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Frappé
2021-03-09T12:15:20+00:00
战略背景
1942年2月,陆军总司令部作战处发布了一系列关于1942年战局的初步指示,该战局的主要目标是夺取高加索。为此,南方集团军群获得了兵员装备的优先补给权。第4装甲集团军与南方的第1装甲集团军会合,随之而来的还有许多休整完毕的来自中央集团军群的师。
此外,还有20个德国师、21个其他轴心国的师也从其他战区调往南方。这些轴心国部队包括6个意大利师、10个匈牙利师和5个不满编的罗马尼亚师,普遍要比实力耗尽的德国师的兵器还少,装备可靠性也更差。除了一向让德国人瞧不起的胆量外,这些盟友部队的训练和军事学说也不能和居主导地位的德国人相适应。只有一个意大利师被认为可以和普通的德国师等同。因此,德军让这些仆从国军队从事在德军前锋后扫荡残敌和确保侧翼安全的工作。
战前的准备
到7月7日,第4装甲集团军已经与第6集团军在顿河上游的沃罗涅日会师。南线战区的辽阔距离让德军后勤倍感吃紧,到7月中旬,第4装甲集团军先头各师的燃料已经不足。扮演支援角色的第1装甲集团军开始燃料供应要好一些,但其有限的力量也在逐日减少。由于哈尔科夫-伊久姆会战,该集团军的机械化部队在攻势开始时平均实力只有编制数的40%;到7月16日,又下降到30%,每个装甲师只剩一个坦克营。十天后,A集团军群的8个机动师每师平均只有54辆坦克了。
7月23日罗斯托夫陷落后,小胡子突然盯上了斯大林格勒的工业价值和象征性意义。同一天发布的元首第45号训令,将第24装甲军由第4装甲集团军转隶给第6集团军以加强后者向斯大林格勒的进军。
崔可夫VS保卢斯
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是一座巨大的工业城市,沿伏尔加河分布在15英里长(约24.1公里)的狭长绸带上。城市的战术防御是依靠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中将(V. I. Chuikov ) 的第62集团军,该集团军在战役开始时有8个师。
崔可夫意识到必须让德军在空军和炮兵上的优势失效。他指示部队“拥抱”德国人,即贴近德国人而让德国指挥官不能使用空中打击以防殃及自己人。
为了夺取这座复杂的城市,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共有25个不满员的师,9月16日,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将军接管第4装甲集团军的步兵单位的作战指挥权。
到10月,苏军的防御已经被压缩成四片薄薄的桥头堡,前线离河岸只有600英尺(183米)步兵第187师驻扎到一座河边的工厂里,它接到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工厂。3天里该师就有90%的人员死亡或失踪,因为这一令人英勇无畏的战果,该师获得“近卫军”称号。
迟至10月26日,保卢斯信心满满的期待能在11月10日拿下整座城市。11月2日,小胡子同意各师所有非作战状态的战斗工兵营都到斯大林格勒以肃清那些难缠的保卫者。
苏军的谋划
。9月13日,博伊科夫向斯大林简要汇报了通过打击两翼的罗马尼亚军队来切断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矛头的构想。到10月中旬,斯大林终于有了足够的信心来关注这一建议,该建议后来成为苏联最高统帅部计划于1942年11月实施的两个主要攻势的基础。
天王星计划目的在于歼灭斯大林格勒地区的轴心国军队。随后实施土星战役,目的是歼灭苏联南方的所有轴心国部队(B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同时,朱可夫协调的西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 军将对中央集团军群实施火星计划,以荡平勒热夫突出部,让德军增援部队无法前往南方,尽可能打击中央集团军群。
瓦图京计划动用他的坦克第5集团军和第21集团军以及罗科索夫斯基的顿河方面军的第65集团军来在一个小合围圈里吃掉伸展过度的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同时,坦克第5集团军的坦克第1和第26军及第21集团军的坦克第4军和近卫骑兵第3军将急转向东南方合围 防御斯大林格勒的德军,而坦克第5集团军的骑兵第8军则组成一条细细的对外合围圈以迟滞解围的德军纵队。
在德军南翼,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将投入第51和第57集团军,由坦克第13军和机械化第4军作前锋,切开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在顿河上的卡拉奇(Kalach)附近与坦克第5集团军会师。骑兵第4军负责掩护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左翼。由于坦克第5集团军不得不长途跋涉120公里,而机械化第4军预计只走90公里,所以西南方面军将比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提 前一天发起进攻。
苏军的反攻
斯大林格勒反攻分三个阶段。首先,11月19-30日,苏军突破轴心军防御,合围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和罗马尼亚军。然后,从1942年12月1日-1943年1月9 日,试图乘胜进军发展胜利,但被德军解围的努力所阻。最后,1943年1月10 日-3月18日,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监督肃清斯大林格勒口袋(“指环”战 役,Kol'tso ),同时试图将胜利推广到整个中部和南方战区。这一更大的努力被 他们自己的错误及德军巧妙的反击所阻止。
初期胜利超过了苏军预期。11月19日,西南方面军开始了进攻, 同时友邻的顿河方面军也展开掩护进攻。防御的罗马尼亚人手头没有有效的反坦克武器,轻易就被打垮了。第一天中午,罗曼年科的坦克第5集团军的坦克第26 和第1军穿过进攻的步兵师队形加入战斗。在伊万•米哈伊洛维奇•奇斯佳科夫中将(L M. Chistiakov )的第21集团军的配合下,坦克第5集团军俘获了三个罗马尼亚师的大部(27,000人)并继续发展胜利。这两个坦克军和安德烈•格里戈里 耶维奇•克拉夫琴科少将(A. G. Kravchenko )的隶属于第21集团军的坦克第4军绕过抵抗枢纽,平均每天前进7公里。11月22日,阿列克谢•格里戈里耶维奇・罗金少将指挥的坦克第26军接近了顿河上的卡拉奇。
到11月30日,苏军已经围绕总计330,000人的22个德国师建立了内层包围圈,被围部队包括第6集团军,罗马尼亚残部和第4装甲集团军的一个军。
火星计划:朱可夫的惨败
在北面,苏联最高统帅部计划在依然威胁苏军莫斯科防御的勒热夫突出部对中央集团军群发动另一场主要攻势。这次由朱可夫策划和监督的火星计划需要马克西姆•阿列克谢耶维奇•普尔卡耶夫将军(M. A. Purkaev )的加里宁方面军和 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上将(I. S. Konev )的西方面军攻击勒热夫突出部的东西两翼。任务是歼灭德军第9集团军,肃清突出部,接下来是威胁斯摩棱斯克。这次攻势还包括了加里宁方面军的第39集团军对突出部“鼻子”的攻击,以及突击第3集团军对大卢基的攻击。
在勒热夫,德军最初能够将第1和第9装甲师、大德意志师(Grossdeutschland)和第14装甲掷弹兵师。后来还有第12、19、20装甲师,投入战斗以堵住别雷附近的苏军突破口。到12月中旬,苏军的攻势已经举步维艰了。在西面,德军的反击消化掉了机械化第3军在别雷以北、卢切萨河谷处的进攻,并在城南包围了步兵第6军和机械化第1军。朱可夫在12月11日和13日继续在勒热夫南面展开攻势的企图经过惨重损失后失败了,经过更激烈的战斗后,别雷南面的两个军大部被歼。
稍稍安慰一下这次代价高昂的失败的只有库兹马·尼基托维奇·加利茨基上将(K.N.Galitsky)的突击第3集团军,该军在大卢基消灭了一支德军部队并打退了德军解救的企图。
德军的解围与苏军的阻击——小土星
土星战役利用西南方面军左翼和马利诺夫斯基中将(R.la.Malinovsky)强大的近卫第2集团军来突破顿河中游意大利人的防御阵地,并向纵深挺进夺取罗斯托夫。
为突入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冯·曼施泰因开始集结两支力量。在奇尔河和顿河的交汇处,第48装甲军接受了从东线其他地方调来的几个师,而第57装甲军也在科捷利尼科夫斯基(Kotel'nikovski,即今科捷利尼科沃Kotei'nikovo)附近组建完毕。
苏军的行动于12月7日发起,坦克第5集团军的坦克第1军在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布特科夫少将(V.V.Butkov,苏联英雄)的指挥下开始渡过奇尔河开始破坏性进攻以打乱第48和57装甲军的解围计划。尽管第11装甲师顶住上述进攻,但奇尔河防线也仅仅是勉强守住罢了。到12月10日,第48装甲军已经被打垮了,第57装甲军的第17装甲师已经调去提供支援,这样奇尔河-斯大林格勒方向的解围突击就无果而终,而科捷利尼科夫斯基方向的突击也被严重削弱,不过后者还是在12月12日继续进行。
51集团军施加压力之时, 西南方面军在沃罗涅日方面军的第6集团军支援下,于12月16日在斯大林格勒西北沿顿河和奇尔河对霍利特战役集群的意大利第8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发动了 “小土星”行动。一群空前庞大的苏联快速兵团实质上歼灭了意大利军。
2月12日,德军接下来的解围行动已经成为注定不能和第6集团军会师的徒劳努力。小胡子不愿为这一关键进攻集结战役预备队,德军第57装甲军的推进不断受此束缚。尽管有这么多障碍,第57装甲军还是在12天里拼命向前推进了50公里。然而在12月24日,马利诺夫斯基强大的近卫第2集团军发起反击,将德军打退了多达100公里。苏军在快速兵团的使用上——特别是帕维尔•阿列克谢 耶维奇•罗特米斯特罗夫(P. A. Rotmistrov)的坦克第7军在侧翼的进攻——表现出了极高的素养,这在战争中还是第一次。从所有实际的目的来看,德军为斯大林格勒被围部队解围的努力都失败了。
最后总攻
负责执行指环战役的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沃罗诺夫上将(N. N. Voronov )利用持续不断的炮火轰炸来摧垮德军防御。第6集团军的补给十分短缺,以至于防御者们很快就不得不吃马肉、卧冰雪。1月24日,包围圈中德军最后一个主要机场皮托姆尼克(Pitomnik)机场也被占领。两天后,苏军在一条狭窄的战线上发起进攻,自东向西将被围德军一劈两半。尽管小胡子在最后时刻晋升保卢斯为陆军元帅,但到2月2日,所有德军都被彻底肃清。
1942年2月,陆军总司令部作战处发布了一系列关于1942年战局的初步指示,该战局的主要目标是夺取高加索。为此,南方集团军群获得了兵员装备的优先补给权。第4装甲集团军与南方的第1装甲集团军会合,随之而来的还有许多休整完毕的来自中央集团军群的师。
此外,还有20个德国师、21个其他轴心国的师也从其他战区调往南方。这些轴心国部队包括6个意大利师、10个匈牙利师和5个不满编的罗马尼亚师,普遍要比实力耗尽的德国师的兵器还少,装备可靠性也更差。除了一向让德国人瞧不起的胆量外,这些盟友部队的训练和军事学说也不能和居主导地位的德国人相适应。只有一个意大利师被认为可以和普通的德国师等同。因此,德军让这些仆从国军队从事在德军前锋后扫荡残敌和确保侧翼安全的工作。
战前的准备
到7月7日,第4装甲集团军已经与第6集团军在顿河上游的沃罗涅日会师。南线战区的辽阔距离让德军后勤倍感吃紧,到7月中旬,第4装甲集团军先头各师的燃料已经不足。扮演支援角色的第1装甲集团军开始燃料供应要好一些,但其有限的力量也在逐日减少。由于哈尔科夫-伊久姆会战,该集团军的机械化部队在攻势开始时平均实力只有编制数的40%;到7月16日,又下降到30%,每个装甲师只剩一个坦克营。十天后,A集团军群的8个机动师每师平均只有54辆坦克了。
7月23日罗斯托夫陷落后,小胡子突然盯上了斯大林格勒的工业价值和象征性意义。同一天发布的元首第45号训令,将第24装甲军由第4装甲集团军转隶给第6集团军以加强后者向斯大林格勒的进军。
崔可夫VS保卢斯
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是一座巨大的工业城市,沿伏尔加河分布在15英里长(约24.1公里)的狭长绸带上。城市的战术防御是依靠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中将(V. I. Chuikov ) 的第62集团军,该集团军在战役开始时有8个师。
崔可夫意识到必须让德军在空军和炮兵上的优势失效。他指示部队“拥抱”德国人,即贴近德国人而让德国指挥官不能使用空中打击以防殃及自己人。
为了夺取这座复杂的城市,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共有25个不满员的师,9月16日,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将军接管第4装甲集团军的步兵单位的作战指挥权。
到10月,苏军的防御已经被压缩成四片薄薄的桥头堡,前线离河岸只有600英尺(183米)步兵第187师驻扎到一座河边的工厂里,它接到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工厂。3天里该师就有90%的人员死亡或失踪,因为这一令人英勇无畏的战果,该师获得“近卫军”称号。
迟至10月26日,保卢斯信心满满的期待能在11月10日拿下整座城市。11月2日,小胡子同意各师所有非作战状态的战斗工兵营都到斯大林格勒以肃清那些难缠的保卫者。
苏军的谋划
。9月13日,博伊科夫向斯大林简要汇报了通过打击两翼的罗马尼亚军队来切断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矛头的构想。到10月中旬,斯大林终于有了足够的信心来关注这一建议,该建议后来成为苏联最高统帅部计划于1942年11月实施的两个主要攻势的基础。
天王星计划目的在于歼灭斯大林格勒地区的轴心国军队。随后实施土星战役,目的是歼灭苏联南方的所有轴心国部队(B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同时,朱可夫协调的西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 军将对中央集团军群实施火星计划,以荡平勒热夫突出部,让德军增援部队无法前往南方,尽可能打击中央集团军群。
瓦图京计划动用他的坦克第5集团军和第21集团军以及罗科索夫斯基的顿河方面军的第65集团军来在一个小合围圈里吃掉伸展过度的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同时,坦克第5集团军的坦克第1和第26军及第21集团军的坦克第4军和近卫骑兵第3军将急转向东南方合围 防御斯大林格勒的德军,而坦克第5集团军的骑兵第8军则组成一条细细的对外合围圈以迟滞解围的德军纵队。
在德军南翼,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将投入第51和第57集团军,由坦克第13军和机械化第4军作前锋,切开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在顿河上的卡拉奇(Kalach)附近与坦克第5集团军会师。骑兵第4军负责掩护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左翼。由于坦克第5集团军不得不长途跋涉120公里,而机械化第4军预计只走90公里,所以西南方面军将比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提 前一天发起进攻。
苏军的反攻
斯大林格勒反攻分三个阶段。首先,11月19-30日,苏军突破轴心军防御,合围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和罗马尼亚军。然后,从1942年12月1日-1943年1月9 日,试图乘胜进军发展胜利,但被德军解围的努力所阻。最后,1943年1月10 日-3月18日,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监督肃清斯大林格勒口袋(“指环”战 役,Kol'tso ),同时试图将胜利推广到整个中部和南方战区。这一更大的努力被 他们自己的错误及德军巧妙的反击所阻止。
初期胜利超过了苏军预期。11月19日,西南方面军开始了进攻, 同时友邻的顿河方面军也展开掩护进攻。防御的罗马尼亚人手头没有有效的反坦克武器,轻易就被打垮了。第一天中午,罗曼年科的坦克第5集团军的坦克第26 和第1军穿过进攻的步兵师队形加入战斗。在伊万•米哈伊洛维奇•奇斯佳科夫中将(L M. Chistiakov )的第21集团军的配合下,坦克第5集团军俘获了三个罗马尼亚师的大部(27,000人)并继续发展胜利。这两个坦克军和安德烈•格里戈里 耶维奇•克拉夫琴科少将(A. G. Kravchenko )的隶属于第21集团军的坦克第4军绕过抵抗枢纽,平均每天前进7公里。11月22日,阿列克谢•格里戈里耶维奇・罗金少将指挥的坦克第26军接近了顿河上的卡拉奇。
到11月30日,苏军已经围绕总计330,000人的22个德国师建立了内层包围圈,被围部队包括第6集团军,罗马尼亚残部和第4装甲集团军的一个军。
火星计划:朱可夫的惨败
在北面,苏联最高统帅部计划在依然威胁苏军莫斯科防御的勒热夫突出部对中央集团军群发动另一场主要攻势。这次由朱可夫策划和监督的火星计划需要马克西姆•阿列克谢耶维奇•普尔卡耶夫将军(M. A. Purkaev )的加里宁方面军和 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上将(I. S. Konev )的西方面军攻击勒热夫突出部的东西两翼。任务是歼灭德军第9集团军,肃清突出部,接下来是威胁斯摩棱斯克。这次攻势还包括了加里宁方面军的第39集团军对突出部“鼻子”的攻击,以及突击第3集团军对大卢基的攻击。
在勒热夫,德军最初能够将第1和第9装甲师、大德意志师(Grossdeutschland)和第14装甲掷弹兵师。后来还有第12、19、20装甲师,投入战斗以堵住别雷附近的苏军突破口。到12月中旬,苏军的攻势已经举步维艰了。在西面,德军的反击消化掉了机械化第3军在别雷以北、卢切萨河谷处的进攻,并在城南包围了步兵第6军和机械化第1军。朱可夫在12月11日和13日继续在勒热夫南面展开攻势的企图经过惨重损失后失败了,经过更激烈的战斗后,别雷南面的两个军大部被歼。
稍稍安慰一下这次代价高昂的失败的只有库兹马·尼基托维奇·加利茨基上将(K.N.Galitsky)的突击第3集团军,该军在大卢基消灭了一支德军部队并打退了德军解救的企图。
德军的解围与苏军的阻击——小土星
土星战役利用西南方面军左翼和马利诺夫斯基中将(R.la.Malinovsky)强大的近卫第2集团军来突破顿河中游意大利人的防御阵地,并向纵深挺进夺取罗斯托夫。
为突入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冯·曼施泰因开始集结两支力量。在奇尔河和顿河的交汇处,第48装甲军接受了从东线其他地方调来的几个师,而第57装甲军也在科捷利尼科夫斯基(Kotel'nikovski,即今科捷利尼科沃Kotei'nikovo)附近组建完毕。
苏军的行动于12月7日发起,坦克第5集团军的坦克第1军在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布特科夫少将(V.V.Butkov,苏联英雄)的指挥下开始渡过奇尔河开始破坏性进攻以打乱第48和57装甲军的解围计划。尽管第11装甲师顶住上述进攻,但奇尔河防线也仅仅是勉强守住罢了。到12月10日,第48装甲军已经被打垮了,第57装甲军的第17装甲师已经调去提供支援,这样奇尔河-斯大林格勒方向的解围突击就无果而终,而科捷利尼科夫斯基方向的突击也被严重削弱,不过后者还是在12月12日继续进行。
51集团军施加压力之时, 西南方面军在沃罗涅日方面军的第6集团军支援下,于12月16日在斯大林格勒西北沿顿河和奇尔河对霍利特战役集群的意大利第8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发动了 “小土星”行动。一群空前庞大的苏联快速兵团实质上歼灭了意大利军。
2月12日,德军接下来的解围行动已经成为注定不能和第6集团军会师的徒劳努力。小胡子不愿为这一关键进攻集结战役预备队,德军第57装甲军的推进不断受此束缚。尽管有这么多障碍,第57装甲军还是在12天里拼命向前推进了50公里。然而在12月24日,马利诺夫斯基强大的近卫第2集团军发起反击,将德军打退了多达100公里。苏军在快速兵团的使用上——特别是帕维尔•阿列克谢 耶维奇•罗特米斯特罗夫(P. A. Rotmistrov)的坦克第7军在侧翼的进攻——表现出了极高的素养,这在战争中还是第一次。从所有实际的目的来看,德军为斯大林格勒被围部队解围的努力都失败了。
最后总攻
负责执行指环战役的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沃罗诺夫上将(N. N. Voronov )利用持续不断的炮火轰炸来摧垮德军防御。第6集团军的补给十分短缺,以至于防御者们很快就不得不吃马肉、卧冰雪。1月24日,包围圈中德军最后一个主要机场皮托姆尼克(Pitomnik)机场也被占领。两天后,苏军在一条狭窄的战线上发起进攻,自东向西将被围德军一劈两半。尽管小胡子在最后时刻晋升保卢斯为陆军元帅,但到2月2日,所有德军都被彻底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