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wscara
2025-04-22T08:45:51+00:00
本来应该回复另外一个贴,但是气氛都那样了....那么简单讲一点个人对传武武理的粗浅认识。
首先举个巅峰实战例子,这是2014年UFC171 Lawler(左) vs Hendricks(右)的交手照片。两位都是洋肌肉棒子不是传武弟子,并且都拿到过UFC次中量级冠军,所以无需怀疑水平或者表演,就是最高等级的擂台格斗实战。

在拍下照片的这一刻发生了什么?
1.Lawler右直拳瞄准Hendricks,但是Hendricks用左手的掌缘架住Lawler的右手腕,推开了这一击。
如果让传武来说,这是圈转卸力。侧向推开不仅自己不受伤害,推开需要的力也远小于招架用力和对方用力,效率非常高。并且这是后发先至的招数,近距离侧推需要的时间远低于中距离直拳。当然最大的问题是对面是冠军的全力直拳,没推到位直接轰脸KO,Hendrick是艺高人胆大。
2.Hendricks的左掌缘压住Lawler右手腕,作为下一次对抗的起手。
如果让传武来说,这是听劲粘劲。控制和反控制,掌握主动权的斗争。此时Lawler一拳已出身体前倾,Hendricks压住他的右手,直接就能感觉到下一步的肌肉预备动作,相对应可以继续保持主动优势。反过来Lawler遇到很麻烦的状况,主手被对方左手压住无法简单发力,在撤回的同时Hendricks一定不等撤完击其半渡。
3.Hendricks虽然戴着拳套正在接招,两手五指都是松弛预备状态,身子能不紧绷就不紧绷。
如果让传武来说,这是松活灵劲。实际上是选择和反选择,五指松弛就保留着变拳掌和抓握的可能性,让对方不能不防。例如Lawler现在就必然要防备Hendricks抓他右手顺势前拉,身体失衡的时候右拳轰肝——即使可能性很小也不敢真的挨一下。Hendricks还可以选择保持压制,或者左手变拳直接打上去。而Lawler一拳握紧打出发力,就只有设法收回一个选项,好猜的很。
就这一个场景三个例子,应该都能看出用好传武的武理在最高等级的赛场也能打出精彩回合,对技战术巅峰的格斗冠军都有巨大意义。但这等于练传武的人强么?不是。
因为现代格斗的理念反过来和传武也是相通的!以上这些技巧在外面叫做Hand Trap,中近距离的重要对抗方法,即使两位都是洋肌肉棒子没有受过传武训练,人也一样会用会对拆。熟练这些武理足够在身体基础相同的情况下轻松对付王八拳,因为它们是反直觉的有效战斗经验总结,没练过的人凭借本能用不出来别说防备。例如和很多人说形松意紧第一反应是不可思议,为什么不直接绷紧肌肉发力砸。但到了高手层次不在这个系统学过也在那个系统练过,这些理念已经是普及技术。深知同样理念有意识防备的高手面前,只有也拥有不亚于对方的动态视力反应速度肌肉力量技巧技术,才有机会展现技巧。
现代和古代格斗的最大差异是不存在门派秘密,所有的技巧在全球格斗家的研究和反复实战下基本公开,完全不能期望过去没有录像视频传播不广,对面不懂师门秘传阴招不会对付的情况。咏春开始去国际上对战因此吃过大亏,对面即使中近距离黐手拍抓训练不如咏春,他依然可以设法掌握距离和节奏,打一个咏春不能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而他可以的距离。例如泰拳跆拳极真飞起重脚,寝技锁技柔术地上一滚,若是死抱传统理念必死无疑。到这个地步只能比实实在在的功底。谁身体素质好,谁实战训练多,谁的武术知识渊博(不限于中国各门传武,世界各国的传武,现代的新兴理念,都得懂甚至都得练),谁对对方擅长不擅长的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谁临场发挥心态好反应速度快,谁能赢。
能公开走出去的武术,和过去相比第一步就是放下门派之见和私相授受,承认自己的技巧有用的同时有限制和范畴,在有限的场景下才能发挥优势。然后针对性博览武林补充短板,至少要有意识有能力避开不适用的场景,然后才谈的上对战。海外咏春都会讲对面如果让出中线不和你玩缠斗怎么办,突进直拳轰他脸。突进直拳不是祖传手艺怎么办,去找隔壁拳击师傅练啊。传统武术的传统只是历史上的定义,“传统流传的武术”,而不是技术上的定义,“有改变就不是传武”“用器械就不是传武”“换术语就不是传武”“兼修他门就不是传武”。在更早的过去传武是配合当时冷兵器的庞大体系,包含十八般长短兵器和相应的空手格斗技术。清末民国火器进步,当时的大师就抛弃过时的冷兵器开始总结集中徒手刺刀单手刀几项能够和热兵器有效配合的格斗技术。到现代配合信息传播国际交流的大趋势,教学训练,师徒关系,武术组织都要有适应时代的全新形态。传武是当时因应时代变化的现代武术传播成后代的传武,不断更新知识库的积累,固定的东西可能是标本但不是武术。
例如咏春的某位加拿大师傅,是广东祖师越南传拳,一代弟子在越南二代弟子到加拿大教出的祖籍智利三代弟子,咏春前系统进修柔道柔术合气道,后来又学气功白眉拳。全盛时期是一米八,九十公斤的肌肉壮汉,在拳击场都算得上重量级。到越南交流的时候经常有比较封闭的练习者自恃技巧,低一个头的身高,跨一个甚至两个数量级的体重去挑战他。结果当然是被按着打啊......很有勇气但真的不意外。他不仅多种现代格斗训练过,甚至都有正经的传武师承,为什么那些人会觉得他不掌握相应的技巧呢?虽然也就是某种洋人一定不能理解传统文化精要,靠肌肉体重充数必定不正宗的思维定势做崇。在他那边门下,不敢说学成一定打得过隔壁拳击(只能说如果天赋时间允许同时学好咏春拳击,比起只学拳击能够对应的状况更多,反过来也是),但至少可以说能够和隔壁拳击教练站在平等交流的立场上论武,提供自己的独特技巧认识和应用,否则又没有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光环,哪来洋弟子给他交学费。
首先举个巅峰实战例子,这是2014年UFC171 Lawler(左) vs Hendricks(右)的交手照片。两位都是洋肌肉棒子不是传武弟子,并且都拿到过UFC次中量级冠军,所以无需怀疑水平或者表演,就是最高等级的擂台格斗实战。

在拍下照片的这一刻发生了什么?
1.Lawler右直拳瞄准Hendricks,但是Hendricks用左手的掌缘架住Lawler的右手腕,推开了这一击。
如果让传武来说,这是圈转卸力。侧向推开不仅自己不受伤害,推开需要的力也远小于招架用力和对方用力,效率非常高。并且这是后发先至的招数,近距离侧推需要的时间远低于中距离直拳。当然最大的问题是对面是冠军的全力直拳,没推到位直接轰脸KO,Hendrick是艺高人胆大。
2.Hendricks的左掌缘压住Lawler右手腕,作为下一次对抗的起手。
如果让传武来说,这是听劲粘劲。控制和反控制,掌握主动权的斗争。此时Lawler一拳已出身体前倾,Hendricks压住他的右手,直接就能感觉到下一步的肌肉预备动作,相对应可以继续保持主动优势。反过来Lawler遇到很麻烦的状况,主手被对方左手压住无法简单发力,在撤回的同时Hendricks一定不等撤完击其半渡。
3.Hendricks虽然戴着拳套正在接招,两手五指都是松弛预备状态,身子能不紧绷就不紧绷。
如果让传武来说,这是松活灵劲。实际上是选择和反选择,五指松弛就保留着变拳掌和抓握的可能性,让对方不能不防。例如Lawler现在就必然要防备Hendricks抓他右手顺势前拉,身体失衡的时候右拳轰肝——即使可能性很小也不敢真的挨一下。Hendricks还可以选择保持压制,或者左手变拳直接打上去。而Lawler一拳握紧打出发力,就只有设法收回一个选项,好猜的很。
就这一个场景三个例子,应该都能看出用好传武的武理在最高等级的赛场也能打出精彩回合,对技战术巅峰的格斗冠军都有巨大意义。但这等于练传武的人强么?不是。
因为现代格斗的理念反过来和传武也是相通的!以上这些技巧在外面叫做Hand Trap,中近距离的重要对抗方法,即使两位都是洋肌肉棒子没有受过传武训练,人也一样会用会对拆。熟练这些武理足够在身体基础相同的情况下轻松对付王八拳,因为它们是反直觉的有效战斗经验总结,没练过的人凭借本能用不出来别说防备。例如和很多人说形松意紧第一反应是不可思议,为什么不直接绷紧肌肉发力砸。但到了高手层次不在这个系统学过也在那个系统练过,这些理念已经是普及技术。深知同样理念有意识防备的高手面前,只有也拥有不亚于对方的动态视力反应速度肌肉力量技巧技术,才有机会展现技巧。
现代和古代格斗的最大差异是不存在门派秘密,所有的技巧在全球格斗家的研究和反复实战下基本公开,完全不能期望过去没有录像视频传播不广,对面不懂师门秘传阴招不会对付的情况。咏春开始去国际上对战因此吃过大亏,对面即使中近距离黐手拍抓训练不如咏春,他依然可以设法掌握距离和节奏,打一个咏春不能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而他可以的距离。例如泰拳跆拳极真飞起重脚,寝技锁技柔术地上一滚,若是死抱传统理念必死无疑。到这个地步只能比实实在在的功底。谁身体素质好,谁实战训练多,谁的武术知识渊博(不限于中国各门传武,世界各国的传武,现代的新兴理念,都得懂甚至都得练),谁对对方擅长不擅长的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谁临场发挥心态好反应速度快,谁能赢。
能公开走出去的武术,和过去相比第一步就是放下门派之见和私相授受,承认自己的技巧有用的同时有限制和范畴,在有限的场景下才能发挥优势。然后针对性博览武林补充短板,至少要有意识有能力避开不适用的场景,然后才谈的上对战。海外咏春都会讲对面如果让出中线不和你玩缠斗怎么办,突进直拳轰他脸。突进直拳不是祖传手艺怎么办,去找隔壁拳击师傅练啊。传统武术的传统只是历史上的定义,“传统流传的武术”,而不是技术上的定义,“有改变就不是传武”“用器械就不是传武”“换术语就不是传武”“兼修他门就不是传武”。在更早的过去传武是配合当时冷兵器的庞大体系,包含十八般长短兵器和相应的空手格斗技术。清末民国火器进步,当时的大师就抛弃过时的冷兵器开始总结集中徒手刺刀单手刀几项能够和热兵器有效配合的格斗技术。到现代配合信息传播国际交流的大趋势,教学训练,师徒关系,武术组织都要有适应时代的全新形态。传武是当时因应时代变化的现代武术传播成后代的传武,不断更新知识库的积累,固定的东西可能是标本但不是武术。
例如咏春的某位加拿大师傅,是广东祖师越南传拳,一代弟子在越南二代弟子到加拿大教出的祖籍智利三代弟子,咏春前系统进修柔道柔术合气道,后来又学气功白眉拳。全盛时期是一米八,九十公斤的肌肉壮汉,在拳击场都算得上重量级。到越南交流的时候经常有比较封闭的练习者自恃技巧,低一个头的身高,跨一个甚至两个数量级的体重去挑战他。结果当然是被按着打啊......很有勇气但真的不意外。他不仅多种现代格斗训练过,甚至都有正经的传武师承,为什么那些人会觉得他不掌握相应的技巧呢?虽然也就是某种洋人一定不能理解传统文化精要,靠肌肉体重充数必定不正宗的思维定势做崇。在他那边门下,不敢说学成一定打得过隔壁拳击(只能说如果天赋时间允许同时学好咏春拳击,比起只学拳击能够对应的状况更多,反过来也是),但至少可以说能够和隔壁拳击教练站在平等交流的立场上论武,提供自己的独特技巧认识和应用,否则又没有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光环,哪来洋弟子给他交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