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劳动争议中2N那点事

4PPEAR-avatar

4PPEAR

2024-11-07T03:15:00+00:00

前两天有个老哥发帖说公司大规模裁员,涉及可能违法辞退的情况,想试试看能不能2N,就想着反正晚上无聊,随便拉了几个窗口查询了下相关的规定,把2N这玩意给泥潭各位老哥做个简单说明。
提前叠甲,劳动争议案件中,有各种各样可能导致2N赔偿的原因,这里只根据法条说一下比较常见的,如果有遗漏或者错误,欢迎各位大佬补充和纠正。goodjob
一、N是什么
在用人单位辞退员工或者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N的意思是指该员工在该用人单位中工作的年限。在用人单位与拟被辞退员工的补偿协议中经常出现使用N来代替用人单位向拟被辞退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数额,即员工在该用人单位持续工作了几年,就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额外支付该员工几个月的工资作为被辞退的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经过泥潭老鸽提醒,“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的规定仅适用于劳动者月工资高于本地区上年底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情况,低于3倍的时候没有支付年限的限制,据实计算。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二、2N是什么
用人单位存在违反法律规定辞退员工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合同法》专门规定了用人单位需以符合法律规定的经济补偿金的二倍向被违法辞退的员工支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当然,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不可兼得。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支付了赔偿金的,不再支付经济补偿。赔偿金的计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
三、如何认定违法辞退?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了何为违法辞退,其中最常见的违法辞退情形当属女性员工在三期内被辞退。当然,违法辞退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一个法条下规定的情形。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四、其他可能出现的违法辞退
大规模裁员是比较容易出现用人单位违法辞退的情形。在“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情况下,用人单位需要提前30天将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意见之后,还要将辞退方案提交劳动行政部门并备案之后,才可开始辞退工作。但是现实中,大部分需要大规模辞退员工的用人单位有时候会仅仅在公司内部通知全体员工(有时这一通知义务亦未完成)而未听取意见或是向劳动行政部门备案即开启辞退工作,这种情况下的辞退即为违法辞退。在这种情况下,被辞退员工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提起要求用人单位赔偿2N的劳动仲裁。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除了大规模裁员,针对特定员工个人的辞退行为在未满足法定要求的情况下,也容易造成违法辞退,例如:试用期被公司单方面认定为“不合格”而被直接辞退、“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辞退、劳动者不胜任当前工作岗位没有转岗就被直接辞退等等情形,这种情况下要结合《劳动合同法》中有关解除劳动关系的条款使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发在晴风村是因为晴风村流量还算高,在职场人生板块都没人看怕
Hatokimi-avatar

Hatokimi

[s:ac:哼]居然还有知识内容,插眼保存
Reel-avatar

Reel

一般提前一个月通知的,赔偿都是给N,能在程序上挑毛病的可以试试多要一些
4PPEAR-avatar

4PPEAR

Reply to [pid=794921910,42453602,1]Reply[/pid] Post by [uid=42972740]悟到要减肥[/uid] (2024-11-15 11:42)
一般企业除了头铁的很少硬顶着42条去辞退,更多的都是在辞退程序上的不合法,比如在以员工严重违反公司纪律为由辞退的情况下,公司其实并没有将公司劳动纪律公示或者让员工签署员工手册告知,或者就是自作聪明单纯的把小事变大事,例如把偶发的迟到早退认定为“严重违规”
Trazek-avatar

Trazek

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url]https://nga.178.com/read.php?&tid=42453602[/url]


如果企业只是架构调整,但是大规模裁人,怎么判断是否符合这个第三条?
4PPEAR-avatar

4PPEAR

Reply to [pid=794926793,42453602,1]Reply[/pid] Post by [uid=8129094]lzcw0706[/uid] (2024-11-15 12:04)
架构调整也算是经营模式调整了,只要裁员人数或者比例符合这一条的规定,就得按照这一条来,核心是限制企业大规模裁员的权利
Trazek-avatar

Trazek

还有这个二十人的大规模,有限定时间的么?

比如一年内20人?

还是一个月?

比如企业每个月19人?第二个月再19人?
analmayo-avatar

analmayo

[quote][pid=794926793,42453602,1]Reply[/pid] Post by [uid=8129094]lzcw0706[/uid] (2024-11-15 12:04):

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url]https://nga.178.com/read.php?&tid=42453602[/url]


如果[/quote]这个判断标准一般由人社局把握,如果能拿到经济性裁员的备案,法院一般都会直接认可满足经济性裁员的基本条件。所以作为打工人关注的重点是公司有没有拿到经济性裁员的备案。至于如何进行实质判断,那是更深层次的问题,要在仲裁或者一审阶段去陈述,在谈判阶段没必要和公司去争论这些问题。
4PPEAR-avatar

4PPEAR

Reply to [pid=794947128,42453602,1]Reply[/pid] Post by [uid=8129094]lzcw0706[/uid] (2024-11-15 14:00)
这个规定(第41条)的关键点在于为用人单位一次性的大规模裁员设置障碍,针对个体员工的小规模裁员行为有另外的法律条文进行限制,比如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40条分别规定的相关的限制条件。39、40条主要是针对员工个人原因进行的辞退行为进行限制,而41条对大规模裁员的规定则是为员工在无过错情况下,用人单位想要辞退员工进行企业方面的限制,即必须达到这些要求,才能越过第39、40条的规定进行裁员,而且必须是符合规定数量的规模化的裁员行为。这在客观上加重了用人单位进行裁员的负担。因为如果满足不了41条规定的数量及比例要求,用人单位就无法以41条规定的理由进行裁员,而当满足了这些要求,大规模裁员行为导致的额外成本又会让给用人单位进行财务方面的衡量。
所以实际上不必过分追求多长时间内的裁员才算是大规模裁员,因为这在本质上是对用人单位的限制性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其他的正当理由就进行裁员行为,那么当他面临劳动争议的时候,要么证明是劳动者存在39、40条规定的允许裁员的情况,要么就得证明用人单位本身存在符合41条的情况,这对于企业来说并不特别容易办到。
MR_SNEAKY_DONUT-avatar

MR_SNEAKY_DONUT

算了一下我N+1都有10w了,以前看网上打官司赔偿都挺多,没想到是这样算的,啥时候轮到我啊[s:ac:凌乱]
4PPEAR-avatar

4PPEAR

Reply to [pid=794972678,42453602,1]Reply[/pid] Post by [uid=60331649]云海旅人[/uid] (2024-11-15 16:02)
你赶紧夺舍你们的hr给你来个硬解[s:ac:哭笑]
实际上2N很难拿的,一般公司都不愿意去支付2N,所以很多都选择把诉讼打到底,我看过的专业书里不乏劳动仲裁-一审-二审-再审一口气打了4级的案子,真的费心费力,我看着都觉得累。
Trazek-avatar

Trazek

按上面说的一般2N得42条,现在企业一般很难犯了

如果企业只是已架构调整或者岗位调整为理由,协调离职的话

怎么最大程度争取利益呢?

不同意N+1,争取个1.5N或者N+3之类的?
MR_SNEAKY_DONUT-avatar

MR_SNEAKY_DONUT

[quote][pid=794973871,42453602,1]Reply[/pid] Post by [uid=34488336]毛毛出没注意[/uid] (2024-11-15 16:07):

你赶紧夺舍你们的hr给你来个硬解[s:ac:哭笑]
实际上2N很难拿的,一般公司都不愿意去支付2N,所以很多都选择把诉讼打到底,我看过的专业书里不乏劳动仲裁-一审-二审-再审一口气......[/quote]部门都砍了四分之一人换了四分之一人了,感觉我就是下一批[s:ac:哭笑]
StepakaAni-avatar

StepakaAni

我想请问下,关于家人的事,工作12年,提前通知的,但是关键在于从来没有签署过劳动合同,请问是赔偿2n吗?也就是2年工资吗
4PPEAR-avatar

4PPEAR

Reply to [pid=794974847,42453602,1]Reply[/pid] Post by [uid=8129094]lzcw0706[/uid] (2024-11-15 16:12)
如果企业不通过42条大规模裁员的方式辞退员工的话,那他就得符合39、40条的规定去辞退员工,去看看他辞退的理由是什么,相应地提出要求。比如他认为你日常工作中不能胜任该岗位而辞退你,你就能要求1对方提出你不胜任工作的原因理由、2在理由成立的情况下是否进行过调岗等动作,根据具体情况去套法条来找对方的过错点,争取把对方辞退行为定性为违法辞退。在这个前提下再去和对方去谈多支付补偿金的事情。
4PPEAR-avatar

4PPEAR

Reply to [pid=794976158,42453602,1]Reply[/pid] Post by [uid=60331649]云海旅人[/uid] (2024-11-15 16:18)
不管怎么说先固定日常工作到岗和加班的证据先[s:ac:哭笑]
JasJaws-avatar

JasJaws

[quote][pid=794977432,42453602,1]Reply[/pid] Post by [uid=63553295]、你胸大你先说[/uid] (2024-11-15 16:23):

我想请问下,关于家人的事,工作12年,提前通知的,但是关键在于从来没有签署过劳动合同,请问是赔偿2n吗?也就是2年工资吗[/quote]从来没合同 怎么证明你工作了12年?
如果你有证明可以实际工作了12年 那当然要赔偿你的
这个显示操作非常复杂的
建议你按照实际情况直接问当地劳动仲裁机构
4PPEAR-avatar

4PPEAR

Reply to [pid=794977432,42453602,1]Reply[/pid] Post by [uid=63553295]、你胸大你先说[/uid] (2024-11-15 16:23)
如果未签署过劳动合同,工作12年,按照法律规定是认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存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存在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计算有2个上限,一个是数额上限,计算基数的上限是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年限限制是最多12年。
但是辞退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很有可能触发违法辞退的情况,比如在用人单位大规模裁员的时候,没有认真按照第42条的规定优先留任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员工等等,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知道是否能够申请2N的赔偿金。
如果不存在违反相关法律辞退的情况,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员工被辞退,是和一般员工一样享受N/N+1的补偿金待遇。
4PPEAR-avatar

4PPEAR

Reply to [pid=794980774,42453602,1]Reply[/pid] Post by [uid=61164609]asak1028[/uid] (2024-11-15 16:39)
这个问题可以要求公司提供发放工资记录等公司掌握的材料来证明是否存在相应的劳动关系,也可以通过自己掌握的情况比如银行流水记录(都12年了还真不好确定能不能找到)、工作记录、同事证人证言等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诉求
JasJaws-avatar

JasJaws

[quote][pid=794981855,42453602,1]Reply[/pid] Post by [uid=34488336]毛毛出没注意[/uid] (2024-11-15 16:44):

这个问题可以要求公司提供发放工资记录等公司掌握的材料来证明是否存在相应的劳动关系,也可以通过自己掌握的情况比如银行流水记录(都12年了还真不好确定能不能找到)、工作记录、同事证人证言等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诉求[/quote]实践起来其实非常麻烦的
你要是实际真的操作过就知道了
一般这种情况公司不会配合的
同事必须是在职的
你想想谁愿意得罪公司帮你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