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受训心理咨询师答疑解惑攒人品(2025年9月)

Sanity-avatar

Sanity

2025-09-02T06:20:03+00:00

连续三个月给小伙伴们答疑,我发现还是有很多小伙伴有各种各样的疑问。6月答疑了300多楼,7月答疑190楼,8月90多楼。现在每个月都开一贴,只要我时间精力允许,会持续做一段时间。

介绍下自己的情况:
男咨询师。精神分析下的自体心理学流派。英国心理学水硕。

我的资质与受训背景:
2年简单心理心理咨询师培训计划
2年现象学精神分析自体&主体间场域理论连续培训项目
1年科胡特及其后继者

咨询时长:200+小时
个体督导:130小时
个人体验:180小时

我的目的是答疑给自己攒点人品,至于能不能招募到来访,随缘吧。

另:在这里我做的只是答疑,这并不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工作要复杂地多。答疑主要从认知和逻辑层面回答一些疑问,而心理咨询是两个人共同建立咨访同盟,一起探讨和分析各种议题,从认知,感受,体验等各个方面进行工作,要缓慢和细致得多得多。
tontonder-avatar

tontonder

从小就不想成为父亲那种人
但是行为越来越像了,甚至思考后做出的决定也是
这让我感到非常的痛苦
Sanity-avatar

Sanity

[quote][pid=839565784,45059616,1]Reply[/pid] Post by [uid=63171912]葛朗台震怒[/uid] (2025-09-10 14:27):

从小就不想成为父亲那种人
但是行为越来越像了,甚至思考后做出的决定也是
这让我感到非常的痛苦[/quote]作为子女,无论在意识层面有多么讨厌父亲,多么想要在外在和行为性格上和父亲做出区分。但是在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能获得父亲的关爱。无论他是一个多么糟糕的人。

从怀孕,呱呱落地,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到步入成年之前的十几年里,孩子都要仰赖父母才能存活下来。这也是我常说的,孩子爱父母是没得选的。孩子必定要爱自己的父母,不得不爱,不爱也得爱。因为不爱的后果就可能是被抛弃,无法存活下去。

孩子给出了自己的热爱,赤诚而直接,满心期待着父母也可以用同样饱满的爱意将孩子包围。有时候会如此,但有时候事情并不会如我们所愿。

也有很多孩子尝试多次无果,最终绝望放弃的。但我们如果仔细深挖就会发现,这绝望的土壤之下始终是还是掩埋着希望的萌芽存在。这萌芽被小心翼翼地呵护着,遇到一丁点滋润的爱意就会生长。

这是因为,人对于父母的镜映和理想化的需求是天生的,本自具足的。童年时期没有获得,依然会在成年之后继续寻求。

嘴上说着100%不要成为他,事事都与之相反。其实依然是深深受到父亲的影响。即使远离了,搬家了,经济独立,甚至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父亲的阴影依然存在着。

怎么办呢?
通过心理咨询慢慢体验和整合自己是一个办法。
另一个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能找到如同父亲般的替代者(老师,教练,领导),你就会发现,原来“父亲”也可以有另外的一种形象。缺失的对父亲的理想化的部分可以由其他人来补足。

当这部分对于父亲镜映和理想化的需求可以被满足之后,对于父亲,你不再会纠结于是否需要他的认可,他的关爱的时候,你就可以开始真正整合自己内心的冲突了。直到最后你会成为依然有几分像他,但你已经不在乎了。你自己的意志,你的风格成为主体,你越来越是自己,而不是他。

你身上永远都会带着他的影子,或多或少。这也是你来时的路,你之所以是今天的你,也是受到了他的影响。当你可以接受这一点,并且轻轻放下这一点的时候。你就可以拍怕身上的尘土,把过去留在过去,继续前行,走在自己的道路上。
ItsTimoCruz-avatar

ItsTimoCruz

正规医院的心理咨询科不是很好挂(一般没号,虽然也没刻意去抢)商业性质的心理咨询有必要去吗,或者在选择上有什么推荐?
blueberry pancake-avatar

blueberry pancake

最近对心理咨询感兴趣,在NGA上看见有帖子还蛮意外的
我的工作是客服销售类的,经常需要时刻和客户线上沟通,遇到好说话的还好遇到难缠的售后或者售前真的很烦,最近也是感觉心里很烦躁听见客户消息就下意识皱眉咂嘴心里不是很想回复消息,但迫于工作要求又必须回复就导致了我对工作生活都不是很积极,发现这种情况后我也进行了自我调节 比如安慰自己这是工作是必须的、开始练习书法尝试静下心来以及看些心理书籍自我排解等,因为这工作待遇我比较满意只是对这个工作内容还有些其他原因不能随便辞职,所以不能通过改变周围环境来改变现状
吐槽一下:这类销售类工作是真的折磨,一天到晚回复客户信息完全没自己的私人时间
在您专业的角度看来请问有什么建议或者方法吗?
KS-avatar

KS

從小比較內向,初中開始臉上開始長痘後就更加自卑,也是從這時候開始,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整張臉就變得通紅,和女生說話也是一樣的情況
現在過去十來年了臉上的痘變成了痘坑和痘印,上面的那種情況呢變成了在工作上比如:三五個同事在聊天,某個話題聊的好好的,突然把話題轉到我身上來,這個時候雖然我嘴巴表現的反駁或者解釋什麼的
但是我的臉還是不自覺的紅了,就感覺在意大家的眼光一樣,只要聚集在我這就會感到不自然。
因為這十多年都沒怎麼和異性接觸過的情況也導致了和女生說話的情況一直在,現在進化成了,互相之間聊工作上的事,聊正事那沒問題,只要一聊到私事就老樣子。
我知道自己的問題,也知道和女生溝通就變成那樣就要多去和她們接觸,但是還是沒法去做,可能還是臉上的原因??
請教一下我這種情況該如何去改善?
ludo-avatar

ludo

这半年天天看负面新闻(武大之流),感觉焦虑程度上涨,需不需要控制自己网络冲浪?
Oolong-avatar

Oolong

I'm sorry daddy,I've been a bad girl.[s:a2:冷]
jaskier-avatar

jaskier

我对象经常性脾气暴躁,不如意或者挫折会导致抑郁焦虑并伴随躯体化,如何破局
Apple-avatar

Apple

[quote][pid=839586377,45059616,1]Reply[/pid] Post by [uid=61501176]黑糖花园[/uid] (2025-09-10 16:04):

正规医院的心理咨询科不是很好挂(一般没号,虽然也没刻意去抢)商业性质的心理咨询有必要去吗,或者在选择上有什么推荐?[/quote]如果能自己调节好的话,也没必要去。我考了证也想往这个方向发展,你可以先看看《蛤蟆先生去看病》或者欧文亚隆的书《诊疗椅上的谎言》《当尼采哭泣》《对叔本华的治疗》当初我也是轻度抑郁看书好了点,整个人感觉很不安全。再看看赖丹凤的《心理疏导:助人与自助之路》,《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这些书,还有我最近在看郭召良的《认知行为疗法入门》(最近有点懒,还没看完,也在慢慢消化),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Oddity-avatar

Oddity

行为如何影响内心思维方式?打个比方,我要怎么做才能克服恐惧成为一个善于社交的人
ItsTimoCruz-avatar

ItsTimoCruz

[quote][pid=839855578,45059616,1]Reply[/pid] Post by [uid=62997624]抓两个小德玩[/uid] (2025-09-12 00:33):

如果能自己调节好的话,也没必要去。我考了证也想往这个方向发展,你可以先看看《蛤蟆先生去看病》或者欧文亚隆的书《诊疗椅上的谎言》《当尼采哭泣》《对叔本华的治疗》当初我也是轻度抑郁看书好了点,整个人感觉很不安全。再看看赖丹凤的《心理疏导:助人与自助之路》,《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这些书,还有我最近在看郭召良的《认知行为疗法入门》(最近有点懒,还没看完,也在慢慢消化),希望能对你有帮助[/quote]多谢,我看一下
Sanity-avatar

Sanity

[quote][pid=839586377,45059616,1]Reply[/pid] Post by [uid=61501176]黑糖花园[/uid] (2025-09-10 16:04):

正规医院的心理咨询科不是很好挂(一般没号,虽然也没刻意去抢)商业性质的心理咨询有必要去吗,或者在选择上有什么推荐?[/quote]医院里面的心理咨询科和商业性质的心理咨询有这么几个区别。
1.医院里的基本都是医科背景,也有部分是临床心理专业。所使用的咨询流派也更多倾向于短程治疗的流派,比如聚焦疗法,行为认知疗法等。医院里的咨询师每天的接诊量也是很饱和的,你也说了很难抢到号。正因为工作量巨大,如果持续共情,他们也很容易耗竭。所以他们会倾向于选择从认知层面,行为层面和病人工作。从感觉上来说,他们作为咨询师和病人之间会保有一定的距离。一般咨询的周期较短,从几次到十几次不等。
2.商业性质的心理咨询,有一些是心理学专业,也有一些是半路出家的。所使用的流派各种各样都有。精神分析,人本,行为认知三大类都有,后现代叙事疗法也有,选择范围比较广。他们更倾向于较长期的工作,在情绪,心理层面和来访建立一个较长期而稳固的治疗联盟。咨询周期一般会以半年一年为计。以精神分析流派来举例,初期可能会觉得改变没有那么快,但是它的后劲很足,维持时间很长。我的督导和一些老师认为,精神分析是真正可以在人格层面上改变人的。

我觉得你可以从这些层面来进行选择:
1.咨询的目的。是想要短期进行行为认知的改变,还是想要长期地整合自己的人格/自我,或者更好地认识自己。
2.咨询的周期。如果可以每周有一两次相对固定的时间段进行咨询可以选择商业性质的心理咨询,医院的咨询一般都是抢号,抢到哪天算哪天。
3.咨询的流派。目前社会上还是这三大流派。精神分析,人本,行为认知。精神分析专注于深层心理的探索和理解,从潜意识和动力的角度进行工作。人本,是以无条件积极关注,构建一个适宜的咨询氛围的角度进行工作。行为认知,从认知和行为层面的改变进行工作。
4.资金也很重要。医院的咨询可以使用医保(应该是哦,如有人可以指正感激不尽,我本人没有用过但是听说是可以的。)商业咨询的费用相较来说会昂贵一些,并且不能使用医保。

这些你都可以进行综合考量。如果还是没法下定决心选择,也可以私我帮你进行详细分析。
Sanity-avatar

Sanity

[quote][pid=839594351,45059616,1]Reply[/pid] Post by [uid=63484981]尼斯湖小水怪[/uid] (2025-09-10 16:35):

最近对心理咨询感兴趣,在NGA上看见有帖子还蛮意外的
我的工作是客服销售类的,经常需要时刻和客户线上沟通,遇到好说话的还好遇到难缠的售后或者售前真的很烦,最近也是感觉心里很烦躁听见客户消息就下意识皱眉咂嘴心里不是很想回复消息,但迫于工作要求又必须回复就导致了我对工作生活都不是很积极,发现这种情况后我也进行了自我调节 比如安慰自己这是工作是必须的、开始练习书法尝试静下心来以及看些心理书籍自我排解等,因为这工作待遇我比较满意只是对这个工作内容还有些其他原因不能随便辞职,所以不能通过改变周围环境来改变[/quote]首先你可以觉察下,这样的工作内容对你造成的困扰/痛苦有多严重。
比如可以打个分,1-3分(影响很少)。4-7分(感到有一些痛苦,但还是可以调整)8-10分(过于痛苦,以至于无法承受)
如果到了8-10分的范畴,个人建议还是要尽快进行调整。不管是工作内容,工作方式,还是说寻求一些心理层面的支持。
如果在4-7分的范畴,那还是可以进行一些补救尝试。比如

1.设置清晰的边界,明确自己的工作时间,比如8点之后再也不回复客户,让自己有一些私人的空间。如果处于没有一大段可以自主放松休息的时间,那人的神经其实是没法很好休息的,始终有一根弦是吊着的。即使看起来在休息,什么都没做,但实际上人是不放松的,长期以往会出现疲惫感,情绪差等现象。
2.寻找可以给自己心灵充电的方式。像你说的练习书法,还可以进行一些冥想,香氛/颂钵疗愈,听音乐等等。本质上是让自己的注意力从工作中转移出来,让自己可以放空。这些都是有用的,你可以多多尝试找到对自己最有效的方式。
3.给自己提前留个后手,很多时候人认为没得选,实际上只是自己限制了自己。抽空多面几家,多看看其他选择,心里就会有底得多。也并不是真的马上就要换工作,而是让自己感到有一定的选择权和自由感。这样痛苦也会少一些。
4.我感觉到你可能有一种对于掌握自主权和拥有自由意志的渴望,但又被现实限制住了。这部分冲突是可以进行更深层的探讨的。探讨越多,越了解自己,冲突也能逐渐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