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entkiller
2020-03-12T13:20:08+00:00
本帖观点长期不变,不荐股,不贴单,闲暇讨论,随缘回复。
谢绝私信,所有交流请放在台面之上,事无不可对人言。
一,情绪决定市场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很多重要点位,
在市场参与者的相互猜忌中,怕什么来什么,最终被突破。
二,沪指年内必破2440,而且双底不成立,2440成为反压。
1,所谓政策牛市,引导居民储蓄流向股市,只能是一厢情愿。
最有热情的百姓资金,自去年4月起,用了一年的时间被消耗,
在3000点附近换岗了史诗级别的巨量筹码,而多空双方均无比坚定,
未来不经过几年消化,不持续放出万亿成交,是不可能解放的。
2,绝大多数688开头的科创板股票会开始漫长而绝望的破发之路。
而主板和中小创的大多数科技股已经完成年线级别的历史大顶,
自高点计算,跌幅50%算少的,很多科技股会跌去70%,80%。
3,新基建对股市的作用会被证伪,不是说不实行,而是说增益不大。
5G也一样,通信产业的正常升级被拔高渲染成一场技术革命,透支了。
4,下跌趋势中,会有很多小级别反弹,有些值得做,有些不值得,
本坛新进投资者众多,希望大家不要轻易被蛊惑,量力而行。
三,我朝经济过去是,将来也长期会是基于人口红利模式,
而最近两年人口出生率与结婚率的拐点,即将开始动摇此模式的根基,
除非整体科技水平突飞猛进,涌现出一大批华为级别的国之柱石。
但在三五年内还看不到这种可能性,更别说是顶端科技领域的群体突破。
连腾讯阿里这种级别,也只是科技应用企业,而不是科技原创企业,
所以在新经济模式成型之前,各种大牛市的逻辑从根基上就是不成立的。
所以整体股指会不断阴跌,而不论2126还是1849还是1664 ,
都不是计算出来的,所有能计算点位和价格的都是骗子无一例外,
这些点位都是本来就存在的,仔细看看沪指,2126是跳空缺口,
1859和1664都是最近这些年的重要低点,并不是计算出来的。
牛市来临之际,前一个熊市的所有重要高点必被突破。
熊市来临之际,前一个牛市的所有重要低点必被跌破,这就是原因。
所以我也在编辑期限已过之后第一次完善主贴内容,
当初开贴的所有基石不变,但是论证方式力求缜密详实,合理可推:
1,大盘可能的趋势逻辑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07/jmQ5-cnv3K1pT3cSsg-df.jpg[/img]
2,科技股的估值体系
3,农业股
4,熊市初期的应对策略
所以我也在编辑期限已过之后第一次完善主贴内容,
当初开贴的所有基石不变,但是论证方式力求缜密详实,合理可推:
1,大盘可能的趋势逻辑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07/jmQ5-cnv3K1pT3cSsg-df.jpg[/img]
如图所示,去年2440以来,除了春节之后的报复性自救,其余5次反弹斜率逐级降低,
烈度与气势依次走弱,这几周以来的第5次反弹尤其明显,而且跟前四次反弹不同在于,
前面4次,以及春节后报复那次,都有相对明晰的主线与思路,
到了这第5次,市场内部的混乱与争执,在农业与科技的跷跷板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按理来说,除去黄金的避险反向与军工的地缘ZZ反向,不应该再有成建制的反向版块出现,
但是第5次反弹,农业这个上百只个股,市值超过万亿的版块居然成规模地在与大盘反向,
只能说明在3000点的巨大心理压力下,有部分资金已经改变策略,尝试用心理暗示来打压大盘了。
根源何在,首先回到焦点,就是3000点为什么压力这么大,光凭各种口号和憧憬能否突破?
个人认为,去年的2440到3228,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始,
大家回想一下,2440之前迫在眉睫的危机是大量个股的大股东或者二股东在急跌之后,
股权质押带来的爆仓风潮,当时越来越多的闪崩跳水,毫无理由,只能从信心上寻找痕迹,
那就是股权质押带来的资金与股东之间的互不信任,病毒一样蔓延在整个市场上,
所以当时才有了各种“纾困基金”,如果当时任由爆仓风潮持续,绝对是重大的金融危机,
这时候,有一个真正顶尖水平而且获得顶层默许的一线资金进场,风格不是国家队,
连续逼空拉起,激活市场,抬高整体市值,让大量个股远离股东质押平仓线,一举数得,
这个神秘的资金最终在3288安然出局,既得了救世之名,又得了获利之实,一个大写的服。
所以现在就要思考一下,为什么3288出局之后,一年的时间再也没有突破?
看看深成指,中小板指,创业板指,都早已先后突破了去年4月第一波反弹的高点,
尤其是创业板,去年4月不到1800,今年3月都2300了,而上证3000都站不稳。
那么就说明,这个神秘资金在3288出局之后,再也没有回来,为什么?
很简单,因为不看好上证能重新突破3288,事实也证明了一年多了依然没进展。
那么现在的抉择就是,三拖一,还是一拖三?
是深成指,中小指,创业指三个把上证拖上去,还是上证把他们三个拖下来,
就算是前三者科技股居多,上证传统行业居多,但指数的差异大到这个地步,前所未有,
所以造成的恶果是,上证在3000点的争夺一次次无功而返,堆积的筹码越来越多,
如果这第五次还不能带量突破,那么这个铁顶可以肯定三五年之内破不了。
所以大盘的趋势逻辑是:
前三者假突破,科技股最后一次成建制成板块的故事会,之后进入漫长的退潮期与遴选期,
因为无论是5G,云计算,大数据,芯片,半导体,各种科技故事,
讲到最后,所有人慢慢会认清现实,就是未来三到五年,所有这些领域,
不会产生下一个华为,是的根本不会,完全没可能,有想对线的可以给出名单,
如果国家大基金,举国科研体制,个人努力,家国情怀,都无法孕育出下一个华为,
那么三拖一的基石何在?
而现实的基石,是传统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叠加疫情后续影响以及外围波诡云谲,
所以一拖三越来越清晰,脚步声已经听到,
总结:大盘走到今天,所有能动用的力量,模式,资金,攻击位,方向,切入点,都尝试遍了,
依然不能有效吸引场外资金来对3000点发动哪怕是一次佯攻,,,
那么结局只有一个:谨慎操作吧。
2,科技股的估值体系
相对于创业板开始准备注册制而言,一个更重要的信息是海外科技股与红筹的回归尺度大幅放宽,
这个才是影响未来格局的双刃剑。
先给结论:科技股估值在已经跌了第一波之后,强的尝试双顶,中的尝试小反弹,弱的直接横盘,
之后会陆续开始漫长的大C浪,退潮期,极其艰苦与漫长,原因就是估值体系重写,
这期间,绝大多数科创板会破发,是的你没看错,不是创上市新低,是跌破发行价。
逻辑是这些科创板发行价的制定不合理,尤其是如今内外剧变的环境,
当初各大券商投行保荐人的想象力,是否会预料到,大家心里都有数,
所以发行价的制定基石不复存在,那破发也就是必然的,更何况里面本身鱼龙混杂,
这期间,创业板与中小板的大多数科技股,会在海外回归者的横向压制下,
以阴跌方式缓慢摸索自己的合理定位,以前可以讲故事,但是现在实干家回来了,
故事还讲的下去吗?至于主板的科技股本来就少,不提也罢。
总之科技股的估值体系在争吵了无数年之后,池塘里终于要放进一条凶猛的食人鱼了,
作为投资者,我觉得应该是乐见其成,因为这样才能选出真正的金鳞。
极少数真正有基因与活力的初创企业,会逆势杀出血路,
以十倍甚至几十倍的涨幅蜕变成为新一代的希望之星,
他们才是我朝崛起的希望,而茅台,并不是。
3,农业股
不多说了,免得再生事端,反向工具吧,反复用拉农业,大盘跌,来做心理暗示,
在三拖一向上迟迟不能奏效的焦灼之后,用拉农业来反压大盘实现一拖三向下,
打出空间,为场外资金打出值得操作的余地,是有可能的,
虽然这有点悲哀,但如果真的这样做了,也只能说一句,为了大局。
4,熊市初期的应对策略
虽然没人爱看到这个词,但自从3月9号上证向下跳空1000天均线之后,熊市确实开始了,
鉴于大时代目前的气氛与风格,有些话肯定会被歪曲或者挑拨,
所以简单说,目前也好,后面几个月也好,都不是短线的合适时机,
对自身心理承受力和自主判断欠缺的同学,非要短线,就要做好持续挨打的准备,
空仓守成,宁可等待突破之后的追涨,也不必丢失节奏之后心态渐崩,
尤其最近这一两周,各种难做,左右打脸,应该是很多人的切身感受,
那么既然感觉难做了,为啥觉得下一次操作就一定是好结局呢,
很多个股先犹豫,后追高,最后被套,意味着什么,难道是加速上攻?
总之钱是自己的,检视一下最近的真实盈利与得失,账户照出现实。
谢绝私信,所有交流请放在台面之上,事无不可对人言。
一,情绪决定市场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很多重要点位,
在市场参与者的相互猜忌中,怕什么来什么,最终被突破。
二,沪指年内必破2440,而且双底不成立,2440成为反压。
1,所谓政策牛市,引导居民储蓄流向股市,只能是一厢情愿。
最有热情的百姓资金,自去年4月起,用了一年的时间被消耗,
在3000点附近换岗了史诗级别的巨量筹码,而多空双方均无比坚定,
未来不经过几年消化,不持续放出万亿成交,是不可能解放的。
2,绝大多数688开头的科创板股票会开始漫长而绝望的破发之路。
而主板和中小创的大多数科技股已经完成年线级别的历史大顶,
自高点计算,跌幅50%算少的,很多科技股会跌去70%,80%。
3,新基建对股市的作用会被证伪,不是说不实行,而是说增益不大。
5G也一样,通信产业的正常升级被拔高渲染成一场技术革命,透支了。
4,下跌趋势中,会有很多小级别反弹,有些值得做,有些不值得,
本坛新进投资者众多,希望大家不要轻易被蛊惑,量力而行。
三,我朝经济过去是,将来也长期会是基于人口红利模式,
而最近两年人口出生率与结婚率的拐点,即将开始动摇此模式的根基,
除非整体科技水平突飞猛进,涌现出一大批华为级别的国之柱石。
但在三五年内还看不到这种可能性,更别说是顶端科技领域的群体突破。
连腾讯阿里这种级别,也只是科技应用企业,而不是科技原创企业,
所以在新经济模式成型之前,各种大牛市的逻辑从根基上就是不成立的。
所以整体股指会不断阴跌,而不论2126还是1849还是1664 ,
都不是计算出来的,所有能计算点位和价格的都是骗子无一例外,
这些点位都是本来就存在的,仔细看看沪指,2126是跳空缺口,
1859和1664都是最近这些年的重要低点,并不是计算出来的。
牛市来临之际,前一个熊市的所有重要高点必被突破。
熊市来临之际,前一个牛市的所有重要低点必被跌破,这就是原因。
2020-05-07 21:47
由于2020年5月7日起大时代版规因本帖做出修改与完善,所以我也在编辑期限已过之后第一次完善主贴内容,
当初开贴的所有基石不变,但是论证方式力求缜密详实,合理可推:
1,大盘可能的趋势逻辑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07/jmQ5-cnv3K1pT3cSsg-df.jpg[/img]
2,科技股的估值体系
3,农业股
4,熊市初期的应对策略
2020-05-08 00:39
由于2020年5月7日起大时代版规因本帖做出修改与完善,所以我也在编辑期限已过之后第一次完善主贴内容,
当初开贴的所有基石不变,但是论证方式力求缜密详实,合理可推:
1,大盘可能的趋势逻辑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07/jmQ5-cnv3K1pT3cSsg-df.jpg[/img]
如图所示,去年2440以来,除了春节之后的报复性自救,其余5次反弹斜率逐级降低,
烈度与气势依次走弱,这几周以来的第5次反弹尤其明显,而且跟前四次反弹不同在于,
前面4次,以及春节后报复那次,都有相对明晰的主线与思路,
到了这第5次,市场内部的混乱与争执,在农业与科技的跷跷板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按理来说,除去黄金的避险反向与军工的地缘ZZ反向,不应该再有成建制的反向版块出现,
但是第5次反弹,农业这个上百只个股,市值超过万亿的版块居然成规模地在与大盘反向,
只能说明在3000点的巨大心理压力下,有部分资金已经改变策略,尝试用心理暗示来打压大盘了。
根源何在,首先回到焦点,就是3000点为什么压力这么大,光凭各种口号和憧憬能否突破?
个人认为,去年的2440到3228,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始,
大家回想一下,2440之前迫在眉睫的危机是大量个股的大股东或者二股东在急跌之后,
股权质押带来的爆仓风潮,当时越来越多的闪崩跳水,毫无理由,只能从信心上寻找痕迹,
那就是股权质押带来的资金与股东之间的互不信任,病毒一样蔓延在整个市场上,
所以当时才有了各种“纾困基金”,如果当时任由爆仓风潮持续,绝对是重大的金融危机,
这时候,有一个真正顶尖水平而且获得顶层默许的一线资金进场,风格不是国家队,
连续逼空拉起,激活市场,抬高整体市值,让大量个股远离股东质押平仓线,一举数得,
这个神秘的资金最终在3288安然出局,既得了救世之名,又得了获利之实,一个大写的服。
所以现在就要思考一下,为什么3288出局之后,一年的时间再也没有突破?
看看深成指,中小板指,创业板指,都早已先后突破了去年4月第一波反弹的高点,
尤其是创业板,去年4月不到1800,今年3月都2300了,而上证3000都站不稳。
那么就说明,这个神秘资金在3288出局之后,再也没有回来,为什么?
很简单,因为不看好上证能重新突破3288,事实也证明了一年多了依然没进展。
那么现在的抉择就是,三拖一,还是一拖三?
是深成指,中小指,创业指三个把上证拖上去,还是上证把他们三个拖下来,
就算是前三者科技股居多,上证传统行业居多,但指数的差异大到这个地步,前所未有,
所以造成的恶果是,上证在3000点的争夺一次次无功而返,堆积的筹码越来越多,
如果这第五次还不能带量突破,那么这个铁顶可以肯定三五年之内破不了。
所以大盘的趋势逻辑是:
前三者假突破,科技股最后一次成建制成板块的故事会,之后进入漫长的退潮期与遴选期,
因为无论是5G,云计算,大数据,芯片,半导体,各种科技故事,
讲到最后,所有人慢慢会认清现实,就是未来三到五年,所有这些领域,
不会产生下一个华为,是的根本不会,完全没可能,有想对线的可以给出名单,
如果国家大基金,举国科研体制,个人努力,家国情怀,都无法孕育出下一个华为,
那么三拖一的基石何在?
而现实的基石,是传统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叠加疫情后续影响以及外围波诡云谲,
所以一拖三越来越清晰,脚步声已经听到,
总结:大盘走到今天,所有能动用的力量,模式,资金,攻击位,方向,切入点,都尝试遍了,
依然不能有效吸引场外资金来对3000点发动哪怕是一次佯攻,,,
那么结局只有一个:谨慎操作吧。
2,科技股的估值体系
相对于创业板开始准备注册制而言,一个更重要的信息是海外科技股与红筹的回归尺度大幅放宽,
这个才是影响未来格局的双刃剑。
先给结论:科技股估值在已经跌了第一波之后,强的尝试双顶,中的尝试小反弹,弱的直接横盘,
之后会陆续开始漫长的大C浪,退潮期,极其艰苦与漫长,原因就是估值体系重写,
这期间,绝大多数科创板会破发,是的你没看错,不是创上市新低,是跌破发行价。
逻辑是这些科创板发行价的制定不合理,尤其是如今内外剧变的环境,
当初各大券商投行保荐人的想象力,是否会预料到,大家心里都有数,
所以发行价的制定基石不复存在,那破发也就是必然的,更何况里面本身鱼龙混杂,
这期间,创业板与中小板的大多数科技股,会在海外回归者的横向压制下,
以阴跌方式缓慢摸索自己的合理定位,以前可以讲故事,但是现在实干家回来了,
故事还讲的下去吗?至于主板的科技股本来就少,不提也罢。
总之科技股的估值体系在争吵了无数年之后,池塘里终于要放进一条凶猛的食人鱼了,
作为投资者,我觉得应该是乐见其成,因为这样才能选出真正的金鳞。
极少数真正有基因与活力的初创企业,会逆势杀出血路,
以十倍甚至几十倍的涨幅蜕变成为新一代的希望之星,
他们才是我朝崛起的希望,而茅台,并不是。
3,农业股
不多说了,免得再生事端,反向工具吧,反复用拉农业,大盘跌,来做心理暗示,
在三拖一向上迟迟不能奏效的焦灼之后,用拉农业来反压大盘实现一拖三向下,
打出空间,为场外资金打出值得操作的余地,是有可能的,
虽然这有点悲哀,但如果真的这样做了,也只能说一句,为了大局。
4,熊市初期的应对策略
虽然没人爱看到这个词,但自从3月9号上证向下跳空1000天均线之后,熊市确实开始了,
鉴于大时代目前的气氛与风格,有些话肯定会被歪曲或者挑拨,
所以简单说,目前也好,后面几个月也好,都不是短线的合适时机,
对自身心理承受力和自主判断欠缺的同学,非要短线,就要做好持续挨打的准备,
空仓守成,宁可等待突破之后的追涨,也不必丢失节奏之后心态渐崩,
尤其最近这一两周,各种难做,左右打脸,应该是很多人的切身感受,
那么既然感觉难做了,为啥觉得下一次操作就一定是好结局呢,
很多个股先犹豫,后追高,最后被套,意味着什么,难道是加速上攻?
总之钱是自己的,检视一下最近的真实盈利与得失,账户照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