𝐃𝐫𝐞𝐚𝐦𝐳 ☁ ☾
2024-11-22T22:15:54+00:00
原载《中国科技史料》1992年第13期
作者 李斌 中国科技大学
玛德字太糊只能慢慢手打。。
文章认为根据当时新出土的北宋末年温酒器具判断唐宋文献中记录的“烧酒”“烧春”是一种温酒的方法,而“火迫”“既烧”则是另一种加热处理酒的方法,是一种类似“巴斯德消毒法”的低温灭菌法。
换句话说目前蒸馏酒唐宋起源说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实物支撑。
至于“酒中火焰”问题依据当时文献记载哪怕是10度的米酒在加热时产生的酒蒸汽仍然能燃起蓝色火焰,证明了《物类相感志》中记载的酒中火焰不能作为蒸馏酒的证据。
对于《洗冤录》中“烧酒吮毒”经研究文献发现这段内容是清代才增补上去的,并非宋慈五卷本《洗冤集录》原书内容。
《曲本草》 成书年代本身就有争议,书中记载的“暹罗”在1349年以前并不存在,当时中国的史官将北部的素可泰王国称为“暹国”,南部的阿瑜陀耶王国称为“罗斛国”。而且宋史田锡本传并没有记载其去过南海,推测成书年代为元末明初。
作者 李斌 中国科技大学
玛德字太糊只能慢慢手打。。
文章认为根据当时新出土的北宋末年温酒器具判断唐宋文献中记录的“烧酒”“烧春”是一种温酒的方法,而“火迫”“既烧”则是另一种加热处理酒的方法,是一种类似“巴斯德消毒法”的低温灭菌法。
换句话说目前蒸馏酒唐宋起源说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实物支撑。
至于“酒中火焰”问题依据当时文献记载哪怕是10度的米酒在加热时产生的酒蒸汽仍然能燃起蓝色火焰,证明了《物类相感志》中记载的酒中火焰不能作为蒸馏酒的证据。
对于《洗冤录》中“烧酒吮毒”经研究文献发现这段内容是清代才增补上去的,并非宋慈五卷本《洗冤集录》原书内容。
《曲本草》 成书年代本身就有争议,书中记载的“暹罗”在1349年以前并不存在,当时中国的史官将北部的素可泰王国称为“暹国”,南部的阿瑜陀耶王国称为“罗斛国”。而且宋史田锡本传并没有记载其去过南海,推测成书年代为元末明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