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風靈
2021-07-11T10:49:46+00:00
首先说说拐卖案件本身。人口拐卖不仅仅是个法律问题,更是个社会问题,它有着包括民俗、环境、社会保障等在内的复杂的成因。换句话说,部分发展较为落后、思想较为封闭的地区,收买妇女儿童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而且短时间内无法被根除。
那么有需求就有市场,从事人口拐卖就有利可图,自然会引发人贩子铤而走险。那么对一个理性的犯罪人而言,面临的就是犯罪成本和犯罪收益的比较。如果仅从这个角度看,那么将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刑罚无限提升至一律死刑,会将犯罪成本拉到最高,好像就能阻止犯罪行为了?
事实并非这么简单。现实中大部分的罪犯是非理性的,他们难以对成本和收益进行理性衡量,而是凭借着某种侥幸心理就敢于实施犯罪。另一方面,某些在生活中走投无路的人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这也是犯罪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犯罪劝阻的效果上看,一律死刑的确能阻止一部分人实施犯罪,但并不能防止所有犯罪发生。
那么既然有一部分犯罪的确无法阻止,“一律死刑”会带来什么结果呢?
1、由于死刑已经是最高刑罚,那么一旦某人实施了拐卖犯罪,结果必然是死刑,那么同时再犯下杀人放火等任何犯罪结果都不会有区别,这会助长恶性犯罪的发生;
2、由于只要被抓住就一定会被判死刑,那么当警察有可能发现拐卖行为、人贩子需要逃跑的时候,人贩子会倾向于杀害被拐卖的妇女儿童之后再逃跑,理由同1。
3、即使有些人只是想着“干一票就收手”,但因为一次犯罪和十次一百次犯罪的结果是一模一样的,那么人贩子若侥幸逃脱,其再次犯罪的可能性非常大,甚至可能促使拐卖犯罪成组织化,加大破案的难度。
其实上面讲的这些场景,都是在说明一件事,量刑不能没有弹性,死刑一旦失去了弹性,那么对犯罪人产生的边际威慑就趋近于零,直到落网,这期间他做任何事边际成本都是零。这意味着,一旦一个人明知自己必死,那他就有动力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还记得“失期,法皆斩”么?那就是刑罚失去弹性的一个典型案例。
最后摆明立场:我坚定支持死刑,我也认为拐卖的社会恶性极大,现有的刑罚确实过轻,哪怕最高刑已经是死刑,或许我们需要更能够兼顾威慑和惩罚的立法方式,这就不是我在这里能提出的了。解决拐卖案件,绝不仅仅是一个法律惩罚的问题,它实质上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问题,因此也更加需要整个社会各个阶层共同来应对。
那么有需求就有市场,从事人口拐卖就有利可图,自然会引发人贩子铤而走险。那么对一个理性的犯罪人而言,面临的就是犯罪成本和犯罪收益的比较。如果仅从这个角度看,那么将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刑罚无限提升至一律死刑,会将犯罪成本拉到最高,好像就能阻止犯罪行为了?
事实并非这么简单。现实中大部分的罪犯是非理性的,他们难以对成本和收益进行理性衡量,而是凭借着某种侥幸心理就敢于实施犯罪。另一方面,某些在生活中走投无路的人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这也是犯罪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犯罪劝阻的效果上看,一律死刑的确能阻止一部分人实施犯罪,但并不能防止所有犯罪发生。
那么既然有一部分犯罪的确无法阻止,“一律死刑”会带来什么结果呢?
1、由于死刑已经是最高刑罚,那么一旦某人实施了拐卖犯罪,结果必然是死刑,那么同时再犯下杀人放火等任何犯罪结果都不会有区别,这会助长恶性犯罪的发生;
2、由于只要被抓住就一定会被判死刑,那么当警察有可能发现拐卖行为、人贩子需要逃跑的时候,人贩子会倾向于杀害被拐卖的妇女儿童之后再逃跑,理由同1。
3、即使有些人只是想着“干一票就收手”,但因为一次犯罪和十次一百次犯罪的结果是一模一样的,那么人贩子若侥幸逃脱,其再次犯罪的可能性非常大,甚至可能促使拐卖犯罪成组织化,加大破案的难度。
其实上面讲的这些场景,都是在说明一件事,量刑不能没有弹性,死刑一旦失去了弹性,那么对犯罪人产生的边际威慑就趋近于零,直到落网,这期间他做任何事边际成本都是零。这意味着,一旦一个人明知自己必死,那他就有动力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还记得“失期,法皆斩”么?那就是刑罚失去弹性的一个典型案例。
最后摆明立场:我坚定支持死刑,我也认为拐卖的社会恶性极大,现有的刑罚确实过轻,哪怕最高刑已经是死刑,或许我们需要更能够兼顾威慑和惩罚的立法方式,这就不是我在这里能提出的了。解决拐卖案件,绝不仅仅是一个法律惩罚的问题,它实质上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问题,因此也更加需要整个社会各个阶层共同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