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centSheep
2024-04-20T15:25:52+00:00
看到不少穿越17世纪小说,想问问从中国殖民北美的大航海航线问题
毕竟那是风帆大航海最火爆的年代,所以不少穿越文都有远征 殖民北美的描写,
但是对于从中国驾驶风帆船 去北美的航线问题,,大多数作品都直接跳过了。
查了一下资料,想认真请教一下。
1、从真实历史角度出发,
不少人给出的答案,都是建议走太平洋北部航线:
从中国东部的 舟山港出发,先趁着黑潮 去北海道渔场,
然后 到了这里有2条路线:
A、是继续向北,蹭着 太平洋北部的 阿留申群岛 一路向东到达北美洲的阿拉斯加。
但是这条航线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虽然可以一路摸着阿留申群岛走,,
但是太靠近北极圈,恶劣的航海环境,寒冷的天气,风大浪高,对于风帆船很不友好,
(唯一优点是 各个小岛上海狮海豹多,不愁没肉吃)
最关键的是,到达了北美洲北部的阿拉斯加之后,,
继续向南想去 旧金山 这种适合开拓殖民的港口,一路都得 逆着北上洋流走逆行,航行会非常缓慢。
B、 从北海道,随着 北太平洋暖流,一路向东飘,,大概飘个小半年,,就能到达北美的温哥华附近,
缺点也比较明显,就是这条基本靠洋流飘着走的航线,全程太长了,大概4500海里(近9000公里),
这么长的航线,漂在海上至少4-5个月,在风帆时代,全程中途没有任何可以停靠的补给的小岛,一旦遇到风暴,,很可能就全军覆没了。
以上2条航线,按照不少回答者的说法,是真实历史中有人走过的路线,(但是非常艰难)
所以上面这2条走太平洋北部的航线,感觉在风帆时代都是非常非常艰难 和 危险的,并不适合穿越小说中的路线。
2、我仔细看了一下地图,似乎 太平洋北侧 中南部航线 是最适合风帆船时代的往返太平洋航线,
感觉这条航线比较靠近 17世纪西班牙大帆船往来太平洋的路线,看上去似乎更安全快捷。
当然前提是,作为穿越者 知道这条航线上的各个岛屿方位(经纬度),还要能造出航海钟 和 六分仪。
中国的帆船大部队先在 台湾南部的高雄集结,
先向南航行到菲律宾的马尼拉,(高雄-马尼拉 500海里)
然后向东到先到达 关岛,(马尼拉-关岛 1500海里)
(关岛到塞班岛仅仅100海里,塞班岛也可以当做备选岛屿)
继续向东,关岛 到 威克岛 500海里,
继续向东,威克岛 到 夏威夷岛 2000海里,
继续向东,夏威夷岛 到 旧金山 2100海里。
这条太平洋北侧,靠中南部的航线, 中间可以靠岸休整的岛屿比较多,既可以方便躲避暴风,也可以方便获取补给,
作为长期往返的航线,甚至可以把 中间几个大的岛屿修建成良好的补给港口。
并且安排移民在 这几个大岛屿上种植农作物 和 经济作物,给航线上的帆船队伍提供粮食,淡水,新鲜蔬菜水果。
西班牙没选择这条路线,是因为他们的大帆船航线,始终是从靠近墨西哥城 南部的阿尔普尔科港口出发,
向西南方向航行至北纬10度左右,一路沿着靠近赤道北侧的各种群岛,向西航行至菲律宾的马尼拉。
所以他们熟悉的航线远离了中部航线,一直要等到1778年,英国船长库克才发现 夏威夷岛 这个黄金位置。
现在就想请问下,假定条件
17世纪,穿越者主角,发展出了 米尼弹步枪+火炮 部队 改进造船业,同时发展了陆军+海军,
最后打败满清重新统一了大明,
若干年后,新大明人口再次暴涨,,
主角在攻占,殖民了东南亚重要的沿海城市和港口后,
(比如 越南的金兰湾,马六甲海峡的新加坡,打败菲律宾马尼拉的西班牙殖民部队)
考虑到北美此时白皮在东海岸的殖民人数也仅仅几万人,所以开启了殖民北美洲的计划。
关键问题来了,在17世纪这个风帆船的时代,穿越者画出了海图,提供了航海钟和六分仪,
台湾高雄 - 马尼拉 - 关岛 - 威克岛 - 夏威夷岛 - 旧金山
这条航线,是不是中国前往北美殖民 最好的太平洋航线(补给方便,安全,快速)
毕竟那是风帆大航海最火爆的年代,所以不少穿越文都有远征 殖民北美的描写,
但是对于从中国驾驶风帆船 去北美的航线问题,,大多数作品都直接跳过了。
查了一下资料,想认真请教一下。
1、从真实历史角度出发,
不少人给出的答案,都是建议走太平洋北部航线:
从中国东部的 舟山港出发,先趁着黑潮 去北海道渔场,
然后 到了这里有2条路线:
A、是继续向北,蹭着 太平洋北部的 阿留申群岛 一路向东到达北美洲的阿拉斯加。
但是这条航线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虽然可以一路摸着阿留申群岛走,,
但是太靠近北极圈,恶劣的航海环境,寒冷的天气,风大浪高,对于风帆船很不友好,
(唯一优点是 各个小岛上海狮海豹多,不愁没肉吃)
最关键的是,到达了北美洲北部的阿拉斯加之后,,
继续向南想去 旧金山 这种适合开拓殖民的港口,一路都得 逆着北上洋流走逆行,航行会非常缓慢。
B、 从北海道,随着 北太平洋暖流,一路向东飘,,大概飘个小半年,,就能到达北美的温哥华附近,
缺点也比较明显,就是这条基本靠洋流飘着走的航线,全程太长了,大概4500海里(近9000公里),
这么长的航线,漂在海上至少4-5个月,在风帆时代,全程中途没有任何可以停靠的补给的小岛,一旦遇到风暴,,很可能就全军覆没了。
以上2条航线,按照不少回答者的说法,是真实历史中有人走过的路线,(但是非常艰难)
所以上面这2条走太平洋北部的航线,感觉在风帆时代都是非常非常艰难 和 危险的,并不适合穿越小说中的路线。
2、我仔细看了一下地图,似乎 太平洋北侧 中南部航线 是最适合风帆船时代的往返太平洋航线,
感觉这条航线比较靠近 17世纪西班牙大帆船往来太平洋的路线,看上去似乎更安全快捷。
当然前提是,作为穿越者 知道这条航线上的各个岛屿方位(经纬度),还要能造出航海钟 和 六分仪。
中国的帆船大部队先在 台湾南部的高雄集结,
先向南航行到菲律宾的马尼拉,(高雄-马尼拉 500海里)
然后向东到先到达 关岛,(马尼拉-关岛 1500海里)
(关岛到塞班岛仅仅100海里,塞班岛也可以当做备选岛屿)
继续向东,关岛 到 威克岛 500海里,
继续向东,威克岛 到 夏威夷岛 2000海里,
继续向东,夏威夷岛 到 旧金山 2100海里。
这条太平洋北侧,靠中南部的航线, 中间可以靠岸休整的岛屿比较多,既可以方便躲避暴风,也可以方便获取补给,
作为长期往返的航线,甚至可以把 中间几个大的岛屿修建成良好的补给港口。
并且安排移民在 这几个大岛屿上种植农作物 和 经济作物,给航线上的帆船队伍提供粮食,淡水,新鲜蔬菜水果。
西班牙没选择这条路线,是因为他们的大帆船航线,始终是从靠近墨西哥城 南部的阿尔普尔科港口出发,
向西南方向航行至北纬10度左右,一路沿着靠近赤道北侧的各种群岛,向西航行至菲律宾的马尼拉。
所以他们熟悉的航线远离了中部航线,一直要等到1778年,英国船长库克才发现 夏威夷岛 这个黄金位置。
现在就想请问下,假定条件
17世纪,穿越者主角,发展出了 米尼弹步枪+火炮 部队 改进造船业,同时发展了陆军+海军,
最后打败满清重新统一了大明,
若干年后,新大明人口再次暴涨,,
主角在攻占,殖民了东南亚重要的沿海城市和港口后,
(比如 越南的金兰湾,马六甲海峡的新加坡,打败菲律宾马尼拉的西班牙殖民部队)
考虑到北美此时白皮在东海岸的殖民人数也仅仅几万人,所以开启了殖民北美洲的计划。
关键问题来了,在17世纪这个风帆船的时代,穿越者画出了海图,提供了航海钟和六分仪,
台湾高雄 - 马尼拉 - 关岛 - 威克岛 - 夏威夷岛 - 旧金山
这条航线,是不是中国前往北美殖民 最好的太平洋航线(补给方便,安全,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