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xton
2022-05-23T14:35:43+00:00
我是一名留守儿童出生。
这样的一个开局,算是困难难度,但是即使是如此,作为我国庞大的留守儿童中的一员,我这个身份依然是极为普通的。
这样的开局意味着你基本上没有任何所谓的家庭教育,准确来讲是没有家庭,我从4岁到14岁基本没有见过我的父母,换言之,我到考上高中为止,基本上,或者说完全就没见过我爸妈几面。
这看起来是不是很极端?
但是很遗憾的是,我这样的例子又非常普遍的存在。
不过我的运气相对于其他同学要好一些,因为我足够聪明,天生有着相当优秀的记忆力,这让我即使在父母不在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获得相当多的老师的关注,然后这让得以免除学杂费考上了我们本县最好的中学。
我算是一个特例了。
我身边的更多的同学,他们和我一样没有所谓的家庭,依靠于上一代抚养长大,我认识很多同学在小学时就要几乎完全依靠自己生活:打水、做饭、搭床、收拾房间、打扫、种地,是的,你没有看错,他们还是小学生。
他们勉强读完初中后,自然是考不上高中的,纷纷去广东投奔父母:广州、深圳、东莞,更多的是东莞。
同样,来到高中以后,我爸妈自然也不会突然觉悟了重视教育,每个月定期打一次生活费外,我们也几乎没有任何交流。
所谓学习,全靠自己自生自灭。
你自己如果走入歧途或者是走入迷惘,没有人在意,除非你自己哪天开窍了走出来以外,你也别指望其他帮助。
第一次高考失败了,毫不意外。
在去工厂打工的现实压力面前,我花了一年又考上一座省内的二本。
现在说起这个,恐怕惹人耻笑,一个破二本有啥值得说的,但是在这个西部的人口大省里,当年仅有5%的学生可以上一本,连二本都只有区区10%,你只有战胜85%的考生,你才能上一个普通的大学。
前些天我看了初中的同学的现状,他们大多从事着所谓的低端工作,工厂、工地、小店主,50个人左右的一个班,能够考上大学的不过区区3个人。
从经历来看,我的个人经历已经算的上极端了,但是从80年代到现在,40多年来,多少留守儿童是这样长大的?
几千万,上亿?
他们普遍的生活在我们周围,是工厂里面厂弟厂妹、是身边给你送饭送菜的快递小哥、是在工地里面打灰搬砖的工人。
所以像我这样在困难重重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比比皆是,但是能幸运如我的考上大学的确是少之又少。
对于像我们这样长大的年轻人,谈什么教育资源有时候都过于奢侈,你只能奢望自己运气好一些:
从发展的代价中跳出来。
这样的一个开局,算是困难难度,但是即使是如此,作为我国庞大的留守儿童中的一员,我这个身份依然是极为普通的。
这样的开局意味着你基本上没有任何所谓的家庭教育,准确来讲是没有家庭,我从4岁到14岁基本没有见过我的父母,换言之,我到考上高中为止,基本上,或者说完全就没见过我爸妈几面。
这看起来是不是很极端?
但是很遗憾的是,我这样的例子又非常普遍的存在。
不过我的运气相对于其他同学要好一些,因为我足够聪明,天生有着相当优秀的记忆力,这让我即使在父母不在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获得相当多的老师的关注,然后这让得以免除学杂费考上了我们本县最好的中学。
我算是一个特例了。
我身边的更多的同学,他们和我一样没有所谓的家庭,依靠于上一代抚养长大,我认识很多同学在小学时就要几乎完全依靠自己生活:打水、做饭、搭床、收拾房间、打扫、种地,是的,你没有看错,他们还是小学生。
他们勉强读完初中后,自然是考不上高中的,纷纷去广东投奔父母:广州、深圳、东莞,更多的是东莞。
同样,来到高中以后,我爸妈自然也不会突然觉悟了重视教育,每个月定期打一次生活费外,我们也几乎没有任何交流。
所谓学习,全靠自己自生自灭。
你自己如果走入歧途或者是走入迷惘,没有人在意,除非你自己哪天开窍了走出来以外,你也别指望其他帮助。
第一次高考失败了,毫不意外。
在去工厂打工的现实压力面前,我花了一年又考上一座省内的二本。
现在说起这个,恐怕惹人耻笑,一个破二本有啥值得说的,但是在这个西部的人口大省里,当年仅有5%的学生可以上一本,连二本都只有区区10%,你只有战胜85%的考生,你才能上一个普通的大学。
前些天我看了初中的同学的现状,他们大多从事着所谓的低端工作,工厂、工地、小店主,50个人左右的一个班,能够考上大学的不过区区3个人。
从经历来看,我的个人经历已经算的上极端了,但是从80年代到现在,40多年来,多少留守儿童是这样长大的?
几千万,上亿?
他们普遍的生活在我们周围,是工厂里面厂弟厂妹、是身边给你送饭送菜的快递小哥、是在工地里面打灰搬砖的工人。
所以像我这样在困难重重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比比皆是,但是能幸运如我的考上大学的确是少之又少。
对于像我们这样长大的年轻人,谈什么教育资源有时候都过于奢侈,你只能奢望自己运气好一些:
从发展的代价中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