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内容]简单 聊聊泥潭喜欢讨论的光刻机

Kylie-avatar

Kylie

2020-08-15T13:45:08+00:00

这些时日以来,中美对抗的国际形势、华为在半导体行业的受压、晶圆代工回到人们视线当中的种种,再次让光刻这个名词,回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那么我就来简单地聊一聊,泥潭总是喜欢讨论的,光刻的核心工具:光刻机。当然,既然只是简单聊一聊,不能说太多,我们的话题可能很大程度上限制在“商用光刻机”的范畴。
目录 ...
  • 0-序:动机和前言
    • 0.1-我的开帖动机
    • 0.2-前言和声明
  • 1-从光刻简单地说起
    • 1.1-什么是光刻
    • 1.2-光刻工艺的简单流程
  • 2-然后是你们讨论的光刻机
    • 2.1-光刻机的分类
    • 2.2-还是光刻机的分类
    • 2.3-一些对于光刻机的错误认知
  • 3- 长求总 :我到底想说啥
  • 0-序
    0.1-我的开帖动机 ...
      
      虽然我并不喜欢发帖,这个号六年至今,算上本帖刚好是300贴大喜,但是平时仍然会喜欢逛逛水区作为消遣,近时以来,有明显的体感就是“光刻机”三个字开始频繁出现在列表中,而作为从业人士,在思考之前阻止自己的手指点进贴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起因就在于,作为一个工作中过半时间都有光刻机存在的工程师,在看到泥潭水友的很多言论时,恕我直言, 辣眼睛 ,因为其基于的并非光刻的现实,而是受到无良媒体的误导。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光刻”,或者说“黄光”、“Photo”、“Litho”作为半导体八大工艺的其中一个,其实是个并不大的圈子,事实上就算是隔壁部门,对光刻机不了解也是非常正常的,就如同我不了解他们的工艺和设备一样。
      但是泥潭又恰好很喜欢讨论,讨论又恰好需要了解的基础,所以我想了想,与其一直辣眼睛,不如开个贴,和大家聊一聊,水区喜欢讨论的,光刻机。
    0.2-前言和声明 ...
    声明在先:
    • 本帖拒绝任何无声明无授权转载,并保留对盈利目的的无授权转载者追责的权利。
    • 出于各种免责考虑,我会尽量避免直接提及除ASML之外任何一家商用光刻机设备商,同时也避免提及任何一家代工厂(Foundary),IDM,Fabless设计商,并且我不会提及涉及任何一家芯片制造商制程相关内容;以上不提及的内容,我也拒绝在回复中讨论。如果任何相关人士觉得我有不当涉及,请私信,我会删除。
    • 本帖可能受作者视野限制存在谬误,请指出。
    • 本帖较长,大家挑喜欢的看,但科普当前,还请不要再在毫无了解的情况下加入讨论。
    • 谢谢大家抽空赏读。
      自美国加剧在半导体的对抗以来,随着多家相关厂商受制裁打击、更多相关政令的发布,使得半导体制造业再次被捧上人们视野,而其中,半导体制造的一项核心图形工艺:光刻,更是随之回到风口浪尖,甚至在某些范围的讨论中,光刻的核心设备——价格高昂的光刻机一度顶替了舆论中风头无两的航空发动机,暂时成为了 工业桂冠上的明珠
      随着舆论的兴起,相关于光刻机的讨论时有扩大,讨论的扩大化往往伴随着理解的加深,那今天,我们就不妨来加深一下,对大家喜欢讨论的“前道”光刻机的理解。
  • 1-从光刻简单地说起
    1.1-什么是光刻 ...
      
      何为光刻?和大家字面理解的可能存在偏差,光刻并非是“ 用激光在硅上刻电路 ”。
      光刻其实存在两种理解,一种是狭义光刻,也即我们谈的光刻,属于半导体工艺其一,作为一道工艺,一片晶圆在一次进入光刻段到离开,它并不会失去什么东西,反而往往会被盖上一层化学涂料;另一种是广义光刻,更接近于大众的朴素理解,但是实际上却包含了蚀刻、光刻和光刻延伸的OPC(光学临近效应修正)作为半导体工艺核心的图形部门,在其中的蚀刻,才真正地把图形刻到晶圆上。
      或许有的读者知道,或许有的不知道,但我仍然必须提一嘴,现代集成电路的制造,一片晶圆的制造周期是很长的,需要历时数月,期间他将会被一层层盖上各种各样的物质,并由这些物质最终形成一个有着数亿晶体管的芯片,这个过程中,每一次给晶圆覆盖上一层需要限定形状的物质时,都需要一次光刻的参与来在晶圆上做出对应图形。一片晶圆在整个制造周期,将会数十次地进出光刻工艺段,这也是我先前强调:一次进入光刻段”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光刻工艺,目的是为了设置图形,与大众想象的“ 刻电路 ”也是存在偏差的,因为需要图形的不只是电路,也包括器件本身。实际上,仅有我们通常意义上划分的“后段(BEOL)”周期才是在做电路的互联,当然,这个“后段”只是晶圆制造的“后段”,离其后的测试封装打包 下刀 出售还有很远的距离,所使用的也仍然是“前道”光刻机
    1.2-光刻工艺的简单流程 ...
      
      在说光刻机之前,我还是需要简单唠叨一下光刻工艺本身,因为这会对我们接下来讨论光刻机有很大的帮助。
      如同我先前所说的,[quote]“一片晶圆在一次进入光刻段到离开,它并不会失去什么东西,反而往往会被盖上一层化学涂料。”[/quote]出于工艺可行性、技术的实现和工程余量等多方面的考虑,光刻工艺本身,是不会直接在晶圆上带走东西的。
      首先,我们会在晶圆上涂上一层厚达数十纳米到数十微米的有机涂料,也可能是几层。这个有机涂料通常会同时包括酸碱基团,并对我们光刻机使用的光源波长光敏,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光刻胶——Photo Resist,也被直译叫做光阻。为了均匀地让涂料覆盖在晶圆上,我们采用旋涂的方式,也就是往中间滴几毫升,然后顶住晶圆高速旋转(通常是三根顶针(,最后拿空气吹掉边缘不规则的地方和漏下背面的涂料。在这步工艺完成后,晶圆表面的涂料非常光滑,在整片晶圆上的起伏不超过数埃(1Å=0.1nm)。此后会有几步没必要细讲的前烘、冷却等步骤,接下来就可以把晶圆送进光刻机了。
      接下来晶圆会被机械臂放到工件台上,一个四倍大的矩形光罩将会被放置在上方,光线通过已经提前做好图像的光罩,从物镜聚焦到晶圆上,通常一片晶圆每层都需要曝光一百到两百次之间,在晶圆上形成整齐排列的矩形,每个矩形被我们称为一个Shot(或Field)。接下来通常是一系列后烘等工艺,催促有机涂料发生光化学反应,接下来用另一种有机溶剂冲走反应掉的部分,于是光罩上不透光(或者刚好相反,透光)的部位被画在晶圆上,这步称为显影。这时候晶圆的样子,我随意找了张网图,肉眼可以看见一个个方块。
    如图:[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8/18/-7Q5-k2yhKxT1kSb4-ar.jpg[/img]
      显影完了,拿去电子显微镜下量一量线条尺寸有没有问题,拿去Overlay(套刻误差)机台量一量有没有做偏。有问题的,拿去用化学手段吧光刻胶洗了,从头再来;要是没问题,就交给蚀刻了。
  • 2-然后是你们讨论的光刻机
    2.1-光刻机的分类 ...
      
      报道中的光刻机总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大家讨论的感兴趣的,其实一直只有一类,也就是用于芯片制造中先进制程所需的前道光刻机。由于这个市场几乎是由ASML一家垄断,大家也往往喜欢讨论他们,所以我就直接围绕着ASML的光刻机说开。
      大家的讨论中,很明显很多人对于光刻机毫无认知:它有哪些款式,又为什么分这些款式呢?
      其实这并不是个很难接触到答案的问题,[url=https://www.asml.com/en]答案的大门[/url],点开链接,对没错,就像你买东西要去人家官网看一看考察一下,光刻机也是,答案就放在ASML的官网上。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8/18/-7Q5-5o5zK2bT1kSe8-dm.png[/img]
      点开Product[url=https://www.asml.com/en/products]产品页面[/url],里面的光刻系统里面非常简洁,只有两个东西,EUV系统、DUV系统——极紫外系统、深紫外系统。
      这是最简朴的分类,光源分为深紫外和极紫外,其中极紫外EUV系统,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那个最尖端的系列,光源波长13.5nm,几乎进入X光的领域了,因为极短的波长、极高的光子能量使得其极易被吸收,所以这是套非常娇贵的系统,需要真空、需要洁净、还不能用透射式镜组,总之,是ASML的得意之作,也是他的独门绝技。EUV LLC联盟在2003年发出了最后一篇论文,六年间他们用数百篇论文验证了EUV系统的可行性,然而ASML的第一台EUV样机,2015年问世。
    2.2-还是光刻机的分类 ...
      
      前一节是最简单的光刻机分类:EUV——最好的( 没买到的 );DUV——成熟的( 下单包邮 )。
      但是我这一节还是要继续讲光刻机的分类,DUV的细分。
      点进[url=https://www.asml.com/en/products/duv-lithography-systems]DUV[/url]中,那就有些眼花了,不过没关系,我们顺着ASML自己的分类看。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8/18/-7Q5-kaqoZoT3cSyf-ms.png[/img]
      第一类:Immersion Systems。浸没式系统,惊为天人的设计,用精妙的方式,在物镜和晶圆表面之间用去离子水替代原本的空气,获得了更大的入射角,使得NA第一次突破1。水的折射率是1.333,也就是说,此时的光源的极限分辨率,等效于原本其1/1.333波长的光源的分辨率。浸没式光源只用于光源波长为193nm的ArF光源,因此有时候我们可以等效视作它具备一个145nm的光源(来看待他的极限分辨率)。
      浸没式光刻系统有两个系列,NXT:1950i系列和NXT:2000i系列,是ASML自身对产品的系列。页面上的系统中,包括1980Di,1970Ci,1960Bi等,均可由1950i升级得到;而2000i系列,目前最先进的版本是2050i。
      第二类:Dry Systems。是呼应于最先进的DUV系统(浸没式)的分类。当然实际上,我们会对这个大类再做细分,如图你能在页面上看到,XT系列光刻机的序号明显有断层,这是区分了ArF(1460K)、KrF(1060K)和i-Line(400L)三种DUV光源系列的。
    2.3-一些对于光刻机的错误认知 ...
      
      或许有人发现了,我对于几类的光刻机,称呼总是离不开它的光源:EUV,DUV(ArFi,ArF,KrF和i-Line),并且从未像一些坛友一样,称呼为: [i]“Xnm光刻机”[/i]
      注意,这是一个非常辣眼睛的称呼,也是我发这个帖的源动力之一。
      我们通常称呼的7nm、10nm或是更加官方的N7,N7E,N6这种称呼,实际上是对工艺制程节点(node)的称呼,这是一个和光刻机不存在直接因果联系的称呼。光刻机确实会限制你所能达到的分辨极限,但获得光刻机并不能让你直接获得哪一个节点的工艺。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6nm及以下节点的晶体管密度需要EUV级别的分辨率才能生产,这主要是来源于我先前提过的BEOL所需的把晶体管互联出来时导线所需要的分辨率;而DUV,目前最先进的2050i甚至是保有量更大的1980i,也是足以应对此前的节点的,而一片晶圆的生产,并不是在单一型号的光刻机上生产完成的。即使是3nm节点,他也仍然可能会使用1460K(打个比方)。
      光刻机是个工具,我可以拿着EUV去做28nm节点,就是有点亏;也可以拿着1980i去做7nm节点,就是有点累。手里的工具和掌握的技术并无关系。
      那么怎么称呼光刻机:
      按光源来。我们的商用光刻机光源均是准分子激光,诸如我之前所称呼的ArFi,其光源是来自于惰性气体氩(Ar)和最活跃的气体氟气(F2)反应,然后迅速还原时电子从氩的外层跃迁至氟气的共价键轨道,这两个轨道的能级差发出的光子为193nm,(i表示immersion),所以ArFi你有时也可能会听见它被称呼为193i;同理,KrF就是氪(Kr)和氟气(F2);I-Line其实是氙(Xe)。
      于是我们就可以把光刻机分成EUV,ArFi(193i),ArF(dry,对应immersion),KrF,I-Line。这样的称呼,远比毫不知情贻笑大方地喊着 [i]“Xnm光刻机”[/i] 要靠谱得多,看起来也可信得多。
  • 3- 长求总 :我到底想说啥(嫌我话多也可以只看这里)
    其实好像也没说啥,废话有点多 ...
    • 称呼错误,别总是喊 [i]“Xnm光刻机”[/i] ,没有这样的称呼,也没法看懂想表述什么
    • 光刻机离我们不远,但是确实最顶尖的很难做。那些说着“举国之力一年大成”或是“数十年差距非同等时间不可跨越”的言论,都是不合适的,甚至,恕我直言,别有用心的。
    没了,其实有很多想讲一讲,但是说多了就不是简单聊聊了,而且真到了开始写的时候,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就这样吧。[s:ac: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