产品经理、运营、数据分析师漫天扯淡,学到了太多的概念、知识、方法。就好像自己是一块永远填不满的海绵一样,可以疯狂地吸水
如果看到这里的你大学还没毕业、或者进入职场还不到2年,那我鼓励你尽量多地发挥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你的知识体系和三观没有定型的时候,开拓视野、兼容并蓄是一个让自己快速成长的方式
我就错在激情过度,虽然吸收了很多,但是太早地行成了知识和技能上的偏见,造成了职业生涯的偏狭,为以后的路也埋下了不少伏笔
毕业到现在四年了,感觉自己越来越废物。感觉生活就像一匹脱缰狂奔的野马,我不敢也没有能力去掌控他。羡慕大佬回顾起来能有可说的经历,让我相信世界上还有其他的活法。
[quote][pid=623394090,32592424,1]Reply[/pid] Post by [uid=61247732]闺女叫波妞[/uid] (2022-07-07 16:00):
实习完成后,我加入了第一个大厂A。为了保护个人隐私,这里就不交代公司名字了
相较于以前在研究所的时候,大家好歹还明争暗斗求个评职称的机会,当时觉得互联网公司都显得佛系了很多。因为该大厂A当时还没有职级的概念,又或者说当时的互联网公司基本都还没有职级的概念(阿里腾讯除外),CEO - VP - 总经理 - 总监 - 打工仔的扁平化结构让汇报关系变得透明了很多
再加上互联网公司薪资普遍较高,所以每个人负责的工作范畴很确定,所以少了很多同工种的争斗,干好自己一亩三分地儿的工作,争取到较高的年终奖了[/quote]我觉得现在已经缺乏那种能和大拿交流的机会了,周围都是牛马人,没人教真本事。请教他们也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