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Bob
2020-07-10T09:07:40+00:00
教育部推行几十年的素质教育半流产,就是在于光是喊口号,具体怎么做要么不管,要么不顾各个地方生搬硬套搞硬指标,传达到学校基本变质。不仅徒增老师学生负担,还养活了课外教辅机构。到最后就是拼钱拼资源,穷人只能快乐教育,贫穷继续代际传递。
而衡水模式也是这种政策下来的畸形产物。本来一个省的招录名额就那么多,你少部分人打鸡血就得逼着全省学生跟着一起鸡血。 这种内卷模式拼的不是学习能力、学习效率,而是单纯的比谁时间堆得更多。到最后身体跨了,思维也不见得能有多大提高。
教员上世纪50年代就说了,“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才能充分激发一个人的潜力。全面挖掘一个人的素养禀赋,实现人的“本质力量”。
我有一个抛转引玉的改革方案: 将体育活动,体育分数算入高考。体育总共占20分,设立许多个考核项目,比如田径,球类,游泳。每个小项目占4分,至少完成5个及以上的项目。可以从一堆项目里自选你擅长的5项,设定合格线,及格算2分,良好3分
优秀4分。有多次补考机会,算最高成绩。 这三档的标准不能设得太高,让大多数学生通过锻炼都能拿到满分。就像CCQ的竞技场机制一样,蓝绿装和毕业装的属性在竞技场内差距不超过15%,缩小天生体能优劣带来的差距。 当然了,你也可以选择不要这基本是送的20分,除非天生智力超群的天才。 但人家天才直接奥数比赛保送了,也不需要高考。
这方案能解决体育课被频繁积占的现象,“体育老师有事”这句话也会成为历史故事。
而衡水模式也是这种政策下来的畸形产物。本来一个省的招录名额就那么多,你少部分人打鸡血就得逼着全省学生跟着一起鸡血。 这种内卷模式拼的不是学习能力、学习效率,而是单纯的比谁时间堆得更多。到最后身体跨了,思维也不见得能有多大提高。
教员上世纪50年代就说了,“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才能充分激发一个人的潜力。全面挖掘一个人的素养禀赋,实现人的“本质力量”。
我有一个抛转引玉的改革方案: 将体育活动,体育分数算入高考。体育总共占20分,设立许多个考核项目,比如田径,球类,游泳。每个小项目占4分,至少完成5个及以上的项目。可以从一堆项目里自选你擅长的5项,设定合格线,及格算2分,良好3分
优秀4分。有多次补考机会,算最高成绩。 这三档的标准不能设得太高,让大多数学生通过锻炼都能拿到满分。就像CCQ的竞技场机制一样,蓝绿装和毕业装的属性在竞技场内差距不超过15%,缩小天生体能优劣带来的差距。 当然了,你也可以选择不要这基本是送的20分,除非天生智力超群的天才。 但人家天才直接奥数比赛保送了,也不需要高考。
这方案能解决体育课被频繁积占的现象,“体育老师有事”这句话也会成为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