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
2022-06-21T14:05:58+00:00
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第六集团军被包围,小胡子命令德国空军组织空运,历史上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德国空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却还是没能喂饱下面的陆军兄弟
楼主对这段历史比较感兴趣,所以,专门写一点关于这场空运行动的文章,主要参考一些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书籍,以及德国部分将领的回忆录
主要以一问一答的方式,来分析和讨论德国空军这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最终吃力不讨好、一地鸡毛的空运行动
写的不好,抛砖引玉,大家和谐讨论
1,德国计划实施这场空运最初的想法和底气,来自哪里?
在绝大多数人——包含帝国元帅戈林,以及德军陆军参谋长蔡茨勒——看来,靠空运给几十万军队送补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那么在讨论这个计划之前,就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以小胡子为首的,支持组织空运行动的人,这天马行空的想法来源于哪里?
1942年2月,德军约12万部队被包围在德米扬斯克,小胡子宣布德米扬斯克成为“要塞”,德国空军临危受命,被陆军官兵亲切的称为容克大妈的JU52运输机,每天准时给包围圈里的兄弟送来物资,关于这次空运的详情,那是另外一个话题,最终,德国空军较为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小胡子非常满意,专门颁发了印有运输滑翔机的臂章,奖励给参与行动的空军人员。
有了这次“珠玉”在前,那么仅仅10个月后,当第六集团军又一次面临类似危机的时候,包括小胡子在内的很多人,理所当然地又一次把目光看向了任劳任怨的“容克大妈”们。
2,正式决定开展空运,德国国防部究竟是怎么决策的?
1942年11月20日,即小胡子正式决定禁止第六集团军突围,通过空运给保卢斯送补给的那一天,戈林并不在场(组织召开迈克普石油增产会议),那个向小胡子承诺德国空军可以完成空运任务的人,是与戈林私交并不怎么好的空军参谋长汉斯·耶内顺克。
耶内顺克在不列颠空战时,因大力支持将轰炸重点转向伦敦,事后被戈林狠狠的训过,1943年8月耶内顺克自杀的时候,遗言之一就是不允许戈林参加他的葬礼。
回归本题,正是有了耶内顺克这样“专业人士”的力挺,在戈林这个德国空军最高领导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空运行动竟然就被定下来了…..
会议结束后,小胡子让副官给戈林打电话,通知他赶来商讨空运细节——也就是说,耶内顺克在自作主张支持空运后,没有第一时间把此时汇报顶头上司——戈林是一脸懵逼的去参加会议。
但是在电话中,戈林并没有反对,而是硬着头皮向小胡子表示,自己一定竭尽全力做好这件事。戈林的动机很简单,无论是本土不断遭到英国轰炸,还是损失惨重的克里特岛战役,以及更早的灰头土脸的不列颠空战,德国空军的威信在不断下降,如果能在空运行动上复刻德米扬斯克的成功,那好处是明摆着的。
通完电话,距离第二天正式给前线发电报,只剩十几个小时了,没多久,里希特霍芬联系到了柏林,强烈反对这次空运,毕竟人家身处一线,手里握着第4、8两个航空军指挥权,万一空运开展还要里希特霍芬一手指挥,所以他的意见不得不听。
必须要做点什么,左右摇摆不定了许久,戈林联系了前汉莎航空总裁,未来的空军元帅艾尔哈德·米尔希,让人意外的是,身为运输专家,米尔希的答复是虽然这次行动一定会很艰难,但并不是一定无法完成。戈林不信任耶内顺克,一向信任米尔希,这样也就有了信心和勇气。
第二天,11月21日,戈林、耶内顺克和陆军参谋长蔡茨勒一帮人,吵的面红耳赤,空军信誓旦旦表示能够完成任务,而蔡茨勒坚决要求向西突围,蔡茨勒忍无可忍的问道“帝国元帅,您说空军能保证完成任务,那您能提供具体数字吗?”戈林满不在乎“具体数字要经过必要的计算,但这是空军的事,既然我说了一定能完成任务,那就一定能完成。”
小胡子当天对空军的态度非常满意,其自身也是倾向于不突围,于是乎,空运行动、以及第六集团军几十万同袍的命运,就这么被定下来了……
顺带一提,军备部长施佩尔在其回忆录里,讥讽那次会议上的戈林“戈林满面春风,和柏林剧院里扮演得胜的帝国元帅的男高音演员一模一样”
再顺带一提,根据蔡茨勒的回忆录,他大骂同是陆军的凯特尔、约德尔,这两人身为小胡子身边说得上话的高级将领(就是那段愤怒的元首里,被留下骂的三人组中的2人),竟然也帮着空军说话,鼓吹留在伏尔加河的重要性,最终导致局势不可挽回,但是,凯特尔、约德尔都没能活到战后可以随便说话的时候,所以是否是蔡茨勒自己给自己贴金,就不得而知了。
回归本题,要不说德国人办事效率高呢,上午会议刚吵吵完,下午电报就发到前线了:
21日下午3点,小胡子就给保卢斯发去了电报“第六集团军要坚守阵地……稍后将下达空运的特别命令”
21日晚上10点,用词非常亲切的电报二“第六集团军暂时被包围……我会尽一切努力救你们”
21日晚或者22日凌晨,具体时间不明的电报三,此封电报的指示就有点不那么亲切了,原来小胡子回过味了,电令保卢斯飞进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在包围圈内,而不是大后方指挥第六集团军。
22日晚上9点,小胡子赶赴东普鲁士的大本营,亲自指挥MG42向前5米去了。
3,当时德国空军有成功实施空运的“硬实力”吗?
1942年11月,全德国空军运输机的家底,是750架JU52,能飞起来,或者短期维护就能起飞的,大概500多架。
如果这500架全部投入到支援第六集团军的行动中,一天可运输物资是约450吨。考虑到天气情况,还可以加派轰炸机参与空运。
第六集团军在不进攻,固守待援的情况下,正常水平一天要消耗750吨物资。如果节约一点,省一省,一天400吨,哪怕300吨,也够吃够用了。
那么,是不是看起来很美好?这也是耶内顺克一开始敢当着陆军一帮将领摆龙门阵的原因之一。
可惜,有2个重要因素,耶内顺克没考虑进去:
1、德国的战线不只有东线,德国陆军明星,柏林市民喝咖啡时重点话题之一的隆美尔将军,此时正在北非,广阔沙漠,大有作为,忙着帮小胡子建设所谓“北非桥头堡”,因为意大利海军的无能,所以大部分补给都要靠德国空军直接空运,有近一半的JU52被用在了北非航线上,抽不出来。
2、物资运输五花八门,大小不一,装起来肯定有空隙,为了安全,只能少不能多,德国空军250千克的空运箱,运不了250千克的东西…..一架载重5000千克的JU52,飞起来也装不到5000千克……
再加上苏军的拦截、天气的影响,即便500架都投到东线,都是勉勉强强,何况近一半的飞机都被留在北非。
也就是说,这场空运一开始就注定不可能完成。
顺带一提,21日正式向前线发报开展空运后,戈林一方面非常卖力的帮着收罗全国的飞机供前线用,连自己的通讯联络机都捐出来了,另一方面,11月23日,也就是空运行动正式开始的那天,戈林正在巴黎收集艺术品,真当是工作生活两不误。
4,具体实施空运行动上,德国空军的失误有哪些?
德国空军主要犯了4个错误:
1、因为BF109腿太短,无法全程护航,同时恶劣天气,双人的JU52可以仪表飞行,但是让单人的战斗机仪表飞行,就有点过分了,所以为了安全考虑,也为了空军自身调度方便,空运行动基本都采用几十架运输机一起伴飞的方式,但是这么搞,你飞机调度是方便了,可是:一是苦了在机场里负责运输的陆军兄弟了,要么就无所事事的在冰冷的营房里躺平躺半天,要么就突然来了几十架飞机等着卸货,很容易就造成拥堵,大大降低运输效率。二是苦了机场维护的地勤人员,也是要么无所事事,要么几十架飞机要一起维护和做起飞前的冷启动程序,大大降低了飞机的保养状态。
2、有相当一部分JU52的飞行员,都接受过仪表飞行和夜航训练,奇怪的是,一直到米尔希接手之前,空运全都是在白天进行了,飞行员还和上班一样,晚上下班在机场里睡觉,等米尔希提出并组织夜间空运,早就是大势已去的1943年1月15日了。
3、空运行动突然让米尔希接手,也是很有争议的一件事,从1942年11月底开始,里希特霍芬、第8航空军指挥官菲比希忙前忙后,一会是指挥空运,一会是支援中央集团军,一会是支援高加索撤回来的A集团军,一会是支援曼斯坦因的解围行动,可以说是竭尽全力、焦头烂额,结果呢,柏林一声招呼不打,1月15日,把行政出身,从未指挥过一次空中作战的米尔希派来了,气的里希特霍芬和菲比希是七窍生烟,菲比希资历不够,不敢造次,里希特霍芬可不管这么多,第二天就直接打电话给耶内顺克——为啥没打电话给戈林?不是他怕戈林,不打的原因下面再说——痛骂这个决定,顺便讨一个说法。说法肯定是讨不来的,不过,要想里希特霍芬和菲比希全力配合新任“钦差”,怕也是有点困难。
而且不巧的是,1943年1月17日,即米尔希上任的第三天,他在赶往塔甘罗机场视察的路上,因为雾气太大,搭乘的汽车与火车擦撞,导致受伤,1月18日,恢复意识的米尔希马上派遣第九高射炮师的师长皮克特少将飞柏林,当面告知小胡子和戈林:空运进行不下去了,赶紧做下一步打算吧——早知如此,何必当初,里希特霍芬不会派人?
4、空运行动只依赖JU52,却一直没动用滑翔机,财大气粗的盟军,搞市场花园行动,尚且动用了大批滑翔机,来解决运力不足的问题,何况你相对穷酸的德国空军?运人都可以,运物资不是更能行吗,一架JU52后面挂一架滑翔机,运力至少提升1.5倍,但是不知为何,别说大规模的滑翔机运输,连小规模的都几乎没有,只知道一味的加派JU52,运输机不够了上HE111、FW200等轰炸机。
顺带一提,1943年1月16日,即第六集团军行将毁灭,米尔希去前线接手的第二天,也就是里希特霍芬打电话去柏林骂人的那天,是戈林的50岁生日,德国人也知道礼节,所以里希特霍芬只是去骂了参谋长。一时间,戈林的卡琳庄园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别说德国上下的政要了,远在意大利的墨索里尼都送来了礼物,就是不知道保卢斯有没有送礼物。
以下待更新
5,第六集团军的失误有哪些?
6,后勤部门的失误在哪里?
7,如果纠正以上错误,这场空运有希望成功吗?
或者大家关于这场空运行动有其他问题的,可以一并留言,我编辑上述问题的时候,如果有能力,就一并回答
楼主对这段历史比较感兴趣,所以,专门写一点关于这场空运行动的文章,主要参考一些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书籍,以及德国部分将领的回忆录
主要以一问一答的方式,来分析和讨论德国空军这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最终吃力不讨好、一地鸡毛的空运行动
写的不好,抛砖引玉,大家和谐讨论
1,德国计划实施这场空运最初的想法和底气,来自哪里?
在绝大多数人——包含帝国元帅戈林,以及德军陆军参谋长蔡茨勒——看来,靠空运给几十万军队送补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那么在讨论这个计划之前,就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以小胡子为首的,支持组织空运行动的人,这天马行空的想法来源于哪里?
1942年2月,德军约12万部队被包围在德米扬斯克,小胡子宣布德米扬斯克成为“要塞”,德国空军临危受命,被陆军官兵亲切的称为容克大妈的JU52运输机,每天准时给包围圈里的兄弟送来物资,关于这次空运的详情,那是另外一个话题,最终,德国空军较为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小胡子非常满意,专门颁发了印有运输滑翔机的臂章,奖励给参与行动的空军人员。
有了这次“珠玉”在前,那么仅仅10个月后,当第六集团军又一次面临类似危机的时候,包括小胡子在内的很多人,理所当然地又一次把目光看向了任劳任怨的“容克大妈”们。
2,正式决定开展空运,德国国防部究竟是怎么决策的?
1942年11月20日,即小胡子正式决定禁止第六集团军突围,通过空运给保卢斯送补给的那一天,戈林并不在场(组织召开迈克普石油增产会议),那个向小胡子承诺德国空军可以完成空运任务的人,是与戈林私交并不怎么好的空军参谋长汉斯·耶内顺克。
耶内顺克在不列颠空战时,因大力支持将轰炸重点转向伦敦,事后被戈林狠狠的训过,1943年8月耶内顺克自杀的时候,遗言之一就是不允许戈林参加他的葬礼。
回归本题,正是有了耶内顺克这样“专业人士”的力挺,在戈林这个德国空军最高领导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空运行动竟然就被定下来了…..
会议结束后,小胡子让副官给戈林打电话,通知他赶来商讨空运细节——也就是说,耶内顺克在自作主张支持空运后,没有第一时间把此时汇报顶头上司——戈林是一脸懵逼的去参加会议。
但是在电话中,戈林并没有反对,而是硬着头皮向小胡子表示,自己一定竭尽全力做好这件事。戈林的动机很简单,无论是本土不断遭到英国轰炸,还是损失惨重的克里特岛战役,以及更早的灰头土脸的不列颠空战,德国空军的威信在不断下降,如果能在空运行动上复刻德米扬斯克的成功,那好处是明摆着的。
通完电话,距离第二天正式给前线发电报,只剩十几个小时了,没多久,里希特霍芬联系到了柏林,强烈反对这次空运,毕竟人家身处一线,手里握着第4、8两个航空军指挥权,万一空运开展还要里希特霍芬一手指挥,所以他的意见不得不听。
必须要做点什么,左右摇摆不定了许久,戈林联系了前汉莎航空总裁,未来的空军元帅艾尔哈德·米尔希,让人意外的是,身为运输专家,米尔希的答复是虽然这次行动一定会很艰难,但并不是一定无法完成。戈林不信任耶内顺克,一向信任米尔希,这样也就有了信心和勇气。
第二天,11月21日,戈林、耶内顺克和陆军参谋长蔡茨勒一帮人,吵的面红耳赤,空军信誓旦旦表示能够完成任务,而蔡茨勒坚决要求向西突围,蔡茨勒忍无可忍的问道“帝国元帅,您说空军能保证完成任务,那您能提供具体数字吗?”戈林满不在乎“具体数字要经过必要的计算,但这是空军的事,既然我说了一定能完成任务,那就一定能完成。”
小胡子当天对空军的态度非常满意,其自身也是倾向于不突围,于是乎,空运行动、以及第六集团军几十万同袍的命运,就这么被定下来了……
顺带一提,军备部长施佩尔在其回忆录里,讥讽那次会议上的戈林“戈林满面春风,和柏林剧院里扮演得胜的帝国元帅的男高音演员一模一样”
再顺带一提,根据蔡茨勒的回忆录,他大骂同是陆军的凯特尔、约德尔,这两人身为小胡子身边说得上话的高级将领(就是那段愤怒的元首里,被留下骂的三人组中的2人),竟然也帮着空军说话,鼓吹留在伏尔加河的重要性,最终导致局势不可挽回,但是,凯特尔、约德尔都没能活到战后可以随便说话的时候,所以是否是蔡茨勒自己给自己贴金,就不得而知了。
回归本题,要不说德国人办事效率高呢,上午会议刚吵吵完,下午电报就发到前线了:
21日下午3点,小胡子就给保卢斯发去了电报“第六集团军要坚守阵地……稍后将下达空运的特别命令”
21日晚上10点,用词非常亲切的电报二“第六集团军暂时被包围……我会尽一切努力救你们”
21日晚或者22日凌晨,具体时间不明的电报三,此封电报的指示就有点不那么亲切了,原来小胡子回过味了,电令保卢斯飞进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在包围圈内,而不是大后方指挥第六集团军。
22日晚上9点,小胡子赶赴东普鲁士的大本营,亲自指挥MG42向前5米去了。
3,当时德国空军有成功实施空运的“硬实力”吗?
1942年11月,全德国空军运输机的家底,是750架JU52,能飞起来,或者短期维护就能起飞的,大概500多架。
如果这500架全部投入到支援第六集团军的行动中,一天可运输物资是约450吨。考虑到天气情况,还可以加派轰炸机参与空运。
第六集团军在不进攻,固守待援的情况下,正常水平一天要消耗750吨物资。如果节约一点,省一省,一天400吨,哪怕300吨,也够吃够用了。
那么,是不是看起来很美好?这也是耶内顺克一开始敢当着陆军一帮将领摆龙门阵的原因之一。
可惜,有2个重要因素,耶内顺克没考虑进去:
1、德国的战线不只有东线,德国陆军明星,柏林市民喝咖啡时重点话题之一的隆美尔将军,此时正在北非,广阔沙漠,大有作为,忙着帮小胡子建设所谓“北非桥头堡”,因为意大利海军的无能,所以大部分补给都要靠德国空军直接空运,有近一半的JU52被用在了北非航线上,抽不出来。
2、物资运输五花八门,大小不一,装起来肯定有空隙,为了安全,只能少不能多,德国空军250千克的空运箱,运不了250千克的东西…..一架载重5000千克的JU52,飞起来也装不到5000千克……
再加上苏军的拦截、天气的影响,即便500架都投到东线,都是勉勉强强,何况近一半的飞机都被留在北非。
也就是说,这场空运一开始就注定不可能完成。
顺带一提,21日正式向前线发报开展空运后,戈林一方面非常卖力的帮着收罗全国的飞机供前线用,连自己的通讯联络机都捐出来了,另一方面,11月23日,也就是空运行动正式开始的那天,戈林正在巴黎收集艺术品,真当是工作生活两不误。
4,具体实施空运行动上,德国空军的失误有哪些?
德国空军主要犯了4个错误:
1、因为BF109腿太短,无法全程护航,同时恶劣天气,双人的JU52可以仪表飞行,但是让单人的战斗机仪表飞行,就有点过分了,所以为了安全考虑,也为了空军自身调度方便,空运行动基本都采用几十架运输机一起伴飞的方式,但是这么搞,你飞机调度是方便了,可是:一是苦了在机场里负责运输的陆军兄弟了,要么就无所事事的在冰冷的营房里躺平躺半天,要么就突然来了几十架飞机等着卸货,很容易就造成拥堵,大大降低运输效率。二是苦了机场维护的地勤人员,也是要么无所事事,要么几十架飞机要一起维护和做起飞前的冷启动程序,大大降低了飞机的保养状态。
2、有相当一部分JU52的飞行员,都接受过仪表飞行和夜航训练,奇怪的是,一直到米尔希接手之前,空运全都是在白天进行了,飞行员还和上班一样,晚上下班在机场里睡觉,等米尔希提出并组织夜间空运,早就是大势已去的1943年1月15日了。
3、空运行动突然让米尔希接手,也是很有争议的一件事,从1942年11月底开始,里希特霍芬、第8航空军指挥官菲比希忙前忙后,一会是指挥空运,一会是支援中央集团军,一会是支援高加索撤回来的A集团军,一会是支援曼斯坦因的解围行动,可以说是竭尽全力、焦头烂额,结果呢,柏林一声招呼不打,1月15日,把行政出身,从未指挥过一次空中作战的米尔希派来了,气的里希特霍芬和菲比希是七窍生烟,菲比希资历不够,不敢造次,里希特霍芬可不管这么多,第二天就直接打电话给耶内顺克——为啥没打电话给戈林?不是他怕戈林,不打的原因下面再说——痛骂这个决定,顺便讨一个说法。说法肯定是讨不来的,不过,要想里希特霍芬和菲比希全力配合新任“钦差”,怕也是有点困难。
而且不巧的是,1943年1月17日,即米尔希上任的第三天,他在赶往塔甘罗机场视察的路上,因为雾气太大,搭乘的汽车与火车擦撞,导致受伤,1月18日,恢复意识的米尔希马上派遣第九高射炮师的师长皮克特少将飞柏林,当面告知小胡子和戈林:空运进行不下去了,赶紧做下一步打算吧——早知如此,何必当初,里希特霍芬不会派人?
4、空运行动只依赖JU52,却一直没动用滑翔机,财大气粗的盟军,搞市场花园行动,尚且动用了大批滑翔机,来解决运力不足的问题,何况你相对穷酸的德国空军?运人都可以,运物资不是更能行吗,一架JU52后面挂一架滑翔机,运力至少提升1.5倍,但是不知为何,别说大规模的滑翔机运输,连小规模的都几乎没有,只知道一味的加派JU52,运输机不够了上HE111、FW200等轰炸机。
顺带一提,1943年1月16日,即第六集团军行将毁灭,米尔希去前线接手的第二天,也就是里希特霍芬打电话去柏林骂人的那天,是戈林的50岁生日,德国人也知道礼节,所以里希特霍芬只是去骂了参谋长。一时间,戈林的卡琳庄园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别说德国上下的政要了,远在意大利的墨索里尼都送来了礼物,就是不知道保卢斯有没有送礼物。
以下待更新
5,第六集团军的失误有哪些?
6,后勤部门的失误在哪里?
7,如果纠正以上错误,这场空运有希望成功吗?
或者大家关于这场空运行动有其他问题的,可以一并留言,我编辑上述问题的时候,如果有能力,就一并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