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lechips
2021-05-09T15:14:19+00:00
我自己没有买保险股,经常看人讨论珍惜XX元以下的中国平安,但是中国平安以及其他保险基本一路向南不回头,究竟为啥会这样呢
我们来看根据2020年各家保险公司公布的EV计算的PEV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18/jmQ2o-dhrnK1wT1kSd8-7x.jpg[/img]
可以看到齐刷刷的在1以下,港股这几个甚至低估到离谱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自己分析有几个因素:
1、EV的计算中需要用到折现率,在通胀预期下,市场认为会加息,也就是提高利率,折现率高了,EV下降
2、处于某种原因,市场担心退保率上升?一旦退保了,未来的现金流就没了,自然EV下降
3、保险公司公布的年报里,除了EV,还有一个就是代理人数量,保险公司近几年的代理人数量不断下降,我对行业不是很了解,不清楚是主动的转型卖保险的方式?还是就是愿意去卖保险的人越来越少?
4、还有其他因素吗?
PS.我没有买保险股,也没有推荐大家买,只是就一个经济现象探讨一下
科普部分 ...
先科普一个我也是刚学习的概念,保险股的估值比较特殊,不看PE什么的,而是每个保险公司自己会在年报里公布一个企业价值(EV)
什么是EV呢?
因为卖保险嘛,大家都知道,就是有个卖保险的人天天骚扰你,你不堪其扰最后掏钱买了保险,未来30年每年交一笔保险费,一旦发生某些约定的情况,保险公司赔付你一笔钱
这个你每年交的钱,和最终万一出现赔付之间的数学关系,保险公司有个职业叫精算师,会根据概率学精打细算,保证大样本下保险公司一定是稳赚不亏的,这个你不用替保险公司担心,尤其是中国的保险公司
但是问题在于,保险公司为了获取你这一个客户,要投入很多人力成本,签下你这一单之后,卖保险的那个代理人(没错是代理人,不是他的员工)会拿一笔佣金提成
而接下来的30年内,你都是一个稳定的现金流,不再会有人力成本/佣金等支出
也就是说保险是一个支出在前,收益在后的行业,当期的PE倍数会收到扭曲,所有的费用都在第一年支出了,之后只管收钱
然而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以后收回来的钱,要根据一定的折现率折现到当下,折现率一般是无风险利率(10年期国债利率)
保险公司每年的年报里,就会告诉市场,我现在签下的所有保单,未来的现金流折现到现在,是多少钱
这部分未来的现金流加上当期净资产,就是保险公司的EV,最后把总市值/总EV(或者股价/每股EV),就是PEV
是衡量保险公司股价被低估的一个指标
什么是EV呢?
因为卖保险嘛,大家都知道,就是有个卖保险的人天天骚扰你,你不堪其扰最后掏钱买了保险,未来30年每年交一笔保险费,一旦发生某些约定的情况,保险公司赔付你一笔钱
这个你每年交的钱,和最终万一出现赔付之间的数学关系,保险公司有个职业叫精算师,会根据概率学精打细算,保证大样本下保险公司一定是稳赚不亏的,这个你不用替保险公司担心,尤其是中国的保险公司
但是问题在于,保险公司为了获取你这一个客户,要投入很多人力成本,签下你这一单之后,卖保险的那个代理人(没错是代理人,不是他的员工)会拿一笔佣金提成
而接下来的30年内,你都是一个稳定的现金流,不再会有人力成本/佣金等支出
也就是说保险是一个支出在前,收益在后的行业,当期的PE倍数会收到扭曲,所有的费用都在第一年支出了,之后只管收钱
然而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以后收回来的钱,要根据一定的折现率折现到当下,折现率一般是无风险利率(10年期国债利率)
保险公司每年的年报里,就会告诉市场,我现在签下的所有保单,未来的现金流折现到现在,是多少钱
这部分未来的现金流加上当期净资产,就是保险公司的EV,最后把总市值/总EV(或者股价/每股EV),就是PEV
是衡量保险公司股价被低估的一个指标
我们来看根据2020年各家保险公司公布的EV计算的PEV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18/jmQ2o-dhrnK1wT1kSd8-7x.jpg[/img]
可以看到齐刷刷的在1以下,港股这几个甚至低估到离谱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自己分析有几个因素:
1、EV的计算中需要用到折现率,在通胀预期下,市场认为会加息,也就是提高利率,折现率高了,EV下降
2、处于某种原因,市场担心退保率上升?一旦退保了,未来的现金流就没了,自然EV下降
3、保险公司公布的年报里,除了EV,还有一个就是代理人数量,保险公司近几年的代理人数量不断下降,我对行业不是很了解,不清楚是主动的转型卖保险的方式?还是就是愿意去卖保险的人越来越少?
4、还有其他因素吗?
PS.我没有买保险股,也没有推荐大家买,只是就一个经济现象探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