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to
2021-12-28T12:01:16+00:00
之前读的论文中的数据,现在链接丢了[s:ac:哭笑]
那篇论文调查了许多社会热点话题,并且把观点分类,把最开始时主要的观点算作正,与之相反的观点算作负
然后把观点按照时间排序,研究人员发现,在发生舆情反转现象的话题中,那些负观点在某个时间点的比率超过12.5%之后,就会一路飞升到95%以上;
而所有没有发生的舆情反转的话题,负观点在某个时间点的最大比率只是略高于10%,并最终随着时间增长趋近于0。[s:ac:哭笑]
重要的是,这些话题不分领域、不分层次,无一例外全部中招。[s:ac:哭笑]
这个论文说明了一件事,舆论把控远比想象中要容易,只要1/8的nt就能搞臭一整个评论区。[s:ac:哭笑]
也就是说,如果两个群体起了冲突,一边最终倒向无事发生,另一边倒向臭不可闻,那么一定是臭不可闻那边的比率远大于另一边,而且最终会感染整个群体一起臭不可闻。
另外,反过来还说明,如果你怎么凑也凑不出1/8的人来帆船搞臭另一边,那还是洗洗睡吧[s:ac:哭笑]
最后文章还指出了,舆论反转不会只发生一次:如果反转后,原来的负观点并不能真正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那么就会在某个时间点重新反转,并最终趋近于0,最终评论仍然代表大多数人的真正想法。
这意味着如果有人认为,搞事的只是一小部分,我们绝大部分群体都是被误导的,但是评论迟迟不能从臭不可闻中走出,那你其实就是在自我催眠。[s:ac:哭笑]
说了这么半天,和手游有什么关系呢?是啊,有什么关系呢,我也不清楚。[s:ac:哭笑]
那篇论文调查了许多社会热点话题,并且把观点分类,把最开始时主要的观点算作正,与之相反的观点算作负
然后把观点按照时间排序,研究人员发现,在发生舆情反转现象的话题中,那些负观点在某个时间点的比率超过12.5%之后,就会一路飞升到95%以上;
而所有没有发生的舆情反转的话题,负观点在某个时间点的最大比率只是略高于10%,并最终随着时间增长趋近于0。[s:ac:哭笑]
重要的是,这些话题不分领域、不分层次,无一例外全部中招。[s:ac:哭笑]
这个论文说明了一件事,舆论把控远比想象中要容易,只要1/8的nt就能搞臭一整个评论区。[s:ac:哭笑]
也就是说,如果两个群体起了冲突,一边最终倒向无事发生,另一边倒向臭不可闻,那么一定是臭不可闻那边的比率远大于另一边,而且最终会感染整个群体一起臭不可闻。
另外,反过来还说明,如果你怎么凑也凑不出1/8的人来帆船搞臭另一边,那还是洗洗睡吧[s:ac:哭笑]
最后文章还指出了,舆论反转不会只发生一次:如果反转后,原来的负观点并不能真正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那么就会在某个时间点重新反转,并最终趋近于0,最终评论仍然代表大多数人的真正想法。
这意味着如果有人认为,搞事的只是一小部分,我们绝大部分群体都是被误导的,但是评论迟迟不能从臭不可闻中走出,那你其实就是在自我催眠。[s:ac:哭笑]
说了这么半天,和手游有什么关系呢?是啊,有什么关系呢,我也不清楚。[s:ac: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