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ffOray
2025-07-22T11:08:39+00:00
最近有新来的同事想买车,原以为搞科研的应该比较关注前沿技术,没想到确实存在对汽车不感兴趣也不了解的男同事,遂引发了一番讨论。
我是坚定的纯电派,电车的优势不仅在于静谧和动力充沛,更在于整车电气化带来的大功率平台优势。压缩机冰箱、高端音响、座椅通风按摩、辅助驾驶等等都需要较大功率支撑,油车时代只有百万以上的豪车才有可能配备。还有对外6kw放电,平时野餐游玩可以带上冰箱、火锅等更加尽兴。之前更是在国内外各类自然灾害导致的断电场景下,通过给呼吸机等设备供电,拯救过病人性命。站在国家角度,电车普及能够帮助电网削峰平谷,减少能源浪费;站在个人角度,一辆电车,就是一个家用UPS,能够解决燃眉之急。这都是油车时代无法想象的应用场景。
此外,动力从原来依赖传动轴传输到一根导线解决,极大释放了车内空间的同时,带来了四轮独立控制的可能。也就是说,原先不论是前驱后驱还是四驱,左右两边的轮子无法独立转动,而电车时代,左右车轮解耦,能够以不相关的角速度甚至不同方向转动。除了原地掉头这类炫技功能,更重要的是,在发生高速爆胎、车辆碰撞时,动态调整左右车轮速度和方向,能够保证车辆维持直线或按照驾驶员意志行驶,极大的提高了车辆安全性。
果不其然,同事问了一个经典问题,经常看到电车燃烧爆炸,觉得不如油车安全。其实我当时真想来一句,新闻学魅力时刻,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根据应急管理部数据,2022年油车与电车自燃率接近。诚然,这是因为存在大量开了十年八年甚至更久的老油车,而电车普遍较新。可是,这进一步说明了,不论油车电车,燃烧的主要原因是线路老化,而不是能源本身。也就是说,本质上车辆自燃大多数都是因为小电瓶部分,电车油车没什么不一样。我们继续回到能源本身,众所周知汽油的能量密度远高于电池。曾几何时,嘲讽电车补能慢的笑话是问有什么能源方式让汽车2分钟补能完毕,加汽油。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发生了重大交通事故,以至于引起电池爆燃,此时油箱大概率同样遭受了巨大创伤。这个时候,能量密度更高的汽油必将迸发出更大的爆炸和火焰。因此,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看,电车甚至更安全。
具体来说,电池本身也分为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两类,前者安全性高、能量密度低,后者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低。起初,由于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太低,只有比亚迪一家苦苦支撑。比亚迪是做电池起家的,是行业top1,其创始人王传福搞技术出身,不可能不懂这些浅显道理。之所以坚持磷酸铁锂,就是因为安全这个压倒性优势。后来,随着三元锂事故不断,宁德时代也不得不转向磷酸铁锂电池。目前市面上新车,大多都有采用磷酸铁锂的方案,国家要求储能电池也不得采用三元锂。
谈到电池,不得不说到另一个问题,充电功率。同事认为充电太慢,影响出行效率。不得不承认,相比于加油,充电确实会花费更多时间。好在上半年比亚迪发布了兆瓦闪充技术,能够实现峰值1000kw的充电功率。它的意义,不仅是炫耀令人咋舌的兆瓦峰值功率,更重要的是,能够适配并吃满市面上大多数充电桩。也就是说,不论你找到什么样的充电桩,汉L唐L都能够把这个充电桩声称的功率上限吃掉,实现最快速度的充电。目前市区和高速充电桩普遍有60kw、80kw、120kw、160kw、240kw等几个版本,搭配双枪充电技术,大多数时候20分钟以内可以充满。而且大多数时候也不会从0开始充。以我家的经验,平时回家看电量低于40%会选择谷电家充(3毛左右),一晚上也就差不多了。真出门上高速,我基本上没去过120kw以下的充电桩,毕竟可以在手机上看到功率信息,大多数地方的桩还是挺好的。
其实就目前的技术来说,如果是高速服务区场景,兆瓦闪充已经实现充电时间接近上厕所休息时间了。换句话说,充电不会耽误行程。随着国家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和新国标的推广,我相信以后高功率充电桩会更加普及。而车端,比亚迪已经开了个好头,以中国工程师的智慧和你追我赶的市场氛围,将来其他品牌也一定会涌现出更多更快的兆瓦闪充。
我是坚定的纯电派,电车的优势不仅在于静谧和动力充沛,更在于整车电气化带来的大功率平台优势。压缩机冰箱、高端音响、座椅通风按摩、辅助驾驶等等都需要较大功率支撑,油车时代只有百万以上的豪车才有可能配备。还有对外6kw放电,平时野餐游玩可以带上冰箱、火锅等更加尽兴。之前更是在国内外各类自然灾害导致的断电场景下,通过给呼吸机等设备供电,拯救过病人性命。站在国家角度,电车普及能够帮助电网削峰平谷,减少能源浪费;站在个人角度,一辆电车,就是一个家用UPS,能够解决燃眉之急。这都是油车时代无法想象的应用场景。
此外,动力从原来依赖传动轴传输到一根导线解决,极大释放了车内空间的同时,带来了四轮独立控制的可能。也就是说,原先不论是前驱后驱还是四驱,左右两边的轮子无法独立转动,而电车时代,左右车轮解耦,能够以不相关的角速度甚至不同方向转动。除了原地掉头这类炫技功能,更重要的是,在发生高速爆胎、车辆碰撞时,动态调整左右车轮速度和方向,能够保证车辆维持直线或按照驾驶员意志行驶,极大的提高了车辆安全性。
果不其然,同事问了一个经典问题,经常看到电车燃烧爆炸,觉得不如油车安全。其实我当时真想来一句,新闻学魅力时刻,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根据应急管理部数据,2022年油车与电车自燃率接近。诚然,这是因为存在大量开了十年八年甚至更久的老油车,而电车普遍较新。可是,这进一步说明了,不论油车电车,燃烧的主要原因是线路老化,而不是能源本身。也就是说,本质上车辆自燃大多数都是因为小电瓶部分,电车油车没什么不一样。我们继续回到能源本身,众所周知汽油的能量密度远高于电池。曾几何时,嘲讽电车补能慢的笑话是问有什么能源方式让汽车2分钟补能完毕,加汽油。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发生了重大交通事故,以至于引起电池爆燃,此时油箱大概率同样遭受了巨大创伤。这个时候,能量密度更高的汽油必将迸发出更大的爆炸和火焰。因此,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看,电车甚至更安全。
具体来说,电池本身也分为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两类,前者安全性高、能量密度低,后者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低。起初,由于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太低,只有比亚迪一家苦苦支撑。比亚迪是做电池起家的,是行业top1,其创始人王传福搞技术出身,不可能不懂这些浅显道理。之所以坚持磷酸铁锂,就是因为安全这个压倒性优势。后来,随着三元锂事故不断,宁德时代也不得不转向磷酸铁锂电池。目前市面上新车,大多都有采用磷酸铁锂的方案,国家要求储能电池也不得采用三元锂。
谈到电池,不得不说到另一个问题,充电功率。同事认为充电太慢,影响出行效率。不得不承认,相比于加油,充电确实会花费更多时间。好在上半年比亚迪发布了兆瓦闪充技术,能够实现峰值1000kw的充电功率。它的意义,不仅是炫耀令人咋舌的兆瓦峰值功率,更重要的是,能够适配并吃满市面上大多数充电桩。也就是说,不论你找到什么样的充电桩,汉L唐L都能够把这个充电桩声称的功率上限吃掉,实现最快速度的充电。目前市区和高速充电桩普遍有60kw、80kw、120kw、160kw、240kw等几个版本,搭配双枪充电技术,大多数时候20分钟以内可以充满。而且大多数时候也不会从0开始充。以我家的经验,平时回家看电量低于40%会选择谷电家充(3毛左右),一晚上也就差不多了。真出门上高速,我基本上没去过120kw以下的充电桩,毕竟可以在手机上看到功率信息,大多数地方的桩还是挺好的。
其实就目前的技术来说,如果是高速服务区场景,兆瓦闪充已经实现充电时间接近上厕所休息时间了。换句话说,充电不会耽误行程。随着国家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和新国标的推广,我相信以后高功率充电桩会更加普及。而车端,比亚迪已经开了个好头,以中国工程师的智慧和你追我赶的市场氛围,将来其他品牌也一定会涌现出更多更快的兆瓦闪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