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r861
2020-05-27T05:56:29+00:00
之前发的贴里贴了自己觉得适合接下来继续配的四个方向,其中汽车和机场应该是大家最不关注的。
机场就不聊了,大A就那么几个票,打几把DOTA的时间都能研究明白的,主要想安利一下汽车。
我一直抱有的观点是,最硬的逻辑永远是能让丈母娘听懂的逻辑。对于汽车产业链的看多逻辑也很简单:
房价锁死投资增长+保守主义遏制出口增长=消费拉动中期GDP增长,而长放水周期下居民的名义收入会持续增长,会引导温和通胀以及支出占比从基础性消费向改善性消费转移。而汽车产业链处于短期行业谷底+政策倾斜+新能源革命三重作用下,必然会迎来一波盈利回升周期,因此未来两到三年内的汽车行业将会诞生一批业绩与股价起飞的股票。
当前节点下,不少公司受到疫情影响,一二季度利润下滑给股价砸了个坑,是非常好的中长线介入时机。个股就不聊了,我也不喜欢聊个股,产业链上下这么多够挖的了。以我个人喜好来说,更看好零部件龙头大于整车厂。
利益相关:持有部分龙头整车与配件公司股票。
顺便,那位拿年内必破2440哗众取宠的教主or大湿,这就剩半年了,脸疼么。
机场就不聊了,大A就那么几个票,打几把DOTA的时间都能研究明白的,主要想安利一下汽车。
我一直抱有的观点是,最硬的逻辑永远是能让丈母娘听懂的逻辑。对于汽车产业链的看多逻辑也很简单:
房价锁死投资增长+保守主义遏制出口增长=消费拉动中期GDP增长,而长放水周期下居民的名义收入会持续增长,会引导温和通胀以及支出占比从基础性消费向改善性消费转移。而汽车产业链处于短期行业谷底+政策倾斜+新能源革命三重作用下,必然会迎来一波盈利回升周期,因此未来两到三年内的汽车行业将会诞生一批业绩与股价起飞的股票。
当前节点下,不少公司受到疫情影响,一二季度利润下滑给股价砸了个坑,是非常好的中长线介入时机。个股就不聊了,我也不喜欢聊个股,产业链上下这么多够挖的了。以我个人喜好来说,更看好零部件龙头大于整车厂。
利益相关:持有部分龙头整车与配件公司股票。
顺便,那位拿年内必破2440哗众取宠的教主or大湿,这就剩半年了,脸疼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