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r
2022-04-15T05:20:56+00:00
1:对内在价值与安全边际的修正。
格雷厄姆所说的内在价值,指的是清算价值。
这是一种不求深研,不考虑企业未来经营发展的估值思维。
格雷厄姆所说的安全边际,指的是折扣。
假如企业可以卖1元,格雷厄姆只会出5毛去买。
这是因为格雷厄姆相信,投资路上注定会有失败,所以需要折扣提前进行对冲。
巴菲特在格雷厄姆的基础上,做出了修正。
巴菲特所说的内在价值,不是清算价值,而是企业未来全部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
这不是dcf公式,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这要求。
1,企业要经营足够的久。
2,企业要能保持尽量久的高增长。
只有优秀企业能够做到以上两点。
因此巴菲特的安全边际也与格雷厄姆不同。
他在继承格雷厄姆对折扣的要求之外,增加了能力圈概念。
能力圈要求投资者寻找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企业,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如果优秀企业不在你的能力圈里,你就无法判断它是不是优秀企业。
优秀企业,指的是那些有好的商业模式,正确的企业文化,能够长期赚大钱的企业。
2:对买入价格的修正。
格雷厄姆买入任何企业,都要求价格必须低于清算价值。
因为市场长期是称重机。市场错误的定价,长期必会被修正。
巴菲特对此也做出了修正——他愿意用合理价格买入优秀企业,哪怕这个价格高过清算价格。
什么是合理价格?
合理价格,就是把优秀企业视为永续债,所得到的价格。
假如一家优秀企业当年的净利润为100,而无风险利率为4%。
则该优秀企业的合理价格为:100/0.04=2500。
这与永续债合理价格的计算方法完全相同。
巴菲特并非忘记了安全边际对折扣的要求。
而是首先假设。
0,优秀企业的净利润基本等于自由现金流。
这是因为,优秀企业不需要高额的资本再投入,就能维持自身的盈利能力。
然后不要忘记。
1,优秀企业能经营足够的久。
2,优秀企业能保持尽量久的高增长。
满足以上假设的优秀企业,既可以视为几乎与永续债等价。因为。
1,永续债的利息永远不变,但把优秀企业纳入机会成本,永续债的低利息与不成长就成为了风险,这抵消了永续债可以保证本息的优势。
2,优秀企业的“利息”更高,且总会增长,但有经营失败,判断失误的风险。可是几乎没有增长上限的利润,抵消了小概率经营失败,判断失误丢失本金的风险(在适度分散的前提下)。
因此优秀企业的成长,成为了优秀企业内在价值的安全边际。
所以优秀企业与永续债,可以视为几乎等价。
用合理价格买入优秀企业意味着。
1,放弃通过折扣价占便宜。
2,只通过企业的增长获得收益——相信优秀企业几乎看不到上限的成长,能得到超乎想象的收益。
事实上,这已经被巴菲特验证了。
这就是巴菲特为什么说,对格雷厄姆的修正,对他而言几乎是从猿到人的飞跃。
因为格雷厄姆是对20世纪30年代的总结。。。那个时候报表都是乱做的
还有一些需要考虑到
巴菲特中后期的资金量要比格雷厄姆大得多
如果继续格雷厄姆那种捡烟蒂式的投资,投资标的很小,资金量却很大,价格会大幅上升,很快市场上就没有符合标准的便宜筹码
如果此时依然坚持原来的模型,那么大量的资金就会空转,相当于丧失了这一部分资金的收益
而且随着体量增大,如果坚持格雷厄姆那种一两年就大幅调仓换股的做法,一个是没有足够的标的给你换,另一个是大幅进出会引起股市大幅波动影响收益
最后,烟蒂公司大部分都不活跃,也就是意味着当你需要大量卖出时很可能找不到足够的对手盘接货,没人接货你那些纸面盈利就全是空气
两人的理论是根据两人资金量采取的不同策略,我要是有巴菲特那个资金量那个现金流我特么也鼓吹夹头,我几千亿美金玩超短也没有足够的对手盘和我玩啊
股市唯一真理:超额收益的唯一来源是比你更傻的韭菜
不同时代的韭菜品种不一样,早期资本稀缺股价普遍低,相比长期投资,韭菜更愿意把钱花在当下,捡便宜货拿着就能赚
后面资本不稀缺了,但中间赶上一波高通胀,未来比现在更容易赚钱,韭菜还是老思维转换不过来,收割短视韭菜最赚钱
能力圈,壁垒这些主要是吸收费雪的理念。巴菲特其实最看重经营者的能力,他购买过很多私人公司,家具厂,瓶盖厂之类的,这些公司公开报表都没有,更多的是对经营者能力的考察。
其实吧国内很多独董连上市公司管理层在干什么都不知道,单纯的就是投票机器和拿工资。
投资者考察上市公司更甚者经营者的能力那真是异想天开。
至于报表,那就是一副画。
[quote][pid=605323916,31601741,1]Reply[/pid] Post by [uid=60069615]-李嘉图M-[/uid] (2022-04-23 13:39):
还有一些需要考虑到
巴菲特中后期的资金量要比格雷厄姆大得多
如果继续格雷厄姆那种捡烟蒂式的投资,投资标的很小,资金量却很大,价格会大幅上升,很快市场上就没有符合标准的便宜筹码
如果此时依然坚持原来的模型,那么大量的资金就会空转,相当于丧失了这一部分资金的收益
而且随着体量增大,如果坚持格雷厄姆那种一两年就大幅调仓换股的做法,一个是没有足够的标的给你换,另一个是大幅进出会引起股市大幅波动影响收益
最后,烟蒂公司大部分都不活跃,也就是意味着当你需要大量卖出时很可能找不到足够的对手盘接货,没人接货你那[/quote]巴菲特的投资办法确实更适合大资金体量。
但说他是看到格雷厄姆的投资法不适合大资金,所以做出修正,我想这有点不符合逻辑。
因为他使用格雷厄姆捡烟蒂的方法,是赚到很多钱的,不到四十岁就有了几千万身家。
另外,与他同时期的施洛斯,一直都在使用捡烟蒂法,规模也可以增长到上亿美元,并且一直保持高收益。
所以我认为,巴菲特只是认为修改后的投资法能取得更高收益。
修正的投资法,更适合大资金,可能只是结果。
在祖师爷那个年代炒股用巴菲特这招的话早跳楼了,那时候净是出老千的。
张坤在季报里也反复提到了“公司股价是未来全部现金流折现”,然后蓝筹-55%了已经。癌股没有价值投资。
不知道晴天老哥有没有读过Baillie Gifford 的James Anderson的研究报告[Abberation or Premonition],这个图我当时印象极深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4/23/jmQjfn-35z8ZgT3cSfr-mh.jpg.medium.jpg[/img]
以前楼主要跟我讨论这些,我可能就不累了。现在觉得这些就是扯淡,除了少数做长线的需要考虑这些,小散们做的不都是投机么,夹头关我们P事。
a股用格雷厄姆比巴菲特好的多
他的修正,你要从大格局上看,美的开始世界第一的红利,导致股市估值居高不下。这样用成长估值可以捕捉更多的机会。
a还处在美的29年之前,用巴菲特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清算价值才是根本,何况现在满市场的国资股,等于捡钱。
我们大概2040后可以用巴菲特。
很多人都说巴菲特玩中国股票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因为中国没有价值投资。
我以前也是这样以为的,后来我发现他买比亚迪的时候,比亚迪只有7块多钱。。。
年均大于2倍的收益,敢问那几位传奇投机客能做到,敢问又有哪几位能连续十几年做到?
价值投资的难点从来都在于找到真正的价值,就好像人们都知道海狗三年能再挣一整个公司,而大资金从来都正眼瞧海狗一眼,是大资金蠢吗?是大资金根本不相信海狗能保持这样的利润十几年几十年,如果海狗确实能,那早就万亿市值了。
当年谁能看出来比亚迪能成长到今天这样?谁又能在比亚迪第二年股价翻了九倍都不卖?谁能做到,谁就是价值投资。
反正我做不到,我就是个投机客,中国有价值投资,是我不会玩而已。
[quote][pid=605388020,31601741,1]Reply[/pid] Post by [uid=3114386]圣求皮[/uid] (2022-04-23 18:58):
很多人都说巴菲特玩中国股票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因为中国没有价值投资。
我以前也是这样以为的,后来我发现他买比亚迪的时候,比亚迪只有7块多钱。。。
年均大于2倍的收益,敢问那几位传奇投机客能做到,敢问又有哪几位能连续十几年做到?
价值投资的难点从来都在于找到真正的价值,就好像人们都知道海狗三年能再挣一整个公司,而大资金从来都正眼瞧海狗一眼,是大资金蠢吗?是大资金根本不相信海狗能保持这样的利润十几年几十年,如果海狗确实能,那早就万亿市值了。
当年谁能看出来比亚迪能成长到今天这样?谁又能在比亚迪第二年[/quote]比亚迪又不是巴菲特发现的,是芒格强烈推荐的,打了几次电话给巴菲特。
芒格强烈看好且不断加仓阿里巴巴,结局你知道了。
其实没必要神话,投资就是概率问题,巴菲特那一套做的好胜面确实大,但也不是战无不胜。
[quote][pid=605393556,31601741,1]Reply[/pid] Post by [uid=60120376]夕阳中那孤独的背影[/uid] (2022-04-23 19:21):
比亚迪又不是巴菲特发现的,是芒格强烈推荐的,打了几次电话给巴菲特。
芒格强烈看好且不断加仓阿里巴巴,结局你知道了。
其实没必要神话,投资就是概率问题,巴菲特那一套做的好胜面确实大,但也不是战无不胜。[/quote]第一。我不觉得阿里巴巴会就这样倒下,未来还有的是时间。
第二。谁都不是神,但是如果现在在活着的人类里面,甚至包括死了的,巴菲特已经是第一人了,股神这名号都喊了几十年了,神话还没破灭,老巴人都快死了,我觉得他死前翻车的可能不大了。甚至你可以把他的话当做金科玉律。
最奇怪的是随便一个人在短时间赚到大钱,都有大堆人吹,老巴赚了几十年了,大家却看不上,真是离谱啊。。。
如果有人能把他的交易模式学透了,这辈子财富自由绝对没问题[s:ac:茶]
我尝试解答一下,不一定对。
格雷厄姆那一套只适用于美国二三十年代的股市,那时候,满地都是破净股,市盈率都是个位数,而且刚经历过大萧条,大部分人对于股市是躲瘟神。所以,捡烟蒂的方法是有效的,而且只适合资金量小。
而且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是,买入低于净资产的公司,然后想办法清盘走人。其实忽略了一个外部事实,就是社会观感,社会舆论对于这种吸血鬼式的清算公司,导致的失业,是真的口诛笔伐。
具体参照巴菲特想从伯克希尔这个纺织公司抽身的时候,在当地引发的抗议。据很多年后巴菲特在年报里说的,那几年,他觉都睡不好(姑且就信他的说法)
这种社会舆论导致,万不得已,是很难真正的清算一家公司的。而这种公司一旦错过清算窗口,基本上就是价值毁灭
[quote][pid=605372036,31601741,1]Reply[/pid] Post by [uid=42697876]倾东海[/uid] (2022-04-23 17:43):
不知道晴天老哥有没有读过Baillie Gifford 的James Anderson的研究报告[Abberation or Premonition],这个图我当时印象极深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4/23/jmQjfn-35z8ZgT3cSfr-mh.jpg.medium.jpg[/img][/quote]我不懂英文,翻译看了一下,貌似这个图是指很少的公司创造了最多的价值吧?
[quote][pid=605378632,31601741,1]Reply[/pid] Post by [uid=62184830]一念十界[/uid] (2022-04-23 18:14):
a股用格雷厄姆比巴菲特好的多
他的修正,你要从大格局上看,美的开始世界第一的红利,导致股市估值居高不下。这样用成长估值可以捕捉更多的机会。
a还处在美的29年之前,用巴菲特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清算价值才是根本,何况现在满市场的国资股,等于捡钱。
我们大概2040后可以用巴菲特。[/quote]我觉得港股比A股应该更适合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