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陈平对话温铁军,这位博主的问题也是我的问题。

Rdt-avatar

Rdt

2020-08-13T03:13:22+00:00

刚把[陈平对话温铁军]看完了,对温老师用“绿色债券”发行货币的想法很感兴趣。

温老师的意思是,为了做好中国内循环,可以把现在的乡村土地资源打包成公司,然后在一种“股票平台”上市,接受金融投资,达到拿钱的目的。最后,国家以这种债券为锚,发行人民币。

这个想法非常有意思,但涉及到细节我有好几处不太理解,在这里提出来和大家讨论讨论。

1.温老说绿色债券的初始定价,可以去学习一级市场的定价方式。这个定价说简单点,其实就是一些投资人、投资基金和投资银行看好某个公司,最后达成股权交易的结果。

那我们知道现在的村集体经济,本质是农民拿土地作为筹码,交给外地资本经营,同时自身参与劳动,换来工资。这种模式当然是好的,比如我老家那边的村子,有公司去投资了一个毛竹厂,做一些竹制工艺品,农民通过工作可以每个月赚两千工资,不用种田。
但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大部分组成单位是小的,是分散的,是原始的,是脆弱的。可以养活20户,却不能养活100户,无法扩张。第一产业一旦加杠杆,遇到生产过剩,后患无穷。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乡村集体公司,其实并没有接受投资的必要,也没有接受投资的能力,因为他没有未来,没有窒息的ppt,资本也看不上它;退一步说,资本是要求回报的,要把你做大了,我再卖掉,赚取差价;那么乡村集体经济经得起这么折腾吗?它靠什么作出漂亮的财报呢?要把本来应该分给农民的利润,再切割出来一部分让给投资者吗?

我对乡村的认识和调查都不够多,这是比较疑惑的地方之一。

2.“在一级市场定价后……非标的空间生态资源,体现空间正义,生态正义内部来完成一个这些资源的股权化。进一步把包括土地在内的空间资源、生态资源由集体变成资产管理公司……代表老百姓的利益,对外发行债券。”

这一段按我的理解,应该说的是毛竹加工厂这样的村集体公司,被外部资金投资后,建立董事会、股东会和监事会,加上管理层的三会一层架构。因为不这样做,你就无法实现股权化和正常运营。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个村集体经济已经非常大了,应该是不能包括中国目前大部分的乡村经济的。支撑无数个乡村的一片毛竹,一片果林,一片养殖场,很难想象需要对外发行债券…

3.“在县一级建立平台,去对接外部的金融投资。以使得国家大量增发的货币,不再依靠美元流入来发行。”

上期视频我有提到,目前中国央行按照外汇发行的货币比例在65%,放到广义货币M2上大约有138万亿人民币的规模。这是因为中国这些年的发展其中很大部分是挣了外汇,对外出口的工厂和外贸公司都特别多,以此为锚是明明白白可以看得见的数据。

如果想用乡村经济(且是县一级)替代美元外汇这么大的规模,我们中国人就必须吞下以第一产业(农业)加上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经济巨大产出;问题是,我们有这么大的内需吗?
且第一产业规模如果要扩大到这个地步,那么人才势必要回流到农业,问题是中国的土地本来就不适合搞农业机械化生产,这个我在之前视频也提到过。这个矛盾又要怎么解决?

4.“于是乎,货币可以回流到乡土社会,解决乡土社会资源丰富,但是资本稀缺这样的矛盾。就这样,我们来撑住,就以土地制度的有利于金融,有利于资本的正常运作。我们把国家主权能控制的生态资源,推入和国家主权应该控制的货币之间,做交换的经济过程。”

大量活跃资本回流到乡土社会,代价就是农民大规模失去土地掌控权,同时还要承担起第一产业异常脆弱的失业风险。大城市的公司随便倒闭,一个农村的小经济体也可以随便倒闭吗?农村集体经济金融化,要怎么避免泡沫和周期呢?

按我对货币学的理解,人民币的锚要绑定的是一个跟国内生产率相挂钩的要素,它要能稳定增长,要能有极大的风险抗压体系,要和国内的生产结构(科技产业等)相匹配。乡村集体经济可能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我对三农问题认识的很浅,而温老师在这方面是专家,我很敬重他。这次主要是提出我自己没有想通的问题,希望和大家讨论,不要在评论区吵架哦。

[url]http://weibointl.api.weibo.com/share/167030167.html?weibo_id=4539332603943598[/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