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文化入侵中华

Careless Castle-avatar

Careless Castle

2020-07-18T13:05:25+00:00

佛教东汉末年传入中华,基督教唐初传入中华,伊斯兰教也是唐初传入中华。它们都是外国文化,不是中华文化。




它们来到中国,都是来宣扬传播它们的那套理论的,都是来让中国人接受它们那套东西的,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文化入侵。














要了解佛教这个外来宗教是如何在中国立足发展的,就必须提五胡乱华!




“西晋之前,国有严科,汉人不得髡发”——唐、傅奕《请除释教疏》。
佛教刚入中华时,因不尚忠孝,和中华文化起了重大冲突,所以西晋之前国家都有严令:"汉人不得髡发!(中国人不准信佛)。




佛教为了立足,依附道门,自称是黄老旁支,但仍然不能改变命运,被国人所不容。而东晋末年的政治变乱,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中原的西晋八王之乱时国力衰弱之际纷纷入侵中国,陆续建立的非汉族国家。在大约百余年的时间里,先后建立了数十个强弱不等且大小各异的政权。历史上就把这段时期,称作为"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也是华夏第一次亡国亡种危机。




由於胡人生性残暴其行为令人发指。丧尽天良的屠杀和野蛮残暴的非人类行为,导致华夏人口严重减少,人伦下滑,是一次严重的社会大倒退。百余年间的五胡乱华,西晋中国人人口2000万,最后被杀的只剩400万。学者也称之为"中原陆沉"、"神州陆沉"、"中原沦陷"等。这一时期,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汉民族的一场灾难,几近亡种灭族。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但入侵中国的并非只有这五个胡族。




"两腿羊"是五胡乱华时期残暴的一个代名词!入塞胡族中,羯、白匈奴、丁零、铁弗、卢水胡、鲜卑、九大石胡等部落主体都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这些来自蛮荒之域的野蛮胡族还保留着原始的食人兽性。其中以羯族,白种匈奴,鲜卑族三族最为凶恶。




公元304年,慕容鲜卑大掠中原,抢劫了无数财富,还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回师途中一路上大肆奸淫,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慕容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于是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易水为之断流。史书记载羯族军队行军作战从不携带粮草,专门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之为"双脚羊",意思是用两只脚走路像绵羊一样驱赶的性奴和牲畜,夜间供士兵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




五胡乱华,正是华夏文明的一个分水岭,佛教开始登上华夏的历史舞台。




杂胡入主中原,并迅速取得了政治上的统治地位,纷纷建立政权,而佛教的初始广传,与羯族石氏建立起的后赵政权有直接关系。




其统治者石勒、石虎将佛教几乎立为国教,尊崇西域胡僧佛图澄,对其的尊奉堪称荣显已极,旷绝古今。并广兴寺庙,佛图澄死于永和四年,据永嘉不过30多年,而后赵境内寺院已达893所。




《资治通鉴》揭露了佛教和五胡乱华的大关系、揭密了佛教是如何在中国真正立足发展起来的的:



初,赵主勒以天竺僧佛图澄豫言成败,数有验,敬事之。及虎即位,奉之尤谨,衣以绫锦,乘以雕辇。朝会之日,太子、诸公扶翼上殿,主者唱“大和尚”,众坐皆起。使司空李农旦夕问起居,太子、诸公五日一朝。国人化之,率多事佛。澄之所在,无敢向其方面涕唾者。争造寺庙,削发出家。虎以其真伪杂糅,或避赋役为奸宄,乃下诏问中书曰:“佛,国家所奉。里闾小人无爵秩者,应事佛不?”著作郎王度等议曰:“王者祭祀,典礼具存。佛,外国之神,非天子诸华所应祠奉。汉氏初传其道,唯听西域人立寺都邑以奉之,汉人皆不得出家;魏世亦然。今宜禁公卿以下毋得诣寺烧香、礼拜;其赵人为沙门者,皆返初服。”虎诏曰:“朕生自边鄙,忝君诸夏,至于飨祀,应从本俗。佛是戎神,正所应奉。其夷、赵百姓乐事佛者,特听之。”




汉臣王度曾奏议全面禁止信仰佛教," 但石虎的回答充分说明了他的目的。注意王度的话“汉人皆不得出家,魏世亦然”,佛教从汉末传入中国,都是严令禁止中国人信佛教的。




吃人羯族胡人皇帝石虎公开宣称:"胡人当信胡神!"从此打破了"汉人不得出家"禁令!




从石虎开始,所有胡人政权,都大力扶持佛教。其他胡族:匈奴、氐、羌、鲜卑政权都供奉佛教,以至南北朝成为佛教普及关键时期,佛教成为外来胡族奴化钳制中国人思想的工具。






佛教在胡人政权的扶持下,在中国站稳了脚跟。却一改过去依附中华文化生存的口径,不断宣称佛教是中华文化,佛教开始不断宣称儒释道一家,但是,宣称三教合一的同时,却又不断贬低别人,佛一定要在中间,像抱孩子一样的把儒道放在旁边,而且佛一定要比儒道尊贵。







基督教在传入中国时,也曾经像佛教那种为了传播宣扬自己,借用中华文化包装自己。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八》:"于是从那两样旧称呼以外,别想了一样新号:西哲,或曰西儒。"




外来宗教为了达到自己宣扬推广的目的,总是要用当地文化来包装的,基督教的西儒,西哲,西圣,和佛教宣称的三教合一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都只是为了达到文化入侵的目的而使用的手段,目的就是让人接受它们那套理论,不同的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没有取得成功,而佛教取得了成功而已。







佛教的文化入侵成功,俨然以华夏正统自居。更经过2千年的包装,让国人真的以为佛教已经中国化,佛教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




评定一个外来文化是不是已经被同化,至少要看它的理论和教义是否已经根本土文化结合,看看是否由原来的文化变成了本土另一种理论的变化。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一直是原来的那套东西,教义没有过任何的变化,这就是许多人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外教",不承认它们被本土化的原因。




可是佛教传入中华,教义仍然也是原来的那套东西,教义理论并没有任何的变化,怎么就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了呢?是怎样在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众多外教中把佛教区分出来的呢?




如果“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学”,那么基督教经过在中国千年传教,如今当前社会普天同庆基督教节日,基督文化早渗透中国人的生活和社会,这是“千年传教的累累硕果”啊,那么基督教更是“基督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了。




如果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那么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民,经过“千年融合”,更是中华五十六民族之一了,还有比这更“本土化”的么?那么“伊斯兰教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了!





佛教修行,以涅槃为终极目的。所谓涅槃,译义为灭、灭度、寂灭、圆寂、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等,实际只是死的化名(化名多至六七十个)。




佛教思想是最脆弱、最怯儒的人的思想,它把人生看作全部大苦,编造出生苦老苦病苦等所谓八苦,生苦全出于空想,病苦老苦正反映天竺文化的落后,它不敢从改进医术,与病、老作斗争方面着想,却在自然现象前面,消极悲观,表示屈服,完全不敢有对抗的想法,专心在死字上做功夫,希望死后解脱轮回之苦,永远无为和安乐。




《易经·系辞》说,"天地之大德曰生",佛教以涅槃为无上妙境,等于说"天地之大德曰死"。佛教认身体为"毒器",死是解脱。天竺幼年僧人写信,署名处自称求寂某某,即求死人某某。这真是极端偏僻的怪思想。《系辞》又说"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渭易(变化)",社会富有日新,并且生生不息,才是发展的气象。佛教提倡不事生产,等待涅槃,佛教思想与中华传统的文化思想正正相反。




如果佛教传入中华,其佛教教义从原来的"唯死"变成了中华文化的"唯生",我们才能说佛教已经中国化,才能说佛教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可是没有,佛教的教义仍然是原来那一套,穿上中华文化的外衣让中国人接受了它,只能说佛教文化入侵的成功。







佛教就如这个中非混血儿童。大家都说这孩子是中国人,实际是中国人种黑色人种化。大家都说佛教是被中国同化,佛教是中华传统文化,实际是"中华文化印度化"。




熊十力说:印度佛教的传入,阻断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胡适说:中华文化印度化,是中华文化的悲哀!
历代先贤:何承天、范缜、陶渊明、傅奕、狄仁杰、姚崇、韩愈、李翱、杜牧、孙复、石介、李觏、欧阳修、苏轼、二程、张载、范育、朱熹、胡寅、胡宏、陈亮、叶适、张拭、方孝孺、夏言、胡居仁、曹端、薛瑄、王守仁、王时槐、丘濬、罗钦顺、刘宗周、王夫之、朱舜水、颜元、戴震、熊十力,季羡林........都在说一个核心的问题------华夷之争!就是文化入侵和抵抗文化入侵的问题。

《左氏春秋》云: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


就是人要认清自己的血统,认清自己的祖先是谁。不能背祖弃宗。
释迦摩尼是古印度人,并不是中国人的祖先,信佛就意味着背祖弃宗。不再姓华夏祖先的姓氏,堂堂华夏贵胄不当,要去姓印度释迦族的姓,甘当"佛子释种"。从精神上成为殖民地,从精神上成为外国文化的奴仆!







佛教不是中华文化!
佛教仅是在中国土地上传播流传的一个外国宗教而已。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这些外国外来宗教,都在中国土地上存在和传播是客观事实,但它们绝都不是“中国文化”。这是本质问题,一定要认清。


佛教是外国文化盗用中华文化包装自己,披着中华文化的外衣实行文化入侵,用外来糟粕文化取代中华优秀文化!


我们一定要正本清源,在大是大非的民族大义面前认清是非:驱除印度文化,复兴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