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心得] 一个“资深”财务的财会劝退贴

Cedac_-avatar

Cedac_

2024-04-15T16:18:54+00:00

首先自觉的在标题上给资深两个字打上引号。从工作时间的角度上,我目前工作7年不到的工作经验并不能让称得上是绝对意义上的老江湖,但考虑到我涉猎的行业比较驳杂,或许勉强能给打算入行或准备退出的年轻人一点点启发,同时也给自己三十岁的人生做个总结。
一口气打了很多字,将观点总结在最后,字长不看的兄弟们可以直接看最后。

在按照时间顺序分享工作经验之前,先交代一下现状:我毕业于某一线城市知名双非一本(原谅我犟一下强调是一本),目前在某个公积金只交5%的奋斗大厂供职,年薪约税前60左右,跟泥潭里的金融、IT精英相比肯定不算什么,但是个人觉得在财会领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入行契机

说来惭愧,我大学里的专业其实是版本答案计算机。在进入大学后,我用最快的速度放飞了自我,在大学里做了除了学习以外的所有事情。。。。几乎每一门课都是考试前一天晚上学到勉强及格的程度去的考场,最终以不到2.0的绩点(满分4分制)准时毕业;也就是说,我大学期间没有一门课的成绩是高于65分的.....
在宇宙机学习的几年对我来说无异于一种煎熬,于是我大四那年做出了改变我人生轨迹的决定---->研究生跨考金融。
可能是我太多年没有读书,也有可能我本来就不适合读书,跨专业考研的伟大尝试终于在大四的寒假宣告破产。考研失败并没有对我造成很大的打击,我在大四下学期重修了前三年挂掉的许多学分后挣扎毕业后,决定在大四毕业后二战。

MLGB果然又没考上,直到现在我都是圈子里学历最低的人!!!!!

我二战失败是复试失败,加上我报的那所学校复试本身就特别迟,所以等到正式发榜的时候已经是春天了。
那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春天,作为一个成绩奇差+二战失败+没有任何实习经历+计软毕业但是不会编程的人,我投出的简历没有收到任何回音。

好在我一向乐观,当时就打开手机一阵查,网上都说投行承做是金融门槛相对低的岗位,承做每年又会从会计师事务所吸收很多审计来对接事务所,国内事务所的门槛又比较低,只要是个男的又有CPA,什么专业他们都要,所以我只要在本年度考过CPA就可以找到工作啦!!!(今时不同往日,此处不建议任何人在任何时点考CPA)
我在那年一口气报考了四门CPA(会计、审计、经济法、战略),并且在年底全部通过。同年7月我参加了某家八大的面试,由于我的笔试成绩比大部分会计专业毕业的人都要高;当时的老板觉得我很有意思,刚好他接了很多IPO正是缺人的时候,我终于在毕业整整一年后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

内资所生涯

我总共在前文中的内资所老板手下干了两年。
这个老板路子非常野,现在已经因为内幕交易被资本市场禁入了,但彼时的他可以说在业内举足轻重呼风唤雨了。我被分到他手下一个很重视的合伙人手下做项目,这导致我这两年几乎没有休过假,连轴转地参与了包括主板&创业板IPO审计、A股年报审计、LLP法定审计、城投公司发债审计、PRE-IPO财务尽调等一系列项目。
这2年里,我几乎都在凌晨12点之后下班,一个月最多回家一次,有时候甚至不回家,相应的收获是我基本掌握了几个大的审计循环,学会了做合并、现流表,也通过了注会专业阶段。
在离开这个老板时,我已经在创业板年审项目做现场负责人了(侧面说明老板的风格真的非常狂野,项目我做成什么样他根本不在乎),和上司公司的finance controller逐字逐句核对年报了。

离开内资所的原因非常简单直白,钱。
我入行的第一个月工资只有3500块,但是那个月我家里给我的零花钱就有将近1万。。。这一度让我感觉工作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到最后我已经是能够带队、直接产生业务价值的准经理角色了,但老板能提供的综合月薪也只有1万而已;
我感到极大的侮辱,所以选择了离开。

四大生涯

我进入四大是在他们正式开始走下坡路的元年。
此前,通过社招进入四大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倒不是说候选人有多优秀,只是因为四大一直都没有放下身段和内资所在A股IPO等领域竞争。在那一年各家都开始在人才市场上寻求“性价比”员工--有带队能力,但是薪资要求不高的人;而我恰好是,所以我从内资所干了两年以后,在四大又从A2干起了.....

某种程度上,被四大压了一级在那个时候是一件好事。因为我本身具备独立带项目的能力,同时工资又足够低,我在office内部迅速崭露头角,连在广州的par都知道我们这里有我这一号“性价比”员工。
在那时四大没有多少mid-joiner,很多人都会遇到文化融入的问题,毕竟大家都会明里暗里的看不起从内资所社招的同事。但是我的优势是我家里条件比较好,很多partner奋斗了十几二十年才有能力和我住一个小区,所以同事们没有找到歧视我的心理支点。。。。再加上我英语不错,没多久就融入了这个讲话不崩英语单词就不舒服的环境。

在四大的三年,我加入了每年审计费过千万的皇帝项目组,也在夏天做了内资所一辈子碰不到的美股、H股IPO,学会了SAP的使用、玩明白了国企喜欢用的久旗。最搞笑还是亲手搞砸了千亿级收入上市公司的板块拆分上市报告,大par带着我到客户总部和一大堆平时只出现在新闻里的人道歉。
但是真正让我和其他同事产生本质性差别的反而不是审计项目本身,而是我深度卷入了当时的流程变更:在四大干过都知道,各家都有切换审计流程引擎的计划,或者干脆已经在非PRC地区切换完毕了,只是来大陆做方案落地。
在当时这部分工作要在忙季加班做,所以很多人避之不及,老板分下去很久也没有回音。当时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宇宙机背景被人提起来了,最后这个事情就安在了我头上。回想起来这真是一段噩梦:这个流程引擎的解决方案团队在美国,但是IT实施团队在印度,而我这个业务实施在中国做A+H年报....那半年时间,我凌晨前看一遍site上小伙伴的底稿,凌晨后等待美国同事讲解方案细节,睡一觉之后上午11点等待咖喱味IT上线核对BUG。当然,这玩意儿最后还是成功落地在这个明星项目上了。

我所在的office有两个明星项目,一个是我当时所在的项目A,另一个是我现在的公司B。前述的流程引擎顺利试点落地在A项目后,B项目理所应当的也要适配这个流程引擎,于是我被B项目组的老板“借”到了那里,主导在B项目的落地配置。
新的审计业务流程在适用初期,更加强调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流程(我们叫KYC),B项目组的老板当时不知道咋想的,决定把我直接派到B公司的现场去做KYC。
在KYC的过程中,我和访谈被审计单位的访谈对象相谈甚欢,交换了很多对于行业的经验和看法。访谈到最后,B公司的领导直接告诉我,如果有兴趣直接到B公司上班,可以投个简历。

由于B公司给的实在太多了....我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丝滑的来到了现岗位上班。

甲方工作

说实话我来到甲方之后是震惊的,工作相比在firm里少了太多了。

再者就是目前岗位的工作内容确实不是传统会计:我的定位更加接近于一个自动化做账软件的产品经理,我负责业务逻辑的设计,通过无尽的开会把方案汇报上去,然后带着IT吭哧吭哧的写代码,最后发版本上线运维;当且仅当这个软件出现BUG的时候,我分析一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用会计特有的方式--手工分录,在集团报告上做报表项调整。
比较黑色幽默的是,由于工作需要,我凭着大学时脑子里的一点点IT残渣,硬生生用业余时间(是的,我现在一般6点多下班了)把IT能力补齐了,导致我时常误以为我的coding水平是大于手下刚毕业的外协开发的.......

但是现在问题又来了,我的工作是超级大企业定制化螺丝钉,离开了这个平台,我还能不能有这么多开发围着我转呢?我觉得有人搭理我的可能性都比较小。哪有什么天长地久,只是能干多久干多久.....

所以说啊,财会就是围城,能跑就跑吧。
总结:
1、财会工作的高端岗位和低端岗位是两条平行线,有过低端岗位工作经历的人,几乎没有任何途径跃迁到高端岗位。

泥潭里的财会求职心得我潜水的时候经常看,工资和境遇惨不忍睹,但是说实话我给不了意见。因为再给我机会重新走一遍,我也走不回现在的路上。
从事财务工作的大家更多的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工作能力都是岗位培养出来的,一辈子上不去那个岗位就一辈子没有那个位置的能力。在小工厂当个总账,这辈子能不能编一次大合并,出一版能看的CF?更别说ESOP的实施要点、VIE架构的财务风险等小公司根本不存在的东西。绝大多数人注定接触不到,接触不到就是不会。
要说的就是,如果25岁前没有考下来CPA,且本身不在大平台工作(世界五百强)就不要从事财务工作了,没有说30+考个CPA就翻身的可能性。大人,时代变了。

2、财务所谓的高端岗位极度依赖平台,离开平台啥也不是。

我最羡慕的就是有硬技术的各类工程师(不赚钱的除外),他们真的做到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财务在大公司当螺丝钉,年纪轻出去还可以再适应,年纪大市场上其实也没有人相信你有可以适应的能力了。

3、高收入财务岗位仅存在于一线城市,所谓的高收入不一定能覆盖生活成本。

我算是一线城市土著了,这方面没有什么压力,但是我身边许多比我优秀的人都因为在深圳购房择偶等压力,最终离开了一线城市。我觉得在找工作的时候,这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4、AI带来的不确定风险。

懂的都懂,不赘述,看看新闻即可。

总结就是,财务行业能快跑就快跑,劝走一个是一个,欢迎有反对意见的兄弟前来对线!!!!!
OK_PRKR-avatar

OK_PRKR

身边的审计人特点都是,学历高,能加班,苦中作乐,收入相对低。
cashbaby-avatar

cashbaby

+ by [楼独唱] (undefined)

有财务基础,可以试试转数据岗,融合一下,但是岗位在大城市大企业才有。

好的,谢谢老哥!
Cedac_-avatar

Cedac_

+ by [大魔女龙布偶] (undefined)

哭笑19年的时候审计四大就开始不香了,15年四大保底19年有四大保底就不错了。更别提后面的情况了。不过你这家境,啧啧啧,不缺钱考个双非一本,确实铺路的时候铺晚了。

是啊 现在我看一堆人四大八大做牛马都进不去。。。我满脸黑线,快跑!
lilwilly-avatar

lilwilly

以前看到这种帖子我可能会破防觉得人生无望
现在的我:乐呵乐呵得了,对于我来说想那么多没用
Blyri-avatar

Blyri

混日子可以吗,没什么压力家里,小公司做下总账晕
Nemisis-avatar

Nemisis

作为一个外行想请教下楼主,为什么说不建议任何人在任何时间考CPA不明觉厉
Dauthlin-avatar

Dauthlin

最近招了个会计,6000加五险一金双餐双休
只有中级证,你说的我咋感觉我给高了?
Cedac_-avatar

Cedac_

+ by [xoox9111] (undefined)

最近招了个会计,6000加五险一金双餐双休
只有中级证,你说的我咋感觉我给高了?

看城市,有些地方这个收入还行的
cashbaby-avatar

cashbaby

笑死,我会计硕士毕业,在一家条件不错的小公司工作两年,看这个路线我应该是寄了
Cedac_-avatar

Cedac_

+ by [妈妈夜刀神] (undefined)

笑死,我会计硕士毕业,在一家条件不错的小公司工作两年,看这个路线我应该是寄了

年轻的话真心建议润,除非家里不差钱。我们会计是穷的挺稳定的。
cashbaby-avatar

cashbaby

+ by [楼独唱] (undefined)

年轻的话真心建议润,除非家里不差钱。我们会计是穷的挺稳定的。

润去什么职业啊,现在举目四望不知道有什么可以去做的
maximaa-avatar

maximaa

哭笑19年的时候审计四大就开始不香了,15年四大保底19年有四大保底就不错了。更别提后面的情况了。不过你这家境,啧啧啧,不缺钱考个双非一本,确实铺路的时候铺晚了。
Cedac_-avatar

Cedac_

+ by [妈妈夜刀神] (undefined)

润去什么职业啊,现在举目四望不知道有什么可以去做的

有财务基础,可以试试转数据岗,融合一下,但是岗位在大城市大企业才有。
index678axial-avatar

index678axial

+ by [团员的男朋友] (undefined)

身边的审计人特点都是,学历高,能加班,苦中作乐,收入相对低。

还有莫名其妙会去买彩票,希望自己能财务自由哭笑顺便吐槽自己现在做的活应该让懂编程的人来干
FR33D0M-avatar

FR33D0M

算个参考,三线城市国企三产单位,初级前3200,考过初级3700,考过中级4300。算是比较强的工程单位国内人员,初级7000左右。
RyugiTav-avatar

RyugiTav

这个确实,财务不在大平台什么都不是,但是在大平台现在共享背景下必然螺丝钉,没什么成长
Naren-avatar

Naren

不算是传统财税人,甚至说一天账没做过。简单说一下自身经历以及“出路”,但可能大部分人不适用。因为前事务所有俩合伙人也玩NGA所以就不写太详细了顺便匿名。

坐标某新一线,双非会计学16年毕业,大学其实很贪玩基本啥都学到,就考了个从业资格证。第一份工作连带实习是在家里安排的一家做工业设备的外企,工作内容是信用风险控制,跟财务没啥太大关系。混了两年实在无聊就出来了,做过保险销售,做过HR,开过民宿,然后去一家企业做了三个月出纳,顺带找关系搞定报名资格把中级考了。

18年转折点来了,发小的长辈出来创业(之前在一家大公司做CFO)做财税咨询缺人我就去了。那时候税收洼地还比较小众,至少在成都做的人很少,我们一个团队四个人全国到处出差考察各类洼地,然后有合适的就匹配给客户,年底和一家本地税所合并了。18-20年只能说赚疯了,因为我们的模式区别于外面很多代理记账公司的“核定”、“虚开”,是以财税合规为基础,税收洼地作为工具,这里不好详细展开说明了。期间把税务师考了,CPA的成本管理实在学不进去,数学底子太差了。

20年年底跟合伙人有些小矛盾(分zang不均)就出来了。认识了一个大佬,北大法学院毕业的,跟同学在北京开了个税务专项类的律所(业内名气很大不好说名字),刚好大佬来成都做个项目,我因为对本地比较熟悉就去给大佬当助理。学了不少东西,影响很大的就是大佬的做事思维,大佬对各行各业的看法和经验。2021年底大佬回北京了,我就开始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以前走南闯北认识很多渠道,中介、财税公司,还有很多客户会给我做转介绍,他们会把一些棘手的案子推给我,比如税务稽查、公司注销困难、公司股份转让个税高、公司股权架构设计、财税合规咨询等项目,前期我会把客户意向确定下来,然后扔给关系比较好的注会、税务师和律师做,很多都是以前的同事,我就从费用中抽成(一般是三成)。我这人一是懒,二是觉得自己更适合沟通而不是做项目。这几年过得还比较滋润,收入其实一年比一年高,关键很自由。

讲到这里其实我想说的是,我自己因为做过很多行业,也喜欢去深入了解过很多行业,不断积累各种奇奇怪怪的经验,所以和客户沟通起来就很顺畅,知道客户的“痛点”客户信任度也上去了。平时在家也不是纯玩,会听各种大佬的课程,参加一些客户和商会的饭局,认识一些工商、税务、银行的朋友。一个优秀的财务人,无论在公司还是做咨询必须了解业务,以销售的心态入局,以技术的思维思考,在老板的视角决策。希望我的经历能帮助到各位同行或者想进来的朋友。
BRANDON-avatar

BRANDON

说这个没意义。
有的人不做这个别的也做不了
ALE-AquaBean-avatar

ALE-AquaBean

兄弟……只能说你家境好,看啥都没钱途而已,有几十个收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已经爽翻天了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