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针对新冠的相关知识

真香阿-avatar

真香阿

2021-12-29T03:15:40+00:00

自2019年起,新冠病毒在神州肆虐已有两年有余,给大家造成诸多不便与伤害,可谓闻之色变,但一些人缺乏对于疾病的正确认知,往往将自己的恐怖情绪带入其中,将自己的一些错误认识传与他人,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基于本人五年临床医学专业学习内容和相关文献,将新冠的相关易懂知识整理如下,希望大家保持理智,学习后能对新冠有正确的认识,日后以防万一能用这些知识帮助到自己或其他人。

我知道有些人不爱看,所以重点在这
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公众要加强自我保护和健康文明意识,强化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防护,养成勤洗手、戴口罩、讲究手卫生、一米线、开窗通风、清洁消毒、分餐制、生病时减少去人员聚集场所和科学戴口罩等健康生活行为方式。要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本着既保护自己,也要保护他人健康的理念,将健康知识传播到每个家庭和个人,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水平。如个人核酸检测阳性后不必恐慌,要主动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健康监测和隔离医学观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后及时报告,接受医疗机构规范诊治。

1:什么是新冠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是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2月11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ICTV)将该病毒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COVID-19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均可传播2019-nCoV。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亦可通过接触传播。在局限的封闭空间内,还有气溶胶传播的风险。COVID-19患者的粪便、尿液和血液中可检测到2019-nCoV;部分患者在呼吸道标本病原核酸检测阴性后,其粪便病原核酸检测仍可阳性。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但病情较轻。

2.无症状感染者相关
2.1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asymptomatic patient)是指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通常指核酸检测)或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检测阳性者。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确诊病例,因此不算新增感染病人。此类病人无生命危险(不会死)。
2.2无症状感染者传播风险
无症状感染者存在着传播风险。一是传播的隐匿性。由于无症状感染者无任何明显的症状与体征,其在人群中难以被发现,其导致的传播也难以预防。二是症状的主观性。症状轻微或不典型者可能认为自己没有感染新冠病毒,不主动去医疗机构就诊,在日常的诊疗工作中难以被发现。三是发现的局限性。由于存在检测窗口期,采用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方法难以发现全部无症状感染者,有部分无症状感染者难以被发现。
2.3无症状感染者发现途径
发现无症状感染者主要有四种途径:一是对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主动检测;二是聚集性疫情调查中开展的主动检测;三是新冠肺炎病例的传染源追踪过程中对暴露人群的主动检测;四是对部分有新冠肺炎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和居住史人员的主动检测。

3.新冠临床分型
(一)轻型。
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
(二)普通型。
具有发热、呼吸道症状等,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三)重型。
成人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1.出现气促,RR≥30 次/分;
2.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
3.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1mmHg=0.133kPa);
高海拔(海拔超过1000米)地区应根据以下公式对PaO2/FiO2进行校正:PaO2/FiO2 ×[760/大气压(mmHg)]。
4.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肺部影像学显示 24~48 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
儿童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1.  持续高热超过 3 天;
2.  出现气促(<2 月龄,RR≥60 次/分;2~12 月龄,RR≥50 次/分;1~5 岁RR≥40 次/分;>5 岁,RR≥30 次/分),除外发热和哭闹的影响;
3.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
4.辅助呼吸(鼻翼扇动、三凹征);
5.出现嗜睡、惊厥;
6.拒食或喂养困难,有脱水征。
(四)危重型。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2.出现休克;
3.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 ICU 监护治疗。

(以上所有症状请勿对号入座,新冠诊断以医疗机构诊断结果为准,如有任何症状及表现请及时就近寻求相关医疗帮助,如个人造成任何后果,本人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4.并发症
COVID-19患者的并发症主要包括ARDS、感染中毒症、AKI、急性心肌损伤、凝血功能异常等,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时间匆忙本人未在中华医学期刊网上找到单一相关并发症的文章,但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八版)的相关内容,治疗原则为在相关症状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

5.关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相关错误认识纠正
5.1并发症的定义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指一种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引起另一种疾病或症状的发生,后者即为前者的并发症,如消化性溃疡可能有幽门梗阻、胃穿孔或大出血等并发症。 另一种并发症是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病人由患一种疾病合并发生了与这种疾病有关的另一种或几种疾病。
5.2后遗症的定义:在病情基本好转后遗留下来的某种组织、器官的缺损或者功能上的障碍。
即并发症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其他相关疾病,后遗症是疾病好转后的相关功能障碍。(另外,只有活着的人才有资格得后遗症)

额外知识
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一种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并广泛流行的疾病,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物种的感染病。通常这种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触已感染的个体、感染者的体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体,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垂直传播(母婴传播)、体液传播、粪口传播等。

传染病的分类
我国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乙类有二十六种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虽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注意,新冠的病理表现多样,会伤及多种组织器官,其中以肺脏为主。(毕竟称为肺炎嘛),现阶段研究内容主要以系统病理变化,免疫器官伤害为主,(这才是重要的要命的,治病救人第一要务是保证生命存在,至于其他的伤害内容,人都没了还有什么用)

另外因为本人期刊网站未续费且未获得编辑许可,所以不能直接引用转载相关病理,流病内容。所以将相关文献列举如下,有需要的同志可以自行学习。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八版)
2.  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中华医学杂志, 2021,101(18) : 1293-1356. DOI: 10.3760/cma.j.cn112137-20210112-00090
3.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COVID-19 Patients (Tentative 8th Edition). The General Office of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OfficeNational TCM AdministrationInfect Dis Immun, 2021,01(1) : 8-16. DOI: 10.1097/01.ID9.0000733564.2178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方舱医院卫生防护指南.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0,54(4) : 357-359. DOI: 10.3760/cma.j.cn112150-20200217-00121
5.  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20,38(03) : 134-138. DOI: 10.3760/cma.j.issn.1000-6680.2020.03.002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试行第一版).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41(03) : 293-295. DOI: 10.3760/cma.j.issn.0254-6450.2020.03.001
7.  2021年美国NIH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指南与中国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方案对比分析. 中国全科医学, 2021,24(14) : 1735-1744,176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98
8.  COVID-19 Treatment Guidelines Panel.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Treatment Guidelines.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EB/OL].[2021-02-22].Available at[url]https://www.covid19treatmentguidelines.nih.gov/.[/url]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院后抗体水平变化分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0,54(12) : 1448-1452. DOI: 10.3760/cma.j.cn112150-20200603-00819
10.  武汉市51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临床特征分析.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1,28(4) : 313-31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092.2021.04.012
11.  老年与非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比较.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1,40(11) : 1381-1385. DOI: 10.3760/cma.j.issn.0254-9026.2021.11.009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治愈患者CT影像特征探讨.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1,28(2) : 136-13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092.2021.02.011
13.  陕西省输入型和二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临床及影像特征分析. 国际呼吸杂志, 2021,41(11) : 814-819. DOI: 10.3760/cma.j.cn131368-20200723-00643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发临床症状特征分析.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1,28(3) : 196-20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092.2021.03.005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复阳的预警因素及免疫机制探讨.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1,28(1) : 1-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092.2021.01.001
16.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防控工作答问. 发布时间: 2020-03-31 来源: 疾病预防控制局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尸体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报告. 法 医 学 杂 志 2020年 2月 第36卷 第1期 doi:10.12116/j.issn.1004-5619.2020.01.005
1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机制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DOI:10.3870/j.issn.1672-0741.2020.02.001
19.  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理学特征回顾与展望. 法医学杂志 &#8250;&#8250; 2020, Vol. 36 &#8250;&#8250; Issue (1): 16-20.DOI: 10.12116/j.issn.1004-5619.2020.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