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alm
2020-02-29T12:56:24+00:00
最近看了中亚史的一些书和资料,感觉西辽真的是一个非常有魅力和独特色彩的国家。
西辽的疆域位于现在中国的新疆北部、蒙古国西部、以及中亚五国部分领土,面积最大时达150万平方公里。他是由辽国的契丹残党从华北千里转进到中亚建立的国家,就是这么神奇。
西辽的建立者耶律大石,是辽国罕见的契丹族出身的进士(整个辽朝只有两个),文化水平十分高。他本为辽国的节度使,在12世纪初,辽国国力衰弱,在女真人和宋朝的合力夹攻下岌岌可危。辽国的末代皇帝是天祚帝,正如其名其本事不大但作天作地。被任命为都统的大石在对金战争上和天祚帝产生了分歧,天祚帝觉得应该御驾亲征但大石提议修生养息,由于预见到了皇帝的失败,他为了保存实力所以带领200骑兵向西奔走,结果刚驻扎在可敦城不久辽国就覆灭了。对,正打算微操一波力挽狂澜的耶律大石就这么老家被偷了。
无奈之下耶律大石自立为汗,延续大辽国祚,继续坚持抗金,但在和女真人交战几番以后他意识到此时的自己不是金国的对手。于是大石产生了一个宏大的想法,他打算向西迁徙,千里转进,重建大辽,等时机成熟时再回来一统江山(像极了某位名字结尾也是石的光头),但和那位草头将军不一样的是,耶律大石借此机会创建了一番丰功伟业。
1132年,耶律大石流浪到了现在新疆的额敏县,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根据地,从此立号“天佑皇帝”,定年号为“延庆”。此时的整个西域都被YSL政权国家所统治,其中中亚被东西喀喇汗国分开统治,再往西的部分直到波斯都是塞尔柱帝国的地盘。这里必须提一下塞尔柱帝国,她是第一个崛起的突厥系伊斯兰王朝,统一了东部穆斯林世界很久,疆域包括伊朗、伊拉克、小亚细亚、高加索部分地区和叙利亚,是那个时代的YSL世界头号霸主。而耶律大石从1132年开始,先强迫东喀喇汗国让位,稳定了东边的部落,再大败西喀喇汗国,让西喀喇汗国被迫找塞尔柱帝国求援以维护MSL世界。最后和塞尔柱帝国于1141年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以北的卡特万草原决战,最终西辽以三万兵力大败塞尔柱帝国的十万大军,据阿拉伯史学家伊本·艾西尔记载,塞尔柱帝国10万大军被全歼,其中包括14000名YSL教士。从此塞尔柱帝国被打得一蹶不振,而西辽在中亚获得了绝对控制权。这一仗被史学家形容为“在YSL的历史上再没有比这更大的战争,呼罗珊也没有比这更多的伤亡”。
西辽在文化是是一个高度汉化的政权,其每代皇帝都有汉文年号,自身铸造的货币是外圆内方的通宝,整个国家的制度、礼仪,上层文化都高度汉化,而汉文明的输入给整个地区的文化和科技带来了长足的影响。可以说西辽是自汉唐以后第三次中华文化在中亚的大发展。至今在整个中亚都在不断发掘出西辽时期的证明汉文化曾在当地存在过的文物。不过西辽的契丹人和汉人终究只占少数,底层的大部分民众还是本地的突厥人,所以在西辽王朝覆灭以后,汉文化也就迅速消失在本地文化当中。
而关于西辽,还有以下三个比较有趣的小知识:
1. 如今很多语言对中国的称呼为“契丹”,比如俄罗斯语,乌克兰语等斯拉夫语,拉丁语,蒙古语、中亚各种斯坦的语言等。而这样称呼的源头正是西辽。因为西辽在中亚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使得它在周围许多民族心中成了中华的代表;
2. 西辽击败塞尔柱帝国时西方正在准备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得知西辽击败YSL世界老大的基督徒们欣喜若狂,从此在欧洲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在东方神秘世界有一个祭司王约翰,他曾经大破波斯军,并将来耶路撒冷协助十字军,这个乌龙直到蒙古征西时期还在流传。
3. 耶律大石在执政期间曾召集七万军队从中亚出发讨伐金国,但由于二者相隔太远,军队在中途因为暴风雪天气恶劣无功而返。自那以后西辽也基本断了“兴复辽室,还于旧都”的念想。
西辽这个国家的魅力我觉得主要来源于两点:
第一,在国破家亡以后千里奔袭,异地崛起然后远征讨伐(虽然完全失败),这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具有浪漫色彩的事情。耶律大石的精神和功绩实属可嘉,堪称契丹诸葛亮,同时期的汉族政权相比之下实在拉跨(赵构快点出来挨打);
第二,这是古代华夏文明在中亚留下的最后一点色彩了。自汉唐开拓西域以来,汉文化一直在对西域进行输出,唐朝时甚至有西域小国全盘汉化,比如于阗国。但从唐朝末年开始,YSL文化就慢慢开始占据整个中亚,而西辽的建立客观上延缓了这一趋势,硬生生地在众多YSL政权中建立了一个以汉文明为基础的帝国(Sinicized Empire),让中华文明在西域留下了更多底色。而自西辽破灭后,西辽的疆土被全盘分封给察合台汗国继而完成了YSL化,随后陆续被帖木儿帝国和准噶尔汗国所占领。而中华的政权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就得等到康熙大败葛二蛋、乾隆平叛收复新疆的大清—准噶尔百年战争了。而那时和西辽建立,已经相去六百余年了,距离正式宣告中国步入近代的鸦片战争,只有百年不到。
西辽的疆域位于现在中国的新疆北部、蒙古国西部、以及中亚五国部分领土,面积最大时达150万平方公里。他是由辽国的契丹残党从华北千里转进到中亚建立的国家,就是这么神奇。
西辽的建立者耶律大石,是辽国罕见的契丹族出身的进士(整个辽朝只有两个),文化水平十分高。他本为辽国的节度使,在12世纪初,辽国国力衰弱,在女真人和宋朝的合力夹攻下岌岌可危。辽国的末代皇帝是天祚帝,正如其名其本事不大但作天作地。被任命为都统的大石在对金战争上和天祚帝产生了分歧,天祚帝觉得应该御驾亲征但大石提议修生养息,由于预见到了皇帝的失败,他为了保存实力所以带领200骑兵向西奔走,结果刚驻扎在可敦城不久辽国就覆灭了。对,正打算微操一波力挽狂澜的耶律大石就这么老家被偷了。
无奈之下耶律大石自立为汗,延续大辽国祚,继续坚持抗金,但在和女真人交战几番以后他意识到此时的自己不是金国的对手。于是大石产生了一个宏大的想法,他打算向西迁徙,千里转进,重建大辽,等时机成熟时再回来一统江山(像极了某位名字结尾也是石的光头),但和那位草头将军不一样的是,耶律大石借此机会创建了一番丰功伟业。
1132年,耶律大石流浪到了现在新疆的额敏县,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根据地,从此立号“天佑皇帝”,定年号为“延庆”。此时的整个西域都被YSL政权国家所统治,其中中亚被东西喀喇汗国分开统治,再往西的部分直到波斯都是塞尔柱帝国的地盘。这里必须提一下塞尔柱帝国,她是第一个崛起的突厥系伊斯兰王朝,统一了东部穆斯林世界很久,疆域包括伊朗、伊拉克、小亚细亚、高加索部分地区和叙利亚,是那个时代的YSL世界头号霸主。而耶律大石从1132年开始,先强迫东喀喇汗国让位,稳定了东边的部落,再大败西喀喇汗国,让西喀喇汗国被迫找塞尔柱帝国求援以维护MSL世界。最后和塞尔柱帝国于1141年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以北的卡特万草原决战,最终西辽以三万兵力大败塞尔柱帝国的十万大军,据阿拉伯史学家伊本·艾西尔记载,塞尔柱帝国10万大军被全歼,其中包括14000名YSL教士。从此塞尔柱帝国被打得一蹶不振,而西辽在中亚获得了绝对控制权。这一仗被史学家形容为“在YSL的历史上再没有比这更大的战争,呼罗珊也没有比这更多的伤亡”。
西辽在文化是是一个高度汉化的政权,其每代皇帝都有汉文年号,自身铸造的货币是外圆内方的通宝,整个国家的制度、礼仪,上层文化都高度汉化,而汉文明的输入给整个地区的文化和科技带来了长足的影响。可以说西辽是自汉唐以后第三次中华文化在中亚的大发展。至今在整个中亚都在不断发掘出西辽时期的证明汉文化曾在当地存在过的文物。不过西辽的契丹人和汉人终究只占少数,底层的大部分民众还是本地的突厥人,所以在西辽王朝覆灭以后,汉文化也就迅速消失在本地文化当中。
而关于西辽,还有以下三个比较有趣的小知识:
1. 如今很多语言对中国的称呼为“契丹”,比如俄罗斯语,乌克兰语等斯拉夫语,拉丁语,蒙古语、中亚各种斯坦的语言等。而这样称呼的源头正是西辽。因为西辽在中亚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使得它在周围许多民族心中成了中华的代表;
2. 西辽击败塞尔柱帝国时西方正在准备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得知西辽击败YSL世界老大的基督徒们欣喜若狂,从此在欧洲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在东方神秘世界有一个祭司王约翰,他曾经大破波斯军,并将来耶路撒冷协助十字军,这个乌龙直到蒙古征西时期还在流传。
3. 耶律大石在执政期间曾召集七万军队从中亚出发讨伐金国,但由于二者相隔太远,军队在中途因为暴风雪天气恶劣无功而返。自那以后西辽也基本断了“兴复辽室,还于旧都”的念想。
西辽这个国家的魅力我觉得主要来源于两点:
第一,在国破家亡以后千里奔袭,异地崛起然后远征讨伐(虽然完全失败),这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具有浪漫色彩的事情。耶律大石的精神和功绩实属可嘉,堪称契丹诸葛亮,同时期的汉族政权相比之下实在拉跨(赵构快点出来挨打);
第二,这是古代华夏文明在中亚留下的最后一点色彩了。自汉唐开拓西域以来,汉文化一直在对西域进行输出,唐朝时甚至有西域小国全盘汉化,比如于阗国。但从唐朝末年开始,YSL文化就慢慢开始占据整个中亚,而西辽的建立客观上延缓了这一趋势,硬生生地在众多YSL政权中建立了一个以汉文明为基础的帝国(Sinicized Empire),让中华文明在西域留下了更多底色。而自西辽破灭后,西辽的疆土被全盘分封给察合台汗国继而完成了YSL化,随后陆续被帖木儿帝国和准噶尔汗国所占领。而中华的政权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就得等到康熙大败葛二蛋、乾隆平叛收复新疆的大清—准噶尔百年战争了。而那时和西辽建立,已经相去六百余年了,距离正式宣告中国步入近代的鸦片战争,只有百年不到。