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r
2021-12-13T06:47:51+00:00
在知乎看到了这个问题,有感而发。
投资的知识吧,虽然细数起来纷繁复杂。但如果我们抓重点,那么只有两件事。其中之一:是正确认识市场先生;其二:是学会给企业估值。
如果选其中最重要的,那么非市场先生莫属。
很多人学不好巴菲特,主要原因在于对市场先生概念认知不够。
市场先生这个概念源自格雷厄姆:
设想你在与一个叫市场先生的人进行股票交易,每天市场先生一定会向你提出一个价格。但市场先生是个精神病,他的情绪在乐观与悲观两端随机变化,因此,市场先生乐观的时候,会报出很高的价格,悲观的时候,市场先生报出的价格却很低。
虽然市场先生是个疯子,但他有一个可爱的特点,他不介意被人冷落,如果市场先生所说的话被人忽略了,他明天还会回来同时提出他的新报价。
市场先生对我们有用的是他口袋中的报价,而不是他的智慧,如果市场先生看起来不太正常,你就可以忽视他或者利用他这个弱点。但是如果你被他影响,甚至被他控制了你的想法,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理解市场先生这个概念似乎很简单,但是真的做起来,却很不容易。这个不容易有两个方面。
第一来是认知障碍,很大一部分人对世界的认知是因果律的,觉得一个事情有果就必定有因。买入的股票最近一直在跌,那一定是有某个“原因”让它跌了。买入的股票涨停了,那也一定是有某个“原因”让它涨停了。
殊不知,市场先生是疯的,指的就是短期市场涨跌,是没有原因,只有结果的。一只股票跌了,就只是跌了,没有任何原因,它的跌,是完全随机的。举个例子,你的出生,也是完全随机的,没有原因,只有结果——当真的认识到这一切的本质是完全随机,你会有一种恶心感,放心,这是正常现象,也是你真正理解市场先生概念的开始。
理解不了市场先生的第二大原因,则是源于人们本性的自大,以及对落单的恐惧。
首先说自大,自大是人的本性,总结一句话就是我们不一样。它有很多种具体的表现形势。买了彩票总觉得自己可能会中奖;闯红灯总觉得自己不会出事;与人有矛盾了,总觉得是别人有错,如此种种,其实都是对关于自身的概率性事件的过度乐观。
自大会引发很多恶果,体现在投资上,就是贪婪,就是加杠杆。所谓道理我都懂,但是这回不一样——这个股票未来肯定会涨,所以我可以上杠杆;这个股票现在价格已经远低于价值了,所以我可以上杠杆。因为贪婪,你的大脑失去了思考能力,你忘了市场先生是疯的,而因为它是疯的,所以跌的多了可以再跌,涨得多了可以再涨。
再说对落单的恐惧,这个更是深埋在人类基因中。在原始社会,人们只有抱团在一起才能抵御风险,一个人如果被流放,就等于被判了死刑。优胜劣汰下,我们从基因里就喜欢从众,社交需求,被尊重需求,以及对孤独的恐惧,深深的影响到我们一举一动。
而市场短期的上涨下跌,其本质是源自于群体或者乐观,或者恐惧的情绪——市场先生不是一个人,他可是一群人的集合。当这一群人天天都报给你一个更低的价格时,你还能坚信他们都是疯的,只有我是清醒的么?
世人皆醉我独醒,这句话在传统语境里可是有点贬低的,往往是反讽一个人自作聪明,拎不清轻重。当你处在这种状态,你还能理性思考么?此时再理解一下巴菲特的名言,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是不是理解很容易,做到很难?
综上,源于格雷厄姆并被巴菲特发扬光大的投资知识,理解起来都是很简单的。事实上如果一个知识很有用,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聪明人总会用各种方法把它化繁为简,提纲挈领,总结成很短的几句话几个字,比如我们的成语。
市场先生,安全边际,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些大道至简的名言也是如此。但是理解起来简单,不代表做起来容易。很多时候,你以为自己理解了,实际上只是脑子过了一遍,过完了,也就忘了。
离知行合一,差的还很远很远。
但反过来说,只要真的理解了这些简单的知识,做到知行合一,那么投资就真的不难。
投资的知识吧,虽然细数起来纷繁复杂。但如果我们抓重点,那么只有两件事。其中之一:是正确认识市场先生;其二:是学会给企业估值。
如果选其中最重要的,那么非市场先生莫属。
很多人学不好巴菲特,主要原因在于对市场先生概念认知不够。
市场先生这个概念源自格雷厄姆:
设想你在与一个叫市场先生的人进行股票交易,每天市场先生一定会向你提出一个价格。但市场先生是个精神病,他的情绪在乐观与悲观两端随机变化,因此,市场先生乐观的时候,会报出很高的价格,悲观的时候,市场先生报出的价格却很低。
虽然市场先生是个疯子,但他有一个可爱的特点,他不介意被人冷落,如果市场先生所说的话被人忽略了,他明天还会回来同时提出他的新报价。
市场先生对我们有用的是他口袋中的报价,而不是他的智慧,如果市场先生看起来不太正常,你就可以忽视他或者利用他这个弱点。但是如果你被他影响,甚至被他控制了你的想法,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理解市场先生这个概念似乎很简单,但是真的做起来,却很不容易。这个不容易有两个方面。
第一来是认知障碍,很大一部分人对世界的认知是因果律的,觉得一个事情有果就必定有因。买入的股票最近一直在跌,那一定是有某个“原因”让它跌了。买入的股票涨停了,那也一定是有某个“原因”让它涨停了。
殊不知,市场先生是疯的,指的就是短期市场涨跌,是没有原因,只有结果的。一只股票跌了,就只是跌了,没有任何原因,它的跌,是完全随机的。举个例子,你的出生,也是完全随机的,没有原因,只有结果——当真的认识到这一切的本质是完全随机,你会有一种恶心感,放心,这是正常现象,也是你真正理解市场先生概念的开始。
理解不了市场先生的第二大原因,则是源于人们本性的自大,以及对落单的恐惧。
首先说自大,自大是人的本性,总结一句话就是我们不一样。它有很多种具体的表现形势。买了彩票总觉得自己可能会中奖;闯红灯总觉得自己不会出事;与人有矛盾了,总觉得是别人有错,如此种种,其实都是对关于自身的概率性事件的过度乐观。
自大会引发很多恶果,体现在投资上,就是贪婪,就是加杠杆。所谓道理我都懂,但是这回不一样——这个股票未来肯定会涨,所以我可以上杠杆;这个股票现在价格已经远低于价值了,所以我可以上杠杆。因为贪婪,你的大脑失去了思考能力,你忘了市场先生是疯的,而因为它是疯的,所以跌的多了可以再跌,涨得多了可以再涨。
再说对落单的恐惧,这个更是深埋在人类基因中。在原始社会,人们只有抱团在一起才能抵御风险,一个人如果被流放,就等于被判了死刑。优胜劣汰下,我们从基因里就喜欢从众,社交需求,被尊重需求,以及对孤独的恐惧,深深的影响到我们一举一动。
而市场短期的上涨下跌,其本质是源自于群体或者乐观,或者恐惧的情绪——市场先生不是一个人,他可是一群人的集合。当这一群人天天都报给你一个更低的价格时,你还能坚信他们都是疯的,只有我是清醒的么?
世人皆醉我独醒,这句话在传统语境里可是有点贬低的,往往是反讽一个人自作聪明,拎不清轻重。当你处在这种状态,你还能理性思考么?此时再理解一下巴菲特的名言,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是不是理解很容易,做到很难?
综上,源于格雷厄姆并被巴菲特发扬光大的投资知识,理解起来都是很简单的。事实上如果一个知识很有用,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聪明人总会用各种方法把它化繁为简,提纲挈领,总结成很短的几句话几个字,比如我们的成语。
市场先生,安全边际,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些大道至简的名言也是如此。但是理解起来简单,不代表做起来容易。很多时候,你以为自己理解了,实际上只是脑子过了一遍,过完了,也就忘了。
离知行合一,差的还很远很远。
但反过来说,只要真的理解了这些简单的知识,做到知行合一,那么投资就真的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