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互助] 干货贴!如何正确理解与选择相机的画幅,给纠结的你一点参考

shadow2603-avatar

shadow2603

2022-06-10T05:37:11+00:00

写在前面

我这个帖子的主要目的是基于我的经验和理解,分享一下关于“画幅”这个话题的常见问题和争议。我知道这个版面并不鼓励过度比较或争论器材,所以我希望从实践差异出发,去讲讲不同的画幅到底有什么区别,以及选择画幅需要注意什么。这篇帖子比较适合对摄影技术和器材层面已经有一定基础但是又不那么深入的朋友来阅读。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有问题我也愿意提供咨询!

不同画幅之间是否存在一个明确的好坏关系?

不同的画幅没什么好坏的区别,只是定位和用途不同,单纯地认定一个画幅一定比另一个画幅强并不可取。当然,这种定位的差异,也会随着时代和技术的而变化而变化,它是动态而非静态的。

但是,在这里我要说但是,讨论画幅问题,我们不能脱离市场上客观存在的、已有的产品形态。市场走到今天所发生到每一次产品变革和迭代都是有原因的,如果我们不去考虑背后的逻辑,虚空打靶就没有意义了。如果你有非常确切的选择机器的问题,那么还是要着重考虑市场上已经有的具体产品,而不是纠结画幅问题(尤其是你要买相机来拍视频的话,请务必关注核心视频性能参数,更没有必要过度纠结画幅)。

人们常说的“底大一级压死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正确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定义“底大一级压死人”的具体含义,再根据实际需求来讨论。在摄影领域,我们口头喜欢说的“一级”或者“一档”,如无意外都是指“2倍”或者反过来说是指“一半”的差异。例如,f/1.4光圈要比f/2光圈大一级,1/60快门要比1/125快门慢一档。对于画幅,我也默认所谓底大“一级”就是相差两倍左右的面积。因此,135全画幅相比于APS-C可以算是大一级是绝对没问题,然而说4433相比于135全画幅大一级就稍微有些勉强(但从量级来说也接近了)。而“压死人”这个说法,我们肯定是默认指(正常使用工况下可以取得的)绝对画质了,总不可能大底能在性能便携性速度节能这些方面虐小底吧。这些问题先定义清楚,否则讨论起来牛头不对马嘴。

那么这句话能否成立呢,我认为是可以的。不仅可以,我还认为这句话总是能成立,几乎不依赖其他条件

有人可能会说,不对啊,这句话是不是应该有个前提条件呀,比如你至少得加上“在同一代传感器技术的基础上”吧?不好意思,我认为连这个前提都没必要加。就是说,即使考虑传感器技术的跨代(甚至是两代三代)差异,“底大一级压死人”仍然能成立。也别去比什么动态范围和高感之类的参数,要比参数,我总能找到新的iPhone13摄像头比10年前中画幅数码后背强的地方,但你要说iPhone13画质能压过10年前数码后背那肯定是无稽之谈。顺道说一句,把参数和画质划等号也是常见的偏见,不说刚入门的器材党最喜欢这么干,我看很多老炮都没走出来。事实上,参数是参数,画质是画质,这两件事几乎没有必然关系。我就说一个经验之谈,画质这个东西就约等于画幅,想要更好的画质你就上更大的画幅是不会错的(但这句话陷阱也很多,例如机器的画质和你最终成片的质量又完全是两码事,你可以把画质理解为你可能实现的成片质量的硬顶吧)。

如果在相机界横向比较,我举两个例子,大家感受一下什么叫“底大一级压死人”:1)Phase One P45是2007年出的CCD后背,面积是48*36,刚好比135全画幅大一级,和现在最新的A1/Z9/R5顶级全画幅比吧,画质哪个强,不用说,你多看点片子就会有明显的结论。P45是什么概念啊,15年前的CCD后背,到现在最新的CMOS那是工艺上两三个代差都不止了吧,这种老CCD垃圾到什么程度没用过的可能不知道,反正取景连拍长曝光这种基本功能都很挺吃力,但画质上照样碾压没问题。我觉得这个例子是最能说明问题的。2)尼康的D810,这个新一些,2014年的全画幅机器,也有8年了,你跟最新的M43/APS-C机型比一下,面积差不多也是一档的差距,都是CMOS但是工艺有代差,我不认为有人敢说D810画质不如X-T4或者OM-1吧。

以上例子还是技术上跨代甚至跨若干代的,如果是同代的话,大一级的画幅带来的画质优势更是非常明显的,从IQ4150到GFX100S再到A7R4再到X-T4,互相之间相隔了一级左右,画质上的差距可以说是显著的(当然价格也是)。

画幅差一档带来的画质差别,真的能明显到肉眼可见的程度吗?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对比,或是随意给你Po两张照片,问题看不看得出差别,或是更严谨一些,来一组拍同样场景的盲比,问你能看出哪个画质好。总之我发现人们会试图用类似的比较去证明,其实画幅的差异没有那么大,普通人可能根本看不出来区别。对于这个现象,怎么说呢,我觉得是一个典型的bias(偏差),样本和总体完全是两回事,你作为一个旁观者偶然去看个别照片和作为使用者拍摄大量照片也完全是两回事,这样的对比几乎没法说明任何实质问题。

那么这个差异到底有多大,我只能说从主观上很难描述出来,必须得你自己用过才能有较为准确的体会。反正我可以告诉你这样一个结论,但凡是你是自己用自己拍的,如果能在画幅上往上升级,画质上的差异绝对是可以明显肉眼感受到的。但如果你只是看个别片子,尤其是没有自己长期拍摄相应题材所培养的感觉,你可能无法区分不同画幅的差异。

更大的画幅画质更好我知道,但是以什么样的代价?

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数学/物理问题,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推算就明白了。

众所周知,我们的世界是三维的,三维下面可以还单独拆分出一维(长度或距离)和二维(面积)。对于同一个物体,不同的物理参数,有不同的维度属性。例如对于一个球,它的半径是一维的,赤道周长是一维的,表面积是二维的,体积重量是三维的。这意味着,如果球的半径增加一倍,那么周长也会增加一倍,而表面积会增加到原来的4倍,体积重量则增加到原来的8倍。

传感器也是一样的。两个相机,传感器的长度宽度是一维参数,传感器面积是二维参数,镜头体积是三维参数。对于刚好相差一倍(大一级)的传感器面积来说,假设镜头等效参数一致,对应的镜头横截面积也是相差一倍(2×关系),而镜头体积重量则是2^(3/2)=2.83×的关系。简单地说,传感器面积的增加,会带来镜头体积重量的指数级增加。并且,你照片的数据量(假设像素密度一致)也是2×关系、算力(如果想要表现一致)也是2×关系。可见,随着底片面积的增加,性能(例如对焦速度、CMOS读取与机内计算速度)会线性降低,对设备压力会线性增加(存储卡、硬盘、内存等),镜头体积重量则会指数级增加,这就是你要付出的代价!

画幅到底对成片到底有多大影响?画幅是(器材层面)我应该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吗?

提这个问题肯定是小白居多,因为小白用过的器材少,对器材的能力上下限没有概念;有经验的玩家一般几斤几两都摸清楚了,会考虑自己的实际需求。画幅对成片影响其实比较小,不考虑非器材因素(摄影师的技术与构思、模特、内容的意义等),单说器材层面,我拍脑袋地估计画幅大概对最终出片效果贡献10%-30%的成分。取个平均值,也就20%左右吧。

我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本人和很多其他爱好者有点不一样,一般人是从小玩到大,我特喵的是从大玩到小,我刚入门的时候是玩大画幅胶片的,一路往小了玩,所以我比任何人都懂画幅的局限性,否则我也不会一路玩小了。我的经验是,每当我发现以我的拍摄方式、思路和配套支持,根本无法开发出一个画幅应有的水平时,我就会降低画幅标准,去玩更小的画幅;每当我觉得一个画幅出来的画质不够看时,我又会去考虑更大一级的画幅。如此反复,总算是摸到了不同画幅的感觉。

但是千万别误解,我并不是说画幅不重要,大点儿的画幅你玩不转,而是说你需要明白好片子到底是哪些因素构成的,然后判断你是否能提升这些因素,是否有必要去提升画幅,以及画幅是否会阻碍你提升这些因素。你能提升剩下的70%-90%部分,你的片子进步绝对会更明显。画幅和其他因素并不是完全矛盾的,但是有可能存在部分矛盾,搞清楚这个才是关键。

那么什么是剩下的70%-90%提升因素?画幅可能和哪些因素发生冲突?这个问题一定要分场景分题材讨论。

对于一般意义的人像(非商业棚拍),我认为对焦和灯光都是更为核心的要素,这俩比画幅和镜头素质都更重要,毛估估大概各自占到35%以上。我的经验是人像不怎么吃画幅,对镜头要求也没很多其他题材那么高。反而,更大的画幅对于对焦这个核心因素是形成冲突的,因为画幅越大对焦基本上越不好,尤其是从4433开始往上。从这个角度,拍人像首选全画幅和APS-C,对于对焦和灯光系统都不会形成太大冲突和阻碍。

如果是拍风光,我认为三脚架&滤镜系统最重要,然后画幅的重要性稍大于镜头素质。风光和人像不同,风光本来就是给你做好充足准备去拍的,你可以固定机位长曝光降低ISO,尽可能地把机器的潜能榨出来,因此合适的稳定系统和滤镜(作为前期)是更重要的,其次是画幅,因为风光很容易会压榨你画幅的动态范围能力到极限(而人像一般不至于)。当然,我讨论人像和风光都没讲后期,后期已经脱离器材范畴所以我就不讲了,其实拍风光你能处理好RAW更重要,如果你“自认为”你在拍风光却还是用JPEG直出,我建议你先不需要考虑什么画幅和镜头的问题,先学习怎么做RAW后期再说。。。

总之,在大部分场景下,如果想你的出片有质的提升,在画幅上提升反而是见效最慢的。风光题材,画幅提升的效果是比较显著的,前提是你其他因素都做好了。不过个人最后还是更建议小白购买自己能承受的最主流画幅的机器,简单粗暴说就是真的想好好玩相机的尽可能直接上全画幅,机器还是很重要的,没有好的机器,很多人不会有动力去提升剩下那70%-90%的部分(相信我)。

不同画幅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有没有什么指导思想能帮我选择合适的画幅?

好,我们讨论到了一个实践意义比较强的话题了,尤其是对小白,到底什么画幅是适合自己的,心理没谱啊,一定要全画幅吗?中画幅有必要吗?APS-C真的不行吗?这些问题绝对是会反复折磨刚入门的用户的。

对这个问题我有两个思路去解答。第一是看市场上的主流是什么,选择主流一般不会错;第二是看你设想的拍摄方式

第一点我先不展开了,主要说第二点。很多人都认为,选择画幅首先需要考虑的是预算,再次是体积重量是否能承受。这个说法有道理的,但我个人觉得没有触及本质,而且还是会造成一定的困扰。主要是下到M43上到4433系统,在预算、体积、重量这些方面,其实都会有相当程度的重合,M43旗舰+大变焦头并不一定比哈苏X1D配定焦要轻便的,全画幅系统更不用说,机身和镜头选择太多了,差异化太大了,这个容易造成迷惑。

我觉得你真正需要考虑的因素是:你的拍摄需求和对应的拍摄方式。这个结论,也是我丰富的折腾胶片经验带给我的。理论上,不同画幅的机器,你要去匹配相应的打开方式。比如数码领域最大的54*40全中幅(机型如飞思IQ4150),正确的方式是去匹配超高的(机器以外的)拍摄成本,也就是如果你拍一场除了机器以外成本就要5W,那么配这个画幅的家伙是合适的。这个成本还包括隐形成本,比如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如果你的风格是折腾大半天,就是为了拍出一两张片子,例如你自驾长途跋涉精心选点拍风光大片就属于这种情况,那么我也认为你的拍摄成本是很高的,你适合选择相对偏大的画幅。反过来,如果你希望的拍摄方式是无脑按快门,依靠张数取胜,例如拍狂按2000张快门然后选20张出一套主题人像写真,那我就建议你往小画幅走,比如全画幅或APS-C都可以,全画幅也没有必要搞4000万像素以上,镜头也是方便的规格优先而不需要过度纠结素质。再比如,如果你想要一个机器来记录生活,拍摄思维是尽可能地捕捉生活中每一个不经意的小片段,那么便携性和移动能力会极端重要,这种情况下不仅画幅要往小了走,还最好是固定镜头的相机(PS机),甚至是手机。

一句话总结,拍的越少越精越要往更大的画幅走,画幅越小越应当充分利用移动能力和出场几率。
Oofcide-avatar

Oofcide

好顶赞![s:pg:满分]

我要买中画幅
SemW-avatar

SemW

说得好,冲大画幅!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13/-570ynQ2q-8m03K2aT3cSmr-sg.jpg.medium.jpg[/img]
PopovAndre-avatar

PopovAndre

理是这么个理,比如说拍鸟现在最好的就是m43,没有之一,再花5万块买个奥巴神镜,如果还有人说“都够买个中画幅了,花这么多钱买个m43?”,这种人就不适合拍照,适合去it版玩手机
SRoeT19-avatar

SRoeT19

各品牌的入门级旗舰级都走了一遍了
“该徕的还是会徕”(这个是搞笑的
认真地说没有十全十美的系统,在拍照上cns同价位基本上没有本质区别,新手买最新款的全幅总不会太错
毕竟在正经赛道上互殴的cns拳头产品都是全幅
至于老手,自己拍了那么久想买啥设备还心里没数么[s:ac:哭笑]

最后,有器材之后还是多关注作品吧[s:ac:哭笑]
Brayden_clk-avatar

Brayden_clk

受教了
Bludex-avatar

Bludex

现在相机很透明(除了奸商炒那几个古代机), 定个心理价位买就是了。
Nouraldeen-avatar

Nouraldeen

我一直觉得判断自己需要什么画幅应该首先考量输出媒介,以前中画幅一般是给人打印到橱窗广告、地铁广告那种大小用的,主要是由于胶片这玩意像素密度没法大幅度改变,只能用更大的底片才能满足更大的放大需求

现在4500w+高分辨率全幅机器已经能满足90%商业广告放大需求了,干活用中画幅的一般是因为金主能负担得起而不是中画幅有什么不可或缺的东西
这已经是商业摄影的领域了,对于爱好者来说,以手机、电脑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摄影,一般1600w就到头了,拿更高分辨率的机器,除了去专门做话题对比和在自己电脑上数毛以外,并不能让你得到更多的点赞转发,毕竟大多数人第一眼看到的是色彩、构图、故事性、主体这些东西,而不是主体的发丝有没有很锐利的表现
Onyop-avatar

Onyop

自从看了喵呜不停的微博,我就想弄个M43去拍猫了
! justzedd-avatar

! justzedd

还是得都玩过一圈下来 才能理解的这么透彻啊
Big Nate-avatar

Big Nate

前提还有镜头一样好,如果镜头拉了底大也救不了,毕竟光线到达底片之前先经过镜头
kinips-avatar

kinips

Reply to [pid=617855100,32304686,1]Reply[/pid] Post by [uid=198580]hjlld[/uid] (2022-06-13 14:58)
虽然我是M43党,不过讲句道理,拍鸟最好的不能说是M43,应当是M43是将机动性、画质、电子性能结合最好的一套系统,对于99%的拍鸟爱好者是够用并且很好用了。
目前奥之心还配不上最好,P家跟目前来看走生态摄影的意愿不强。如果传说中奥之心真有真正的旗舰,大概可以配上这个称号吧。。。

另外,最悖论的一条就是XXXX拍不了什么,其实你去翻翻历史,会发现类似的内容在XXX发布的时候也有,通常说的是前一代。。。所以说是真不够用么?
PopovAndre-avatar

PopovAndre

[quote][pid=617870795,32304686,1]Reply[/pid] Post by [uid=7832042]幽影夜风[/uid] (2022-06-13 16:06):

虽然我是M43党,不过讲句道理,拍鸟最好的不能说是M43,应当是M43是将机动性、画质、电子性能结合最好的一套系统,对于99%的拍鸟爱好者是够用并且很好用了。
目前奥之心还配不上最好,P家跟目前来看走生态摄影的意愿不强。如果传说中奥之心真有真正的旗舰,大概可以配上这个称号吧。。。

另外,最悖论的一条就是XXXX拍不了什么,其实你去翻翻历史,会发现类似的内容在XXX发布的时候也有,通常说的是前一代。。。所以说是真不够用么?[/quote]对于目前阶段的各个画幅来说,有些题材拍不了就是拍不了,啥都可以拍是空谈的梦想而已,99满足就是100满足,剩下出来个1%的人说我拍鸟要出500平喷绘,要原生4亿像素,那肯定满足不了,但你不能因为这种需求就说m43不是拍鸟最好。

最烦的就是人家问买哪个富士或者松下的型号好,非要跳出来个明白人反驳说“花一万多买个残幅/m43?”,这种人最特么二逼。

都2022年了,各个画幅的生态都已经建设的很好了,边界也分的很清楚,唯画幅论应该入土了。
Pickle-avatar

Pickle

[s:pg:严肃]说那么多,归根到底还是钱的问题……

钱到位就没那么多好纠结的,拍得好不好都会有人来跪舔!
BarbaRic-avatar

BarbaRic

好文,感谢分享
shadow2603-avatar

shadow2603

Reply to [pid=617849940,32304686,1]Reply[/pid] Post by [uid=63254591]米米有有[/uid] (2022-06-13 14:34)
棒棒棒 你这张反转片完美了
shadow2603-avatar

shadow2603

Reply to [pid=617864063,32304686,1]Reply[/pid] Post by [uid=40656257]Poriaresu[/uid] (2022-06-13 15:37)
其实这个问题需要分商用和爱好者两个群体去分析,
商用,基本就是你说的逻辑,看输出,看成本,绝对不会越线的,小输出低成本的场合没有人愿意拿IQ4150陪你玩的。
自己玩嘛,要看对画质的追求和题材了。那些有时间有精力的风光爱好者,人手一套阿尔帕太正常了。。
DiVinE Flaws-avatar

DiVinE Flaws

问个问题,为什么哈苏就喜欢用中间画幅呢?(中画幅)

是不是因为只有这个他们才有优势?

还是说他们用的无反?

真的不懂问下
koriganku-avatar

koriganku

[quote][pid=617870795,32304686,1]Reply[/pid] Post by [uid=7832042]幽影夜风[/uid] (2022-06-13 16:06):

虽然我是M43党,不过讲句道理,拍鸟最好的不能说是M43,应当是M43是将机动性、画质、电子性能结合最好的一套系统,对于99%的拍鸟爱好者是够用并且很好用了。
目前奥之心还配不上最好,P家跟目前来看走生态摄影的意愿不强。如果传说中奥之心真有真正的旗舰,大概可以配上这个称号吧。。。

另外,最悖论的一条就是XXXX拍不了什么,其实你去翻翻历史,会发现类似的内容在XXX发布的时候也有,通常说的是前一代。。。所以说是真不够用么?[/quote]松下不是意愿不强啊, 松下的问题是搞不来啊, G9当年推出主打的就是打鸟的速度机, 然后DFD拉胯到在打鸟合焦榜上一骑绝尘的垫底.....但是松下又不可能放弃DFD......后来一个固件搞成了gh5改..........
Purp-avatar

Purp

底越大信噪比高,我只说这一句

好像不是很严谨,应该叫“眼噪比”[s:ac: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