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
2022-04-17T18:13:38+00:00
拉片咕咕鸟
一时兴起,决定分析一下姑获鸟的创作材料与手法、工具。
开头第一行,点明地点县城,这就让下面的整个场景氛围合乎情理。须知,外滩大街上都是体面人,是不会有满街罂粟香的。
这里举出个人反推,原文如下:
[quote]她透过车窗打量着眼前布满灰尘和污渍的夜市,鼎沸的人声能传出好远,街上满是火锅店里传出来的,浓郁的罂粟壳的味道。
烧烤摊边的老板油光满面,来往的人裹紧了大衣穿过浓烟。
逼仄,凝涩,冷硬且粗粝。
北上广是这个国家的幻像,小县城才是这个国家的真相,女人以前听人说过类似的话。只是从来没有太深的体会。
[/quote]大多数网文,多半是这样的:
[quote]雷晶看着窗外的夜市,街上人来人往,垃圾遍布,浓厚的火锅味道蒸腾。
路边摊的老板胖得成球,熏起滚滚浓烟直呛人。这里是乡下,闭塞、蛮横还土气。
她有些惊讶,惊讶于自己的格格不入和这里的自成一局。
[/quote]这里我也尝试着,用另一种方法来描写这段场景。
[quote]她一转头,窗外昏黄的灯光斜打上脸。
夜市人来人往,塑料杯废纸袋在街角堆满,“争创文明城市”牌子灰头土脸。
白炽灯泡顶着招牌,“好再来火锅城”——蒸腾的水汽烟幔人影,浓郁的大烟壳味直往车里钻。火锅城对面露天烧烤摊响着喇叭,老板挺着肚子肥头大耳吆喝,同样烟雾弥漫。
往来者行途匆匆,大多闭口不言,裹着大衣直直行过。
这里偏狭、沉寂,人群多刚直而固拗。
扭回头去,女人的脸重新浸入阴影;窗外的噪音偶尔漏进,陌生的气味也能窜入。她咂着嘴里的隔阂感,敛起心神,品出丝丝疏离。
[/quote]然后,是第三种:
[quote]窗外夜市滚着烟尘,满地废弃与脏污,烧烤、炒面、臭豆腐,街对面火锅店飘着冲人香味。街对面行人钻过浓烟大步快走,炭火前翻滚羊肉串的老板热情招呼,灯光映出他满面油光,可无人理会。
女人看着窗外种种,咀嚼着她积累的印象。
恍惚间,她触着一层膜,隔开车里车外两个世界。
[/quote]这里先谈文风,以及节奏。
文字是有风格的,我写的两个,或许风格没有太大分化,但却是两码事。
第一个细节多,复杂,更丰富。情感饱满,节奏也更舒缓,文字上在追求一种低沉暗淡的复杂的色彩。
第二个模仿,在往姑获鸟的风格上靠。细节减少,力求干练,明快。节奏紧张,风格直接紧张,但没有姑获鸟那种直接强烈的冲击感。
至于一般网文,即是简单把故事交代就好,不会追求过多的文学雕琢。
姑获鸟的这个开头,是有取巧。活该利用了某种刻板映像,这里的河间县城更贴近贾樟柯电影里的县城印象。他在某种角度上,迎合了大众眼中华北平原色彩最鲜明的部分。这样塑造了一个典型的环境,一下子就拿捏住了读者,让人印象深刻。整个开头,就像西部的牛仔、东宝的特赦、阿三的歌舞片,让人入戏,进入到环境中去。
然后,他的笔法干脆利落,非常锋利。
我又特意加粗那几个词的连贯组合,这里我们对比一下:
铁马秋风大散关
逼仄,凝涩,冷硬且粗粝。
活儿噶在写意,通过堆砌词语,在写一个比较肃杀,偏僻且压抑的地方,这是在堆砌意境,写意的手法,勾勒出氛围来。当然,他虽然没能用名词来直接营造这种感观,可在网文里已经很高级。
今天就这样吧,我之后再来试图写写别的什么。
或者要说说,小说,或者讲故事的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等必不可少的东西,在这本书里的一些应用。
一时兴起,决定分析一下姑获鸟的创作材料与手法、工具。
开头第一行,点明地点县城,这就让下面的整个场景氛围合乎情理。须知,外滩大街上都是体面人,是不会有满街罂粟香的。
这里举出个人反推,原文如下:
[quote]她透过车窗打量着眼前布满灰尘和污渍的夜市,鼎沸的人声能传出好远,街上满是火锅店里传出来的,浓郁的罂粟壳的味道。
烧烤摊边的老板油光满面,来往的人裹紧了大衣穿过浓烟。
逼仄,凝涩,冷硬且粗粝。
北上广是这个国家的幻像,小县城才是这个国家的真相,女人以前听人说过类似的话。只是从来没有太深的体会。
[/quote]大多数网文,多半是这样的:
[quote]雷晶看着窗外的夜市,街上人来人往,垃圾遍布,浓厚的火锅味道蒸腾。
路边摊的老板胖得成球,熏起滚滚浓烟直呛人。这里是乡下,闭塞、蛮横还土气。
她有些惊讶,惊讶于自己的格格不入和这里的自成一局。
[/quote]这里我也尝试着,用另一种方法来描写这段场景。
[quote]她一转头,窗外昏黄的灯光斜打上脸。
夜市人来人往,塑料杯废纸袋在街角堆满,“争创文明城市”牌子灰头土脸。
白炽灯泡顶着招牌,“好再来火锅城”——蒸腾的水汽烟幔人影,浓郁的大烟壳味直往车里钻。火锅城对面露天烧烤摊响着喇叭,老板挺着肚子肥头大耳吆喝,同样烟雾弥漫。
往来者行途匆匆,大多闭口不言,裹着大衣直直行过。
这里偏狭、沉寂,人群多刚直而固拗。
扭回头去,女人的脸重新浸入阴影;窗外的噪音偶尔漏进,陌生的气味也能窜入。她咂着嘴里的隔阂感,敛起心神,品出丝丝疏离。
[/quote]然后,是第三种:
[quote]窗外夜市滚着烟尘,满地废弃与脏污,烧烤、炒面、臭豆腐,街对面火锅店飘着冲人香味。街对面行人钻过浓烟大步快走,炭火前翻滚羊肉串的老板热情招呼,灯光映出他满面油光,可无人理会。
女人看着窗外种种,咀嚼着她积累的印象。
恍惚间,她触着一层膜,隔开车里车外两个世界。
[/quote]这里先谈文风,以及节奏。
文字是有风格的,我写的两个,或许风格没有太大分化,但却是两码事。
第一个细节多,复杂,更丰富。情感饱满,节奏也更舒缓,文字上在追求一种低沉暗淡的复杂的色彩。
第二个模仿,在往姑获鸟的风格上靠。细节减少,力求干练,明快。节奏紧张,风格直接紧张,但没有姑获鸟那种直接强烈的冲击感。
至于一般网文,即是简单把故事交代就好,不会追求过多的文学雕琢。
姑获鸟的这个开头,是有取巧。活该利用了某种刻板映像,这里的河间县城更贴近贾樟柯电影里的县城印象。他在某种角度上,迎合了大众眼中华北平原色彩最鲜明的部分。这样塑造了一个典型的环境,一下子就拿捏住了读者,让人印象深刻。整个开头,就像西部的牛仔、东宝的特赦、阿三的歌舞片,让人入戏,进入到环境中去。
然后,他的笔法干脆利落,非常锋利。
我又特意加粗那几个词的连贯组合,这里我们对比一下:
铁马秋风大散关
逼仄,凝涩,冷硬且粗粝。
活儿噶在写意,通过堆砌词语,在写一个比较肃杀,偏僻且压抑的地方,这是在堆砌意境,写意的手法,勾勒出氛围来。当然,他虽然没能用名词来直接营造这种感观,可在网文里已经很高级。
今天就这样吧,我之后再来试图写写别的什么。
或者要说说,小说,或者讲故事的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等必不可少的东西,在这本书里的一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