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白居易与元稹,两个男人的旷世友情!

rueskii-avatar

rueskii

2020-04-10T05:53:23+00:00

[url=http://www.360doc28.net/wxarticlenew/826852024.html]来源[/url]

古人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白居易和元稹就是这样的一对至交好友,两人相识30余年,志同道合,惺惺相惜。据后人统计,两人来往通信1800多封,互赠诗篇接近1000篇。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唱和30余年,诗篇千首,恐怕也只有唐代的白居易和元稹这一对“极品”好友了。

晓来梦见君,应是君相忆

公元803年,二十四岁的元稹与大他七岁的白居易同登书判拔萃科,一起被分配到秘书省当校书郎,昔日好友成为同僚,从此更是形影不离。可是后来因为经常有工作调动,白居易和元稹聚少离多,写信就成了两人最常用的联系方式。

每次收到元稹的来信,白居易都会反复地看,一直看到眼睛疼才罢休。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元稹也一样,每次收到白居易的来信,还没等看呢,眼泪就先下来了,吓得家里人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呢。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而他们之间直抒胸臆、倾吐思念的诗句更不在少数。

白居易被调往外地,元稹日夜思念,做了一首诗,表示:咱们分隔两地,我日夜想念,愿我们化为云雨,交汇在天际。

只得两相望,不得长相随。

愿为云与雨,会合天之垂。

好不容易白居易调回长安,元稹又被调往外地。白居易感叹:你一走,我发现整个长安都空了……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元稹在外地住旅馆,夜里看到桐花,想起了好朋友白居易:

夜久春恨多,风清暗香薄。

是夕远思君,思君瘦如削。

白居易见到这诗后,也情意绵绵地回道:

晓来梦见君,应是君相忆。

梦中握君手,问君意何如。

唐元和四年(809年),元稹去外地上任。一天,白居易与友人游玩了大雁塔下的慈恩寺后,一起饮酒叙谈。席间,一阵惆怅,他停杯叹道:“可惜微之(元稹字)不在,想必现在已经到了梁州了。”随即题诗一首于壁上: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这事倒也平常,但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这一天元稹恰好是到了梁州(今陕西褒城),他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的恰恰是和白居易等人在游曲江、慈恩寺这些地方。

正欢洽时,突然邮吏传呼报晓,于是怅然而醒。写诗道: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

这可真叫奇了,这两首诗一写于长安,一写于梁州,一写居者之忆,一写行人之思,一写真事,一写梦境,但却不约而同地写在同一天,还如同当面唱和的一样,用的是一个韵!这实在不能不说是灵犀相通,心心相印了。

岂是贪衣食,感君心缱绻

虽然很多的朋友,口上都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但实际中却往往是“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而元稹和白居易却不然,他们真正是一对患难见真情的好友。

当元稹母亲去世,归乡守丧“丁忧”时,过得十分艰苦,《遣悲怀》中说爱妻韦丛跟了他后,是“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这情景也不完全是艺术夸张。这时,是白居易大力资助他,帮他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之后,当白居易也因为母亲去世,停薪留职在乡村守丧,元稹又寄衣服又寄吃的,还慷慨转账二十万钱。

三寄衣食资,数盈二十万。

岂是贪衣食,感君心缱绻。

后来元稹被贬通州司马,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两人一南一北,彼此相隔千里,加上山高水长,通信不便,两人只能在梦中相见。他们之间的情谊,都被他们写进了诗信中,满满的都是牵(爱)挂(恋)呀!

白居易写: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大概意思就是白居易清晨的时候思念友人元稹,感到悲痛惆怅,便在内心问元稹:昨夜你在千里之外,因为什么事而想念我呢?使我昨晚在梦中见到了你。元稹收到白居易诗后,便和了这首《酬乐天频梦微之》。

这首诗便是白居易多次梦见元稹,并写诗相告后,元稹对白居易诗的和诗。

虽然同是被贬,但白居易条件好很多。他给元稹寄凉席、寄衣服,贴心提醒:你别嫌衣服太轻薄透视,我真怕通州火辣的天气热坏你呀!

莫显轻薄但知著,

犹恐通州热杀君。

元稹马上回赠四川绿丝布。白居易做成衣衫说:颜色好看,但我老了,驾驭不了呀!

袴花白似秋去薄,衫色青于春草浓。

欲著却休知不称,折腰无复旧形容。

明明是调侃,元稹却诚恳回信:我都想象到你穿上它骑马的样子,一定很帅气。

春草绿茸云色白,

想君骑马好仪容。

事实上,这两位交往诗句远不止这些。无一不是惺惺相惜、情意深重。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后来,俩人的官位可谓是青云直上,都成为金章紫绶的三品大员(在唐代,成为三品大员,几乎就是人臣中的顶峰),但元稹不为当时的朝臣所容,后外放到越州当刺史,白居易于是也跟着要求出京,到了相邻的杭州做官。

两人的治所相近,又都是当地一把手,可以“假公济私”,用传递公文的驿使来互通“情书”,但这两个头白如雪的老头还是很珍惜相聚的日子。有一次,元稹来杭州探访,聚了三日有余,临别时,元稹依依不舍地说:

莫言邻境易经过,彼此分符欲奈何。

垂老相逢渐难别,白头期限各无多。

岁久弥深,对彼此的依恋,越来越重了。

元稹从越州回京师时,特地去探访闲居洛阳的白居易,临别时,写下这样两首诗:

君应怪我留连久,我欲与君辞别难。

白头徒侣渐稀少,明日恐君无此欢。

自识君来三度别,这回白尽老髭须。

恋君不去君须会,知得后回相见无。

吟罢这两诗,二人执手良久,才怅然分别,然而,这却是元、白的最后一次相见。

不久,白居易就得到了元稹在武昌任所突发急病而死的噩耗。他回味这两首诗,越读越觉得,这就是元稹提前写给他的临别赠言啊!这难道是冥冥中的天意,魂魄中的先知吗?

元稹死后,白居易痛不欲生,在给好友的祭文中写道:

“呜呼微之!三界之间,谁不生死,四海之内,谁无交朋?……与公缘会,岂是偶然?多生以来,几离几合,既有今别,宁无后期?公虽不归,我应继往,安有形去而影在,皮亡而毛存者乎?”

这其中“公虽不归,我应继往”之类的语句,简直就是一付“未亡人”的口吻:你死了,我很快就要跟你去了。实在不像普通朋友能说得出来的。

晚年的白居易,奉佛行善,将很多钱财都捐给了佛寺,他的动机和祈愿是什么呢,他写的《修香山寺记》中说得很明白:

“呜呼!乘此功德,安知他劫不与微之结后缘于兹土乎?因此行愿,安知他生不与微之复同游于兹寺乎?”

看到了吗?求佛积善,无非是想和元稹(微之),再结后生之缘。

八年后,年近70的白居易在午夜梦回时,含泪写下

梦微之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草树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白居易负了湘灵,元稹更是对莺莺始乱终弃,害得一代名妓薛涛相思匪浅,至于与刘采春又是另一段无疾而终的故事。

但元稹于白居易之间,却是深情不渝,至死方休。连宋代文人杨万里都纳闷:

读遍元诗与白诗,一生少傅重微之。

再三不晓渠何意,半是交情半是私。

且不管如何,至少即使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们读起二人往来诗词,也能深深感受到他们之间同患难、共进退的深厚情谊。

人生得友如斯,夫复何求?
PokePowerDK-avatar

PokePowerDK

哇他俩的基情真是太感人啦 姑且认为两位都是天才文人,元稹写爱情更胜一筹,白居易更加全面
Flayger-avatar

Flayger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009ouob-avatar

1009ouob

他俩的作品集分别叫,元氏长庆集和白氏长庆集[s:ac:哭笑]
collin-avatar

collin

友情和基情有啥区别嘛[s:a2:哦嗬嗬嗬]
Josh | Vixen-avatar

Josh | Vixen

呵呵,元稹这渣男,玩了别人抛弃也就算了,还tm写书。
Bronson-avatar

Bronson

[quote][pid=413255351,21276691,1]Reply[/pid] Post by [uid=42604242]如月萌檬[/uid] (2020-04-14 14:04):
友情和基情有啥区别嘛[s:a2:哦嗬嗬嗬][/quote]入不入股?
Mal0-avatar

Mal0

[quote][pid=413252953,21276691,1]Reply[/pid] Post by [uid=42208257]破晦[/uid] (2020-04-14 13:55):

他俩的作品集分别叫,元氏长庆集和白氏长庆集[s:ac:哭笑][/quote]都特么是元稹起的 情侣 名儿
Iraydren-avatar

Iraydren

所以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这首算悼亡诗吗
[s:ac:哭笑]
Sam<3-avatar

Sam<3

[s:ac:哭笑]顶上,非纯表
biological-avatar

biological

像极了爱情(基情[s:pst:兔子])
Timephoon-avatar

Timephoon

看看杜甫和李白,简直天差地别。
RielgabaL-avatar

RielgabaL

[quote][pid=413268193,21276691,1]Reply[/pid] Post by [uid=61053477]我试试凯恩之角[/uid] (2020-04-14 14:49):

看看杜甫和李白,简直天差地别。[/quote]所以说舔狗不得house?[s:ac: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