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Doge
2020-03-28T15:28:31+00:00
作为10年马粉,18年10月新3系发布的时候是真的觉得就是自己的梦想之车。19年海外发布,当时在群体免疫国留学,一有空就跑到了宝马4S看到了展示台上的新320d,当时真的是找到了梦中情人的感觉。连车里的新车味道都在脑海里停留了一星期,youtube上各种找海外测评也好评不断,正好了解到留学生免税车这回事,就决定回国后利用这机会冲一辆,来来回回看夏东、王垠、韩瑞的葡萄牙首发评测过眼瘾。但是后来国内发布,减配、机械素质全面倒退的消息遍地飞,是真的心寒。真的是一再犹豫要不要吊死在新3一颗树上,所以就去先试了model3和CT5,到现在才有机会去真正试驾3系。
言归正传,试驾的是325Li M曜夜,标轴和330都没有。其实之前新3的问题都了解过,低速顿挫、底盘绵软、刹车差,但是有时候真的是实践出真知,实际的感觉确实跟网传不太一样。首先是低速顿挫,可能个体之间有差别,试驾路线涵盖不少红绿灯,我都仔细感受了一下20km/h左右松油门时的顿挫(拖拽感),结果是确实没什么感觉。当时我怀疑是不是试驾车开过那么久了变速箱学习了,或者说论坛确实有夸大,真的没什么顿挫的感觉。反倒是加速的时候,40km/h左右大油门加速会有一个小顿挫,准确来说不是顿挫,是那种“两段加速度”的感觉,这个倒是感知明显。就是刚踩下去的时候会立即有一个小的推背感,但是过了很短一段时间降档了马上就变成更大的推背感。我个人感觉这是舒适模式特定的,毕竟舒适模式下油门和变速箱的反应不会这么快。
比较惊喜的是转向,是真的准,之前在论坛也看到有人说转向又轻又假,而我这次的感受是轻重方面,绝对比CT5重,但是比model3轻。基本没有任何虚位,这是确定的,因为我发现转向很好之后马上细微地晃了晃方向盘验证,车头都有很准确的反应。要我来评价转向,不吹不黑,我认为3>model 3>CT5。硬让我挑个缺点,我可能会说,低速的阻尼有点奇怪,低速挪车状态下跟CT5的感觉很像,拧开的瓶盖的感觉,不过这还好,仅是在低速挪车的时候有这个感觉。
然后是底盘,底盘是确实很软,用大约50km/h的连续两次紧急变向验证了一下,是真的有一种翻车感,车评人说避震到底的时候还是能感觉到支撑性,但是我的感受就是到底也没有感觉到支撑性,一左一右的变向就像是不倒翁一样靠某种弹性弹到另一边的一样。但是在试驾线路的最后一个右转红绿灯,我高速进右转专用道然后猛一脚油门带方向出弯,这个侧倾反而觉得还可以接受?
然后是刹车,同样也是个颠覆的地方,我认为这个刹车从脚感上来说算得上优秀,不软不硬非常线性。甚至我会觉得跟好评如潮的CT5顶配的刹车不相上下。完全不像是别人给我形容的那种“踩轻点跟没踩似的,踩重点就点头”的,我现在开高6,对这种感觉最清楚,高6就是典型的“前半段没感觉,后半段点头”的刹车。我认为起码我试驾的这辆新3完全没有这种感觉。
总的来说,我觉得国产新3的操控,虽然比较海外有缩水,但是也没有网传的那么差。甚至说综合起来依然可以打过4、C和非顶配的CT5。主要弱点还是悬架太软,这一代如果真心想玩,KWV3少不了。防倾杆的话,之家的林哥测试过,原厂防倾杆,仅仅能改变转向特性,对侧倾没有任何帮助,国产新3根据38的测试在极限状态下是严重推头,加上防倾杆之后可以直接提升到中性。对于家用车来说略微推头是最佳设定,在最大限度提高车身跟随性同时,又能避免尾部过于活跃日常驾驶特殊天气容易失控。宝马估计没法在中性和推头之间取一个折中值(悬挂调太软了,海外原厂设定下是能取到的),加防倾杆中性怕普通人开太容易失控,索性就让他严重推头了。
言归正传,试驾的是325Li M曜夜,标轴和330都没有。其实之前新3的问题都了解过,低速顿挫、底盘绵软、刹车差,但是有时候真的是实践出真知,实际的感觉确实跟网传不太一样。首先是低速顿挫,可能个体之间有差别,试驾路线涵盖不少红绿灯,我都仔细感受了一下20km/h左右松油门时的顿挫(拖拽感),结果是确实没什么感觉。当时我怀疑是不是试驾车开过那么久了变速箱学习了,或者说论坛确实有夸大,真的没什么顿挫的感觉。反倒是加速的时候,40km/h左右大油门加速会有一个小顿挫,准确来说不是顿挫,是那种“两段加速度”的感觉,这个倒是感知明显。就是刚踩下去的时候会立即有一个小的推背感,但是过了很短一段时间降档了马上就变成更大的推背感。我个人感觉这是舒适模式特定的,毕竟舒适模式下油门和变速箱的反应不会这么快。
比较惊喜的是转向,是真的准,之前在论坛也看到有人说转向又轻又假,而我这次的感受是轻重方面,绝对比CT5重,但是比model3轻。基本没有任何虚位,这是确定的,因为我发现转向很好之后马上细微地晃了晃方向盘验证,车头都有很准确的反应。要我来评价转向,不吹不黑,我认为3>model 3>CT5。硬让我挑个缺点,我可能会说,低速的阻尼有点奇怪,低速挪车状态下跟CT5的感觉很像,拧开的瓶盖的感觉,不过这还好,仅是在低速挪车的时候有这个感觉。
然后是底盘,底盘是确实很软,用大约50km/h的连续两次紧急变向验证了一下,是真的有一种翻车感,车评人说避震到底的时候还是能感觉到支撑性,但是我的感受就是到底也没有感觉到支撑性,一左一右的变向就像是不倒翁一样靠某种弹性弹到另一边的一样。但是在试驾线路的最后一个右转红绿灯,我高速进右转专用道然后猛一脚油门带方向出弯,这个侧倾反而觉得还可以接受?
然后是刹车,同样也是个颠覆的地方,我认为这个刹车从脚感上来说算得上优秀,不软不硬非常线性。甚至我会觉得跟好评如潮的CT5顶配的刹车不相上下。完全不像是别人给我形容的那种“踩轻点跟没踩似的,踩重点就点头”的,我现在开高6,对这种感觉最清楚,高6就是典型的“前半段没感觉,后半段点头”的刹车。我认为起码我试驾的这辆新3完全没有这种感觉。
总的来说,我觉得国产新3的操控,虽然比较海外有缩水,但是也没有网传的那么差。甚至说综合起来依然可以打过4、C和非顶配的CT5。主要弱点还是悬架太软,这一代如果真心想玩,KWV3少不了。防倾杆的话,之家的林哥测试过,原厂防倾杆,仅仅能改变转向特性,对侧倾没有任何帮助,国产新3根据38的测试在极限状态下是严重推头,加上防倾杆之后可以直接提升到中性。对于家用车来说略微推头是最佳设定,在最大限度提高车身跟随性同时,又能避免尾部过于活跃日常驾驶特殊天气容易失控。宝马估计没法在中性和推头之间取一个折中值(悬挂调太软了,海外原厂设定下是能取到的),加防倾杆中性怕普通人开太容易失控,索性就让他严重推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