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不少地方总感觉有点矛盾

Zwietracht Kätzche-avatar

Zwietracht Kätzche

2021-03-26T02:37:03+00:00

比如苏秦列传

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于是如其言,而杀苏秦者果自出,齐王因而诛之。燕闻之曰:“甚矣,齐之为苏生报仇也!”

这一段和
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

太史公一个隔了几百年的人都知道是为了抓刺杀的主谋,为什么当时的天下人看不出来,出来承认刺杀的都被齐湣王杀了
Zer0Bytes-avatar

Zer0Bytes

解放战争还预定五年呢,结果两年不到,蒋某人就跑到岛上了。
siidezz-avatar

siidezz

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
MrIshibashi-avatar

MrIshibashi

太史公笔法就是这样的,写的虽是史书,但是个人拿来隐喻的东西实在不少
TITANxTOXIC-avatar

TITANxTOXIC

历史传说有多种可能,《史记》选材时有多种版本的,比较可信的记入本纪,其次世家,……
bloodyninjax1-avatar

bloodyninjax1

说实话史书这种人写的东西可信度都存疑。上面写的都没发现就是真没发现?还是他选择性忽略了发现的人?这些编排都是有讲究的
ipang-avatar

ipang

苏秦张仪这一系列记载证明都是错误的。
CTC22-avatar

CTC22

因为史记本来就是太史公根据之前记载 和遍访民间流传的故事 综合起来 有的还加入了个人看法和夹带私货

史记的艺术性更高 因为太史公喜欢把自己代入他写的历史中的人身上 然后根据这人的背景 自己想像这人当时是什么想法 会把这些写进史记

所以不真的地方很多 但读起来更有意思 和汉书那种纯记录有区别


不过太史公本人是贵族高门出身 而且因为个人原因 所以一些关于汉朝的记录 会显得有屁股 而枉顾事实

司马迁认为卫青、霍去病、李延年、李广利是一样的,是靠与皇帝的不正当关系上位的,是佞幸臣,比不得李广和自己这样的世代相传的高门贵族之后正统高贵

汉朝第一个真正掌握整个帝国权利的皇帝汉武帝这样提拔下人是乱搞,必须给予这样的佞幸之人无情的鞭挞,维护高门根正苗红的正统地位,司马迁本人有屁股,关于汉朝的评价自然也有了屁股
streetguyrj-avatar

streetguyrj

[quote][pid=503529867,26087125,1]Reply[/pid] Post by [uid=62461765]Fire-of-Iron[/uid] (2021-03-28 10:57):

说实话史书这种人写的东西可信度都存疑。上面写的都没发现就是真没发现?还是他选择性忽略了发现的人?这些编排都是有讲究的[/quote]中国的史书可信度很高,近现代以来的历史研究和考古发掘都证实了这一点。
Ryz-avatar

Ryz

都把苏秦五马分尸了,苦肉计做到这种程度上,是正常人都会信。
你用后世上帝视角看当然觉得不值一提,真放到那时候,你跺你也麻。
SirMCoolguy-avatar

SirMCoolguy

日常质疑史记[s:ac:茶]
nikki-avatar

nikki

太史公虽然已经算是信史了,但一个汉朝人毕竟和春秋战国隔了好几百年,要求百分百真实未免强人所难
比如写鸿门宴,每人的一言一行都清楚,仿佛自己在场一样,实际肯定是根据传说再脑补了些想象。同样结合传说高祖是龙生的,这个都知道是想象,鸿门宴怎么就认定完全是真实呢?
CTC22-avatar

CTC22

[quote][pid=503530300,26087125,1]Reply[/pid] Post by [uid=41430514]owell1984[/uid] (2021-03-28 11:00):

中国的史书可信度很高,近现代以来的历史研究和考古发掘都证实了这一点。[/quote]史书≠史记 史记可信度高≠史记都可信

近年前考古战国竹简和甲骨文 其实辟谣的更多

什么烽火戏诸侯 扁鹊医事 帝辛恶事 好多都证明是没有的事 只是古人编排的罢了
bloodyninjax1-avatar

bloodyninjax1

[quote][pid=503530300,26087125,1]Reply[/pid] Post by [uid=41430514]owell1984[/uid] (2021-03-28 11:00):

中国的史书可信度很高,近现代以来的历史研究和考古发掘都证实了这一点。[/quote]7楼老铁的话

还是要有自己的判断,古代尤其中国屁股因素很大,至少也要找不同立场的好几份史料
bloodyninjax1-avatar

bloodyninjax1

[quote][pid=503530901,26087125,1]Reply[/pid] Post by [uid=20203683]永恒的馒头君[/uid] (2021-03-28 11:02):

史书≠史记 史记可信度高≠史记都可信

近年前考古战国竹简和甲骨文 其实辟谣的更多

什么烽火戏诸侯 扁鹊医事 帝辛恶事 好多都证明是没有的事 只是古人编排的罢了[/quote]烽火戏诸侯这个特别扯。考古证明当时就没烽火这种通讯方式。估计美人亡国之类的也差不多吧!
Kiwi-avatar

Kiwi

[quote][pid=503530300,26087125,1]Reply[/pid] Post by [uid=41430514]owell1984[/uid] (2021-03-28 11:00):

中国的史书可信度很高,近现代以来的历史研究和考古发掘都证实了这一点。[/quote]我怎么记得各种考古发现反而使得史记争议越来越大了,比如苏秦和张仪根本是两个时代的人,比如秦始皇的遗嘱可能并没有伪造等等
【活動復活】☃❄雪男(ゆきお)ゲームズ❄☃-avatar

【活動復活】☃❄雪男(ゆきお)ゲームズ❄☃

有种东西叫史源学,司马迁写书又不做引用,谁知道他哪一段抄的是哪本书,觉得自己抄的东西有问题不是很正常的吗。司马光《资治通鉴》和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在抄书的时候觉得不对劲的地方也会做批注啊。
Ascend-avatar

Ascend

有个人叫刘勃,我不知道评价咋样啊,反正买了两本他的《失败者的春秋》《战国歧途》,里面讲的挺多东西确实挺颠覆我以前上学时候在课本上学到的那点简单历史知识的
CTC22-avatar

CTC22

史记里 和别的史书不同的地方是 你会发现好多记载的内容 根本不是后世者能知道的 但太史公却写了

比如好多两个人在密室里密谋 这种情节 太史公是怎么知道 而且能知道他俩说的话的

还有经典的刘邦为了躲避楚骑千钧一发,楚骑就要追上来了,所以刘邦扔儿子 扔了三次 夏候婴停车捡了三次 这他妈耽误的时候楚骑也早追上了吧。。。。耽误这时间也比扔孩子减的时间多了。。。楚骑到底离多远

还是因为捡儿子 刘邦内心想杀夏候婴十余次

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馀,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

刘邦的内心活动 太史公都能知道。。。。


史记里很多是太史公自己加的情节的段落描写 会让你读着更有意思 但前提是你不要觉得这是真实历史 编的情节多的是
SSTRETCH-avatar

SSTRETCH

历史记录者写的未必是事实啊,所以看史料要考虑多方印证。

具体到一手史料而非后世整理的史书来说,有多本不同出处正史印证一件事的史料最可信,大部分被后世认可的历史都属于这种

第二是正史与野史,野史与野史乃至实物印证,比较经典的例子是古今刀剑录记载了刘备铸造章武剑,其中诸葛亮的佩剑在唐代出土并被记录,所以此条记录可信

第三是正史孤证,例子就是三国圈被吵的不可开交的裴注云别传,除此之外别处见不到记载

第四是野史孤证与正史无冲突,到此级别可信度就比较低了,比如英雄记里面刘备兵败无粮靠吃死去同僚尸体撤军

第五是正史之间互相冲突,这个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三国志吴书里面的大量内容,吴书也成为三国志里面可信度最低的篇章。其中涉及蜀汉荆州的内容多处自相矛盾,比如湘水划界的具体情况,吴主传和陆逊传鲁肃传吕蒙传内容就打架了,偏生吴主传和先主传是能印证的,顺道还能从时间轴推测出关羽侮辱孙权拒绝联姻是子虚乌有。

最不可信的是野史与正史互相冲突或者野史之间冲突。这种例子同样不少,就不多举例说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