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pe guayabas
2022-05-05T08:18:59+00:00
近期在水区看到不少关于考公考编的帖子,有些水友对编制、身份等有一定误解,本来是想在贴内直接回复,想了想干脆多写点新开一帖吧,都是日常工作中积累的一些常见问题,欢迎大家共同讨论、共同进步。
一、“身份”:
“身份”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虽然已日渐淡化,但在体制内仍具有一定意义。在这里首先提到身份,一是为后面对编制的介绍做铺垫;二是部分地区在招录事业编时对身份的要求依然很严格。
二、“编制”:
一般意义上的“编制”是指行政编和事业编
行政编方面:行政编制是我国党政机关使用的人员编制,其经费来源是行政经费开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务员”。需要注意的是:公务员一定有行政编制,但行政编并不完全等于公务员,如行政工勤也属于行政编,但我们常说的公务员显然不包括这部分。
事业编(含参公)方面,事业编制是指各类事业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其经费来源根据所属事业单位的不同,分为全额(公益一类:研究所、博物馆、图书馆等)、差额(公益二类:普通高中、高校、职校、体育馆等)、自收自支(公益三类:广播电视、大部分公办报刊杂志等),由于近年来各地的事业编制改革,管理制度上也有所不同,这里我从管理办法上来区分:
[quote]采用“参照公务员管理”:即参公编制,虽然还是事业编,但实际待遇上和行政编没太大区别(职级并行、发放车补、可以参加绝大多数遴选等);[/quote][quote]采用“编制实名制管理”:即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事业编”,和改革之前的事业编制一致,分为管理岗(走晋升、部分地区乡镇事业编管理岗发放车补、部分地区这两年也开始职级并行)、专业技术岗(走职称)、工勤岗(即事业工勤,走工勤晋升,部分地区可转专业技术岗或管理岗);[/quote]以上(行政、事业参公、事业)即我们常说的“铁饭碗”(虽然机构改革后事业编制也普遍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但整体来说由于人编绑定的特性,暂时不存在风险)。
[quote]采用“编制备案制管理”或“人员控制数管理”:根据“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总量只减不增”原则,未来事业单位编制总数会越来越少,原先在编的人员退休后,空出来的编制可以核减掉,也能转成“备案制/控制数管理”,新入职人员在当地人社局进行用工备案手续,入职后也会占用一个编制(事业单位三定方案中定岗定编),但该编制在岗不在人,即岗位是固定的,人是可以更换的(不同地区不同解释,但大致就是这么回事),大多数地区能做到工资待遇上与实名制管理的事业编一致,但不能自由转岗,也不能转为行政编的。最后,备案制这种“编在岗上”的特性导致在岗人员每份合同结束后都存在较小几率的失业风险。由于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仍在进行中,部分地区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已经只保留备案制编制,不再核定事业编制,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全国大多数医院、高校都会全面改革为编制备案制管理,公立医院、高校中备案制医生、教师的数量会越来越多。本人大学在江苏就读,同届毕业的同学中,就有在东X大学工作的“备案制管理”人员,薪资、福利待遇上和在编人员完全一致,招聘公告中称之为“控制总量备案制”或“编制内管理”。(吐槽一下江苏,江苏部分医院在招录实名制事业编时,招聘公告附带的职位表的备注栏里面明确写明了“编内”两字,合着还是不拿备案制当编制呗)[/quote][quote]“社会/社区工作者”:近年来新增的热门岗位,其设立目的是为加强社区网格化治理,充实配强社区工作力量,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属于政府购买服务,理解为合同工也行,不占总编制数,属于编外人员,主要工作地点在社区,部分地区需要《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工资待遇按“三岗十八级”执行。这类人员虽与“编制”两字毫无关系,但因近年来我国对社区网格化治理的进一步重视,待遇上肯定还会进一步提升。[/quote][quote]“人事代理”:合同工,直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不占总编制数,属于单位编外人员,工资、保险由用人单位负责。[/quote][quote]“劳务派遣”:合同工,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不占总编制数,属于单位编外人员,工资、保险由用人单位打给劳务派遣公司,再经劳务派遣公司发放工资、缴纳保险。[/quote]三、“档案”:
在档案管理方面,行政编(含公务员、行政工勤等)、事业编(仅含参公)的档案由组织部管理,事业编(管理岗、专技岗、工勤岗)的档案由人社局管理(部分地区将行政编、事业编的档案统一存放在组织部下设的某个科室,但实际管理方式仍然是组织部管理行政编档案、人社局管理事业编档案,只是存放地点统一了而已),社会/社区工作者、人事代理、劳务派遣的档案按照当地政策,一般由当地人社局、人才中心集中管理。
四、如何判断某岗位是否属于“编制内”
1、看招聘公告中“待遇/聘用/用工形式”一栏
2、当招聘公告对用工形式的描述模棱两可时,打电话咨询,询问合同给谁签订,用工形式是什么。
3、牢记“逢进必考”:公务员基本都是国考、省考、定向/非定向选调这类考试进入,事业编考试五花八门,但也遵循笔试(面谈)——结构化面试的流程
例题:
例1:2022湖北孝感市公安局孝南分局招聘看守辅警公告([url]http://www.offcn.com/zhaojing/2022/0511/118606.html)[/url]例2:2022吉林通化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招聘员额制工作人员公告([url]http://www.offcn.com/zhaojing/2022/0511/118600_2.html)[/url]例3:2022蚌埠市蚌山区人民法院聘用制法官助理招聘公告,([url]http://www.offcn.com/zhaojing/2022/0509/118482.html)[/url]例4:2022陕西省健康教育中心自主招聘2人公告([url]http://www.offcn.com/sydw/2022/0511/732470.html)[/url]
一、“身份”:
“身份”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虽然已日渐淡化,但在体制内仍具有一定意义。在这里首先提到身份,一是为后面对编制的介绍做铺垫;二是部分地区在招录事业编时对身份的要求依然很严格。
干部身份 ...
一般来说,全日制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通过公务员考试招录的公务员、部队转业干部等,属于“干部身份”;
工人身份 ...
夜校、电大等毕业生等人员一般属于“工人身份”;
二、“编制”:
一般意义上的“编制”是指行政编和事业编
行政编方面:行政编制是我国党政机关使用的人员编制,其经费来源是行政经费开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务员”。需要注意的是:公务员一定有行政编制,但行政编并不完全等于公务员,如行政工勤也属于行政编,但我们常说的公务员显然不包括这部分。
事业编(含参公)方面,事业编制是指各类事业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其经费来源根据所属事业单位的不同,分为全额(公益一类:研究所、博物馆、图书馆等)、差额(公益二类:普通高中、高校、职校、体育馆等)、自收自支(公益三类:广播电视、大部分公办报刊杂志等),由于近年来各地的事业编制改革,管理制度上也有所不同,这里我从管理办法上来区分:
[quote]采用“参照公务员管理”:即参公编制,虽然还是事业编,但实际待遇上和行政编没太大区别(职级并行、发放车补、可以参加绝大多数遴选等);[/quote][quote]采用“编制实名制管理”:即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事业编”,和改革之前的事业编制一致,分为管理岗(走晋升、部分地区乡镇事业编管理岗发放车补、部分地区这两年也开始职级并行)、专业技术岗(走职称)、工勤岗(即事业工勤,走工勤晋升,部分地区可转专业技术岗或管理岗);[/quote]以上(行政、事业参公、事业)即我们常说的“铁饭碗”(虽然机构改革后事业编制也普遍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但整体来说由于人编绑定的特性,暂时不存在风险)。
[quote]采用“编制备案制管理”或“人员控制数管理”:根据“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总量只减不增”原则,未来事业单位编制总数会越来越少,原先在编的人员退休后,空出来的编制可以核减掉,也能转成“备案制/控制数管理”,新入职人员在当地人社局进行用工备案手续,入职后也会占用一个编制(事业单位三定方案中定岗定编),但该编制在岗不在人,即岗位是固定的,人是可以更换的(不同地区不同解释,但大致就是这么回事),大多数地区能做到工资待遇上与实名制管理的事业编一致,但不能自由转岗,也不能转为行政编的。最后,备案制这种“编在岗上”的特性导致在岗人员每份合同结束后都存在较小几率的失业风险。由于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仍在进行中,部分地区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已经只保留备案制编制,不再核定事业编制,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全国大多数医院、高校都会全面改革为编制备案制管理,公立医院、高校中备案制医生、教师的数量会越来越多。本人大学在江苏就读,同届毕业的同学中,就有在东X大学工作的“备案制管理”人员,薪资、福利待遇上和在编人员完全一致,招聘公告中称之为“控制总量备案制”或“编制内管理”。(吐槽一下江苏,江苏部分医院在招录实名制事业编时,招聘公告附带的职位表的备注栏里面明确写明了“编内”两字,合着还是不拿备案制当编制呗)[/quote][quote]“社会/社区工作者”:近年来新增的热门岗位,其设立目的是为加强社区网格化治理,充实配强社区工作力量,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属于政府购买服务,理解为合同工也行,不占总编制数,属于编外人员,主要工作地点在社区,部分地区需要《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工资待遇按“三岗十八级”执行。这类人员虽与“编制”两字毫无关系,但因近年来我国对社区网格化治理的进一步重视,待遇上肯定还会进一步提升。[/quote][quote]“人事代理”:合同工,直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不占总编制数,属于单位编外人员,工资、保险由用人单位负责。[/quote][quote]“劳务派遣”:合同工,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不占总编制数,属于单位编外人员,工资、保险由用人单位打给劳务派遣公司,再经劳务派遣公司发放工资、缴纳保险。[/quote]三、“档案”:
在档案管理方面,行政编(含公务员、行政工勤等)、事业编(仅含参公)的档案由组织部管理,事业编(管理岗、专技岗、工勤岗)的档案由人社局管理(部分地区将行政编、事业编的档案统一存放在组织部下设的某个科室,但实际管理方式仍然是组织部管理行政编档案、人社局管理事业编档案,只是存放地点统一了而已),社会/社区工作者、人事代理、劳务派遣的档案按照当地政策,一般由当地人社局、人才中心集中管理。
四、如何判断某岗位是否属于“编制内”
1、看招聘公告中“待遇/聘用/用工形式”一栏
2、当招聘公告对用工形式的描述模棱两可时,打电话咨询,询问合同给谁签订,用工形式是什么。
3、牢记“逢进必考”:公务员基本都是国考、省考、定向/非定向选调这类考试进入,事业编考试五花八门,但也遵循笔试(面谈)——结构化面试的流程
例题:
例1:2022湖北孝感市公安局孝南分局招聘看守辅警公告([url]http://www.offcn.com/zhaojing/2022/0511/118606.html)[/url]
答案 ...
“经笔试、面试、体检合格人员由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同意,确定聘用人员名单,并在相关媒体公示7天。公示结束后,由劳务派遣公司办理劳务派遣用工手续”
鉴定为:劳务派遣
鉴定为:劳务派遣
答案 ...
“员额制”
鉴定为:编制备案制管理
鉴定为:编制备案制管理
答案 ...
“我院与聘用人员直接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鉴定为:人事代理
鉴定为:人事代理
答案 ...
“对公示期后无异议的应聘人员将报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人社厅核准备案后予以聘用,办理相关手续”
鉴定为:事业编
鉴定为:事业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