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m
2022-05-28T05:02:29+00:00
国内清北MBA的圈子是真的挺小的,有师兄师姐或者同学看到这个帖子的话,还请轻拍。本来想低调一些的,但确实最近比较闲,想看看能不能把这件事做起来,还请多支持哈
个人基本情况是这样:清华理工本科(专业十分小众),在一家央企上了5年班以后,即将离职全脱产去隔壁光华管理学院读MBA。之所以这么打算,在报考时的考虑就是寻求职业转型,但其实到后来,当我考虑到像我一样多数普通人的追求无非是自由和幸福以后,辞职脱产读书就完全变成了一件享受生命的事情。因为我的夙愿便是有钱有闲的时候,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读书便是其中一件。虽然现在没有钱也谈不上闲,但于我而言,还不如把现在就当做已经到来的未来,想做什么事情就去做吧,所以后面去光华读书的2年,会是我去真正实现自己追求的时间,而不是为了追求去做准备(比如为到更高级的地方打工而包装自己)的时间。
但这么做,真的需要非常大的勇气:最直接的2点——你得放弃你在一家公司多年的职业生涯积累、同时你要面对脱产带来的收入压力。毕竟对于一个家里并没有矿且十分普通的青年人来说,在社会中稳扎稳打才是生存和成长的关键要义。哪怕你有名校背景,但在北京和上海这种城市,当时代红利和行业红利都逐渐降低的时候,想要实现小康其实依然很难(清北毕业生平均薪资足以说明问题)。
所以读MBA这个事情,当初真是抱着背水一战的心态去申请的。一方面我必须确保自己拿到offer,一方面我还得找一个脱产时期可以做的小事业。
很幸运地,这2件事我都做到了。而且最让我觉得豁然开朗的是,因为在MBA提前面试里拿了第一,我有希望收获全额奖学金(学校去年邮件告知有奖学金但没告知金额,今年成绩公布以后、从某师姐提供的消息里我才知道,第一是全额奖学金),这就意味着后续2年MBA的学习生活,对我而言除了时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成本。 而我自己之前用半年时间在B站做起来的几万粉的自媒体,也不用那么功利的去经营了。反倒是我可以更好地利用这2年时间,读书、思考、与人交流、&拓展新机会。
而回到MBA申请这件事上,我也是从小白一点点认知到其中各种问题的缘由。包括为什么是:以面试为主的筛选机制、以自我认知和外在状态为关键的面试考察逻辑、以同辈压力和同辈学习为主的成长促进等等等等。以及针对具体的面试过程,考官和考生两方面的心理会是如何,考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哪些之类,我都摸得还算比较透彻。但对于取得较好面试成绩的关键,我想对面试稍有点经验的人也都明白,其实还是在于对于自己和外部环境都要有足够深刻的认知,比如你的特质是什么、你做过什么且有什么意义、你为何走了这么一条路、你该如何去到想去的那个地方、以及你是怎么理解世界(商业和经济方面)。这些事情你想清楚了,面试里各种针对你个人定制的问题,又有何难。但如果你想不清楚,并且没做提前准备,除非你是一个特别聪慧的人,否则大概率你会在面试里表现地啰嗦而没有逻辑、漏洞百出却不自知,以及因为紧张又显得幼稚的外在状态而被考官pass。
(当然,这是针对比较靠前的学校来说的,因为名校真的不缺好生源,如果有硬件条件好(行业、职级、薪酬)而且面试里自信又招人喜爱(思维活跃、自信沉稳)的考生,又为何要把机会给一个对自己认知不到位且一看就毫无准备的人呢?不过,对于只想拿一个普通学校硕士学位的人来说,其实不用太费劲也能找到一个符合自身条件的学校去读书,也就是花钱真就能上的那种,那种就不在讨论范围内了。而真正需要努力的,是那些想要在自身条件基础上冲一冲自己比较难得到的东西的人,这种对自身边界突破的背后,必然是有额外付出在支撑的。如果你没有额外努力就达到一个目标,那只能说你本来就配得上那个目标,并且对你而言不存在更高的目标)
然后再谈一谈关于自我认知的一些经验。这里最想讲的就是局限性这个词——纵使一个人花再多时间去反思和总结自己,闭门造车的做法大概率会让你陷入固有思维的天花板里。一个是以MBA常见的申请短文而言,讲真,在看到许多别人的短文以前,我也没太想到不同人写出来的东西差距会有那么大,常见的问题是 缺乏逻辑主线、主线不清、语言啰嗦、重点不突出、文字生硬、视野站位不符合人物定位等等。表面上看可能觉得这就是和平时积累不足相关,但更根源上我觉得更是想问题的角度、对阅读者心理的把握、个人积累以及认真程度等几个方面都存在局限性。另外一个就是,在带朋友做模拟面的时候,常见的问题有语言啰嗦、结构不清晰、观点不够成熟、答不到考官预期的点上、以及外在状态不够自信等,其中大部分问题、当事人觉得自己表现还好,但其实只是有些问题他自己真的意识不到。。。所以无论是短文写作,还是面试训练,我觉得对于自我认知,从你本身出发,应该尽可能地从多个角度去总结、梳理故事线,对于你人生中的一些决策,你不仅要从你自己性格上去反思,还得结合那个时间点前后的环境去反思(不做展开)。然后就是,从别人的评价里,去完善和修正你对自己的认知,目的在于打破自己的局限性,这也是为什么建议你找朋友花时间给你做做模拟的原因。
说到这里,感觉已经暴露了我写笔记的原因。嗯,没错,我已经在接申请辅导的业务了。毕竟有这方面优势和自己的积累,不用起来还是蛮可惜的。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起码是比机构良心的多了,且服务质量也比较高(客观的讲,对每个人我还都比较上心)。服务内容一直以1V1为主。后续计划是做小的精品社群、并把服务客户数量控制在比较小的规模,以及在提升模式上加入同辈学习的内容。嗯,还是希望用创业的心思去把这件事做好,做个小而美的服务型组织。所以,如果有朋友想要申国内几所顶尖院校商学院的,可以@我。
接下来,放一个全流程的MBA申请教程吧,教程地址在qbrmba.com这个网站,为了方便大家保存阅读,我转成图片放在下面,有需要的可以自取。
[img]https://i0.hdslb.com/bfs/album/28979da34d3b10fad0e2acfb83391e681fd004b4.png[/img]
图片发不出来,啊这。建议有想申商学院的同学,自己到我网站去看吧。。。地址 [url]https://qbrmba.com/tutorial/[/url]
过于高端就没人回,为啥要去北大读,清芬紫荆桃李不好吃吗
可是。你读了MBA有什么提高吗?有为生产力进步做出贡献吗。如果读了那么多就做培训和咨询,我理解这些应该是老年人做的事。
Reply to [pid=613914074,32084631,1]Reply[/pid] Post by [uid=5939467]clcyy910[/uid] (2022-05-28 13:21)哈哈哈哈在紫荆东边10号楼住了4年,包子虽然香,但是真的只吃过两三次北大的食堂啊
Reply to [pid=613914923,32084631,1]Reply[/pid] Post by [uid=64090663]谨言慎思断行[/uid] (2022-05-28 13:25)emm,首先还是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上去想事情吧。其次,曾经也为高大上的事业做过贡献,但坦白说,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让它成为一个可以持续运营的、满足他人需求的事,更有成就感啊。这个是价值观的事情了。况且这个事情,也只是一个布局而已,摆在未来的更多选择,咱也并没有放弃不是。所以,第一,不是非要做高大上的事情的。第二,一个人是可以同时兼顾多个领域的。
一、制定MBA备考时间表
首先,对于一个决定申请MBA的人来说,无论你是计划读在职班还是全日制班,你的目标肯定是分成“可轻易考上”“努力一下就可考上”“全力以赴可以拼一把”这类学校;从竞争的角度来说,如果你只是凭借已有的背景轻易申请到一个对你没有挑战的学校,那请相信我,到了那个环境,你大概会会发现不少同学都不如你。
只有当你经过充分的准备,凭借自身硬条件进入一流商学院的面试、并依靠优秀的面试表现拿到一份让自己惊喜的offer,你才算充分发挥了自己最大的潜力,而且在读MBA期间才会觉得自己付出的时间和金钱是值得的。所以,不要让自己后悔,当你决定读MBA,请务必提前做好申请规划。
坦率的说,如果按照合理的计划来准备,报名并考上一个让自己满意的MBA项目并不需要太多时间。
从申请周期来说,MBA申请从头到尾接近一年时间,按环节来说的话,一共3大环节,即1)提前面试,2)研究生入学考试之管理类联考,3)复试。
历经2次完整申请周期的我,总体体验是:提前面试是你是否会被录取的决定性因素,12月份的管理类联考真的一点都都都都不难,复试则更像是按章办事、走个流程罢了。 所以但凡你本科学校不算差、或者职业背景还算可以的话,那你的最高目标肯定是放在国内比较好点的商学院(北方的北大光华、清华经管、人大商学院,南方的复旦管院、交大高金、北大汇丰),而这些学校无一例外都有提前面试,申请体验和我说的就不会有什么偏差。
第二,按照学校层次的高低,排出来自己的面试计划。我建议把自己比较有把握的学校放在前面,一方面能增加自己的面试经验,另一方面,如果你能比较早的就拿到一个offer,那么后续面试更好学校时你会更加自信沉稳,毕竟你已经有保底选项。
从时间上说,一般从4月份开始,前面说的清北复交人,就开始提交第一批面试的材料,5月下旬到6月上旬,开始第一批的面试,6月下旬到7月上旬是第二批面试,以此类推,直到10月下旬研究生考试报名前共开展3批到5批的面试。我的建议是:4月到7月给自己安排三所学校的面试,先面最有把握的,其次面试有一丢丢把握的,最后挑战没有把握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对自己的认知、对问题回答方向和内容的把握、对面试临场状态的掌控,都是在逐渐增强的,相应的,你挑战的难度也应该越来越高,这样循序渐进的安排在我看来是比较合理的。
之所以4月到7月去面试,不仅是想多留点时间给你后面去应对潜在的变化(比如你没有拿到offer,那你还有时间去面其他学校,或者工作太忙没时间准备联考),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批次越靠后、面试竞争难度可能越大,而第一批次相对难度会低一些,因为有很多人都是下半年开始才打算报考。另外,虽然有时候存在最后一批次难度反而更小的情况,但你不该抱有侥幸心理,因为这种运气不是谁都有的。
如果你准备得充分,目标设置的合理,其实在8月中旬以前,手里就已经有offer了,到时候如果你还想挑战更高的目标,那9月份你还可以带着那份已经有offer的从容去面试别的学校,或许还会有新的进步。
第三,对于联考,其实正常来说有2个月实在是绰绰有余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要学的东西只有逻辑和写作,英语和数学…..真的只有高二的难度,复习复习就行了。所以国庆节玩嗨以后,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每天下班回来看看网课做做题,联考不会有问题。除非你没有通过提前面试,需要靠拼分去拿到一个offer,或者你想考一个联考第一名去拿奖学金,那你最好9月甚至8月就开始复习。
所以总的来说,对于MBA的申请,我建议的一个可以让你舒舒服服的申请时间表是:
4月上旬:开始关注 目标院校 提前面试报名以及时间信息,排出一个面试时间表(我会在网站和公众号发);
4月下旬:开始整理收集要提交的各种书面材料,提交最有把握学校第一批面试的申请材料;
5月上旬:等待是否进入面试的通知;同时针对可能被问到的问题撰写回答材料,做5次面试模拟训练,让自己没有惧怕的问题、并且可以自信熟练地回答每种问题;同时记得提交更高目标学校第一批面试的申请材料
5月下旬到7月下旬:面试3到4所学校,每次面试以后都做复盘总结,从而在下一次面试中表现更好。
8月上旬:没有安排。建议手拿面试通过的通知,从容地和好友吃顿饭庆祝庆祝。
9月:没有安排。建议好好工作、休息,如果要考高分、可以开始复习联考。
10月-12月:复习联考,完成考试(没啥难的,因为你只需要过国家线)。有基础的同学11月开始复习也可以,但不建议。
次年2月:联考出分,等待复试通知。
次年3月下旬或4月:复试(政治和英语),提前一周简单准备下就没问题。
最后,以亲身经历来说,其实最花时间的是去准备对面试问题的回答材料。我4月份主要在做的事情就是,围绕潜在的面试问题,写了中英文2份回答材料,每个都差不多有40个问题。另外就是模拟面试,大概在面试前十天模拟4次,加上复盘,每次花1.5个小时。差不多1个月时间,我觉得我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对面试问题背后老师到底想知道什么,都有比较好的把握,所以真的面试时我的状态还是比较轻松的,因为很多问题确实都准备到了,就算没遇到的问题,我也有了一套思维框架,所以还是比较稳的。
如果你已经决定申请MBA项目,那就不要打无准备之仗。希望我的经验和建议能提供一些参考。
二、准备申请书面材料
MBA申请文书怎么写?
首先,这里说的申请文书主要指中英文个人自述,中英文个人简历,推荐信。因为这些是面试之前唯一你可以自由发挥的申请材料,其他材料比如学历学位证书、收入证明、语言证书、获奖证书等都是硬材料,短期基本不会有什么变化。
对于上述的三种申请文书材料,难度最大的是个人自述,因为都是开放性问题,为了展现你自己,你必须仔细斟酌。其次稍有难度的是推荐信,它的难点在于你要从推荐人的角度评价你自己,当然找推荐人也是需要深思熟虑。而中英文简历则比较简单,就是对过去几年经历的一个高度总结,发挥空间不大,但可以在内容和结构上有所优化。
对个人自述而言,其实你可以把它当做一种“纸上面试”。个人自述,一般都是给你3到5个问题,让你在规定字数内回答。这些开放型问题的设置,就是为了让你从某一个侧面展现你自己的经历/作为、思想/思维方式,以及你读MBA的驱动力。因为只有这样,面试老师才能结合简历对你有一个立体的了解,从而在与其他人的对比中,筛选出一批人进入面试。所以不要轻视个人自述的撰写,因为当面试官面对同等或相似条件的人时,个人自述材料基本是区分高下的一个重要依据。
1.MBA一般需要哪些申请材料?
基础材料:学历学位证书、中英文个人简历、收入证明、语言证书、获奖证书
核心材料:中英文个人自述,推荐信
2.不同申请材料的重要性
换位思考即可知道,一个人是否能进入面试,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学历背景和职场成就2方面。而申请材料就是用来佐证这两方面内容的材料。其中核心材料(个人自述、推荐信)是我认为需要花心思和精力去认真打磨的材料,而基础材料一般只需要按要求提供即可。
对于上述的2种核心文书材料(中英文个人自述、推荐信),我认为难度最大的是个人自述,因为都是开放性问题,申请人的思考深度、答题角度会在这类问题上有很大不同。为了展现自己与学院相符的气质、思维、定位,我觉得必须仔细斟酌。其次稍有难度的是推荐信,它的难点在于你要从推荐人的角度对你自己做一个客观且积极的评价,在优点方面有事实可以佐证,在谈自身问题时也能不回避、积极对待。
而基础材料虽然反映了一个人的硬条件,但确实没什么发挥空间,其中个人简历可以精心准备下,其他按要求提供就行。
另外,如果你的基础条件(比如学历和职场背景)都不尽如人意,但你还是想报考名校(清北复交人),那你还有一个努力渠道——GMAT刷分。因为这些学校都有 GMAT达到710分或以上就可直接进入面试的政策,通过GMAT刷分,你可以合理地和其他申请者站在更近的起跑线上。
3.MBA个人自述撰写的核心逻辑
1)什么是个人自述?
个人自述,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一般都是给你3到5个问题,让你在规定字数内回答。
这些开放型问题的设置,就是为了让你从某一个侧面展现你自己的经历/作为、思想/思维方式,以及你读MBA的驱动力。因为只有这样,面试老师才能结合简历对你有一个立体的了解,从而在与其他人的对比中,筛选出一批人进入面试。所以不要轻视个人自述的撰写,因为当面试官面对同等或相似条件的人时,个人自述材料基本是区分高下的一个重要依据。
2)个人自述的要点
从自述内容上来说,你需要把握题意,一般应该从你的观点/认识+你自身的案例(+与读MBA的关系)等要点来做回答。
3)核心逻辑
个人自述,其实就是一场无须面对面的“纸上面试”。你要通过你的文字,把一个活生生的你摆在面试官面前。让面试官看到你过去是怎样的、现在又如何、未来要到哪里去,让面试官感受到你已经清晰且深刻地认识了自己、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要读MBA、知道自己追求什么东西,让面试官觉得你是符合一个商学院气质的candidate。
4)如何改善自己的回答
要有逻辑,不能前后不一,比如你谈职业规划,肯定是结合自身能力、见识、经历做出的严谨计划;比如你谈自己曾遭遇的挫折,你不能只谈挫折本身,而要再谈一下你从中的收获和成长(这才是面试官感兴趣的);
要展现你的视野、格局:不用太刻意去塑造自己的视野和格局,而是在谈自己的每次选择、未来规划时,要展现出你是考虑了外在环境的变化、趋势,要展现出你做事情的出发点是有一定层次的。
4-1.清华MBA项目中文个人自述问题剖析
1、请描述你对你所在组织的价值与贡献。建议结合个人工作的实际案例加以说明。(建议800字以内)
[考察点]在工作中是否具备战略思维?在工作中是否注重价值创造?是否将个人发展与企业经营整体有机结合?
[回答建议]选取2~3个案例,阐述自己在 效率提升、方法创新、业务突破或其他方面的价值或贡献。在案例描述中突出你发挥的作用,表明你的贡献是和企业战略落地相符的,对公司经营的意义等。
[注意事项]不要写成岗位责任描述,而是通过实际的、具有挑战性的或者创新性的案例来证明:你不是一个打工机器,而是在努力实现个人价值。
*2、请阐述科技进步对你个人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你将如何应对。可以选择和你的职业发展相关度最高的一个领域。(建议600字以内)
[考察点]是否具有广阔的商业视野?是否在职业规划中考虑外在环境的变化?是否能适应时代的变化?
[回答建议]从时代发展趋势的角度,选择一个科技领域,阐述这个领域与你未来职业的关系。可以结合政策趋势、技术趋势,谈该领域的科技进步如何改变某些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你未来想从事的行业的影响。在谈如何应对时,一方面是自身对相关技术的关注、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MBA课程来谈应对。
[注意事项]避免只谈技术细节,建议从宏观的角度、行业整体的角度去切入,也可以简要以某个商业事件作为佐证,去展现你的视野,以及你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这是一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式,无论是哪个科技领域,都可以用这种框架去回答。
3、在你的人生经历中所做的最重要的一次决策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个决策?这个决策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建议600字以内)
[考察点]价值观、决策能力
[回答建议]在你的发展路径中,选取一个对你的发展影响最深的决策,从决策背景、面对的两难选择、你遵循的决策原则、这个决策对你的深远的影响等四个方面来写。其中,最关键的是,这个决策为什么很难,是什么约束着你去做这个决策,你当时有什么资源和条件;另外同样重要的是,你最后是根据什么原则做出的这个决策,这个原则其实就反映着你的价值观,考官会比较在意。
[注意事项]第一,用心来写。第二,在客观的基础上,用阳光的、积极的眼光去看待自己过去的决策。第三,不要刻意只写积极影响,不然会显得太假;可以适当描述负面影响,表现自己可以正确看待、并且化解这种负面影响的能力。第四,整个故事不要只围绕着自己,不要太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应该考虑你的决策如何影响你对他人的价值、对企业的价值、对社会的价值。
4-2:清华MBA英文个人自述问题剖析
Short Essays
1.Please describe your career goals. What have you done and what do you plan to do to achieve them? Why is the Tsinghua MBA Program strategic to you at this point in your career development? (400 words maximum)
[考察点]职业规划是否清晰、合理、可行?申请MBA意愿是否足够强烈?
[回答建议]分三段,第一段写长期职业目标,可以结合过去的工作经历或者生活经历谈谈为什么会有这个目标,也可以结合宏观经济情况、行业发展情况,从人才需求的角度谈谈这个目标的合理性,当然,你也可以谈谈为何你热衷于这个职业,谈谈Passion。 第二段写短期职业目标,也就是实现长期目标的行动路径,从提高职业能力矩阵的角度,去谈为何这个短期目标对你来说非常关键。第三段则承接短期目标,写你过去的经历对未来职业目标的帮助,以及你欠缺的地方,从而引出第四段,写一写MBA的课程、多元文化氛围、职业资源、校友人脉等元素对你的提升作用。这里可以多考察下目标院校MBA项目的特色,糅合进第三段,从而证明你对这个MBA项目有非常强烈的申请兴趣和意愿。
[注意事项]
逻辑上要自洽。不要只说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关键是要写出来为什么是这个目标,Why才是考官想知道的。你设置的职业目标肯定不会是空穴来凤,所以谈why的时候,也同样可以结合你对经济、时势的判断,或者结合你自己从过去经历中收获的经验,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更经得起推敲(reasonable).
一定要详细浏览目标MBA项目的官网,去看他们的学生访谈,清华经管和北大光华MBA都有学生访谈,从中你可以看到大家对这个MBA项目的评价,可以作为写最后一段的重要参考。
2.Please describe one of your most enjoyable experiences in your life, preferably from your business context. Where did it originate? In retrospect, what did you learn about yourself and about others? (400 words maximum)
[考察点]职业素养,个人特质。
[回答建议]可以选一段项目经历,谈一谈你是如何开展工作的,以及你为什么乐在其中(创造价值、学到东西),然后再谈一谈别人给你的反馈,以及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注意事项]选取经历时,要带有一定的目的性,这段经历最好是能展现你某一方面特点的。比如我在申请时,希望展现自己的国际化背景,所以选择了一个组织多边技术交流项目的经历。
3.(OPTIONAL)Please tell us any other information that you believe is important and might help the Admissions Committee while considering your candidacy. (400 words maximum)
[考察点]个人特质
[回答建议]挖掘自身具备、别人没有的特点,去讲一个关于你自己的故事,或者你对某件事的看法。我申请时,以“为什么被需要对我来说很重要”为核心,讲了关于我的一段公益的经历,展现了我从懵懂到想要服务他人的成长。
[注意事项]像和挚友交谈一样,用心去写
5:北大光华2023年入学MBA项目申请短文/个人自述问题剖析
前言:现在是2022年4月。过去3年光华和清华的MBA申请短文问题都一样,每年数千份申请材料,肯定会出现类似的答案,材料审核老师估计多少也有些看腻了。与过去的问题相比,今年光华MBA显然更加直白了,考生不再需要去领悟和揣测题目真正想问的是什么,由此可以合理推测过去肯定有不少人跑题的。所以,下面我从[考察点][回答建议][注意事项]来分析下今年的短文题目。
总得来说,商学院设置申请短文的目的,是为了从简历以外的更多层面,去了解申请人的特质和经历,从而找到符合他们真正想要的申请人。
第一题:从初出茅庐的少年成长为职场精英,这一过程想必精彩。请你简单讲述自己的学习与工作经历(例如:特别经历、转折节点和其他故事),期待通过你的讲述,让我们更加了解你。(中文不超过600字,英文不超过2500字符,20行以内)
[考察点]经历与成长;(看得出来,“发展”“成长”“选择(转折)”是这道题的关键词)
[回答建议]从少年到职场精英,一个人的发展,可以看做是以实际案例为基础、以思想思维价值观的转变为成长的过程。所以,建议先仔细梳理从校园到职场的这么多年,在你身上发生的各种重要经历(例如学业、社团、社会实践、创业、海外交换、选择行业、工作岗位变换等重要事件或节点),将其梳理成一条线。这条线不一定要包括所有重要经历,但从这条线上,要能看出你在重大人生节点上做选择的原则、策略,以及应对困境或者顺境时内心的坚守与坚持。注意,你要真正去发现自己的特质,并尝试在讲述你的故事时,用实际案例展现出这些特质。怎么发现自己的特质?最简单的,做对比:反思自己的过去,对比自己和其他人做选择或者做其他事情时的出发点、方式方法有什么不同,并总结自己为什么那么做,这个“为什么”就是你的特质了。
[注意事项]作为第一个问题,你要用你的特殊身份或者经历,去勾起材料审核老师的兴趣。这份短文的几个问题,其实都是为了打造一个属于你的专属人设,开头是第一步,所以在正式写回答之前,先找一张白纸,仔细总结自己。想一想,是哪些事情塑造了现在的自己,找出其中最重要的一些学习或工作经历,打造一个故事线。如克可以,在写回答时,尽量不要平铺直叙。
第二题:请介绍一下你接下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包括周期、规划、目标等等)。你认为光华MBA在你的职业发展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以批判性角度来看,你将分别付出和收获什么?(中文不超过600字,英文不超过2500字符,20行以内)
[考察点]职业规划、思考深度、求学意愿
[回答建议]请记住,先从心底里,让自己从一个商业精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们人生的选择,都是出于某个本心、而想到某个远方去,为了实现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严密的计划,而光华MBA项目,便是一个对你来说一个非常理性的选择而已。光华不希望你来申请MBA只是出于对北大的向往,或者是对什么事情的逃避,因为光华把你培养成未来领军人才的前提,是你本身就有自己的长远计划,这个计划是你在了解自己以后、在了解外部环境和形势以后,深思熟虑以后做出的计划。而对于短期内申请光华,你也肯定对光华做了深刻地调研了解,并且深知光华恰好是你当前最需要的。
所以,回答时,可以用一句话说说你的passion在哪儿,结合你的学习工作经历、外部世界不断变化的形势,以及对自己的了解,谈谈自己的长期目标(10到15年内),然后第二段理性分析,为了实现这个长期目标,短期和中期,你为自己设计的发展路径,以及在能力、认知、资源等各个层面你需要的东西,由此引出第三段,从对光华MBA的认识谈起,比如多层次的课程、可以提供的矩阵式能力提升、多元文化、不同行业认知、校友网络等,来谈谈光华能带给你的东西,以及你为此愿意付出的努力、为此愿意付出的沉没成本时间成本等各种东西。
[注意事项]职业规划要合理可行,要与你过去的经历和能力积累相关,而不是完全的放弃过去。另外不要只谈职业规划,而不谈Why。因为源动力也是旁观者判断你是否能坚持走下去的重要锚点。然后为了拔高你的回答,你可以在宏观经济、行业形势等方面说一两句,展现你的视野、胸怀和格局。
第三题:在疫情中度过的这几年,我们被动或主动的遭遇、适应、改变着自己。在你看来,疫情给你带来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你是如何应对的?在这个过程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事件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并解读它的?(中文不超过600字,英文不超过2500字符,20行以内)
[考察点]应对挑战/变化、拥抱挑战/变化、在挑战/变化中成长、价值观、处理事情的思维框架
[回答建议]疫情的影响,一是对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影响,我们身处各行各业之中,自己的岗位工作甚至是职业发展都受到了影响;二是在心理和价值观方面,疫情也在提醒着人们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这方面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而这两方面的影响,都在无形之中推动着我们自己在行动和决策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回答时,我建议是从行业发展、个人发展、个人成长等方面挖掘自己身上的事例,用理性的思维去分析疫情的具体影响,然后你是怎么做的,收获了什么,从不同角度去谈一谈你是怎么看待这些影响的,对外部环境的、对你自己的。还是那句话,抓住每一个问题给我们的机会,去展现自己客观、有条理、有思想的思维逻辑,去展现自己不惧挑战、在逆境中应对挑战的各种特质。
[注意事项]不要只谈疫情和事件本身,多谈谈自己的做法、看法,目的是为了从侧面告诉老师你是怎样的一个人。要真实,不要弄虚造假。
第四题:如果有机会邀请任何一个人物与你共进晚餐(此人可真实可虚拟),你将邀请谁?为什么要邀请他?你期待从这次晚餐中收获什么?请简单描述你想象的画面。(中文不超过600字,英文不超过2500字符,20行以内)
[考察点]这道题发散空间太大了,但还是围绕着个人特质这个核心的。再往具体的说,可以有一个思路,就是你去邀请一个人吃饭,你是想要什么,别人能帮你做什么?或者你能为别人做些什么?
[回答建议]你邀请谁,取决于你想做什么事情,而做事情的动机/出发点是旁观者可以清晰感受到的。所以在回答这道题时,你要想明白自己为什么想邀请那个人,是因为自己的商业宏图?是因为自己的困惑?是因为想和这个人合作一起为他人做一些事情?或者别的什么。所以,发挥空间蛮大的。
换句话说,这道题其实只是给了一个场景,但本质还是看你做事的出发点。
———-北大光华MBA旧版申请短文问题剖析———————
1.数载春秋,你已从⼀名青涩少年成⻓为职场精英,之前的简历就是这⼀蜕变的⻅证。然⽽,化蝶虽美,但蜕变过程必定更加多彩,请简述你的⼯作与学习经历,以便我们了解更优秀的您。(中文不超过600字,英文不超过2500字符,20⾏以内)
[考察点]经历与成长;(类似自我介绍但又高于自我介绍的一个问题,问的很高明)
[回答建议]在开始回答之前,请仔细梳理你自大学开始到工作这七八年间的重要经历,例如学业、社团、社会实践、创业、海外交换、选择行业、工作岗位变换等重要事件或节点,然后总结这些经历是如何塑造如今的你的。在写回答时,不要平铺直叙,而是找到自己的一个特点/特质,从这个方向切入,去讲一个属于你自己的故事,一个让人想要看完的故事。
以我自身为例,我是从我的职业选择这个角度切入,讲述了我因为大一就签署五年工作合同(定向生)而导致我的职业选择受限,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没有放弃探索更多可能性的机会,而是通过修第二学位、海外交换、公益类社会实践等,逐渐明确自己的兴趣和方向,并更好地规划了毕业后的岗位选择,并在工作中发挥自身工科+商科复合背景且做出了一些贡献。通过这样一个故事,让考官对我特殊的身份有了印象,同时也让考官看到我面对一个“逆境”时勇敢应对、敢于探索的品质。
[注意事项]
题目很长,要善于抓住关键词“蜕变”,理解了这一点,你就明白我为什么建议你用写故事的方式去展现自己。你的回答不只是描述一段回忆,而是要将自己的思考、感悟、成长心得糅合进去,让考官看到你如何从这些经历中“蜕变”。
2.⼈⽣的道路上不可能⼀帆⻛顺,请描述⼀件你帮助他⼈的事情和⼀件你得到他⼈帮助的事情,并分别谈谈你的感受。(中文不超过600字,英文不超过2500字符,20⾏以内)
[考察点]价值观的形成; 心怀他人、心怀社会,为他人创造价值
[回答建议]不要只谈事情本身,最重要的是你在受到帮助时的成长,以及你在帮助他人时的出发点以及事后的精神收获。两件事情分开写。要精心从你过去的经历中选案例,无论是你求学路上受人指引,还是你在职业生涯中指引后来者,你选取的案例最好能展现你本人的特点、特质。比如说你的特点是有创业经历,那你便可以谈谈创业中受到帮助的故事。或者你曾做过公益,那你可以谈谈自己为什么去做这件事,以及得到的反馈与成长。
[注意事项]不要虚构。真实,融入情感、融入理性反思。
3.北⼤老校⻓蔡元培先⽣“循思想⾃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影响了数代北⼤⼈。请结合你⾃⾝的经历谈⼀下,对你⼈⽣影响最⼤的⼀句话或⼀个⼈。
[考察点]人生准则、做事原则、(思想境界)
[回答建议]如果你确实没有一句座右铭。那建议先想好讲你的哪段经历,再去找一句与之匹配的话。你可以讲一个在你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或者面对无法解决的困境时,对你做出改变发挥重要作用的一句话或一个人。
我自己写的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对我影响至深,因为这句话让我在面对人生两难问题的时候,选择从大局出发。然后我讲了我自己职业选择方面曾面对诱惑,然后这句话提醒我要遵守契约精神、设计更合适的发展路径,以及通过这次选择、我明白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商业逻辑和创造商业价值,然后我后来是如何在如今的公司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价值、履行自己对自己的承诺的。(仅供参考)
[注意事项]关键词是“经历”,所以那句话或者那个人到底是谁并不那么重要。你要做的依然是通过讲述经历来塑造一个有格局、有胸怀、能干事的青年角色。
4.请谈⼀谈你下⼀步的职业发展规划?你认为光华MBA对你的规划能带来什么帮助?(中文不超过600字,英文不超过2500字符,20⾏以内)
[回答建议]请参考4.2 清华MBA个人英文自述第1题。
5.请补充可以帮助招⽣委员会更好地了解你的信息。此题⽬为选答题。(中文不超过600字,英文不超过2500字符,20⾏以内)
[回答建议]请参考4.2清华MBA个人英文自述第3题。
申请短文/个人自述小结
个人自述的准备过程,其实就是对自己过去经历的总结与升华,通过事例和价值观的呈现,将独特的自己展现在考官面前。无论是哪种问题,在回答时首先要想,通过这个回答去展现自己的哪个特质、哪段经历,然后在回答时思想站位要稍微高一丢丢,要把自己对时代的判断、对商业的理解、对创造价值的抱负、对他人的感恩等展现出来,让考官觉得,你,就是他们真正想要的人。
三、为提前面试做训练
如何看待“MBA提前面试”训练的必要性
从竞争的角度来说,稳妥起见的申请人多数会为提前面试做专门的训练,如果你是个未经训练、在面试现场自由发挥的考生,在面试官眼里你会明显更加手足无措,甚至有一些“笨拙”,你上岸的概率会在“比较效应”下有所降低。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说,MBA项目每年只有1次申请机会,今年无法上岸,那就只能再等一年,入学时间相当于要延后2年,时间成本很高,而且等你读完以后,这个MBA项目对你的意义或许已经没那么重要了,很不值。
从学校申请难度来说,top级的MBA项目都是必须通过提前面试才可以报考,而且top级MBA项目申请人数真的很多、竞争十分激烈,如果你是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很有潜力的申请人,如果因为没有准备而被提前面试轻易刷掉,你大概率会后悔。
从金钱成本的角度来说,找人辅导付出的金钱成本比你因为没有通过面试而付出的时间成本或许要低很多,与高昂的学费比起来也是微不足道。况且,如果因为面试表现优秀,拿到的奖学金或许也能cover掉这部分成本。(我7月底面试,8月上旬收到面试通过的邮件,10月23号所有批次面试结束以后收到了因面试优秀给予综合奖学金的邮件)
总而言之,面试训练是一个可以提高通过概率的手段/方法,必要性不言而喻。低成本的方法是找一起申请的朋友互相mock, 如果你想更稳妥一些,可以找老师来辅导,当然,找我的话我也会全心全意提供服务~
一套完整的MBA面试训练方法
MBA面试分为 案例面试(单面/组面)和个人问答面试(中文+英文)两大类,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组合。比如北大是案例面试(单面,中文)+个人问答面试(英文),而清华经管则是个人问答面试(中文)+个人问答面试(英文),北大汇丰则是案例面试(组面)+个人问答面试(中文)。
训练时,按照个人问答面试和案例面试分别来准备。
对于个人问答面试,训练方法可按如下操作:
1)无准备面试:感受面试的氛围和自己的状态,分析自己的不足、痛点。
2)梳理潜在的问题: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老师问的问题也会是个性化的,你要结合自己的特点,从过去经历、职场成就、未来规划三个方面去梳理出来至少30个问题,并写出回答大纲。
3)模拟面试-复盘(循环3-5次):通过每次模拟,一是完善自己的回答内容,二是挖掘自己没准备到的问题,三是提高熟练度、增强自信。
对于案例面试,训练方法可按如下操作:
1)无准备面试:感受面试的氛围和自己的状态,分析自己的不足
2)学习常见的案例分析框架:通过3-4个案例,学习案例分析的思维和框架,目标是在拿到一个没见过的案例时,能在最短时间内组织一套观点。
3) 模拟面试-复盘(循环3-4次):以经济热点或常见管理问题为案例,通过模拟,训练对分析框架和思维的应用。同时看到自己在某些领域知识积累的不足,在平时增强知识积累。
MBA个人面试可能被问到哪些问题?
换位思考,如果你作为校方,要招一个MBA学生,一个以职业加速/转换为目标的学生,那么你有哪些问题可以问,你该如何提出一些问题?
事实上,面试就是一个挖掘考生品质、能力、经历的舞台,作为考官,从简历和个人自述上能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和模糊的,通过面对面的交谈,一方面是对考生通过文字材料体现出的特点、特质进行现场确认(因为有些人材料写的并不一定与本人相符),另一方面则是给考生自己一个表现、竞争的机会,考官会从你这个人整体的状态上来感受你到底是不是他们想要的未来的校友。
所以,如果我是考官,我会首先从考生提供的文字材料(简历、个人自述、推荐信),找到几个我感兴趣的经历、背景来提问,如果要分类,无非是:教育经历;职场经历;未来规划;求学意愿这四大方面。
作为考官我会通过问题来为考生创造表达自己的机会,同时我也希望从考生这里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从材料里我没发现的东西,让我想不断追问你。而且,考官面对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优秀青年,如果千篇一律的问相似的问题,自然是很无趣,所以在面试时必然会根据你个人的特点去提问,这不仅是面试要求,更是人性使然。
所以对于考生,一方面你要对你文字材料里的所有经历和背景都有被提问的准备,另一方面务必要换位思考、从别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身上值得追问的特点/特质。更重要的是,有些问题你越是害怕被问到,越是要做充足的准备,因为这种问题是对你进行压力测试的最佳选择,所以你要提前想好如何通过正面的回答来化解这些问题,至少从逻辑上要说得通。
如果你想自己准备,你可以按照教育经历;职场经历;未来规划;求学意愿四个方面设计出自己会被问到的问题,然后找人做几次mock,听一听别人对你回答问题提出的反馈意见,通过弥补疏漏,改善逻辑,不断提升你回答问题的水平。
以我自身为例,我不认为自己是个临场反应很快的人,所以我在准备问题回答方面下了足够功夫。我结合自身经历与特点,从上述四个问题分类出发,设计了近40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写了中英文的回答,并在每次的模拟面试后修改完善。到真正的面试现场时,80%的问题我都准备到了,另外20%的问题虽然没准备到,但我经过模拟面试训练出来的框架思维,也能让我较快应对没有准备到的问题。所以我面试时的状态就会显得更加自信沉着、灵活敏捷、思想有活力。
MBA案例面试怎么应对?有哪些典型案例
我面过的几所学校里,清华经管和人民商学院没有案例面试;
北大光华MBA的案例面试,是在个人中文面试时,让你从6个未知题目(时下经济热点案例)中抽取一道进行分析作答,比如2021年有几道题目:1)如何看待鸿星尔克和蜜雪冰城的野性消费,如何将背后的因素转化为企业长期发展驱动力;2)猪肉降价,为何肉夹馍不降价;3)如何看待996;4)如何看待教育双减政策。
北大汇丰则是在小组面试的时候,让小组共同解决一道职场情境案例问题。我遇到的情境是:你的部门经理在年初从2种市场策略中选择了A策略,但一年下来,A策略表现并不令人满意。年底时总经理要听你们部门汇报,你的部门经理恰好不在公司,你作为部门主管,如何汇报?如果你知道你的总经理有意让你取代部门经理,你汇报时会注意什么?
以上两种案例面试,光华的纯案例分析考察的侧重点在于商业分析能力,而汇丰的小组面试的侧重点在于团队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无论是哪种商业案例还是职场情景模拟,对考生的考验的其实都在于你的思维水平,因为两种面试都要求你能在短时间内就一个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分析要有理有据。
所以,应对案例面试,你要掌握的是一种框架思维能力,即在拿到问题时,首先确定分析的框架,然后在框架内进行分析讨论。如果你不具备这种能力,面对案例只能做到想到哪里说到哪里,那案例面试一定会是稀碎。
作为一个过来人,虽然可以学的分析框架很多,但其实如果你学到最后,会发现其实这些分析理论都可以糅合进一个基础的分析框架(一个万金油框架)里,那就是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无论是什么问题,你都可以:首先对问题本身进行界定(是什么),然后分析其原因(为什么),然后再给出解决方案(怎么办)。在分析原因时,可以用4P理论——产品 ( Product )、价格( Price )、促销( Promotion)、渠道(Place ),也可以用swot分析。在谈怎么办时,可以用角色理论——企业、政府监管/政策制定者、消费者。
但是掌握分析框架的使用方法,最多在案例面试中拿到一个及格分。如果想表现更加出色,还需要日常的商业知识积累。比如我在教程里经常提到的,你对宏观经济、时代发展趋势应该多一些学习和判断,从而糅合进你的回答中,让你的回答既有从宏观整体上的判断,也有微观的分析,有血有肉、方能出彩。
怎么应对MBA 组面/群面
组面是什么?
就是4-5名考生组成小组,给你们一个案例,让你们在有限时间内通过讨论形成一个回答/解决方案。所以组面本质上就是一个团队任务模拟游戏。
组面到底怎么玩?
1)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即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分工和定位;2)在提出问题讨论的思路、组成最终回答的观点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3)协调团队共同解决这个任务,注意,重点在于协调团队。
有哪些小技巧?
1)如果你是善于思考但不够主动的人,引导者的角色可以让别人去抢,你集中精力去贡献有价值的观点即可;
2)如果你没抢到第一个发言机会,然后发现想说的话被别人说了,那么可以用 “正面/反面”、角色(政府、企业、管理者、消费者、其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思考框架去找大家没谈到的地方,做适当的补充。展现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全面思考的能力。
3)做一个时间协调者。大家讨论到高潮后,很容易忽略时间问题,你可以戴着手表,时不时看下时间,并适时提醒大家进入下一个讨论环节。展现自己推进任务、把握主线的能力。
4)关注不发言的组员。有时候会有人因为胆怯、紧张而一直处于讨论的边缘,作为一个团队,你可以鼓励不发言的组员勇敢表达观点。展现自己的合作精神。
我印象里去读mba的不都是镀金或者为了扩大圈子的么。
hello 想问一下,像清华mem如果有和自己工作关联度很高的方向,是不是其实不读mba去mem也还行啊
Reply to [pid=613917833,32084631,1]Reply[/pid] Post by [uid=41607710]喵昊[/uid] (2022-05-28 13:39)片面了。不过对于不同的人确实各有各的理由。有一部分人想的比较简单,就是拿学位、交朋友。但也有一部分人,确实是遇到了依靠过去经历经验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思维的突破和能力的积累。有些人解决的是自己身上的能力问题,有些人解决的外在环境需要的问题,原因因人而异、但基本都会比较具体。和普研相比,多数普研也并不是为了做科研才去读的研究生吧,反倒是工作以后去读研的人,做的选择更符合自己需求。去读商学院的人,属于这一类。(PS:排名靠后的学校不在咱们讨论范围内)
Reply to [pid=613922166,32084631,1]Reply[/pid] Post by [uid=62179134]HAST1NGS[/uid] (2022-05-28 14:01) 难度上来说,mba比mem的申请难度大。靠mem去拿个名校学位也可以的吧,但讲真啊同学整体水平以及行业维度之间的差异还挺明显的。。如果你是考虑解决自己工程项目管理能力的话,那读mem可以的。但如果你是想偏金融财务战略等方向的,mba更适合一些。如果觉得条件还可以,可以提交材料,两个都尝试下,嗯。
[quote][pid=613925131,32084631,1]Reply[/pid] Post by [uid=60194464]crazybeannnn[/uid] (2022-05-28 14:17):
难度上来说,mba比mem的申请难度大。靠mem去拿个名校学位也可以的吧,但讲真啊同学整体水平以及行业维度之间的差异还挺明显的。。如果你是考虑解决自己工程项目管理能力的话,那读mem可以的。但如果你是想偏金融财务战略等方向的,mba更适合一些。如果觉得条件还可以,可以提交材料,两个都尝试下,嗯。[/quote]主要是太贵了2333,我要是去mba的话,感觉添点钱能混个新港的一年水硕了。我的专业在香港可能还比帝都好找工作一点[s:ac:呆]
老哥我想问一下,mem和mba全日制提前面对本科要求高么?二本拿到提前面优秀的概率大不大?我就属于毕业三年没上过班,一直考编考研的咸鱼,家里不缺上班那点工资,但是一心想混个名校学历满足自己的名校梦[s:ac:喘]
[quote][pid=613931555,32084631,1]Reply[/pid] Post by [uid=62793450]迪子哥[/uid] (2022-05-28 14:53):
老哥我想问一下,mem和mba全日制提前面对本科要求高么?二本拿到提前面优秀的概率大不大?我就属于毕业三年没上过班,一直考编考研的咸鱼,家里不缺上班那点工资,但是一心想混个名校学历满足自己的名校梦[s:ac:喘][/quote]你职业平台只要还不错,能弥补你本科学历上的不足的
[quote][pid=613932615,32084631,1]Reply[/pid] Post by [uid=60194464]crazybeannnn[/uid] (2022-05-28 14:59):
你职业平台只要还不错,能弥补你本科学历上的不足的[/quote]没上过班,家里蹲的考编族,能过提前面吗?或者可以把社保挂靠在亲戚家公司[s:ac: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