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teToSeeIt
2020-07-27T09:24:48+00:00
无聊在论坛上看到一个迄今为止看到过的介绍最详细的劳斯莱斯科普贴,哈哈哈 大型宾利黑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挑了些比较重要或者有意思的节段。
原贴:[url]https://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caa1448667db0b69/86722056-1.html#pvareaid=6830286[/url]
1971年,劳斯莱斯公司投入巨额资金为洛克希德公司L-1011远程宽体客机,研制理念超前的劳斯莱斯RB211发动机,这是开创性的三转子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不幸的是,洛克希德在与波音麦道的竞争中完败。在资金链即将断裂之际,劳斯莱斯寻求国家保护,而洛克希德公司从此退出民用飞机市场。一个引擎型号让两个顶级公司产生晃动,可见航空工业不是一般企业随便驾驭的。由于航空工业的重要战略地位,英国政府立即同意将劳斯莱斯公司国有化。劳斯莱斯公司从私有企业变为国家持有。
1973年,为了让国有化的劳斯莱斯公司将全部精力投入航空引擎领域,英国政府要求劳斯莱斯公司将其汽车业务剥离。因此汽车业务成立了全新的劳斯莱斯汽车公司。但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劳斯莱斯汽车品牌和商标的所有权,始终归劳斯莱斯公司所有。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劳斯莱斯汽车公司与劳斯莱斯公司的关系,类似生产苹果手机的富士康与苹果公司。劳斯莱斯公司始终握有劳斯莱斯汽车品牌和商标,具备关于劳斯莱斯汽车任何决策的一票否决权。劳斯莱斯公司甚至可以随时收回劳斯莱斯品牌使用权,而让劳斯莱斯汽车公司陷入无法生产劳斯莱斯品牌汽车的尴尬境地。虽然劳斯莱斯公司轻易不会动用这种权力,劳斯莱斯汽车公司的表现也让劳斯莱斯公司也没理由动用这样的权利,但在1998年品牌追逐战中,这种持有就发挥出巨威力。
劳斯莱斯公司没有让劳斯莱斯汽车公司完全感到失落。除劳斯莱斯汽车品牌和商标以外,劳斯莱斯公司慷慨割让,包括:劳斯莱斯标志性格栅、劳斯莱斯欢庆女神标识、宾利的全部(含宾利商标、品牌)、克鲁工厂、克鲁办公楼等等,以示服从英国政府安排。换句话说,劳斯莱斯公司把控劳斯莱斯汽车品牌,而宾利汽车则依旧是劳斯莱斯汽车的贴牌。
实际,正因为劳斯莱斯公司对劳斯莱斯汽车品牌的持有,让劳斯莱斯汽车始终纯粹。劳斯莱斯汽车公司定期向劳斯莱斯公司汇报劳斯莱斯汽车业务进展,劳斯莱斯公司也始终关怀、指导劳斯莱斯汽车的发展。对最为核心的劳斯莱斯汽车品牌和商标的牢牢把控,以保证绝对话语权,也是劳斯莱斯公司一贯具有远见的体现之一。
当你读到这段“劳斯莱斯汽车公司”、“劳斯莱斯公司”,毕竟英文都含有Rolls-Royce,是不是感到很拗口?但我们中国人聪明,考虑到劳斯莱斯汽车广为人知,且航空业天然的比汽车业小众。因此我们就让劳斯莱斯汽车公司继续使用劳斯莱斯这个中文名头,而将劳斯莱斯公司,中文改称“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以示区别。从中文表述来看,这家(不拥有劳斯莱斯品牌)的劳斯莱斯汽车生产公司貌似是“真正”传承者,而(专注于航空业务,且持有劳斯莱斯汽车品牌的)罗尔斯罗伊斯倒像是冒牌货。但从实际发展史而言,中文的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是诞生于1906年Rolls-Royce的真正、唯一、正宗传承者。英语读者则没有这个困惑,因为英文没有变化,都是Rolls-Royce。由于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持有,劳斯莱斯汽车品牌依旧嫡传、纯净、闪耀、无暇。
宝马获得劳斯莱斯分析:
回顾一下,宝马虽然以0.4亿英镑价格获得劳斯莱斯汽车的商标所有权,但实际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坚决不允许大众公司染指劳斯莱斯汽车品牌。可是如果换个角度来谈,此时实力、资金雄厚的宝马已经具备了染指超豪华汽车的雄心和能力,确实需要劳斯莱斯这样的品牌与之呼应,需要名正言顺的拥有劳斯莱斯在超豪华领域长久以来积淀、创造的那些深入人心、成为普世价值的法则、方向、理念和传统,不至于让宝马在超豪华级别信马由缰。让更专业的团队专注于更专业的事业,也是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乐于转让劳斯莱斯汽车品牌给宝马的重要原因。
就像罗尔斯罗伊斯CEO拉尔夫罗宾斯所说:我们要把精力,放到能让我们成为世界重要角色的领域。今天,专注航空业、国防、核能的罗尔斯罗伊斯,已经不可能再去心无旁骛的投入汽车产业。而宝马对劳斯莱斯爱惜、专业、谨慎、毫无保留又敬重有加。来到宝马的劳斯莱斯汽车得以在设计上遵循古典,在技术上领衔时代,这是劳斯莱斯之幸,是劳斯莱斯之运,亦是汽车世界的最佳剧本。
大量黑宾利,哈哈哈!:
宾利品牌之所以能做到超豪华境界,正源于1931年倒闭后,长期复刻劳斯莱斯。宾利这种感觉,更像地主家的傻儿子,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有钱的,反正就是有钱。跟着劳斯莱斯大哥混,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就成超豪华了,反正我宾利就是超豪华。
宾利从1931年被卖给劳斯莱斯起,就一直以劳斯莱斯副牌形象出现。有时为了保证劳斯莱斯声誉,劳斯莱斯团队将一些试水功能,让宾利先行先试,探寻品质和市场反馈后,再酌情应用到劳斯莱斯汽车上,例如:冲压车身技术、涡轮增压技术等。换言之,宾利自身没有任何话语权。有趣的是,宾利作为劳斯莱斯贴牌车型,也只是在劳斯莱斯“入门级”车型上复刻,如:Silver Dawn、Silver Cloud、Silver Shadow、Silver Spirit、Silver Seraph等。70年间,劳斯莱斯从未让宾利染指过旗舰幻影系列任何车型。即便这样,宾利依旧是世界车坛上,可以傲视群雄的超豪华品牌。从这一细节,足见劳斯莱斯汽车的行业地位。
劳斯莱斯(1904年)和宾利(1919年),同为百年历史车企,但它们的品牌、商标归属历程有所不同。宾利的历程是:WO宾利时代(Woolf Barnato)、劳斯莱斯公司、劳斯莱斯汽车公司、英国Vickers公司、德国众公司。毕竟宾利自身没有话语权。与刀俎鱼肉的宾利不同,劳斯莱斯于1998年,由东家罗尔斯罗伊斯公司郑重交棒于业务合作伙伴、豪华汽车公司宝马。
对于超豪华汽车的定义:
那如何判定一辆汽车是不是超豪华呢?两条法则:
第一、在设计方面(即外观、内饰、细节等)要有历史底蕴,而且你要在行业顶级位置,有长期积淀并深入人心的风格、法则、理念和传统。
第二、在材质、性能、技术、动力、工艺、品控等方面,要有不输同时代豪华级旗舰产品的能力。
吐槽/看好迈巴赫:
在当今超豪华级别的买家眼中,需要探究的是你的风范在哪里?你的品质在哪里?你的传承在哪里?你的创新又在哪里?这也就是为什么,奔驰按照豪华模式堆砌数据和材料来玩超豪华市场,导致2002年复活的迈巴赫,于2013年再次驾鹤西去。究其根本,迈巴赫历史本来就存在不到20的年,而断代近60年。直到九十年代,奔驰借尸还魂,因此设计的57、62始终跳不出奔驰S W220,还臭不要face和劳斯莱斯比,最终消费者拿脚投票。尽管迈巴赫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宣传,无奈销量相比劳斯莱斯还是相距甚远。以2010年为例,迈巴赫全球销量157台,而劳斯莱斯2711辆。
命运绝没有戏弄迈巴赫,来到奔驰是它最的归宿。2014年,奔驰发布全新子品牌梅赛德斯-迈巴赫,来争夺细分市场,从3.0排量起步无疑相当正确。如果说经典是对经典的传承,经典是对经典的背叛。迈巴赫没有可传承的,也无所谓背叛,更谈不上经典。超豪华需要历史积淀。无历史框架直接设计超豪华,并打造出一番真正举世公认的天地,是非常有难度的,绝非猛堆料、猛堆数据就能轻易实现。正所谓:穿金戴银,不如黄*袍加身。而豪华级别奔驰又信手拈来。一切都是最的安排,非常看梅赛德斯迈巴赫的未来。
其他:
与众泰不同,在超豪华级别,或存在法理瑕疵、或存在道德瑕疵,都是致命的。因此只要劳斯莱斯汽车存在,宾利的劳斯莱斯风格汽车(雅致、慕尚等)永远成不了超豪华核心。大众显然比我们更清楚。为了宾利的长远发展,打造不同于以往的全新风格,是大众更核心的任务。这也是为什么,1998年独立后发布的欧陆、飞驰、添越,外观动感、柔美,与劳斯莱斯时代的宾利几乎是两个物种,这既是大众的远见,也是大众的无奈。销量低迷的慕尚,停产就是了,无需遗憾。既然选择了独立,慕尚和6.75V8引擎存在的终极意义就是辅佐过渡,向全世界证明今天的“宾利”还是70年前那个超豪华宾利,并且劳斯莱斯风格今天的宾利已经“不喜欢”了,宾利需要更符合“新生代”、符合“年轻一派”的流线、柔美、青春造型。多么巧妙的宾利风格转折,大众操作的“天衣无缝”,还能顺带踩上劳斯莱斯一脚,堪称MBA商业经典。实际,Rolls-Royce汽车根本不存在这样问题。正宗劳斯莱斯汽车,以及其所具备的庄重、神圣与威仪感,始终受超豪华买家推崇和挚爱。
让飞驰(或其他全新大众时代语言车型)成为宾利的旗舰,对宾利的长远而言,是必然之选。
挑了些比较重要或者有意思的节段。
原贴:[url]https://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caa1448667db0b69/86722056-1.html#pvareaid=6830286[/url]
1971年,劳斯莱斯公司投入巨额资金为洛克希德公司L-1011远程宽体客机,研制理念超前的劳斯莱斯RB211发动机,这是开创性的三转子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不幸的是,洛克希德在与波音麦道的竞争中完败。在资金链即将断裂之际,劳斯莱斯寻求国家保护,而洛克希德公司从此退出民用飞机市场。一个引擎型号让两个顶级公司产生晃动,可见航空工业不是一般企业随便驾驭的。由于航空工业的重要战略地位,英国政府立即同意将劳斯莱斯公司国有化。劳斯莱斯公司从私有企业变为国家持有。
1973年,为了让国有化的劳斯莱斯公司将全部精力投入航空引擎领域,英国政府要求劳斯莱斯公司将其汽车业务剥离。因此汽车业务成立了全新的劳斯莱斯汽车公司。但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劳斯莱斯汽车品牌和商标的所有权,始终归劳斯莱斯公司所有。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劳斯莱斯汽车公司与劳斯莱斯公司的关系,类似生产苹果手机的富士康与苹果公司。劳斯莱斯公司始终握有劳斯莱斯汽车品牌和商标,具备关于劳斯莱斯汽车任何决策的一票否决权。劳斯莱斯公司甚至可以随时收回劳斯莱斯品牌使用权,而让劳斯莱斯汽车公司陷入无法生产劳斯莱斯品牌汽车的尴尬境地。虽然劳斯莱斯公司轻易不会动用这种权力,劳斯莱斯汽车公司的表现也让劳斯莱斯公司也没理由动用这样的权利,但在1998年品牌追逐战中,这种持有就发挥出巨威力。
劳斯莱斯公司没有让劳斯莱斯汽车公司完全感到失落。除劳斯莱斯汽车品牌和商标以外,劳斯莱斯公司慷慨割让,包括:劳斯莱斯标志性格栅、劳斯莱斯欢庆女神标识、宾利的全部(含宾利商标、品牌)、克鲁工厂、克鲁办公楼等等,以示服从英国政府安排。换句话说,劳斯莱斯公司把控劳斯莱斯汽车品牌,而宾利汽车则依旧是劳斯莱斯汽车的贴牌。
实际,正因为劳斯莱斯公司对劳斯莱斯汽车品牌的持有,让劳斯莱斯汽车始终纯粹。劳斯莱斯汽车公司定期向劳斯莱斯公司汇报劳斯莱斯汽车业务进展,劳斯莱斯公司也始终关怀、指导劳斯莱斯汽车的发展。对最为核心的劳斯莱斯汽车品牌和商标的牢牢把控,以保证绝对话语权,也是劳斯莱斯公司一贯具有远见的体现之一。
当你读到这段“劳斯莱斯汽车公司”、“劳斯莱斯公司”,毕竟英文都含有Rolls-Royce,是不是感到很拗口?但我们中国人聪明,考虑到劳斯莱斯汽车广为人知,且航空业天然的比汽车业小众。因此我们就让劳斯莱斯汽车公司继续使用劳斯莱斯这个中文名头,而将劳斯莱斯公司,中文改称“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以示区别。从中文表述来看,这家(不拥有劳斯莱斯品牌)的劳斯莱斯汽车生产公司貌似是“真正”传承者,而(专注于航空业务,且持有劳斯莱斯汽车品牌的)罗尔斯罗伊斯倒像是冒牌货。但从实际发展史而言,中文的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是诞生于1906年Rolls-Royce的真正、唯一、正宗传承者。英语读者则没有这个困惑,因为英文没有变化,都是Rolls-Royce。由于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持有,劳斯莱斯汽车品牌依旧嫡传、纯净、闪耀、无暇。
宝马获得劳斯莱斯分析:
回顾一下,宝马虽然以0.4亿英镑价格获得劳斯莱斯汽车的商标所有权,但实际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坚决不允许大众公司染指劳斯莱斯汽车品牌。可是如果换个角度来谈,此时实力、资金雄厚的宝马已经具备了染指超豪华汽车的雄心和能力,确实需要劳斯莱斯这样的品牌与之呼应,需要名正言顺的拥有劳斯莱斯在超豪华领域长久以来积淀、创造的那些深入人心、成为普世价值的法则、方向、理念和传统,不至于让宝马在超豪华级别信马由缰。让更专业的团队专注于更专业的事业,也是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乐于转让劳斯莱斯汽车品牌给宝马的重要原因。
就像罗尔斯罗伊斯CEO拉尔夫罗宾斯所说:我们要把精力,放到能让我们成为世界重要角色的领域。今天,专注航空业、国防、核能的罗尔斯罗伊斯,已经不可能再去心无旁骛的投入汽车产业。而宝马对劳斯莱斯爱惜、专业、谨慎、毫无保留又敬重有加。来到宝马的劳斯莱斯汽车得以在设计上遵循古典,在技术上领衔时代,这是劳斯莱斯之幸,是劳斯莱斯之运,亦是汽车世界的最佳剧本。
大量黑宾利,哈哈哈!:
宾利品牌之所以能做到超豪华境界,正源于1931年倒闭后,长期复刻劳斯莱斯。宾利这种感觉,更像地主家的傻儿子,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有钱的,反正就是有钱。跟着劳斯莱斯大哥混,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就成超豪华了,反正我宾利就是超豪华。
宾利从1931年被卖给劳斯莱斯起,就一直以劳斯莱斯副牌形象出现。有时为了保证劳斯莱斯声誉,劳斯莱斯团队将一些试水功能,让宾利先行先试,探寻品质和市场反馈后,再酌情应用到劳斯莱斯汽车上,例如:冲压车身技术、涡轮增压技术等。换言之,宾利自身没有任何话语权。有趣的是,宾利作为劳斯莱斯贴牌车型,也只是在劳斯莱斯“入门级”车型上复刻,如:Silver Dawn、Silver Cloud、Silver Shadow、Silver Spirit、Silver Seraph等。70年间,劳斯莱斯从未让宾利染指过旗舰幻影系列任何车型。即便这样,宾利依旧是世界车坛上,可以傲视群雄的超豪华品牌。从这一细节,足见劳斯莱斯汽车的行业地位。
劳斯莱斯(1904年)和宾利(1919年),同为百年历史车企,但它们的品牌、商标归属历程有所不同。宾利的历程是:WO宾利时代(Woolf Barnato)、劳斯莱斯公司、劳斯莱斯汽车公司、英国Vickers公司、德国众公司。毕竟宾利自身没有话语权。与刀俎鱼肉的宾利不同,劳斯莱斯于1998年,由东家罗尔斯罗伊斯公司郑重交棒于业务合作伙伴、豪华汽车公司宝马。
对于超豪华汽车的定义:
那如何判定一辆汽车是不是超豪华呢?两条法则:
第一、在设计方面(即外观、内饰、细节等)要有历史底蕴,而且你要在行业顶级位置,有长期积淀并深入人心的风格、法则、理念和传统。
第二、在材质、性能、技术、动力、工艺、品控等方面,要有不输同时代豪华级旗舰产品的能力。
吐槽/看好迈巴赫:
在当今超豪华级别的买家眼中,需要探究的是你的风范在哪里?你的品质在哪里?你的传承在哪里?你的创新又在哪里?这也就是为什么,奔驰按照豪华模式堆砌数据和材料来玩超豪华市场,导致2002年复活的迈巴赫,于2013年再次驾鹤西去。究其根本,迈巴赫历史本来就存在不到20的年,而断代近60年。直到九十年代,奔驰借尸还魂,因此设计的57、62始终跳不出奔驰S W220,还臭不要face和劳斯莱斯比,最终消费者拿脚投票。尽管迈巴赫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宣传,无奈销量相比劳斯莱斯还是相距甚远。以2010年为例,迈巴赫全球销量157台,而劳斯莱斯2711辆。
命运绝没有戏弄迈巴赫,来到奔驰是它最的归宿。2014年,奔驰发布全新子品牌梅赛德斯-迈巴赫,来争夺细分市场,从3.0排量起步无疑相当正确。如果说经典是对经典的传承,经典是对经典的背叛。迈巴赫没有可传承的,也无所谓背叛,更谈不上经典。超豪华需要历史积淀。无历史框架直接设计超豪华,并打造出一番真正举世公认的天地,是非常有难度的,绝非猛堆料、猛堆数据就能轻易实现。正所谓:穿金戴银,不如黄*袍加身。而豪华级别奔驰又信手拈来。一切都是最的安排,非常看梅赛德斯迈巴赫的未来。
其他:
与众泰不同,在超豪华级别,或存在法理瑕疵、或存在道德瑕疵,都是致命的。因此只要劳斯莱斯汽车存在,宾利的劳斯莱斯风格汽车(雅致、慕尚等)永远成不了超豪华核心。大众显然比我们更清楚。为了宾利的长远发展,打造不同于以往的全新风格,是大众更核心的任务。这也是为什么,1998年独立后发布的欧陆、飞驰、添越,外观动感、柔美,与劳斯莱斯时代的宾利几乎是两个物种,这既是大众的远见,也是大众的无奈。销量低迷的慕尚,停产就是了,无需遗憾。既然选择了独立,慕尚和6.75V8引擎存在的终极意义就是辅佐过渡,向全世界证明今天的“宾利”还是70年前那个超豪华宾利,并且劳斯莱斯风格今天的宾利已经“不喜欢”了,宾利需要更符合“新生代”、符合“年轻一派”的流线、柔美、青春造型。多么巧妙的宾利风格转折,大众操作的“天衣无缝”,还能顺带踩上劳斯莱斯一脚,堪称MBA商业经典。实际,Rolls-Royce汽车根本不存在这样问题。正宗劳斯莱斯汽车,以及其所具备的庄重、神圣与威仪感,始终受超豪华买家推崇和挚爱。
让飞驰(或其他全新大众时代语言车型)成为宾利的旗舰,对宾利的长远而言,是必然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