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deeds
2021-06-07T02:57:22+00:00
我本人的专业也不怎么好,当初一筛选,国考省考符合条件的岗位寥寥无几,而且还很垃圾,
于是我一发狠,报了三不限岗位,也就是城区街道办,招考比大概1:200多。然后岗位第一上岸(全省前200名),
现在早已不在街道办了,同期进街道办的一批人,80%的都去了省直、市直、区直核心部门。有的是遴选考走的,有的是上级单位直接要走的。
1、首先是该不该考公的问题
月薪2万/以下且上升空间一般的,基本上可以无脑考公,到了40岁以后你会感谢我,
看病基本不要钱,除了少数核心部门,上班基本就是摸摸鱼(这个时候你多半成了老油条或者领导了,活有下面年轻人干),有追求的可以搞搞副业。
子女教育有优势,有时间培养孩子,甚至如果你想躺平天天玩WOW和LOL也可以。
2、为啥理工科“垃圾”专业的考上公务员的这么少?
a、因为有更好的选择,大部分理工科专业的,就业并不难,去一线企业有远大前途和“钱”途的,不屑于考公;
b、因为没时间备考,去二线企业“前途”一般的,天天996被压榨,没时间复习;
c、因为不了解公务员,部分人相对比较短视,年轻的时候只看到眼前的钱多,不考虑长远,不考虑综合性价比,看不上考公。
综合来说,如果你是很有能力很有追求的人,那确实没必要进入体制内,去体制外有广阔的天地。
对于大部分能力平庸或者没太大追求的人,公务员是性价比比较高的选择,特别是好单位好岗位,
能得到的好处(合法合规的)绝对超乎你的想象,在买房和子女教育上我本人也是受益者,具体在这里不便细说。
3、说说我早期的经历
我参加公考很早了,最早2009年我还没毕业的时候,就参加了国考,那次考了一个很丢人的分数。
当时关于公考的认知普遍还很低,根本不知道怎么复习,申论基本靠懵。
不怕笑话,我们这985高校理工科专业,不少当年高考和考研的高分大神,但是在国考中几乎全军覆没(都报的中央部委),
行测大家倒是不差,但是申论都不知道怎么写,所有人都在问,申论到底评分标准是什么,这该死的申论到底该怎么复习?
那是一种有力使不出的感觉!
轮勤奋,我考研时期每天复习10小时,我比谁都勤奋,我很明确如果把这一本本的复习材料和试卷全吃透,我肯定能行。
但是面对申论,我有一种就算每天复习10小时我也不行的感觉,那时候的复习教材本身水平也很低,再加上普遍对申论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根本不知道朝哪用力。
当时QZZN甚至有一种流行的说法,那就是裸考反而比复习考得高,
主要说的就是申论,认为申论根本不需要复习,考场上抄抄材料就行。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平时多看看新闻联播多看看党报。
至于行测,也不怎么需要复习,靠的是中学基础。
我被这种说法耽误了三年,连续三年国考和两年省考,都在申论科目上折戟,
到了考场上看到申论大作文就懵逼,完全不知道怎么下笔。最高一次申论考了43分(当时国考申论60分就是高分)。
4、我怎么明悟的?
2012年的时候,家里人在老家三线城市,说是托了关系,搞定了人才引进(事业编),城投公司有个职位确定没有其他领导打招呼,面试只要去走走过场就行,
结果半路杀出程咬金,真正的“关系户”是在临考前一夜打招呼的。(事业编和人才引进的考试黑幕比公考要多得多)
而当时,我已经辞职,已经没有后路……
于是我面临背水一战的局面,我知道我专业不行,我要考的肯定是省会城市三不限岗位(TM的三线城市不要我,我还看不上呢),我会面临很多强大的对手,
于是我制定了非常周密的复习计划,用了3个月时间复习(没有报班,我一直认为对制自力强的人报班没啥用)
这一次,我真正全力以赴,我彻底弄懂了申论是怎么回事,然后行测也有大幅提高。
硬实力到了以后,上岸就只是时间问题!
那年的全国全省,只要有考试就去考,国考基本稳定130,省考140以上。
2014年的时候,在已经上岸的情况下,我还在考前完全没复习的情况下,以134分进了中央某部委的面试。
硬实力到了,后面再考的时候吃老本都行,几乎不需要“临时抱佛脚”复习。
5、你为什么不行?
所以看到这,你也知道你差在哪里了,你知道你为什么考不上了!
别人文科专业的,都是大三大二甚至大一就开始有意识准备公考,你是考试前看了几天书去考。
别人垃圾专业的,背水一战,在家里蹲复习一年两年去考,而你是996,下班后偶尔刷个把小时的题目然后去考。
复习不复习,差距理所当然!全力复习和玩玩打打的复习,差距肉眼可见!
早年,大家都不懂怎么复习申论,靠运气还能行,现在,复习一个比一个拼,靠运气无异于买彩票,而且好岗位,靠运气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为了上岸而上岸”不可取,公务员里也有垃圾岗位,性价比可能还远远比不上企业里的岗位。
6、你可以怎么做?
考公需要系统性复习,断断续续复习不利于总结,不利于形成知识体系。
最好的机会就是毕业前一年或者半年,时间相对较多,大把时间刷题写文章,也有时间去全国巡考。这个时机一定要把握,提升自己的硬实力。
之后,就算是进了企业,因为你的硬实力基础还在,就算不辞职,你考前辛苦点,把过去复习过的东西捡起来,你还是能行。
公考题目其实不难,要说比考研专业课啥的简单多了,但是突出一个“悟”字,没有悟出来,你永远在那个桎梏里打转转,硬实力上不来,就会屡战屡败。
复习经验我这里不写太多,网上已经有很多,而且现在的教材体系比起十年前,真是完善太多了。
简单来说 ,行测,就是多练真题多总结。
申论,一个很简单的笨办法就是多背申论好范文, 背得多了,你抽丝剥茧,体会它哪里写的好,好在什么地方,然后自己去实践。
渐渐就会从量变到质变。质变之后,你就是考霸!各种好岗位任你挑,什么“三不限”根本不在话下。
如果你已经毕业进了企业,工作繁忙,你可以请年假复习试试,看看自己到底差多远,
差的不远的话,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可以考虑辞职背水一战,花个半年时间,通过一次系统的复习,提升自己硬实力,
有了硬实力作为基础,再“骑驴找马”,边工作边考。
于是我一发狠,报了三不限岗位,也就是城区街道办,招考比大概1:200多。然后岗位第一上岸(全省前200名),
现在早已不在街道办了,同期进街道办的一批人,80%的都去了省直、市直、区直核心部门。有的是遴选考走的,有的是上级单位直接要走的。
1、首先是该不该考公的问题
月薪2万/以下且上升空间一般的,基本上可以无脑考公,到了40岁以后你会感谢我,
看病基本不要钱,除了少数核心部门,上班基本就是摸摸鱼(这个时候你多半成了老油条或者领导了,活有下面年轻人干),有追求的可以搞搞副业。
子女教育有优势,有时间培养孩子,甚至如果你想躺平天天玩WOW和LOL也可以。
2、为啥理工科“垃圾”专业的考上公务员的这么少?
a、因为有更好的选择,大部分理工科专业的,就业并不难,去一线企业有远大前途和“钱”途的,不屑于考公;
b、因为没时间备考,去二线企业“前途”一般的,天天996被压榨,没时间复习;
c、因为不了解公务员,部分人相对比较短视,年轻的时候只看到眼前的钱多,不考虑长远,不考虑综合性价比,看不上考公。
综合来说,如果你是很有能力很有追求的人,那确实没必要进入体制内,去体制外有广阔的天地。
对于大部分能力平庸或者没太大追求的人,公务员是性价比比较高的选择,特别是好单位好岗位,
能得到的好处(合法合规的)绝对超乎你的想象,在买房和子女教育上我本人也是受益者,具体在这里不便细说。
3、说说我早期的经历
我参加公考很早了,最早2009年我还没毕业的时候,就参加了国考,那次考了一个很丢人的分数。
当时关于公考的认知普遍还很低,根本不知道怎么复习,申论基本靠懵。
不怕笑话,我们这985高校理工科专业,不少当年高考和考研的高分大神,但是在国考中几乎全军覆没(都报的中央部委),
行测大家倒是不差,但是申论都不知道怎么写,所有人都在问,申论到底评分标准是什么,这该死的申论到底该怎么复习?
那是一种有力使不出的感觉!
轮勤奋,我考研时期每天复习10小时,我比谁都勤奋,我很明确如果把这一本本的复习材料和试卷全吃透,我肯定能行。
但是面对申论,我有一种就算每天复习10小时我也不行的感觉,那时候的复习教材本身水平也很低,再加上普遍对申论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根本不知道朝哪用力。
当时QZZN甚至有一种流行的说法,那就是裸考反而比复习考得高,
主要说的就是申论,认为申论根本不需要复习,考场上抄抄材料就行。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平时多看看新闻联播多看看党报。
至于行测,也不怎么需要复习,靠的是中学基础。
我被这种说法耽误了三年,连续三年国考和两年省考,都在申论科目上折戟,
到了考场上看到申论大作文就懵逼,完全不知道怎么下笔。最高一次申论考了43分(当时国考申论60分就是高分)。
4、我怎么明悟的?
2012年的时候,家里人在老家三线城市,说是托了关系,搞定了人才引进(事业编),城投公司有个职位确定没有其他领导打招呼,面试只要去走走过场就行,
结果半路杀出程咬金,真正的“关系户”是在临考前一夜打招呼的。(事业编和人才引进的考试黑幕比公考要多得多)
而当时,我已经辞职,已经没有后路……
于是我面临背水一战的局面,我知道我专业不行,我要考的肯定是省会城市三不限岗位(TM的三线城市不要我,我还看不上呢),我会面临很多强大的对手,
于是我制定了非常周密的复习计划,用了3个月时间复习(没有报班,我一直认为对制自力强的人报班没啥用)
这一次,我真正全力以赴,我彻底弄懂了申论是怎么回事,然后行测也有大幅提高。
硬实力到了以后,上岸就只是时间问题!
那年的全国全省,只要有考试就去考,国考基本稳定130,省考140以上。
2014年的时候,在已经上岸的情况下,我还在考前完全没复习的情况下,以134分进了中央某部委的面试。
硬实力到了,后面再考的时候吃老本都行,几乎不需要“临时抱佛脚”复习。
5、你为什么不行?
所以看到这,你也知道你差在哪里了,你知道你为什么考不上了!
别人文科专业的,都是大三大二甚至大一就开始有意识准备公考,你是考试前看了几天书去考。
别人垃圾专业的,背水一战,在家里蹲复习一年两年去考,而你是996,下班后偶尔刷个把小时的题目然后去考。
复习不复习,差距理所当然!全力复习和玩玩打打的复习,差距肉眼可见!
早年,大家都不懂怎么复习申论,靠运气还能行,现在,复习一个比一个拼,靠运气无异于买彩票,而且好岗位,靠运气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为了上岸而上岸”不可取,公务员里也有垃圾岗位,性价比可能还远远比不上企业里的岗位。
6、你可以怎么做?
考公需要系统性复习,断断续续复习不利于总结,不利于形成知识体系。
最好的机会就是毕业前一年或者半年,时间相对较多,大把时间刷题写文章,也有时间去全国巡考。这个时机一定要把握,提升自己的硬实力。
之后,就算是进了企业,因为你的硬实力基础还在,就算不辞职,你考前辛苦点,把过去复习过的东西捡起来,你还是能行。
公考题目其实不难,要说比考研专业课啥的简单多了,但是突出一个“悟”字,没有悟出来,你永远在那个桎梏里打转转,硬实力上不来,就会屡战屡败。
复习经验我这里不写太多,网上已经有很多,而且现在的教材体系比起十年前,真是完善太多了。
简单来说 ,行测,就是多练真题多总结。
申论,一个很简单的笨办法就是多背申论好范文, 背得多了,你抽丝剥茧,体会它哪里写的好,好在什么地方,然后自己去实践。
渐渐就会从量变到质变。质变之后,你就是考霸!各种好岗位任你挑,什么“三不限”根本不在话下。
如果你已经毕业进了企业,工作繁忙,你可以请年假复习试试,看看自己到底差多远,
差的不远的话,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可以考虑辞职背水一战,花个半年时间,通过一次系统的复习,提升自己硬实力,
有了硬实力作为基础,再“骑驴找马”,边工作边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