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ysox
2021-04-30T01:09:05+00:00
谈谈个人对特斯拉以及Model Y的一点看法,各位看完再慢喷
我是今年2月底订的Model Y,当天在深圳万象汇的Tesla门店,之前并没有计划当天订车,我老婆当时都走出店,去隔壁逛了
后面销售说,我现在汽油车指标可以保留,放在绿牌上,因为深圳蓝牌还是很贵的,而且我们也只想要一辆车,不想多添一辆,这个痛点解决了,当时老婆没在我就付了订金
后面两个月,我基本就是个特吹,电车好,你看这科技感,动力,要什么有什么,直到海南那个事情出现
海南的特斯拉员工自己掉坑里这个事件,让我有了转变,首先这是发生在我第一次试驾之后,那次试驾基本没开过60码以上,就在万象汇外面转了一圈,很多红灯,结果在一个红灯之前,时速20的时候,我用了很大的力踩刹车,愣是一直缓行无法停下,当时一瞬间有点慌乱,不过最终还是停下了。结合海南这个掉坑事件,我自己就很明白,刹车助力有问题,或者至少说,每次刹车下去,并不一定都是同样的回馈
加上第一次试驾的时候,动能回收非常强,开汽油车的都知道,松油门是经常的,然后我老婆全程不适,小盆友在后排也说很不舒服
到这里,我还是很坚定的想买特斯拉,那种感觉就是自我洗脑的感觉,在路上甭管你开什么豪车,只要是汽油车,都是废物。这个时候我老婆已经动摇了,不想买了
然后就是上海车展,其实这个时候,作为准车主,我并没有被舆论带节奏,但我对特斯拉已经有了很大的意见,首先特斯拉在海南的事件之后,从未回应制动踏板变硬,行程很短的这个问题,我其实是有点无法理解为什么特斯拉对这样的问题不做正面回应。那段时间我约了第二次试驾,销售知道我是冲着刹车来的,试驾过程中,猛加速到80码,然后一脚刹停,当时我就差没从座位上飞起来,那次刹车直接刹出ABS,我能听到车底咔咔咔的防抱死声音
这次试驾之后,我反倒犹豫是不是还要买特斯拉的,因为有以下几个重要问题没有办法得到确认:
1. 刹车变硬的逻辑(我后面被逼自己做功课去了解iBooster的工作原理),特斯拉一直没有正面回复,我自己判断仍然是助力的问题,加上特斯拉给动能回收非常高的优先级,导致主动刹车性能不稳定
2. 国内外均有用户出现突然紧急刹车的情况,具体可能是辅助驾驶系统判断需要急刹,这种情况不仅很吓人,而且有时候会非常危险(我很清楚,如果我老婆在车上,这种情况只要出现一次,她会直接让我把车扔了)
3. 北美论坛有不少人发帖说有突然加速的情况,具体原因无法下结论,有人说是不小心碰到右侧的定速,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AP是有权限介入主动加速的,所以不能排除突然加速的可能
4. 动能回收的回馈不一致,换句话说,松开电门的时候,大部分时间的减速感是一致,但仍然会出现减速变弱的情况,这就导致你很难判断动能回收的制动距离,如果过于依赖单踏板的动能回收减速,很容易出问题
5. 结合以上几点,行车中的安全感会大大下降
6. 这次舆论中,最让我恶心是,很多人上来讲道理,讲讲技术,对面直接说你是车黑的,你就不能说特斯拉一点毛病,这部分人是真TM恶心,老实说,这种无脑维护特斯拉的,其实比车黑还黑。在汽车之家论坛,有车主说出现刹车硬,居然有人回复说,刹车硬又不是不能开,尾箱共振又不是不能开这种
以上放在一起,首先我老婆已经是强烈反对,她觉得都已经花了36W了(加了3个8千的配置),买回来心里还膈应,非常不爽,而我这个时候因为几个重要的技术问题存疑,决定放弃,五一期间订了BMW 535LE,我还是喜欢电车,这是真的
最后再说一下特斯拉傲慢的问题,它的傲慢在产品设计上表现的很充分,取消动能回收选择,之前在新的Model S上搞屏幕挂挡,异型方向盘等等,都是把安全放在第二位,凸显设计的特殊性,这种傲慢一定会付出代价
我是今年2月底订的Model Y,当天在深圳万象汇的Tesla门店,之前并没有计划当天订车,我老婆当时都走出店,去隔壁逛了
后面销售说,我现在汽油车指标可以保留,放在绿牌上,因为深圳蓝牌还是很贵的,而且我们也只想要一辆车,不想多添一辆,这个痛点解决了,当时老婆没在我就付了订金
后面两个月,我基本就是个特吹,电车好,你看这科技感,动力,要什么有什么,直到海南那个事情出现
海南的特斯拉员工自己掉坑里这个事件,让我有了转变,首先这是发生在我第一次试驾之后,那次试驾基本没开过60码以上,就在万象汇外面转了一圈,很多红灯,结果在一个红灯之前,时速20的时候,我用了很大的力踩刹车,愣是一直缓行无法停下,当时一瞬间有点慌乱,不过最终还是停下了。结合海南这个掉坑事件,我自己就很明白,刹车助力有问题,或者至少说,每次刹车下去,并不一定都是同样的回馈
加上第一次试驾的时候,动能回收非常强,开汽油车的都知道,松油门是经常的,然后我老婆全程不适,小盆友在后排也说很不舒服
到这里,我还是很坚定的想买特斯拉,那种感觉就是自我洗脑的感觉,在路上甭管你开什么豪车,只要是汽油车,都是废物。这个时候我老婆已经动摇了,不想买了
然后就是上海车展,其实这个时候,作为准车主,我并没有被舆论带节奏,但我对特斯拉已经有了很大的意见,首先特斯拉在海南的事件之后,从未回应制动踏板变硬,行程很短的这个问题,我其实是有点无法理解为什么特斯拉对这样的问题不做正面回应。那段时间我约了第二次试驾,销售知道我是冲着刹车来的,试驾过程中,猛加速到80码,然后一脚刹停,当时我就差没从座位上飞起来,那次刹车直接刹出ABS,我能听到车底咔咔咔的防抱死声音
这次试驾之后,我反倒犹豫是不是还要买特斯拉的,因为有以下几个重要问题没有办法得到确认:
1. 刹车变硬的逻辑(我后面被逼自己做功课去了解iBooster的工作原理),特斯拉一直没有正面回复,我自己判断仍然是助力的问题,加上特斯拉给动能回收非常高的优先级,导致主动刹车性能不稳定
2. 国内外均有用户出现突然紧急刹车的情况,具体可能是辅助驾驶系统判断需要急刹,这种情况不仅很吓人,而且有时候会非常危险(我很清楚,如果我老婆在车上,这种情况只要出现一次,她会直接让我把车扔了)
3. 北美论坛有不少人发帖说有突然加速的情况,具体原因无法下结论,有人说是不小心碰到右侧的定速,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AP是有权限介入主动加速的,所以不能排除突然加速的可能
4. 动能回收的回馈不一致,换句话说,松开电门的时候,大部分时间的减速感是一致,但仍然会出现减速变弱的情况,这就导致你很难判断动能回收的制动距离,如果过于依赖单踏板的动能回收减速,很容易出问题
5. 结合以上几点,行车中的安全感会大大下降
6. 这次舆论中,最让我恶心是,很多人上来讲道理,讲讲技术,对面直接说你是车黑的,你就不能说特斯拉一点毛病,这部分人是真TM恶心,老实说,这种无脑维护特斯拉的,其实比车黑还黑。在汽车之家论坛,有车主说出现刹车硬,居然有人回复说,刹车硬又不是不能开,尾箱共振又不是不能开这种
以上放在一起,首先我老婆已经是强烈反对,她觉得都已经花了36W了(加了3个8千的配置),买回来心里还膈应,非常不爽,而我这个时候因为几个重要的技术问题存疑,决定放弃,五一期间订了BMW 535LE,我还是喜欢电车,这是真的
最后再说一下特斯拉傲慢的问题,它的傲慢在产品设计上表现的很充分,取消动能回收选择,之前在新的Model S上搞屏幕挂挡,异型方向盘等等,都是把安全放在第二位,凸显设计的特殊性,这种傲慢一定会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