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啊,古人观测发现这几颗星星每天都会动,所以是“行”星。其他的星星位置是不动的(当然其实也会动,不过古人观测不出来),所以叫“恒”星。
其实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在于
对于有的星星大家对他的形象
不管是东西方所想要表达的意思一样
行星在天上逆行。举个例子,荧惑守心通常意味大凶,而这个守心意思就是在火星在参宿退行兜圈子。恒星以周日视运动为主,而行星穿行在星宿之中,且水星金星追随太阳,非常好区分。
以下记载摘自先秦两汉文献《天文训》:...太阴在四仲,则岁星行三宿,太阴在四钩,则岁星行二宿,二八十六,三四十二,故十二岁而行二十八宿...
主要原因是肉眼观测其他星星都是围绕北极星运动,并且每天每年的位置是固定(当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的,但这几位明显不一样,他们是在黄道平面且相对于其他星星位置一直在变化,并且视星等还都比较高,很容易就能注意到。星星运动规律可能也是恒星,行星名字的由来。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忘记是国内还是国外了。说个天文学家,眼睛特别好,他为了观察星星,把自家的窗户装修成网格状,然后每天在固定时间坐在桌前观察夜空,看有什么变化。
还有就是这东西在古代和占卜有关系,神棍们早都研究透了。
天气好的时候你也可以肉眼看看,下个星图app,晚上比如木星土星一会儿在一个位置,过一会儿位置就变了,类似太阳月亮的变化,所以叫“行星”,去年土木合相,今年土星木星位置还是挺近的
啥叫行星?古代这是相对恒星的概念,而且只看地球人眼中的视运动。恒星视运动在短期内几乎是静止的,行星则是看似毫无规律地乱动。一个复杂的事物运动现象总会给好奇的研究人员带来两种行为动机,一种是解释,比如“夜观天象”,占星术等,二种是预测,这是天文学的起源,哪怕能以今天看起来很大的误差预测行星某时刻的运动轨迹,在当时都是几乎是神迹。
除了中学灌输给你的牛顿物理学和一整套数学工具,古人在研究天体规律上,和现代人的能力没啥区别。古人只是缺少数学工具和光学工具,不是笨
古代光污染少,肉眼观测比今天方便,
其次观星对于历法很重要,尤其是我们这种农业国,我们也有相应的职位,
金星最亮,很好观察。木星其次,
水星比较难观察。
火星“轨道”和亮度变化奇葩,古代叫荧惑。
土星也能观察到,
其他由于都距离太远了,相当于背景板。
一方面是古代的观测条件好,天黑了就可以直接肉眼进行观察了。
行星在晚上是很亮的,在农村,半夜路灯都熄了的时候,天上的星星都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像在月亮旁边的金星,一看就知道了。
感兴趣可以多了解下天文学呀,也可以买个望远镜,入门的也就300这样
就是一直在动,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类天文学的最主要研究手段还是每天看星星
日月和行星们都在黄道上,也就是说每天金木水火土的轨迹跟日月是几乎一样的。
而且很亮,如果现在能看到星星得话,最亮的那颗大概率是木星。
古时候没电,空气好,这么长的晚上,不看天看啥?特别是夏天。
不是偏偏关注这几个,
如果可以,
古人恨不得给每个能看到的星星都起一个名字,
只是这几个相比下特立独行更显眼一点。
自然会受到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