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sr
2020-12-30T07:59:29+00:00
其实呢,变法前的秦国和六国一样,都是一个典型的贵族世袭社会。可是商鞅变法的内容,真的是为了打碎一个旧社会固有秩序,去建立一个军功之下人人平等的新社会吗?军功授爵制度的核心,是所谓的“尚首功”,一个普通的平民,通过斩杀敌人的首级,就可以获得爵级的提升,斩首一个,升一个爵位。咋一听,这制度像极了我们现在游戏里的打怪升级,难怪现代人很容易产生秦帝国建立了一个基于斩首级的人人平等的军国主义社会的错觉。但是实际上,这个军功升级的路径的难度远远要比人们想象的大。关于秦国的军功授爵制度,我们既要参考流传下来的《商君书》(代表秦王国时期的制度),也要参考众多出土简牍,尤其是张家山汉简的《二年律令》(代表秦帝国和随后的汉初时期的制度)。限于篇幅和先秦文字的极度晦涩难解,我们这里就不一一引用了,作者尽量通过白话文的方式为大家介绍制度的关键点。
首先,对于底层平民和士卒们来说,不是随便哪个人的首级都可以用来升级的,必须是敌人的“有爵者”。至于这被砍了脑袋的怎么鉴定是不是“有爵者”,我们没法知道了,但是要斩杀一个敌人的有爵的将士,难度显然比随便砍个脑袋要大多了。更主要的是,即便你斩首了再多的脑袋,你也不可能无限的升级的,作为平民和基层爵位人士,你的最高能升到的等级是第四级——不更,过了这个级别砍了再多的脑袋,也只能给你赏钱赏物,级别就别想了。而且,一次“入屯”期间,也就是一个服役周期内,你最多只能升三级,超过三级的也只能赏钱了。也就是说一个平民想要升到你能够升到的最高级“不更”,你还得要两个服役周期。很多人会很奇怪,这个第四级“不更”有什么特殊的,为什么不高于这个级别的人,最多也不能超过这个级别呢?那超过不更的第五级又该怎么封赏呢?
商鞅变法的时候,为了用军功激励民众,就在原来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了一些爵位,变为
卿:大庶长、四更(含左更)、大良造
大夫: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
士:公士、上造、簪袅、不更
平民:小夫
所以,贵族那就是贵族,平民可以升级到士的最高级别,但是士想要升级到更高级别,那可就难上加难了。相反的,大夫级别的贵族们,就不允许个人斩首了,因为他们的升级体系不是按照个人斩首来论的,而是“盈论”,也就是按团队计功。简单来说中层干部主要是以一百人的作战单位来计算,你的团队达到斩首三十三个的标准,所有干部升一级。再往上到高层团队,就按照一个方面军来计算战功,攻城达到八千首级,野战达到二千首级,所有干部升级,高级别干部可以升三级!攻城与野战对首级数量差距巨大,所以有可能这个团队奖对首级的要求不必须是“有爵者”,啥脑袋都算,是不是觉得团队奖比个人奖容易多了?不过请注意,虽然是全体升级,但是必须要是“吏”。什么是吏,简单来说就是干部,五十人有一个屯长,一百人有一个将,屯长和将都是干部。一支大部队里除了主管军事的干部,还会有主管人事、行政和军法的干部,这些干部都可以升级,但是您要是不是干部?对不起,走个人斩首升级去,团体奖没您的份!
现在我们就看出来了,商鞅变法对基层士卒确实有激励,但是这个激励相比于对贵族的激励程度,那简直就是萤火之于明月,差太远了。商鞅变法真正的刺激和奖励对象,原来是那些中高层贵族,尤其是大贵族,我们从爵位的变化也可以看出来,到了秦帝国建立时期,帝国的等级制度大致如下:
卿: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伦侯、列侯
大夫: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
士:公士、上造、簪袅、不更
对比前面介绍的变法前后对此的爵级,看出来什么了吗?底层的士的级别才4个,中层的大夫级别由4个到最后的5个,最高级的卿最后扩充到了11个!合着这军功受爵尽是为上层贵族不断的插花去了?
光看晦涩难懂的古文,很难理解军功授爵制的根本奥秘,咱们拿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相似案例来对比,就茅塞顿开了。我们看着团体领奖制度,是不是觉得和我们身边耳熟能详的传销很像?这些产品团队都是这么宣传的,你加入我们团队好好干,好好拉下线,只要你的“下线”到了某个程度,到了某个级别,你就可以躺着数钱了。就好比说,你是秦国大夫以上的级别的大佬,你想要升级,就看你的团队能拿到多少个首级,而团队里的那些小兵为了自己能升级,可不就是玩命的想办法去杀敌拿首级吗?你可不就躺着数钱吗?当然,战场上你想杀敌,敌也想杀你,打仗总是有风险的,就好比做传销的顶级大佬,我都混到了钻石、皇冠的最高级了,躺着收的这点小钱足够我吃香喝辣了,我还跑去开拓新市场,去被人喊打喊杀的拉下线干嘛?所以,大领导就要想办法激励这些皇冠,钻石们了,于是咱们就开始增加新的级别,钻石之上还有双钻石,双钻之上有皇冠,皇冠之上咱再加三星皇冠,五星皇冠,N星皇冠!总之,远大的钱途令你不敢想象,想要吗?想要的话给我腆着脸去拉下线去,你要是想躺在皇冠、钻石上睡大觉,你的下线就会都给别人切走,你的财富迟早逐渐被稀释。因此在传销组织里,理论上你从小兵干起,拉的下线足够多,你也可以升级到钻石皇冠,但实际上这个机会实在微乎其微。同样的,在大秦的升级体系里,你也可以从小兵升级到大贵族,但实际上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前面介绍了,从普通人升级最多到不更,你要想到大夫该怎么办呢?你得先当上干部,干部才可以参加团队奖励,才可以逐渐往上到大夫。可是五十个里面才有一个屯长这种最低级别的干部,这些干部早就被那些原来的大夫们占满了,你得不断的等,等到哪次大战损失惨重,原来的大夫级别的都死绝了,才可能轮到机会。至于大夫怎么升到卿,商鞅变法压根就没提。所以啊,那些新加的爵位,新加的三星五星皇冠,都是被原来的钻石们根据下线的给力程度给瓜分了。当然了,人们肯定问,秦国强大后,扩地数千里,这还不能多加无数的高级爵位啊?能,当然能,问题是这些高级中级爵位是属于谁的呢?是属于客卿和客卿手下的门客们的!客卿们只要立下一次战功,达标后立马就可以升级到卿级别的“X庶长”!
客卿都是些啥人呢,一个是预备干部,就是贵族世袭大佬的孩子们,接下来就是六国投靠过来的大佬。那秦国不把名额给自己的大夫们,干嘛把名额都给了外来的大佬呢?这你就不懂了,这就好比一个主张变法大秦上线,最合适的扩张方式就是人家商鞅玩的这个,就是要卖力的喊叫,哎,安利、大狮、权健、医美的各路钻石们喂,快来看哪快来瞧哦,秦国这里的级别最有力,这里的分账最合理讷,各位钻石快把你的团队切到我大秦这来咯,来后再帮我们攻克一个市场,你就成皇冠咯,未来三星五星皇冠,钱途无量哇,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啊!
事实上,商鞅变法的内容尽管极度的博大精深,但是使秦帝国具备快速扩张动能的核心,就是上面这点玩意。我们很容易一厢情愿的以为,商鞅变法是在秦帝国打破旧贵族制,建立了一个新的军国主义的,甚至是官僚主义的非贵族社会,而实际上恰恰相反,秦国建立的是一个标标准准,彻彻底底的贵族社会!在秦帝国的爵级系统里,几乎所有人的身份、地位,一出生就确定了。只有卿级别的顶级贵族,他们的孩子需要从预备贵族(也就是客卿)干起,越往下层走,你的父亲是什么等级就决定了你出生的等级,你的父亲是平民,你就是平民,你的父亲如果是刑徒、奴隶,你也是刑徒、奴隶。
这是一个极其彻底的贵族社会,某种意义上,这样的贵族社会要比后世我们公认的两晋南北朝的门阀士族社会,还要更彻底。因为门阀士族时代,严格的自上而下的爵级制度早已崩溃,一个寒族向上跃升的孔道怎么也会要比秦帝国时多一点,比如上级的赏识,比如局部的动乱带来的本地士族的崩溃等等。之所以两种贵族社会看起来会有很大区别,在于秦帝国的贵族社会是彻底的自上而下的,而门阀士族时期的贵族社会带有自下而上性。简单的说,门阀士族时期,士族对国家的垄断更多的体现在对帝国行政机构的垄断上,而秦帝国时期却还有自上而下的爵位制度配套,更强有力的卡死了社会阶层的方方面面。
首先,对于底层平民和士卒们来说,不是随便哪个人的首级都可以用来升级的,必须是敌人的“有爵者”。至于这被砍了脑袋的怎么鉴定是不是“有爵者”,我们没法知道了,但是要斩杀一个敌人的有爵的将士,难度显然比随便砍个脑袋要大多了。更主要的是,即便你斩首了再多的脑袋,你也不可能无限的升级的,作为平民和基层爵位人士,你的最高能升到的等级是第四级——不更,过了这个级别砍了再多的脑袋,也只能给你赏钱赏物,级别就别想了。而且,一次“入屯”期间,也就是一个服役周期内,你最多只能升三级,超过三级的也只能赏钱了。也就是说一个平民想要升到你能够升到的最高级“不更”,你还得要两个服役周期。很多人会很奇怪,这个第四级“不更”有什么特殊的,为什么不高于这个级别的人,最多也不能超过这个级别呢?那超过不更的第五级又该怎么封赏呢?
商鞅变法的时候,为了用军功激励民众,就在原来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了一些爵位,变为
卿:大庶长、四更(含左更)、大良造
大夫: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
士:公士、上造、簪袅、不更
平民:小夫
所以,贵族那就是贵族,平民可以升级到士的最高级别,但是士想要升级到更高级别,那可就难上加难了。相反的,大夫级别的贵族们,就不允许个人斩首了,因为他们的升级体系不是按照个人斩首来论的,而是“盈论”,也就是按团队计功。简单来说中层干部主要是以一百人的作战单位来计算,你的团队达到斩首三十三个的标准,所有干部升一级。再往上到高层团队,就按照一个方面军来计算战功,攻城达到八千首级,野战达到二千首级,所有干部升级,高级别干部可以升三级!攻城与野战对首级数量差距巨大,所以有可能这个团队奖对首级的要求不必须是“有爵者”,啥脑袋都算,是不是觉得团队奖比个人奖容易多了?不过请注意,虽然是全体升级,但是必须要是“吏”。什么是吏,简单来说就是干部,五十人有一个屯长,一百人有一个将,屯长和将都是干部。一支大部队里除了主管军事的干部,还会有主管人事、行政和军法的干部,这些干部都可以升级,但是您要是不是干部?对不起,走个人斩首升级去,团体奖没您的份!
现在我们就看出来了,商鞅变法对基层士卒确实有激励,但是这个激励相比于对贵族的激励程度,那简直就是萤火之于明月,差太远了。商鞅变法真正的刺激和奖励对象,原来是那些中高层贵族,尤其是大贵族,我们从爵位的变化也可以看出来,到了秦帝国建立时期,帝国的等级制度大致如下:
卿: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伦侯、列侯
大夫: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
士:公士、上造、簪袅、不更
对比前面介绍的变法前后对此的爵级,看出来什么了吗?底层的士的级别才4个,中层的大夫级别由4个到最后的5个,最高级的卿最后扩充到了11个!合着这军功受爵尽是为上层贵族不断的插花去了?
光看晦涩难懂的古文,很难理解军功授爵制的根本奥秘,咱们拿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相似案例来对比,就茅塞顿开了。我们看着团体领奖制度,是不是觉得和我们身边耳熟能详的传销很像?这些产品团队都是这么宣传的,你加入我们团队好好干,好好拉下线,只要你的“下线”到了某个程度,到了某个级别,你就可以躺着数钱了。就好比说,你是秦国大夫以上的级别的大佬,你想要升级,就看你的团队能拿到多少个首级,而团队里的那些小兵为了自己能升级,可不就是玩命的想办法去杀敌拿首级吗?你可不就躺着数钱吗?当然,战场上你想杀敌,敌也想杀你,打仗总是有风险的,就好比做传销的顶级大佬,我都混到了钻石、皇冠的最高级了,躺着收的这点小钱足够我吃香喝辣了,我还跑去开拓新市场,去被人喊打喊杀的拉下线干嘛?所以,大领导就要想办法激励这些皇冠,钻石们了,于是咱们就开始增加新的级别,钻石之上还有双钻石,双钻之上有皇冠,皇冠之上咱再加三星皇冠,五星皇冠,N星皇冠!总之,远大的钱途令你不敢想象,想要吗?想要的话给我腆着脸去拉下线去,你要是想躺在皇冠、钻石上睡大觉,你的下线就会都给别人切走,你的财富迟早逐渐被稀释。因此在传销组织里,理论上你从小兵干起,拉的下线足够多,你也可以升级到钻石皇冠,但实际上这个机会实在微乎其微。同样的,在大秦的升级体系里,你也可以从小兵升级到大贵族,但实际上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前面介绍了,从普通人升级最多到不更,你要想到大夫该怎么办呢?你得先当上干部,干部才可以参加团队奖励,才可以逐渐往上到大夫。可是五十个里面才有一个屯长这种最低级别的干部,这些干部早就被那些原来的大夫们占满了,你得不断的等,等到哪次大战损失惨重,原来的大夫级别的都死绝了,才可能轮到机会。至于大夫怎么升到卿,商鞅变法压根就没提。所以啊,那些新加的爵位,新加的三星五星皇冠,都是被原来的钻石们根据下线的给力程度给瓜分了。当然了,人们肯定问,秦国强大后,扩地数千里,这还不能多加无数的高级爵位啊?能,当然能,问题是这些高级中级爵位是属于谁的呢?是属于客卿和客卿手下的门客们的!客卿们只要立下一次战功,达标后立马就可以升级到卿级别的“X庶长”!
客卿都是些啥人呢,一个是预备干部,就是贵族世袭大佬的孩子们,接下来就是六国投靠过来的大佬。那秦国不把名额给自己的大夫们,干嘛把名额都给了外来的大佬呢?这你就不懂了,这就好比一个主张变法大秦上线,最合适的扩张方式就是人家商鞅玩的这个,就是要卖力的喊叫,哎,安利、大狮、权健、医美的各路钻石们喂,快来看哪快来瞧哦,秦国这里的级别最有力,这里的分账最合理讷,各位钻石快把你的团队切到我大秦这来咯,来后再帮我们攻克一个市场,你就成皇冠咯,未来三星五星皇冠,钱途无量哇,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啊!
事实上,商鞅变法的内容尽管极度的博大精深,但是使秦帝国具备快速扩张动能的核心,就是上面这点玩意。我们很容易一厢情愿的以为,商鞅变法是在秦帝国打破旧贵族制,建立了一个新的军国主义的,甚至是官僚主义的非贵族社会,而实际上恰恰相反,秦国建立的是一个标标准准,彻彻底底的贵族社会!在秦帝国的爵级系统里,几乎所有人的身份、地位,一出生就确定了。只有卿级别的顶级贵族,他们的孩子需要从预备贵族(也就是客卿)干起,越往下层走,你的父亲是什么等级就决定了你出生的等级,你的父亲是平民,你就是平民,你的父亲如果是刑徒、奴隶,你也是刑徒、奴隶。
这是一个极其彻底的贵族社会,某种意义上,这样的贵族社会要比后世我们公认的两晋南北朝的门阀士族社会,还要更彻底。因为门阀士族时代,严格的自上而下的爵级制度早已崩溃,一个寒族向上跃升的孔道怎么也会要比秦帝国时多一点,比如上级的赏识,比如局部的动乱带来的本地士族的崩溃等等。之所以两种贵族社会看起来会有很大区别,在于秦帝国的贵族社会是彻底的自上而下的,而门阀士族时期的贵族社会带有自下而上性。简单的说,门阀士族时期,士族对国家的垄断更多的体现在对帝国行政机构的垄断上,而秦帝国时期却还有自上而下的爵位制度配套,更强有力的卡死了社会阶层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